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朝廷懸賞令
字數:4108 加入書籤
翌日清晨醒來,楊集隻覺得通體舒暢、精氣神十足,看著榻上酣睡的三頭母老虎,心中大是得意。
楊集一直把自己定義為軍人、武將,對於武技從未落下,而沙場戰技與江湖技擊術、追求姿勢華美的劍舞不一樣,講究大道至簡、一招製敵;為了追求“一劍出鞘,一擊致命”的至高境界,他昨晚不斷的練習著極簡的拔劍術。
拔劍術這種大道至簡的劍術,雖是隻有出鞘、歸鞘兩招,可楊集乃是天縱之才,愣是從中推演出了錯劍式、揉劍式、撩劍式、背劍式、側劍式等等厲害招式;不過與他對決的三名對手有著幾個月的閉關之功,端是犀利非常,楊府三女俠的引君入彀之術、收縮城防的戰術,著實不容小覷。
如此難解難分的苦戰大半宿,最後是四敗俱傷、同歸於盡;楊集雖然打敗三名女俠,可是三名女俠也是各有所獲,此刻尤自帶著“天下英雄盡入吾彀矣”的得意笑意,甜甜入夢。
楊集也沒有打擾她們,一如以往的起來練武;這次他們取得了輝煌的滅國大勝,虞世南等文官特意給楊集放假三日,以致慶賀,自也不用去州牧府處理軍政要務,練了一會兒有氣無力、半死不活、連老太太也打不過的太極拳,再洗漱吃早餐,然後去玄武殿書房看書等候一定會來的楊昭。
以往的這個時候,楊集他一般翻閱諸如《孫子兵法》、《吳子兵法》的兵書,研究經典的兵法戰策,但今天看的書籍卻是新近頒布的《大業律》。
《大業律》是在《開皇律》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的法典。
《開皇律》頒布於開皇元年。楊堅於當年二月受禪為帝,建立了大隋王朝,到了四月份,他認為北周“內外恐怖,人不自安”刑法異常繁雜苛酷,再加上魏晉南北朝戰亂不休,各地各個政權都有自己的律法,便諸多官員在審判同一起桉件之時,無法得出一個統一的標準,隨即命高熲、楊素、蘇威、楊雄、楊達、牛弘、鄭譯、常明、韓濬、李諤、柳雄亮、裴政等人修律。
這些人都是當世最為傑出的智者,當他們湊到一起,立刻發生了巨大的“化學反應”,他們稍一商量,便以《北魏律》和《北齊律》為骨幹、曆朝曆代各種雜亂無章的律法和條文為枝葉,再結合當前國情,去蕪存菁,最後形成了一部史以來成就最高、最完善的法典。
開皇三年,楊堅又因“律尚嚴密,故人多陷罪,每年斷獄,猶至萬數”的原因,任命蘇威和牛弘為修律負責人,高熲、楊素等人輔助,這幫人本著刪繁就簡、去蕪存菁、移風易俗、與時俱進等原則,再以“權衡輕重,務求平允,廢除酷刑,疏而不失”為主旨,修成了“正式版《開皇律》”
第一次修律過程,他們僅僅隻是花了大半年時間,並在同年底頒布;而第二次修訂,花了三四個月的時間,也是在當年頒布,這幫人才智之高、見識之廣、知識之淵博、能力之恐怖,可見一斑。
楊廣不是那種長在深宮大院的皇帝,他當太子之後,先後坐鎮過並州、揚州,期間出則治軍、入則治民,對地方十分了解,以了太子以後,一直協助楊堅治國。覺得先帝時期的很多刑法比較苛重,已經不適合治世需求,而且中樞各部各寺各司監、地方各州各郡頒布的子法脫胎於《開皇律》,卻有很多條文優於母法,各種行之有效的律法更是多不勝數,於是登基為帝不久,立刻敕令蘇威和高熲、楊雄、牛弘等人重修律令,要求他們務必修訂出一部更完善的法典。
這一次修訂,已經不是以前大刀闊斧式的改進,更為考驗修律者的細心細致、周詳考慮,所以蘇威和高熲、牛弘等人這次的進度不像以前那麽快。他們經過近三年時間的精凋細琢,終於使更為詳實、更為合理的《大業律》出爐了。
《大業律》一共有名例、衛宮、違製、請求、戶、婚、擅興、告劾、賊、盜、鬥、捕亡、倉庫、廄牧、關市、雜、詐偽、斷獄十八篇,每一篇各有很多條律法,每條律法又分為很多條條款。要是某個人犯了某條條款上的罪,官員可以用背後列出的相對懲罰來法辦對方。
枷、杖、決、罰、訊囚五刑之內,降重為輕的律法條文,足足涉及了兩百多條,也就是說,如果有人犯這兩百多條其中任何一條,遭到的懲罰都會遠低於《開皇律》。此舉,對於那些不知《大業律》,卻堅定認為楊廣自始至終是暴君和昏君的人而言,無疑是件難以想象的事情。
不過楊廣是個有濃重強迫症和十分自戀的人,做什麽事都要求麵麵俱到、盡善盡美,《大業律》是他當成名留青史的頭等大事來辦的大事之一,自然不允許這部法典漏洞百出、惹人生笑。
由於長期受到楊集影響和啟發,楊廣愈加覺得地方官頭腦靈活、思想活躍、鬼點子賊多,他們遠比中樞官員了解地方、了解百姓、了解百姓之所需之所急;因此《大業律》出爐以後,楊廣並沒有像史上那樣急衝衝的頒行天下,而是印成無數份,下發十四個監察州、下發天下各郡,讓大家一同細讀、一同研討。
楊集也知道楊廣正在讓人修訂、編纂《大業律》,但副本剛剛送到涼州沒有幾天時間,他還是第一次見到,發現這部內容更豐富、更完善、更勝於《開皇律》法典,有一個最為顯著變化——那就是它的形式和體裁、各條各條款都變得通俗易懂、淺顯易懂,再也沒有以前那些深奧晦澀的古文典故、華麗辭藻。
現在不問內容如何,光是形式上的變化,楊集就認為這是一大創舉。隻因《大業律》不是詩詞文章,而是治國治民的法典;它不但要求官員看得明白,還需百姓看的懂聽得懂。以後麵對這部巨著之時,休要說是那些知識淵博的高官、大官了,便是普通識字的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不識字的人,隻要聽到別人讀出來,也能聽得清楚明白。而那些執法官員以後麵對這種直白的條文之時,想要從形式和詞句方麵惡意刻意曲解某一條,將會變得很難很難。
正是因此,所以楊集認為這個以前難以想象、看似不“起眼”的變化,將會減少很多刻意而為的冤假錯桉的發生,誠可謂是利國利民的偉大創舉。
“大王,太子來了!”就在楊集逐條研讀之時,朱粲出現在了門外,書房內的光線同時為之一暗,隻因有個龐然大物擋住從大門照進來的光線。
楊集抬頭看了一眼,卻是太子楊昭直接跟著來了,他將書籍倒扣在書桉上,迅速起身相迎,行禮道:“太子、侄子兄長,臣弟有禮了!”
迎著楊集似笑非笑的目光,楊昭明白對方已經看破了自己的伎倆,縮了縮脖子,頓時汗顏道:“酒後失言,當不得真!”說著,他又向楊集還了一禮:“還望王叔海涵。”
“你是太子啊!誰敢不海涵呢?”楊集示意楊昭坐下來說話,然後好整以暇盯著大胖子,說道:“將士們雖然不知你成了我和聖人的‘兄弟’!但是他們卻記得那一百五十萬石糧食。這個,你說怎麽辦?”
楊昭‘苦澀’一笑,歎息道:“雖是酒後失言,可我畢竟是太子,而‘全軍將士’也都知道了,那我自然不能失信於凱旋歸來的‘大隋將士’了,就算我清家蕩產,也會兌現。”
說到‘全軍將士’、‘大隋將士’時,楊昭不但直直的盯著楊集,而且還著重加強了語氣。
“太子大方、大氣,我代‘涼州全體軍民’表示感謝。”楊集笑著說道。
“好說好說!”楊昭坐了下來。
兩人相顧一眼,忽然哈哈大笑!
‘全軍將士’、‘大隋將士’何指為何?楊集知道。
楊集‘代涼州全體軍民表示感謝’之言,楊昭同樣知道。他之所以“酒後失言”,一是如楊集昨晚所料,打算給涼州將士一種禮賢下士、謙和好處的好印象;二是楊集的實力,以及在楊廣心目中的地位重得難以想象,可是楊集和楊暕的關係好像漸漸變好了,這令他多少有些不安,故而想以‘酒後失言’的方式看看楊集的態度。
今天一大早跑來,其實就是急著弄清楊集的反應,如果楊集真的當成是“酒後失言”、一笑而過,那他就危險了,好在,楊集‘代涼州全體軍民表示感謝’了。這說明楊集仍然像以前那樣支持他,而不是支持老二楊暕,這令他大放寬心。
然而實際呢?“憨厚老實”的楊集沒有這麽多花花腸子,根本就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但是不管怎麽說,叔侄二人經過這個簡短的對話,兩人的目的都達到了。
兩人目的都達到、都知道,唯獨朱粲愣是不知曉,他忤在那裏,實不知兩人在笑個什麽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