第一零七七章 這該死的熟悉感
字數:8094 加入書籤
第1079章 這該死的熟悉感
春去秋來,冬去春又來。
河南路的大地上,是希望的春種景象。司農的官吏,以及專門研究農業的人,在各處忙碌著指導百姓種植。百姓們以家庭為單位,在田間地頭揮灑著汗水。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衙門裏的衙役,各處的兵丁,成規模的用人力在幫助貧困戶翻耕播種。
正在這春和景明,一派希望的時候,王言拿著扇子,帶著幾個跟班的小吏,在夏州城外查看著春耕的情況。
河南路的治所理所當然的在膚施,不過為了方便對前線的管理,王言將治所遷到了夏州。他得頂在前邊,不能躲在後邊。
如此西麵西夏,東麵契丹,在信息傳遞上更有優勢,在加速這邊的地區繁榮,人口融合等等,都有相應的優越性。
趙宋雖然不行,雖然外擴無力,但是不耽誤士大夫們從上到下的不把外族當人看。他們對自家百姓不好,對外族的百姓更不好……
他在這邊的政策,其實是飽受質疑的。不過是他沒花朝廷的錢,又把這裏繁榮起來,這才不過多逼逼罷了……
這裏的土地相對來說地力不足,在過去的時間中,王言把他知道的農業辦法都傳了下去,什麽漚肥、深翻、輪耕、套作之類。
此外他還搞來了棉花進行種植,如此長的時間,棉花的種植其實早就開始了。以前在杭州的時候,他就找來了種子,現在那邊都有棉衣了。
隻不過因為糧食產量不足,一旦沒有規劃的讓百姓們亂種,那就是全國糧荒。這一點,官員們當然也有認識。所以隻是在各地區,或者說是官員的各個家族的土地上耕種一些,大家都穿棉衣、蓋棉被。
當然也少不了有心人大肆種植,一方麵出售棉花,一方麵惡心的降低糧食產量,他們再賺一筆。王言聽說了以後,全給辦了。到現在肯定還是有人偷偷種,卻也是在可控範圍之內。控製不住了也沒關係,殺就是了。把大戶全抄了,糧食足夠全國百姓吃三年。
現在王言主政的地盤大,他自己就可以調控,所以也就在這邊官方支持耕種棉花。
另一方麵,這一次的地盤擴張,他還得到了毛烏素沙漠南北兩端的草場,可以牧羊、放牛、養馬,在他這邊駐了一個馬監,有負責馬政的馬官以及育馬的專業人士,配出來的馬都留在了他這邊,他正在積極擴軍。
眾所周知,河南路軍隊,乃是天下第一強軍,沒打過敗仗……
至於提高糧食產量的問題,自然還是土豆、地瓜、玉米等等,這一點,他也早都已經部署過了。他在海鹽有一家船廠,目前還在攻克大船的建設。
近海航行的海船已經有能力建設,組成了船隊,往東南亞那邊來回貿易,也在那邊收購糧食,以及在那邊建設了幾個麵粉廠,把糧食打成麵,長久保存,一船一船往回運,給大宋修著牆角,也自己囤積糧食。…。。
還在默默的準備、滲透之中……
其他的什麽修路架橋水利工程,學堂、書院、圖書館、糧倉以及其他的各種功能性建築,還有其他的什麽磚窯、鋼廠以及配套棉花出來的棉服廠,還有各種的礦廠之類的這年代的工業建設等等。
哪怕現在春耕也沒太耽誤時間,因為先前俘虜的西夏軍卒以及處置的官吏、流氓、大戶都還在,他們很好的承擔了各種的建設工作……
“阿郎!阿郎!”
遠遠的,傳來小棟梁的喊聲。
王言停下腳步,啪的一聲展開扇子扇著風,等著小棟梁騎馬過來。
“阿郎,二位娘子和少爺到了。”
“都要當爹的人了,還這麽冒失,讓別人過來跑一趟不就是了。”王言小小的數落一句,對著左近的官員擺了擺手,“散了,自去做事。”
說罷,便上了馬,帶著幾個隨從一起,打馬往城內回去。
說實在的,他有點兒低估了大宋君臣的覺悟。
先前他講說以他現在的地位,以及個人的家庭情況,老婆孩子必要在京城為質。現在卻正如小棟梁通報的那樣,在他於邊地就官,且有私自用兵前科的三年後,華蘭、淑蘭帶著孩子過來了。
真正的情況是,老婆孩子來了,還得摁在這幾年時間……
三年一任,王言在這裏的時間已經足夠了,哪怕剛升了官也一樣。而另一方麵,他也想老婆孩子了。這是他給政事堂上書請調回京的公文中的主要兩點內容。
其實他不缺女人,拍他馬屁的人太多了。不論是這邊沒被收拾的官吏、大戶,還是外地來這邊做生意的商人,或是其他的高官。更甚至是盛家,本身就給他送女人,華蘭也派了好看的姑娘過來伺候。
他隻是覺得時候差不多了,得表示表示他的態度,隻不過沒想到同意了他的老婆孩子離京。
其實想想也正常,他都沒有家族羈絆孤身一人,又正是年輕的時候,不缺女人孩子,留著華蘭等人在京為質也沒什麽用。但能真的放手,是不容易的。
畢竟華蘭等人在京,那就是有人質。不在京,那就是沒有。有沒有用不論,人質在手,心裏總是舒服些的,而且也不是完全沒有用處。比如王言真造了反,老婆孩子都舍棄了,這是人生大汙點,對於追隨他的手下也是相當重要的警醒。
現在同意了華蘭等人離京,那就說明他王某人的‘大宋忠臣’的標簽,是徹底的釘死了……
回到了府邸,一大幫人在門口進進出出,搬弄著隨行過來的二十餘輛馬車上的東西。王言相信,這已經是華蘭、淑蘭盡量的少帶東西了。
進了院子裏,就看到華蘭、淑蘭在那弄著孩子,身邊的大丫鬟還有管家王有銀則是在那指揮,顯然已經自然的接管了府邸。
“二位娘子,一路過來可還好?”…。。
“官人~”
華蘭、淑蘭這一聲官人,可真是百轉千回,華蘭孩子都不管了,直接就撲了過來,淑蘭顯然也想如此,不過她到底還是停住了動作,拉著有些懵逼的王大公子,和她自己的二公子,在一邊濕潤著眼睛,就看著她的好官人……
安撫了兩個思念王大官人的女人,王言笑嗬嗬的蹲在那裏看著兩個小不點兒。
“知道我是誰嗎?”
兩個小不點兒眨麽著大眼睛,不說話,還下意識的往後退了退,有些害怕的樣子。
“在京城的時候,不是整日喊著找爹爹嗎?現在怎麽害怕了?還不叫爹爹!”華蘭沒好氣的說著話,還一人打了一下小屁股。
“爹爹……”
挨了一下揍,兩個小不點兒這才怯生生的很小聲的嘟囔著叫了一下……
王言搖頭一笑,拍了拍兩個小腦瓜,一手一個抱了起來,說道:“你們倆平日裏都是帶孩子在家裏吧?”
“偶爾出去,也不帶孩子,讓家裏人看著,害怕出什麽意外。”華蘭說道,“官人,就是他們兩個小的沒見過你,相處一些時日就好了。在京城的時候,可淘氣了,越不讓幹什麽,就幹什麽,跟他們兩個一天有生不完的氣。”
“是呢,官人,文華、文夏都很好動,一會兒看不住就要鬧些事出來。”
其實這些事情,在過去往來的信中都是說過的,不過她們兩個總是要念叨念叨。如此說著說著,飯菜做好,一家人也就圍著桌子吃起了飯。
三個大人吃自己的,兩個小的基本上什麽都能吃了,王言沒讓小丫鬟在一邊伺候,而是讓兩人坐在他之前交代做的更高的凳子,就讓兩個孩子亂七八糟的自己吃。小丫鬟在後邊看著,不讓兩個小東西摔下來就好。
眼看著王言教子了,華蘭、淑蘭把什麽不合禮儀的話都憋了回去,轉而又是念叨起了京中的事情,以及盛家大房、二房的事。
“官人,我爹調回了京城,你收到信了吧?”
“收到了。趕的還挺巧,你也總算是見了家人。要不然呐,為夫還不知要在西北呆多久才能回去呢。”
華蘭歎了口氣:“我爹也說了,官人這都是自找的。”
“一人一個活法,我是自找的,可這官做的也自在,如今咱們一家團聚,讓不讓我回京都不打緊。西北這邊也不錯的,等你們休息好了,帶你們到處去走一走看一看。”
“如今官人總掌一路,可不敢因私情誤了大事。”淑蘭說的很體貼。
“經營年餘,按部就班便是。就像當年在杭州,我一邊巡查地方,帶著你們兩個,還有這兩個小東西,不影響什麽。該收拾的人早都收拾過了,也不用提心吊膽的擔心旁人圍殺。聽我的就行了,不必多話。”
王言擺了擺手,轉而問道,“長柏如何了?他今年也有二十了,婚事還沒動靜?我記得你還跟我說呢,不少人想跟長柏聯姻,跟我沾親,那麽多人沒相中的?”…。。
“還不是準備科舉呢,中了進士以後才好相看。長柏有誌氣,不想靠官人這個姐夫的名頭。不過今科又沒考過去,很是消沉了一陣子。”
“他還年輕,有的是時間。”
“官人這話可別跟長柏說,不然怕是要更消沉了。”華蘭好笑的搖頭。
王言十九歲考狀元,二十六歲官至河南路經略安撫使,是執掌一方軍政的大員,能讓從皇帝到大臣一起集體選擇打壓,總不好比的嘛……
長柏肯定是有前途的,本來當官就當的挺好。
至於盛紘,穩妥為要,一心隻為門戶私計,也不敢跟大戶做對,得到的都是表麵政績。這一次任滿從登州調回京城,還是王言幫忙運作的,調到了三司下的戶部,配合範仲淹收商稅的事宜。
這個事兒是大勢,也不影響什麽,幹成了還能有功勞。而且盛紘本人還是有能力的,好歹也是進士出來的,又多年治政地方,實務經驗很豐富。他不改革,是他不敢,而不是不知道好壞,不明白其中原因。
至於盛家後宅亂七八糟的事情,華蘭也就是簡單的提了一嘴,沒有多說。林噙霜當然跟王氏來來回回的鬥,活下來的衛氏守著一兒一女老老實實,都挺不錯的……
一家人有說有笑的吃著飯,說著亂七八糟的閑話,吃過了飯,洗漱一番,自然是許久未見的天雷勾地火,用力的、盡情的訴說著想念……
華蘭、淑蘭帶著孩子過來以後,生活也沒什麽不同,無外乎早晚的多了一些時間跟孩子溝通溝通感情。
他本身還是那麽瀟灑自在,總掌大局,做好監察,剩下的沒他什麽事兒。他甚至又開始抽時間給士子講學,以及又出了第三本‘王言說’。
相比起先前在開封府軍巡院任職軍巡使的時候,他現在顯然更加的牛逼,屬於牛逼上天了。要文治有文治,要武功有武功。
用叔孫豹的聖人三不朽的說法,他教化百姓,使百姓富裕,生活安穩,乃為立德。他解決趙宋積弊,打崩西夏,逼遼求和,乃為立功。他出三冊‘王言說’,宣揚他的政治抱負,也傳授方法論,鼓勵人們修身養德,為百姓謀福祉,乃為立言。
而他才二十六歲,今時今日取得的成就,已經是無人能及。若是有生之年,打沒了西夏、契丹,開創大宋未有過的盛世。那麽毫無疑問,他就是聖人。
現在,他得是個半聖。
現在已經不是他以前要到處去宣講的時候了,現在是別人主動的求學,叫個士子就看過他的書。在當今的大宋,也不獨是大宋,包括西夏、契丹、大理,這些地方的文化人們,沒看過他的書,已經是一件丟人的事了。
甚至於不考科舉的許多大戶之家的人,也都要看,他們試圖從王言的學說之中,看出他們自己的未來………。。
而且在很多地方,都有士子們自發的組織學社活動,集體學習、探討他的學說,已經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士子們自發的,給王言的學問命名為‘新學’。本來是要叫‘王學’的,但顯然不太合適,多多少少犯點兒忌諱。
隻不過現在還‘新學’還沒有被官方接受,也隻是在民間掀起了一股思潮,有了‘運動’的影子。等到什麽時候,官方科舉的考題,出現了他的學說內容,那麽就是真的開始風靡大宋了。說到底,還是給朝廷服務的。
時間就如此過去,眨眼之間,到了嘉祐二年,西曆的1057年。所謂的千年第一龍虎榜,蘇軾、蘇轍、張載、程顥、程頤、曾鞏、曾布、呂惠卿、章惇、王韶等一大票名人都是這一年考出來的,歐陽修是考官,他守孝完畢,早已經回京三年。
其他的韓琦、富弼等人,也都陸陸續續的回了京,現在的京城還是比較熱鬧的。
比較可惜的是,這一年,王言在西北任職的就奔著五年去了。如果非要說有什麽收獲的話,大概就是他又多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
三兒子是華蘭生的,取名文富。四姑娘自然是淑蘭生的,叫文淑。
王言渾然不在乎女子另外取名,直接給加上了家裏男丁的中間名,反正他說了算。
至於其他的事項,無非就是這幾年河南路百姓的生活更加好,他發的新鈔現在整個西北都在用。還有便是自己繁育的、買的、搶的戰馬加一起,他的騎兵部隊擴張到了兩萬五,並且又擴充了廂軍數量,使得河南路的駐軍總數,達到了十七萬人。
他沒辦法擴充禁軍,但是廂軍他能做主。而且還直接州府貿易,囤積了很多的糧草,也以各種名義調遣、生產了很多的軍械。
若非他頂著大宋忠臣的稱號,人們也都知道他要幹什麽,怕是還以為他要造反了。
他是被重點關照的人物,他的動作怎麽可能瞞的住。所以人們以為他偷偷摸摸準備掀起戰爭,他是配合著偷偷摸摸的準備著掀起戰爭,大家看破不說破,還要配合,等到了時候再說。
但是要讓他們給王言找麻煩,那是絕對不會幹的。因為他們不讓王言打仗,就要把王言調回京。現在的京城,因為範仲淹等人的再聚首,已經是熱鬧的不行了,王言要是回去了,再有了範仲淹等人的支持,那豈不是徹底完了?
所以他們也就隻能看著,默默的配合。
王言從來不會每一個對他抱有期望的人,他從不讓人失望。
嘉祐二年九月,秋收以後,王言上書說,契丹邊軍無故向我境內射箭,射死了一隻羊,百姓求助我大宋邊軍,軍官去找對麵要說法,契丹方麵不僅不給說法,還大肆辱罵我大宋邊軍。
軍將皆憤然,逐級求告。已經有些彈壓不住,隨時可能引發兩國交戰,請求趙禎與政事堂的指示……
收到了王言的上書以後,最先看到王言上書的,是至和和議以後,又被調回去當參知政事的程勘。
看著那長長的文書,看著那一氣嗬成,躍然紙背的殺氣騰騰的字跡,老程的手有些抖。
直娘賊,這該死的熟悉感……
日常感謝投月票、推薦票以及默默看書的好哥哥們的大力支持!
(本章完)
39314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