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人設,始終如一

字數:3785   加入書籤

A+A-


    大隋主沉浮正文卷第707章:人設,始終如一永濟渠施工進度上這個議題之上,高潁的觀點是此刻發動冀州、幽州所有百姓去修,也不能近期之內修好,就算修好了,朝廷也沒有足夠的大型船隻把軍隊和武器裝備、糧草物資運到涿郡。與其以民怨沸騰的代價去修近期修不成、用不成的永濟渠,倒不如當它不存在,這樣最少沒有把這個利民工程變成惡民工程。
    這麽簡單的利益得失,楊廣焉能不知?他比較擔心有可能在東北方突然爆發戰爭之時,北巡大軍像楊集當初去打契丹那般無糧可食、不得不鋌而走險。不過當他聽楊集說船隻可以貼著海岸線安全行駛,便不再糾結於這個問題了,以示通過。
    楊廣對殿中文武大臣說道:
    說到這裏,楊廣語重心長的聲音和口吻忽然為之一變,他語如刀鋒,痛心疾首的說道:
    「些地方官員私設關卡
    濫征稅、巧設名目亂攤派,最後揮霍的是百姓對朝廷的信任、損害的聖人和朝廷的形象。縱觀類似事件,究其根本還是以權謀私、地方官員自我要求不嚴所產生的結果。他們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向百姓、向過境商旅收取各種費用,其實在在很多地方官吏眼中都是。然而正是這種看似是小事的不良風氣最容易成為了。」楊集說到這裏,出言建議道:
    為由,一致起來反對;朝廷一旦鼓勵商業、盤活天下經濟,,他們生恐民間商人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冒出來,從而影響他們的收益,於是又以為由,一至起來反對。最後天下商業之所得,十之七八都流入這世家門閥和達官貴人的府庫之中。」
    一番話,說得承慶殿內鴉雀無聲、君臣麵麵相覷,君臣臉色十分精彩,都用一種像是看怪物一般的古怪的目光看著楊集。
    其實自從齊國管仲開始,曆朝曆代的統治階級就知道商稅是一塊巨大的肥肉,並對之垂涎三尺,楊堅和楊廣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即便是推出鹽鐵官營的漢朝,也隻是使這項製度停留於紙麵上、形同於無;後來的的每個王朝、每個地方政權也沒有真正得了商稅過。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楊集所說這些。
    而在和」這約定俗成的兩大理念之中,世家門閥和達官貴人都是既得利益者,自然為自己所在階層、自身利益拚命搖旗呐喊,以圖得更多更多的利益。也正是他們的鼓吹與鎮壓,的社會架構才會毫無動搖的一直延續下來。
    當然了,的楊集本人其實也是巨大的受益人之一,然而這個混蛋一般的敗家子,現在不但當眾把事情挑明,而且還鼓勵征收商稅。
    對於這個,你娘知道嗎?難道你就不怕你娘知道以後,率先把你打死?
    楊廣眉頭一挑,搶先問道:
    楊集說道:
    眾人:
    事實上,確實就是如此強權之下無人/權。就拿楊集來說吧,他打通絲綢之路以後,立刻成立一個主管涼州商業的,並且效仿管仲,將涼州打造成了一個什麽。而以往琳琅滿目的過路費、過關稅,經過一番整理整頓,也被他們統一納入商稅之中,收取的商稅不再是什麽東西都收,而是全部換成現錢。這與取代租庸調製的十分相似,它把各項賦稅統一成真金白銀之後,費用比以前公平、公正、明朗,有效的避免了地方官員從中牟取不法之利,畢竟地方是要把足夠的錢交上去的,這一點做不得假的,若是布帛、糧食什麽的都收,地方官可操作的地方就多了。
    當商部創立以後,凡是出入境的中外商人的費用,統一由設在各郡、隻聽命於州牧府商部官員征收,而治理地方的太守、郡
    丞、縣令等等地方官,雖然他們對商部官員有監督權、舉報權,但卻碰不了一文錢。至於行走於涼州的中外商人,隻要在出入涼州時報關,向商部官員交足規定賦稅便可暢行涼州各地,再也不用交一文錢。
    當涼州州牧府逐條逐款的細致的規範下來,普通商人免受各郡各縣官員盤剝之後,他們需要上交的商稅反而比以前少了很多很多。而世家門閥和達官貴人掌控的商隊、商人卻是慘遭重創。
    他們家裏的很多奴隸和自家主人一樣,不僅分到田地,而且還能享受免稅政策,當他們奉命在各地行商之時,也能憑借手中優惠政策的憑據減免一切賦稅,不管他們帶多少商品過境,也不用繳納一文錢。
    然而涼州被楊集這麽一搞,這項優惠政策就沒有了。而且他們行走於中外的商隊,規模龐大;而過境商品越多,要交的商稅自然就越多了。
    世家門閥的商隊失去特權,與普通商人無異,他們背後的主人當然鬧了開來,不過正如楊集所說,他在楊廣的默許之下,根本沒有理會朝堂上的世家門閥子弟、達官貴人,直接對商隊來了個、沒收貨物。
    他們損失極大,可是告又告不倒楊集,而且一個個又眼饞絲綢之路的巨大紅利,最後隻好服從涼州政策,老老實實的繳納商稅了。
    不過與耗時極多的外貿生意比起來,遍布天下的國內生意才是世家門閥、達官貴人根本所在。當他們一聽到楊集建議在國內也收商稅,這些人的臉色都變了。
    楊廣冷眼旁觀,心頭大快。他知道這些人很想出聲反對,但可惜的是什麽話都讓楊集給活生生的挑明了。所以在場的達官貴人們縱然想跳起來罵忍受,卻也不敢反對、不敢罵。畢竟在座的任何一人屁股都不幹淨,他們任何一家、任命一族都有自己的商隊,唯一的區別僅僅隻是規模大小與否罷了。
    此時此刻,誰要是膽敢跳出來反對,那便成了楊集所說的庇護的了。
    不過楊廣雖然很想把這塊肥肉收歸國有、收入國庫,但是他也知道若是撬動這份利益,無異於虎口奪食,見場麵一下子冷了下來,便緩緩的說道:
    楊廣說得好端端的,忽然語鋒一轉道:
    蘇威身為尚書省左仆射,楊集之下第一人,自然要第一個表態了,況且他作為大隋中樞頂級要員,個人利益與隋朝利益息息相關,所以他對於能夠慢慢化解南北隔閡的運河也是異常重視。
    此刻運河之上既然出現了很多難解決的大問題,而楊集統一收稅方式既能讓運河如願的繁華熱鬧起來,也能避免貪官汙吏的滋生,更何況最後得罪人的,主要還是楊集這個倡導者,於是便點頭同意了。
    高熲沉思半晌,也沉聲表態道:
    左右仆射的讚成,楊達、楊秀等皇族又紛紛出聲附和,楊廣頓時精神煥發的掃視外姓臣子一眼,淡淡的說道:
    楊廣這一問下來,表態的結果令楊集深感震驚,在場的將官居然多數都讚成了,而不讚成的人也僅僅隻是以沉默表示抗拒、或棄權。
    這讓楊集感歎於自己到底
    還是太過年輕、欠缺曆練,容易被表象所迷惑,這些人明明是想反對的,但此時既不占理、又不想與皇帝對抗,便都。
    等他們回去以後,一定向自己的家族和派係官員說
    而最後的一切後果都由他楊集來扛,都是厲害的老狐狸啊!
    但是楊集無所謂。
    畢竟他是一個的人,早就已經和世家門閥結下了深深地宿怨。此刻哪怕不去搞他們,他們也不會感恩;哪怕與他們和解,他們也不認。既如此,那還不如一路黑到底了呢。
    至少能夠讓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始終如一。
    有這一點,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