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靖王爺的步步為營(3)
字數:3119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影後穿越:嫡女惑天下 !
第425章 靖王爺的步步為營(3)
這話直接箭指王國邦,他一聽這話當即冷笑一聲,“李老,你別仗著自己年歲大就能在陛下麵前信口雌黃!我行軍打仗幾十年,如今你這樣說難不成是懷疑我害了陳將軍!?”
鎮國將軍親自質問,若是識相點的此刻就該閉嘴,可李大人今日卻吃了秤砣鐵了心的要追究到底,不依不饒的說,“老臣說的隻不過是王將軍麾下的一支軍隊,又不是說您,您這麽激動做什麽,這人心畢竟隔肚皮,將軍雖然是鎮國將軍,但自從漠北開戰之後,您還一直沒帶過兵,又怎麽能肯定麾下不會有人包藏異心?”
“放你-娘的狗-屁!老子就算不上戰場,老子的兵也不敢有異心!”
一聽這口氣,聶毅有心阻止,可已經來不及了,他臉色一僵,知道已經中計,無力挽回。
果然李大人好像等的就是這句話,立刻咄咄緊逼,“哦?聽將軍的口氣如此篤定,難不成是剛剛跟這隻軍隊聯係過,否則您怎麽知道他們不可能不聽您的號令?您的信心是從哪兒來的,這老臣著實是有些好奇了。”
這話分明就是個圈套,可是等王國邦意識到的時候已經晚了,這個時候他不論怎麽說都是錯,若說從沒聯係過軍隊,那便無法解釋自己的篤定從何而來,但要是說聯係過了,就等於打了自己的臉,到時候勢必還要解釋為什麽惟獨他帶出來的兵不聽陳將軍指揮。
一時間,他僵在當場,氣的臉紅脖子粗卻想不到一個好的應對之策。
李大人今天這話,很顯然針對的不隻是王國邦,還有他背後一整個太子黨,可若這隻是栽贓也就罷了,偏偏當初老皇帝任命陳將軍的時候,他心裏就極度不服氣,憎恨皇上竟然沒用重用太子黨這一派的人,所以特意暗示過西北那邊的士兵要好好“照顧……”這個新長官,所以眼下這才落到了非常被動的局麵。
眼看慶幸愈發的焦灼急迫之時,聶毅是時候的開了口,臉上帶著凝重的神色說,“父王,依兒臣之見,李大人所說雖符合邏輯,但到底沒有切實的證據,目前隻能說是合理推測,至於舅父到底跟西北這隻軍隊私下是否往來密切,完全可以以後慢慢調查。”
“畢竟現在陳將軍壯烈犧牲,屍骨未寒,西北要塞又不幸失守,局勢可以說是一觸即發,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我們自己人在這裏內鬥,而是要趕快找一員大將立刻去西北穩定軍心,控製局麵,將那漠北蠻子趕回老家,否則陳將軍若地下有直要如何瞑目?”
這句一出,立刻扭轉了整個局麵,用眼下迫在眉睫的局勢一壓,陳將軍的死因立刻就成了小巫見大巫,國禍當頭,當以大局為重,若李大人這個時候再糾纏不休,就變成了不識時務,到時候即便是有理也落了下風。
一時間,太子黨這邊頓時鬆了一口氣,王國邦僵硬的脊背也緩解了半分。
而聶毅這話不僅成功轉移所有人的視線,還拋出來一個更棘手的問題,那就是這穩定軍心控製局麵的大將,要選誰來擔當?
陳將軍的武藝和功績在大晟絕對能排到前十位,這樣的大將都折損在漠北人手裏,接下來還能再派誰去出戰?
滿朝文武為此陷入了焦灼的議論之中,一時間整個大殿吵得老皇帝的腦袋更加脹痛,猛地一拍桌子:
“都給朕閉嘴!”
霎時間大殿裏鴉雀無聲,老皇帝再也壓抑不住猛地咳嗽了幾聲,使勁按住絞痛的心口。
如今朝中的局勢,即使李大人不提出來,他也比其他任何人都看得通透,王國邦為虎作倀多年,根基深厚,在軍中的勢力盤根錯節,大有割據一方的架勢,也正因為如此,若想徹底將其黨羽和王家外戚一組徹底肅清,絕對不是一道詔令就能擺平的事情,這些年他一直有意削弱王家勢力,王國邦早就心存不滿,如今拿陳將軍泄憤,也絕對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也正因為如此,這新任大將才格外難選,因為誰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替罪羊。
沉吟片刻,老皇帝沉聲開口,“對於這新任將領,諸位愛卿有何高見?”
這話一出,座下一個姓張之人立刻站出來,“臣以為,國禍當頭,戰況險惡,再加之陳將軍剛剛辭世,這時候的軍營一定人心渙散,鬥誌低迷,急需要一個身份高貴,德高望重的首領來凝聚人心,而這首領又必須文韜武略,經驗豐富,符合這些條件之人,且有這份擔當和魄力之人,非王將軍莫屬。”
這人本就是太子黨一員,此刻當然要趕快抓住時機,趕緊在王將軍麵前表現一番,順便鞏固聶毅在朝中的地位。
旁邊幾個老臣一聽這話當即冷笑一聲,“王將軍的確在軍中頗有聲望,但畢竟年事已高,再加之漠北氣候惡劣,生存條件險峻,王將軍去了若有個三長兩短,豈不是我大晟的一大損失?更何況,如今陳將軍的死因未明,而王老不巧又剛好被牽連其中,這時候讓王將軍去了戰場,豈不是坐實了陳將軍的死因必定跟他有關?這對王將軍您的威名大大的不利啊。”
幾句明褒暗貶的話,極盡嘲諷之能事,王國邦剛剛洋洋得意的臉瞬間綠了半截,旁邊一眾朝臣一聽這些老臣所言十分在理,紛紛點頭讚同,但承認王國邦不宜常戰場是一回事,再想一個能夠擔當重任且德高望重文韜武略的新將領是另一回事。
能符合這些條件的,眼下除了王國邦還能找誰呢?
氣氛一時間又陷入了焦灼,王國邦早就按捺不住,冷哼一聲,“老驥伏櫪誌在千裏,老夫一顆拳拳報國之心,豈容他人踐踏!”
說著他大步上前,剛想毛遂自薦,結果聶毅卻上前一步,朗聲道,“父王,兒臣以為幾位老臣說的頗有道理,舅父父勞苦功高一輩子,如今又是鎮國大將軍,國難之際蘇日安理應首當其衝,但畢竟年事已高,不宜長途跋涉,江山代有才人出,亂世才能出英雄,兒臣以為這一次漠北一役,父王應該給年輕人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