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承淵,幸好有你
字數:5347 加入書籤
大隋主沉浮正文卷第721章:承淵,幸好有你大隋立國至今,時間僅僅隻有二十七年,而楊堅從決定謀朝篡位那一天起,便對於投奔自己人授予和承諾了***厚祿,讓他們因為權力實利真心實意的為他效力。
這種方法在創業之初確實給大隋王朝帶來莫大好處,但也給現在留下了冗官冗員的隱患。麵對冗官冗員的唯一之法就是減員,但如何減、減誰都是異常讓人頭疼的問題,要是處理不好便會引發巨大動蕩。所以大多數皇帝麵對冗官冗員這種現象之時,多數沒有裁員的魄力,一般都會選擇聽而任之,以免動搖根本。但這種熟視無睹的做法,卻導致冗官冗員年年暴漲,等到無數冗官冗員加入各大政治派係、並開始吞噬國家血肉之時,已經無從處理了。
楊廣對爵官、文武散官、勳官、襲官等虛官狠狠下手;並且借改州縣為郡縣、改十二衛府為十六衛府之契機,紛紛下調官員品級,便是解決當初留下來冗官冗員的後遺症。但是有一項十分關鍵的特權,楊廣現在也許連想都沒有想到,此權便是之前打賞出去的大量開府權。
現在很多開國元勳、很多文武百官都擁有開府特權,楊集作為大隋親王自然也有,他不僅有,而且朝廷配給他們這些皇族子弟的屬官多得相當誇張。
親王府的屬官之中有傅一人,從三品;傅掌傅相訓導,而匡府主過失。長史一人,從四品上;長史管理府中各類政事要務。司馬一人,從四品上,司馬管理府中各類軍事要務。從事中郎二人,從四品下;此職是長史和司馬的副官,主要是協助長史和司馬管理府中各類事務。諮議參軍事兩人,正五品上;諮議屬於府主的軍政參謀人員。友兩人,從五品下;友負責掌陪侍遊居,規諷道義。
掾一人,正六品上,掾掌功曹、戶曹、倉曹、鎧曹事。屬一人,正六品上;屬掌兵曹、騎曹、法曹、士曹事。主簿兩人,從六品上;主簿負責起草府內教令、命令。記室參軍事二人,從六品上;記室負責公文往來,並發出府主教令、命令。錄事參軍事一人,從六品上;掌付事勾稽、審核鈔目。文學二人,從六品上;文學掌讎校典籍,侍從文章。這些屬官所在的另有四名正八品下參軍事、四名從八品上行參軍、十六名從九品下錄事當助手。
親王府、公主府諸曹參軍事,正七品上,每曹一人,共八人:其中功曹參軍事掌管府中官員請假、出差、禮儀、醫藥、選拔、考課、工資、福利、鋪設等事。
倉曹參軍事掌管府中庫、食堂、廚房、和證件的發放等事。
戶曹參軍事掌封戶、田宅、店鋪、仆從、奴婢、弋獵等事。
士曹參軍事掌管府中公廨舍宇、繕造工徒、提拔和罷免等事。
法曹參軍事掌推按欺隱、決罰刑獄等事。
兵曹參軍事掌管府中士兵名冊、考勤、儀衛、府主外出安全等事。
騎曹參軍事掌廄牧、騎乘、文物、器械等事。
鎧曹參軍事掌管府中兵器、鎧甲。
在從七品上這個品級有東卜祭酒一人、西卜祭酒一人,這兩人職位相當於朝廷的禮部和鴻臚寺官職,其職能是負責指揮禮儀、接待賓客等事務;另有八名從八品下的典簽協助。
除了這些,還有流外的典祠令、廟長、陵長、典醫丞、典府丞、典書令、學官令、食官長、中尉、侍郎、執事中尉、謁者、典衛令、舍人、中大夫、大農等官。
至於在帶兵方麵,則是比照太子的東宮十率設立,不過到了親王、公主這裏,則是縮為六護軍,名字分別叫左一府、左二府、左三府、右一府、右二府、右三府。各府各有一正兩副護軍、左右統軍。
之名看似不起眼,但是品級在隋朝卻是相當駭人,其中
護軍是正四品下、副護軍和統軍是從四品上;更狠的是十八名正副護軍,還能像東宮十率主將一樣統禦府兵,所屬軍府中的驃騎將軍、車騎將軍都是他們下屬。
另外還有從四品上的驃騎將軍、左右庫直驃騎將軍;正五品上的左右庫直車騎將軍、衛府左右車騎將軍、左右別將、左右直騎等等軍事將官……
這也就是說,如果楊集把規定之內的屬官全部配齊了,那麽衛王府這個少說也有兩百多名官員,而且還是朝廷出錢糧、出職務幫忙供養的。
目前傅為公孫桓,長史為淩敬、司馬是郝瑗,從事中郎是魏征、宋正本,諮議參軍事是已經出仕的韋雲起、李大亮,友是顏師古和孔穎達,掾和屬分別由公孫桓和淩敬兼任,主薄由魏征、杜如晦兼任,記室參軍事是顏師相、李玄道,錄事參軍事是蓋文達、陸從典,文學是顏勤禮和劉斌,參軍事是劉孝孫和姚思廉、蔡君和、庚抱,錄事是庚自直和外派了的孔德紹、沉法興。
武官體係的人數也差不多,很多人既是朝廷武將,也是王府屬官,比如李靖、楊善會、張須陀、韋雲起、薛舉、尉遲恭、獨孤平雲、朱粲、宗羅睺、李大通、李大辯、阿赤、韓流、頗超器、楊鐵、薛萬述、薛萬淑、薛萬均、薛萬徹、麥仲才、麥孟才、錢傑、王均、王浩鎧、張延、高行文等將之中,除了尚未出仕的人以外,餘者都兼任著王府屬官。
但是以上這些已經出仕的人群,除了公孫桓、郝瑗、淩敬、李大亮等有限十幾人,餘者在明麵上已經和王府切割了。
至於負責王府日常行行的諸曹、其他位置自然也都有,而且都都由心腹家仆、楊爽的退役幕僚親兵擔任,最後統一由獨孤敏、蕭穎、蘇芸娘和公孫桓、郝瑗、淩敬、宋正本等人管理。不過這些中低層屬官雖然把本職之事做得井井有條,然而楊集並沒有如數上報朝廷,使他們並沒有獲得朝廷授予的職務、發放的俸祿。
所以在朝廷、在宗正寺的名冊之上,衛王府現在隻有那十幾個已經上報的屬官。這也使得衛王府屬官在人數上,連行事極為小心謹慎的楊智積都不如。
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麵,一是在楊集小時候以及裝紈絝子弟期間,王府除了已經散了、隻剩下寥寥無幾的衛王係將官,根本沒有什麽權力勢力依仗;獨孤敏見兒子還小,也沒有什麽特殊之處,生恐太過高調,會給自己母子惹下不必要的麻煩,於是便低調做人,並沒有像其他擁有開府權的達官貴人那樣把屬官報滿。
獨孤敏這種藏鋒於鞘、的做事風格,使衛王府在權貴圈子裏毫無存感,別人就算說到頑劣不堪的楊集,也隻是用歎息、用揶揄、用幸災樂禍的口吻說、衛昭王後繼無人」之類的話。
在這個和時期,衛王府的人脈關係卻被炎涼世態狠狠地淬煉了一番,當雜質一年年去除以後,剩下的都是忠心耿耿的精華。而楊集也因此楊集無憂無慮、平平安安的度過了童年、少年。
二是楊集出仕以後,也始終本著、的宗旨,在對待屬官的態度跟母親一模一樣,並沒有幫爭取朝廷冊封。而王府體係下的各級以忠心耿耿的老人為主,他們深知府主好則自己好、高調會惹來禍事的道理,再加上獨孤敏和楊集不虧待任何一人、並且也都交流過,所以大家不在意朝廷授予的虛名。
然則楊集認為世態變遷、今時不同以往,王府屬官體係應當因時而變、與時俱進,這樣才合理。
此時忽然想到此事,加上衛王府占地麵積極大,暴雨天氣隻能繞著抄手遊廊走,所以當他聽到柳如眉說李長雅的信使還在府門之外的話後,便抽空與郝瑗商議起了衛王府的屬官體係來,看看有沒有必要把主要屬官都配上
。
郝瑗聽完楊集的表述,稍一沉吟,便緩緩的說道:的流言蜚語。」
楊集聞言點了點頭,向郝瑗說道:
郝瑗皺眉思索了一會兒,目光注視著楊集,沉聲道:
楊集是想到了這件事,又意識現在的屬官體係有」的隱患,便趁機將此事說出來。希望足智多謀的郝瑗參謀參謀,幫著分析一下利弊,並不是說立刻就要全額配備。
郝瑗默默在心中打了一下腹稿,然後沉聲說道:之策化為烏有,王府的實力、人才優勢、人脈關係都將大白於天下。這是隱患之一,也是卑職反對的理由之一。」
的前提之下,文武百官不但對屬官們加以關注,而且對他們本身的人脈關係加以分析、勾連;要是屬官們表現驚豔,那麽屬官自身的關係必將被文武百官疊加到大王身上。之後,政敵們定然據此大作文章,營造出大王勢力遍天下、關係網遍天下的聲勢;而諸如養精蓄銳、、心懷不軌的流言,也將四起於朝野。聖人雖然對大王信重無比,然帝王終究是以江山為重的人,他在人雲亦雲之下,又看到大王屬官確實十分完備、人人都有能力,難免會產生一些不好的想法。」
見到楊集麵色肅然,露出了若有所悟的神情,郝瑗暗自鬆了一口氣,接著說道:
楊集聽了郝瑗前麵的兩個理由,已然意識到問題的所在,此時聽到第三點更為重要,而郝瑗卻顯得有些欲言又止。
【鑒於大環境如此,
郝瑗默默地想了一會兒功夫,這才苦笑著開口道:
郝瑗凝視了楊集半響,他輕輕的歎了一口氣:
「或許聖人現在不會這麽想、也沒有考慮到這一點,然而帝心難測,誰也不敢保證日後他如何對待大王。萬一他以後有了疑慮,那麽大王之前的種種作為、王府的屬官體係,以及衛王係成員便是心懷不軌的
最佳證據。有鑒於此,卑職建議大王不要過於看重這個所謂的決定權,適可為之方是上上之策。」
正所謂一語驚醒夢中人,楊集聽到這裏,額上不禁浸出了冷汗:正如郝瑗所說這般,帝王心思誰也難以預料,或許楊廣現在沒有想這麽多、而且也的的確確是放權給自己,讓自己替他把關。但人無百日好花無千日紅、世態也將因時而異,日後他還會這麽想嗎?恐怕連楊廣本人也不敢保證。
這些道理,楊集不是想不到,而是最近太過順利,使他掉以輕心、疏忽大意了。
另外就是他太過在意大隋王朝,忽略了自身的安危,忽略了他與楊廣日後的關係。他現在決定把屬官全部配上的目的除了以上所說那些之外,還希望以自己為的屬官體係為例,借機建議楊廣對開府權加以改革、消減擁有開府權的臣子的屬官配額。然而改革先鋒這個,卻令他忘記會給自己日後帶來的麻煩。
念及於此,楊集輕輕擦去額頭上汗水,起身向郝瑗拱手一禮,說道:
郝瑗連忙起身還了一禮,繼續向楊集說道:
之隱患,也能使一些有才之士得以晉升,同時也不至於暴露全部實力。此外,還能避免其他派係的滲透。」
楊集深以為然,正當他要表態之時,門外傳來了柳如眉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