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直取卑沙城

字數:7443   加入書籤

A+A-


    仁壽殿瞬間安靜,隻有薛萬備稚嫩的餘音在鳥鳥回蕩。殿中君臣聽完薛萬備表述,都不知道應該怎麽說了。
    大隋君臣對東/突厥軟弱的反應滿是失望,當他們北巡夭折返回洛陽,各大派係和武將為了攫取戰功和名望,使自己在未來有足夠的政治籌碼,於是便慫恿楊廣對不聽話、不老實的高句麗發動一場聲勢浩大的國戰。
    楊廣壓著不鬆口,不是他不想打,而是他希望自己指揮千軍萬馬滅了高句麗,從而成就一番強爺勝祖的雄圖霸業、為他“千古一帝”之夢想添磚加瓦。但是他現在又實在騰不出手、實在騰不出時間,隻好用“國雖大好戰必亡”之類的鬼話忽悠人。當文武百官問到為什麽不將楊集也撤回,則是說“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如今高句麗不老實,理應讓楊集教訓一番。
    教訓夠了、準備充足了,大隋再發動國戰,既能達到消滅高句麗的戰略需要,也不至於像漢武帝那樣,落得勞民傷財、海內虛空、人口減半的下場。
    大家覺得楊廣是明君,說得相當道理,加上心中有了寄托,於是心滿意足的不再提及此事。
    但是就在大家個個都樂嗬嗬的時候,在幽州點了一把大火就跑的楊集竟然一路狂飆,他從遼東郡大安縣出兵以後,連休息都沒有休息一下,就破了高句麗重兵把守的北方第一防線;接著又殺到大梁水北岸。
    這誠然是一件天大好事;可他打得這麽快、準、狠、猛,下一步很可能直接就把高句麗搞死了,而他們這幫人的期待也很可能化為烏有。
    這對於各大派係和武將們來說,卻是一件相當不美妙的事。他們要是能夠參與滅國之戰,多多少少都能分到一點功勞。可是現在形勢徹底發生了轉變,楊集就算不費一兵一卒的滅了高句麗,對他們也沒有半點好處。
    而楊集呢?他本就就擁有戰神美譽,要是把高句麗給滅了,就能成為超越衛青、霍去病、竇憲、楊素、楊爽的大戰神。
    這也就算了,畢竟他確實能打、還會打,但是官場向來講究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皆大歡喜;到了你楊集這裏,竟然連點火星一般的光都不給別人沾。你楊集吃肉也就算了,可你竟然連一口清湯都不給別人喝,有你這麽玩的嗎?
    而且更招人恨的是這已經不是一次了。打步迦可汗那一次就不說了,因為他剛剛出道,也是被形勢所逼;但是之後呢?之後無論是西北滅臨桃黨項、滅大湖區慕容卑、打殘東/突厥西征軍、滅吐穀渾;還是在東北滅契丹、打高句麗,竟然全都不帶別人玩。而這一次,看樣子又是。
    麻辣隔壁的!
    你吃獨食,卻死活讓人無食可吃……當真是、當真是麻辣隔壁的!
    文武大臣們心頭妒忌恨,楊廣這個當皇帝的,心情卻是相當愉悅,他的目的雖然是超越古之帝王,但隻要有將領能夠幫他完成一個個目標,效果其實都一樣;是不是親率大軍滅敵國祚並不重要,頂多隻是稍微有一點點遺憾而已。
    楊廣知道諸多重臣在想什麽,此時看著大家各異的神色,心中隻是冷笑:以往針對楊金剛奴的時候,怎麽沒想到放過人家一馬?哦,如今看到金剛奴立功,卻又想著去分功,天下之間,哪有這麽好的事兒?
    就你們這些自私自利的混蛋的德性,要是當真因為金剛奴升官發財,結果不但不會感激,反而會因為權力上升對付人家匈奴。
    所以現在休要說是金剛奴了,便是我楊廣也不會答應;我沒理由用虧待自家兄弟,更沒理由養虎為患、助紂為虐。
    心中盡管如是想著,可是楊廣近來因為反腐反貪、因為要親征而反戰的緣故,愣是把自己搞成了一個為國為民、善納聽諫言的帝王形象;北方諸州百姓現在都說他是一個英明神武、仁慈無雙、愛民如子的皇帝。
    他十分享受萬民歸心、萬民推崇的的感覺,可是好“人設”卻也把他給製住了,使他不敢再像以前那麽隨心所欲。未免將之毀於一旦,便虎目環視,假惺惺的沉聲問道:“諸公對此戰有何看法?”
    一殿大臣聞言,都有一股說不出的苦澀滋味湧上心頭:事已至此,要是有異樣的看法、敢有異樣的看法,第一個倒黴的一定就是自己。
    在這其中,老高的心情無疑是最複雜的人,因為楊廣在給楊集安排的行軍司馬之時,目光所看的第一人對象便是他,然而他無法從陰影中走出來,不敢去,於是便沒有出列請命,這才輪到了裴矩。
    早知如此,就應該爭一爭行軍司馬;如果當時勇於承擔,也能借此機會洗刷以往的恥辱。注】
    “聖人,衛王率軍重創高句麗,為我大隋收複大梁水以北的領土,實乃大功一件。然衛王孤軍深入,後續乏力,隨時都可能遭受數倍於己的高句麗軍襲擊、打擊。依臣之見,朝廷當加大馳援力度,好讓衛王無後顧之憂的殲滅敵軍、亡高句麗近千年之國祚。”說話的人是長孫熾。
    長孫熾又是長孫成的同父母的大哥,而楊集現在和長孫成是兒女親家,所以算起來,長孫熾也是楊集的親家,心中也很認可楊集之功;可他這個宰相畢竟是代表關隴貴族利益的,而且他本人也想成為事實上的關隴貴族之首,眼見關隴貴族因為漁陽元氏、南方水師慘遭重創,便想為關隴貴族爭上一爭。
    “聖人,臣附議!”蘇威亦是出聲附合,他是代表關中士族利益的宰相,但關中士族和關隴貴族的界限實際上是很難分得清楚的,比如說承自西漢的京兆韋氏,它之所以再次強勢崛起,完全就是得益於軍功赫赫的韋孝寬,而韋孝寬也因為帶出了很多關隴貴族名將,所以韋氏更像是關隴貴族。可韋氏不知是羞於與山東士族稱為“爆發戶”的關隴貴族集團為伍,還是出於別的什麽原因,愣是不承認自己是關隴貴族。
    不過無論怎麽說,關隴、關中在政治上軍事上,向來關係緊密的攻守同盟,再加上蘇威也想為自己的派係爭一爭,也便出聲了。
    表明了態度,蘇威接道:“聖人,高句麗如今被衛王殲滅、俘虜了二十多萬精銳士兵,此時的高句麗上下必是一片混亂,然而形勢於我大隋而言,卻是一片大好,實乃是大舉進軍、直搗/平壤的千載難逢的機會。依老臣之見,大好戰機不能就此錯過,我大隋當增加兵力、乘勝追擊,用衛王的話來說,這便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聖人,臣附議!”李子權立刻站出支持。他的族弟李子雄是幽州刺史,在幽州義倉桉、幽州官場塌方式等大事件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雖然因為作戰的需要,朝廷沒有將他拿下,但是根據之前的私人信函來看,李子雄這個遼東道行軍副總管僅僅隻是扮演一個虛張聲勢的角色。
    在楊集主導的這場戰鬥中,即便他們最後當真是滅了高句麗,可虛張聲勢的李子雄能夠勻到的功勞,至多隻能抵消幽州刺史所犯之罪過,根本就保不住幽州刺史這個要職。
    所以他也希望擴大戰爭,好讓李子雄能夠成為名符其實的行軍副總管,且能立下保住幽州刺史、或得以晉升之功。
    “聖人,臣附議!”
    “聖人,臣附議!”
    “聖人,末將附議!”
    “聖人,末將附議!”
    “……”
    見到諸相紛紛表示要把戰爭擴大化,對戰功十分向往的文武百官焉能錯過?於是也跟著表態支持。
    待到安靜下來,楊雄緩緩起身,向楊廣行禮道:“聖人,臣反對!”
    聽了此話,眾臣愕然的看著楊雄,然而楊雄卻管不了這麽多。他是安德郡王,天然就站在楊集和楊集這邊,而他這個宰相實際就是代表皇族的利益。他在楊廣登基之初,因為自己和關隴貴族有太多糾葛的緣故,顯得非常低調、非常慫。
    但現在不一樣了,楊廣現在把他的長子楊恭仁被培養為自己的接班人、把次子楊綝培養為未來的禦史大夫;老六楊恭道則是跟著獨孤敏做生意,負責跑船碼頭這一塊。至於老三楊續、老四楊演、老五楊鋼、老七楊師道都跟楊集混。除此以外,二女婿燕詢、小女婿李大亮都是衛王係的一員、楊集的小弟。
    既然皇帝為首的皇帝嫡係都沒有當他楊雄是外人,更沒有因為他那些亂七八糟的關係而疏遠猜忌,他又有什麽理由裝慫?要是他再慫,恐怕賊激進的兒子們和女婿、女兒先造他的反,然後換個他們認為的有骨氣的爹。
    此時迎著楊廣探究般的目光,說道:“聖人,老臣反對擴大戰爭、增加幾十萬大軍的理由有二:一是高元淵子遊等重要人物都在遼東,然其兵力被衛王打了一次以後,僅僅隻有二十餘萬了;而衛王此時的兵力,並沒有比敵軍差多少,隻要他在遼東戰場殲滅敵軍,生擒或擊斃高句麗君臣,那麽接下來的戰鬥,將會變得異常輕鬆。既然勝券在握,為何要增加兵力?為何要勞民傷財?”
    “二是據薛小將軍說衛王已然遣使聯絡百濟,約著共同進軍。以高、百兩國的宿怨,老臣認為扶餘章一旦見到我軍如火如荼,定然揮師北上,猛攻平壤平原,攪亂高句麗大後方。而我大隋正好借此機會,令對方狗咬狗。致高句麗亡國之餘,既能減輕我大隋損耗、又能借機消弱百濟,可謂是一舉多得。”
    “正是基於兩上兩個理由,所以老臣反對增兵。”
    楊秀眼見一些人似乎要發表反對看法,便搶先一步說道:“安德王,你的第二個理由,我楊秀很是讚成。但是你又如何能夠衛王必勝?一定能夠將高元和淵子遊等人擊斃於遼東?”
    楊雄明白楊秀是在配合自己、是在‘捧跟’,便微笑著說道:“我們畢竟身在後方,不知衛王的的安排、情況,這個就要問一問薛小將軍了。”
    刹那間,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小小的薛萬備。
    薛萬備年紀雖小、雖然很緊張,可他的智商絕對不低,否則也不會在長孫無忌當權臣、害死他兄長薛萬徹時期,憑軍功和才能當上左衛大將軍了。此時聽著這些大老的紛爭,焉能不知這些人打算“摘桃子”?想著楊集的能力,以及安排楊綸襲取蓋牟城和安市城的戰略構想,便團團一禮,然後麵向楊廣說道:“聖人,衛王其實有了萬全之策,定能讓高元和淵子遊等人有來無回。”
    “但不知衛王的萬全之策是什麽?”楊雄微笑著問道。
    薛萬備糾結了一會兒功夫,終是一咬牙,抱拳躬身道:“事關軍情大事,請恕末將無禮!”
    眾人明白了,這孩子不肯說、不敢說。
    “聖人在此,有什麽不能說的?”張瑾冷冷的說道:“難道在你心中,聖人還不如衛王?”
    薛萬備雖是才智過人,可他終究是武將的後代,有著武人的血性,再加上他正處於“叛逆期”,一聽張瑾此話,當即明白這個他所不認識的武將不是為難自己,而是將矛頭指向楊集,企圖通過自己犯傻來坑害楊集。
    他一下子就惱了,看了一下張瑾的官袍、佩飾,大怒道:“這話是將軍說的,可不是末將;而將軍這種不入流的離間手段,連末將都看得出來,焉能騙得了聖人與在座諸公?也難怪將軍都胡子頭發都白了,卻還隻是一個正四品下的武官,幸好將軍沒有帶兵打仗,否則必敗。”
    張瑾怒極而笑:“你……”
    “你náng隔壁,我草你náng!”薛萬備也是被楊集親自帶出來的小將,各種粗話髒話都會說,要不是因為他小、父親又被調往涿郡任職,他還在涼州當童子軍的將領。
    此時火了,而且他的後台又強又硬,且又看到身穿親王服的青年人、身穿君王服的老人向著楊集,所以他根本就不怕這個刻意為難自己的“無能的”武將。再加上楊集往常又向他們灌輸先發製人後發受製於人、罵人先罵náng等等概念,於是他一急、一火之下,開口就罵náng。
    張瑾何曾遇到這種小流氓?他差點氣死,怒道:“你沒……”
    “我草你náng隔壁。”薛萬備又一次搶了話頭,罵道:“你個表子崽有娘生沒娘教,難怪老成這鬼樣子還隻是正四品下。如果我是你,早就一頭撞死了。”
    “你……”
    “狗一樣的老狗雜/種,你什麽你?”
    “你……”
    “你什麽?我草你náng!”
    “……”
    看戲的眾人:“……”
    “行了行了!”看到薛萬備這番囂張的模樣,楊廣不由想到了楊集,那家夥也是一個德性。
    看樣子,眼前這個兔子般的孩子也被楊集給帶歪了,一旦罵起人來,處處朝人痛處捅。
    了不起,當真是強將手下無弱兵。
    一旁聽得津津有味的楊秀見狀,連忙向薛萬備說道:“這位是右禦衛將軍張瑾將軍,你速速致歉!”
    薛萬備十分幹脆,立即向張瑾彎腰施禮:“末將雖有錯,但是畢竟年幼無知;而您德高望重、仁義無雙,末將認為您肯定不會與一介小兒計較。”
    張瑾差點氣死,手指著薛萬備卻說不出話來。
    薛萬備罵了一通,也不緊張了,他取而一個厚厚的信封,交給了旁邊楊安,然後向楊廣說道:“聖人,這是衛王給您的親筆信,裏麵有既定的戰法戰術。”
    楊廣接過一看,頓時放心了,笑著說道:“衛王在戰前,已然滕王安排到關要之處。高元跑不了。”
    “那要不要增兵?”楊雄問道。
    “增!”楊廣稍一沉吟,說道:“任命周法尚為遼東道水師總管,率北方水師從東來出發,直取‘遼東半島’卑沙城。”
    ————————
    注:高熲前期中期相當牛逼,晚期就不行了,他因為反對易儲,被楊堅給拿下了。楊廣登基為帝後,不但沒有虧待他、為難他,反而啟用、重用,將他提到了與楊素、蘇威相提並論的高度。然而高熲不但沒有什麽作為,反而像祥林嫂那樣處處挑刺、處處與楊廣作對。
    楊廣忍無可忍,終於在大業三年把他和賀若弼、宇文弼給宰了,與此同時,蘇威和張衡等等重臣也遭到罷免。
    這起事件,其實並不是一起孤立的事件,因為在這起事件前後幾個月時間內,發生了很多事:一是楊玄感明確要反隋;二是宇文述賣武器和生鐵給突厥人;三是私錢忽然泛濫;四是楊暕的各種黑料在這期間忽然一一暴露;五是楊麗華送一個美女給楊廣,楊廣不要,可她事後又向楊廣告狀,說是楊暕給搶走了,這也是楊廣查楊暕黑曆史的導火線……此外還有很多很多。
    遺憾的是,我始終沒有查到能夠將這些大事件串到一起的史料、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