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海航人才

字數:5139   加入書籤

A+A-


    皇城大街前後左右都是朝廷的官衙,一個個位於圍牆裏的建築群落氣勢宏偉,街上的諸多官員要麽急著回衙門、要麽拿著裝向資料的箱子快步跑向其他官署進行交接。也有不少初次從地方前來的官員四處打聽自己要找部門。不時還有一輛輛專門送文書的馬車飛奔而過。

    楊集交待好馮盎,便離開左翊衛官署,出門時順勢看了一下沙漏,見時間是巳時四刻出頭,他稍微想了下,一出左翊衛南門,便向議事堂所在東朝堂走去。

    議事堂諸相采取輪流留守的製度,哪個人當職,哪個人便是首相,要是平時沒有什麽大事,那麽不當職的宰相各在自己所屬的官署之內辦公。隻不過春節前後事情太多,諸相、諸尚書基本上都在議事堂,以便隨時處理突發大事。

    今天的首相正是楊集的嶽父裴矩,他看到楊集,驚訝的笑著說道:“稀客啊!”

    眾人聞言,盡皆會意一笑:這位大爺自從受封為宰相至今,還是那般我行我素、物立獨行;從來就沒有把自己當成宰相、尚書令。近來由於王府添丁的緣故,所以他頂多就是上上早朝,然後一起去仁壽殿與皇帝議事,如果沒有什麽事兒,一般都是朝會結束後就回家。然而便是皇帝都治不了他,眾人又能如何?何況一些人不希望楊集分走自己的權力,巴不得他如此,索性當他不存在了。

    “家裏剛剛多了三個孩子,事情比較多,實在沒辦法。還請諸公多多包涵!”楊集向起身相迎的眾人一一還禮,坐到了自己的位子之上。他不願拿自己的家事來讓人當笑話聽,適當的提了一句,便言歸正傳:“方才我在門外聽到大家似乎在討論什麽大事,不知是何事?”

    “主要有兩件事,咱們就先從簡單的來說吧!”裴矩也坐了下來,向楊集介紹道:“聖人方才下詔,任命左驍衛大將軍來護兒為南方水師大都督。”

    “是嗎?”楊集聽得大為驚訝,他離開同明殿至今,最大隻有半個時辰,但是楊廣竟然就下詔了,其動作之快,著實是讓他有些意外。但是一想到南方那個反隋聯盟,複又理解了楊廣的憤怒和急迫。

    其實他在楊廣提到這個反隋聯盟之時,心中已經鎖定了三個目標:首先懷疑的對象是蕭銑,不過蕭銑是西梁開國皇帝、宣帝蕭詧的曾孫,他的祖父蕭岩排行第五,受封為安平王。蕭岩在蕭巋投降大隋以後,他不甘心失去手上的權勢,斷然背叛隋朝、獻土降陳,成為南陳的一方軍閥,當南陳覆滅,他和兒子蕭璿被楊堅處死。剩下的蕭銑作為叛徒子孫,蕭家也不敢照顧他,所以他少時孤貧、以抄書謀生,直到楊廣登基,這才因外戚之恩提拔他為縣令。

    就大隋繁榮穩定的局勢而言,蕭家根本不可能支持蕭銑造反。如果蕭銑膽敢露出謀反之心,隻怕率先動手就是蕭家,以免他牽連整個蕭家。他既得不到蕭家的支持、資源、人脈,又不能像史上那樣收攏各路草寇,單憑他區區一個縣令的權力和影響力,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那個遍布揚州的反隋聯盟。所以蕭銑基本上是可以排除了。

    其次是南陳餘孽,南陳餘孽在開皇中前期多次發動叛亂,而朝廷雖然多次鎮壓了下去,但是仇恨也因此步步加深,所以南陳餘孽的可能性大。

    第三就是南北聯合。關隴貴族在南陳滅國之時,便把明暗勢力延伸到荊州和揚州南部地區,在這漫長的時間之內,早已和南方士族建立起錯綜複雜的關係。很有可能是避開朝廷重點關注的關中,跑到揚州聯合南方反隋勢力。

    至於是南陳餘孽、還是南北聯合,現在誰都無法確定,一切要等楊智積的調查結果、或者是魚兒自己吃餌上鉤。

    “不假”裴矩見到楊集麵露驚訝之色,神情不似作偽,以為他當真不知這項任命,反問道:“莫非衛王未曾聽過此事?”

    楊集目光掃視了一圈,見大家都在看著自己,搖了搖頭道:“我剛從左翊衛官署過來,沒有聽過此事。大家怎麽看待這項任命?”

    裴矩看了楊集一眼,說道:“周法尚擔任北方水師都督以後,朝廷上下也隻有來大將軍能夠重振南方水師了。”

    “裴相所言不差!”高熲亦是說道:“來大將軍水陸作戰經驗豐富、統帥力極強,無疑是最佳人選。”

    其他人也是紛紛表態支持。

    見到大家意見高度統一,楊集開始還感到有些不可思議,畢竟水師都督、兩個副都督可是位高權重的美差,當初北方水師組建之時,各大派係為了拿下都督和兩個副都督之職,幾乎是吵翻了天。但是當他轉念一想,立刻明白了大家為何這麽“同心”了,一方麵是各大派係的確拿不出比來護兒更合適的人選。

    另一方麵則是南方水師主力盡皆北上、又被徹徹底底的清洗了一遍,致使南方水師實力大減、亂作一團,現在要想在“廢墟”之上把南方水師重新打造出來,實非易事。而且南方水師又要與海上絲綢之路掛鉤,所以南方水師正副都督看似是肥肉,實則一塊相當很難啃的硬骨頭。再加上精減軍府之事進行得如火如荼,於是各大派係都以穩定為上,不敢貿然去爭。

    “來大將軍的確是最合適的人選,但不知副都督是誰?”楊集問道。

    裴矩指著一名身材魁梧文官,向楊集介紹道:“這是江都水師總管朱寬,他與何蠻去年奉聖人之命,率領水師橫渡琉球海峽,了解當地情況,同時使琉球向我大隋稱臣,因功受封為鴻臚寺丞。我們認為朱寺丞熟悉水師、熟悉南方海情,他更適合擔任副都督之職,不過還需聖人批準方可。”

    楊集也知道朱寬等人在去年夏天率軍出海,與琉球建立了邦交,於是向他拱了拱手道:“朱將軍率軍出海的壯舉,我也有所耳聞,但不知將軍到了夷州大島沒有?”

    夷州就是後世的台/灣寶島,三國時稱為夷州,隋時將它和琉球群島統稱為琉球,楊集也不知他們去的是寶島還是群島中的某個島嶼。朱寬聞言,連忙起身還禮道:“大王說的是應該就是琉球大島,下官等人去的就是它。隻不過下官等人隻是的河口補充了一番便率軍返回,大王也知那座大島?”

    “我也是聽人說起過,未曾去過。”楊集說道:“朱將軍若是出任南方水師副都督,可以向南開拓海上絲綢之路,據劉刺史說,那兒更加富饒,有很多大隋名貴香料、木材和寶石。”

    “說到海上絲綢之路,讓我想到了去年與我大隋建交的赤土國。”裴矩笑著給楊集介紹了另外一名文官:“這位是屯田主事常駿,他去年和虞部主事王君政出使了赤土國。我們之所以將常主事叫來,一是想了解一下南方諸國的情況;二是覺得他和王主事對南方的了解遠勝他人,如果他倆能夠到南方水師任職,對於日後的海上絲綢之路的開發必將起到巨大作用,而且還能節省大量時間。”

    常駿是一名四十歲左右儒將,他們去年從南海郡乘船出發,沿著海岸前進,途經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的一些島嶼,然後進入暹羅灣、到達赤土國首都。雙方互送禮品,正式建立了邦交。他起身向楊集行禮道:“下官見過大王。”

    “常主事免禮!”楊集還了一禮,沉聲說道:“朝廷即將開辟海上絲綢之路,需要大量熟悉海情的人才;而常主事和王主事到過赤土國、朱寺丞與何將軍到過琉球。我認為你們在京城擔任職文官的話,完全就是浪費大好光陰。要是願意去南方水師任職、擔起測繪海圖的使命,我也出麵向聖人舉薦,你們意下如何?”

    朱寬、常駿頓時大喜過望,不約而同的行禮道:“多謝大王,下官願意去南方水師為國效力。”

    常駿和朱寬在這裏隻是小人物,他倆心知自己不宜在這兒多留,得到了一個意外的驚喜之後,便告辭而去。

    。。。。。

    待兩人走後,裴矩主動向楊集說起了第二件事:“方才我們爭執的,主要還是去年的吏治。去年核審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嚴格,各地上報的,都要一一審核,實非一蹴而就。在這其中,有很多官吏已經失去了繼續任職的資格;更有一些人,還要受到律法的清算和嚴懲。對此,大家都沒有意見。”

    裴矩停頓了一下,接著又說道:“關鍵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我們都希望形成一個定製,以便日後有律可遁,而不是亂來。然而,毫無頭緒。”

    楊集沉吟半晌,向眾人說道:“不如采取四格八法。”

    裴矩聽得雙眼一這,連忙問道:“何為四格八法?”

    楊集說道:“所謂四格是指守、才、年、政;八法則是貪、酷、不謹、浮躁、疲軟、才力不及,年老、有疾。”楊集解釋道:“守代表操守,分為廉、平、貪;政代表政務,分為勤、平、怠;才代表才幹,分為長、平、短;年指年齡,分為青、中、老。”

    “八法則是依四格而定,分別是貪、酷、不謹、浮躁、疲軟、才力不及、年老、有疾。其中貪、酷、不謹、浮躁側重官員操守。而疲軟、才力不及側重才能。至於年老、有疾則是相對‘年’而言。不法官員所受處分多是源於‘守’、其次為‘才’、次之為‘年’。而‘政’之優劣直接受守、才、年三格影響,故而單純因政績不佳而受參罰的官員比較少。八法處分側重於守、才、年,尤其是守、才二格,直接體現了德才並重的特點。”

    “四格八法”考評製度源於明而完備於清,此法規定了官員考核製度內容與處分標準。四格涵蓋了官員為政操守、為政才能、為政態度及身體條件等方麵,其全麵性、規範性和可操作性盡皆勝過大隋的考核製度;而八法以嚴厲的處分標準對不法官員進行處罰,從革職拿問到降級調用、再到勒令休致,非常係統而周全。

    此法僅僅隻是對官員所進行的考核、獎懲、升降,而曆朝曆代都在努力製定和完善這些標準,所以它和大刀闊斧的改革有著本質的區別。大隋要是采用此法來辦事,直接就少走了近千年的彎路,最後不但不會引發混亂,反而能夠讓年終考核變得規範起來。這對大隋官製的推行百利而無一害。

    在場的人都是史上罕見的傑出智者,他們所缺少的隻是楊集這份獨有的眼光和見識,並不是說他們的能力不如楊集。當他們聽完楊集這番表述,盡皆雙眼發亮。再順著楊集的話進行進一步深入思考,基本上已經領會了“四格八法”的好處,以及知道怎麽來運作和完善了,根本就無須他一一來講。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