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大明使臣東方來(盟主加更大章)
字數:15789 加入書籤
關於楊戩建隋,各家有喜有憂,反應各異。
楚國太子盤康聞之,忍不住仰天大笑,顧左右道“楊隋既立,吾無憂也!”
齊國太女海珊瑚聞之,忍不住歎息道“天下之事, 越發詭譎了。”
大清皇帝薑正嫡語氣感慨,獨自禦筆題詩曰“朝坐中軍猶圖楚,夕聞魔域已變天。無邊征途大道遠,自古江山一統難。”
而神洲各家勢力也是暗流洶湧。藏身罟山魔宮的西聖晉天階,得知楊戩稱帝,驚愕自己種下的神魂印記被抹除之際,忍不住歎道
“豎子竟至於此, 當年何不殺之。”
罟山部某個大賭坊中, 修煉《賭經》後正在通吃四方的罟山雪娥, 聽到這個消息後,忽然又哭又笑
“楊戩是我夫君!他,他竟然稱帝了,不來找我,嚶嚶嚶…”
就是遠在虛空海世界的虞嫃,也用某種跨界神器,收到了來自仙界魔域的消息。
“…令主,我們到底何時發動…”
“…令主,天下局勢越發精彩,如今已經是六國並立了…”
虞嫃回複“後來而居上,晚出而為尊。不急…待本座歸來之日,便是大周出世之時…”
屬下回複“是!我等正在緊鑼密鼓暗自布置,隻等令主王者歸來!”
………
隋光明元年,十月十八, 龍驤城。
隋帝楊戩已經稱帝一個多月了。
直到蓑水大捷的消息傳來, 隋廷才舉辦了盛大的登基典禮。
不光是十二州之地, 就是很多還沒有歸附大隋的魔域貴族, 都派人來龍驤城祝賀新君。
魔域因為隋國的出現,暗流洶湧,波詭雲譎。西涼上下,不少人開始暗通大隋。
碧落部雖然沒有表示歸順,卻派人暗自祝賀。罟山部雖然沒派人祝賀,卻也保持了沉默,沒有反對。
此時,整個龍驤城既熱鬧非凡,歡天喜地,又戒備森嚴,強者如雲。
涼軍主力靠東,上次大敗之後,士氣大挫,一時半會還沒能調動新的大軍征討隋國。
“拜見皇帝陛下!”
龍驤城的臨時皇宮之中,楊戩一身冠冕,高坐大位,接受眾臣的朝拜。
大臣當中,很多都是聖級, 甚至大聖修為的強者。卻都向著自己這個準聖修為的人行禮。
無他, 這就是皇位的力量。
從無有過的高光時刻啊。
但楊戩很清楚, 隻有準聖修為的自己,不過是麵旗幟罷了。真正執掌國事的,還是太後楊青蓮等人,也就是四大古族的族長。
當然,他也不是傀儡。眾人還是很重視他的意見。隻不過,他畢竟年輕,修為也隻有準聖,對魔族勢力也不熟悉,還是需要太後來做主。
“諸卿免禮,賜座!”楊戩淡淡說道。
“謝陛下賜座!”一個個氣息強大的魔族強者,身穿嶄新的官服,行禮之後各自坐下。
很多第一次麵見新君的貴族,此時見到大隋天子的尊容,都是暗自讚歎。
皇帝雖然年輕,可頭角崢嶸,英華內斂,魔氣高貴,果然是大貴氣象,沒有讓人失望。
這才是魔族共主該有的樣子。
楊戩的確賣相夠好,魔氣高貴。群臣都很滿意。
如今可是真正的大爭之世。數年之間,天下強國並起。有個潛力強大的君主,才有資格爭霸。
楊戩見到了有名的獨孤燁。
獨孤燁可謂是將帥中的第一功臣。就是因為他率三十萬大軍反涼歸隋,才能如此順利的拿下十二州。
獨孤燁是大聖強者,兵道強者。他還有個身份,九大姓中獨孤氏的家主,所以他叛涼歸隋的影響很大。
“朕年輕德薄,修為有限,幸賴太後扶持,諸卿輔弼,方有今日也。這日後,朝中大事還需要太後和諸卿辛苦操持,朕主要還是修煉為主,爭取早日突破魔聖。”
楊戩第一件事就提到此事。
既然實際上軍國大事是太後主持,那他也樂的自由。
群臣覺得皇帝說的很對。
沒錯,雖然陛下是大隋之主,可對陛下而言,他眼下最重要的事,還真是修煉。
越早突破越好。
大隋天子,當然應該是修為絕頂的強者。
至於軍國大事,說句難聽的,陛下管與不管,其實沒有什麽區別。
起碼暫時如此。
等到陛下突破到聖級,慢慢覺醒了魔帝記憶,還不知道怎麽做皇帝麽?
坐在左上側的太後點頭稱是,“皇帝放心閉關修煉吧。眼下對皇帝來說,突破最為緊要,此事也隻能靠皇帝自己了。”
“至於軍國大事,有老身和諸公在,天塌不下來。”
滿朝當中,有資格對楊戩直接稱呼“皇帝”的,也隻有太後楊青蓮了。其他人,哪怕修為再高,官爵再大,也要稱呼“陛下”。
楊戩鬆了口氣,趁機說道“沒有突破魔聖之前,朕不能經常參加朝會,說不定還要秘密外出曆練。常朝就請太後代勞吧。”
“好。”楊青蓮沒有反對,“不過,按照大隋製度,每月一次的大朝,皇帝還是要盡量親自主持。也不宜多日不露麵。這外出曆練嘛,雖說必不可少,但必須萬無一失…”
楊太後當眾叮囑一大堆,皇帝楊戩隻能恭聽。
雖然他是魔帝轉世,但前世今生並不視為同一人。按照禮法和孝,楊青蓮是他的長輩,而不是他的後裔。
不然的話,若你的前世,是你父母的父母,那這關係該怎麽算?豈不亂套了?
這就是為何要“前世今生,本非一人”。
楊太後叮囑完皇帝,又對群臣繼續說道
“等到大隋日漸穩定,天長日久,就能孕生王道氣運,就能按照官位大小享受氣運加持,更有利於修煉。不光榮華富貴,還能延年益壽。”
群臣聞言,都是麵帶欣慰之色。
這就是做官的好處了。
上古時期,修仙大能也喜歡做官,就是因為可以沾沾王朝氣運的光。官位氣運,也是寶貴難得的修煉資源。
奉天聖公站起來,“眼下第一件大事,就是守住這十二州疆土,頂住偽涼大軍的進犯…”
“第二件大事,就是結盟…”
也真是巧的很,朝堂上剛剛說起結盟,禮部官員就稟報,楚國使臣盤蠡已經到了龍驤城。
“啟稟陛下,啟稟太後娘娘,楚國使臣盤蠡求見!”
“宣楚使上殿。”楊戩肅然說道,心中一喜。
群臣都是麵露喜色。
楊太後也說道“好啊,楚國使臣到了,快快有請!”
包括楊太後在內的所有人,都鬆了口氣。
好事!
很快,手持節杖的巫聖強者盤蠡,就大步進入大殿。
他拱手行禮,不卑不亢,“大楚使臣盤蠡,拜見大隋皇帝陛下!”
又對楊青蓮拱手,“外臣拜見太後。”
“先生免禮。”楊戩很是客氣的說道,“賜座!”
說起這個盤蠡,他還認識。
盤蠡是盤康四叔。當年,就是盤蠡代表盤康,去虞閥提親,結果灰溜溜的離開中域。
此時以大隋皇帝的身份見到盤蠡,心中忍不住升起一種恍惚之感。
太後也對盤蠡點頭,“楚使遠來辛苦。”
盤蠡上得殿來,左右一看,不禁暗自咂舌。
你道為何?
原來,就在這個朝廷,竟然有近百的聖級強者!
就是占據一半巫域的泱泱大楚,也就是這麽多聖級強者了。
可是隋國疆土,隻有大楚五分之一。
不大而強。
這一趟真是來對了,一定要和隋國達成盟約,引為強援,牽製西涼。
若是隋國能牽製西涼,那麽大楚就能全力對付清國。
盤蠡的神色恭敬了不少,再次拱手說道“大楚盤康太子殿下謹向大隋陛下和太後問好。”
“我家殿下說,楊氏,古隋之帝室,天下之貴種,魔族之共主。而偽涼本屬臣籍,僭越大位,實屬逆天而行。”
“盤氏,古巫之帝室,天下之貴種,巫族之共主。而偽清沐猴而冠,巧取豪奪,亦是倒行逆施。”
“而楊氏與盤氏,大隋與大楚,皆受逆賊所欺,誠所謂同病相憐…”
“…是以,大楚願和大隋締交盟約,以為兄弟之國…”
太後和群臣聞言,都是不住頷首。
眼下楚國固然急於尋求一個夠分量的盟友,而大隋同樣需要。
真可謂一拍即合。
“善。”楊戩點頭,“貴國美意,朕已俱知,誠如是也。”
隋主顯然對結盟之事欣然接受,“先生可帶了國書?”
盤蠡立刻呈上國書,“此乃我國盟約草案,還請陛下,太後商議斟酌,增刪補拾。”
楊戩接過國書,看了一遍,就交給楊青蓮,“太後請過目。”
這並不是軍事攻守同盟,隻是政治聯盟。也就是,雙方約為兄弟之國,睦鄰友好,互派使團,互通有無。
再就是,相互借款。
軍事方麵,一條都沒提。
楊青蓮嗬嗬了,盤康真是個聰明人啊。
因為,軍事攻守同盟對盤楚不利。
為何?
大隋和偽涼是兩國不可相容的,無論楚國和隋國有沒有締結軍事同盟,大隋和偽涼之間都會打仗。
隻要打,隋國就是幫楚國牽製了涼國,讓涼國沒有餘暇南下攻楚。
可如果有了軍事同盟,那麽楚國就多了出兵幫助大隋抵抗偽涼的義務。
所以楚國不需要軍事結盟。隋國的存在,本身就牽製了西涼。楚國的兄弟之盟,其實就是防止大隋被清國拉攏。
當然,這就需要討價還價了。
“老身很願意兩國結盟,約為兄弟之國。隻是,好像你家太子的誠意還是不夠啊。皇帝,你以為呢?”
老辣的太後說道。
楊戩當然也看出來問題所在,他直接說道“偽涼疆域廣大,兵馬眾多。貴國難道不怕,萬一偽涼滅了我國,再回頭和偽清一起夾擊貴國麽?”
“我國的存在,減少了貴國的壓力。可我國的壓力,卻沒有絲毫減少啊。”
此言一出,太後很是欣慰。楊戩果然一眼看到了核心問題。
盤蠡則是有點尷尬。好在,關於這一條,盤康已經有了交代。
“是我國考慮不周。”盤蠡很痛快的承認,“太子殿下曾經交代,萬一貴國打了大敗仗,形勢危急,我大楚一定出兵援助。”
“當然,若是大楚形勢危急,貴國也要量力而行的支援。”
“不過,這是密約,不宜寫入盟約。”
隋國君臣聽了,都知道這其實是變相的軍事盟約了。
盤康還是有誠意的。如此一來,雙方就都有空間,還能相互支援。
“朕以為…可。太後以為呢?”楊戩也很痛快,毫無反複談判的意思。
對於盤康這種聰明人,痛快幹脆更好。
楊青蓮笑道“皇帝既然同意,那便如此。諸卿可有異議?”
群臣都沒有異議,畢竟這盟約對雙方都有利,盤康考慮的很周到。
楊戩見太後和群臣都不反對,這才說道“楚使,那這盟約就成了,還請回去告訴楚王和太子…此事,著禮部好生辦理…”
禮部尚書領命,兩國結盟事宜就塵埃落定,可謂各取所需,十分順利。
盤蠡見到結盟已成,如釋重負的取出一份禮單,“陛下,太後,這是我王和太子送給貴國的國禮。”
“貴國初建,這些資源想必有用,請陛下笑納。”
楊戩接過一看,原來是價值千億的高級布陣真材,宮殿城池建築真材,以及一批巫域的特產靈蠱。
大隋不缺錢,不缺戰馬盔甲,可是這些東西,還真是比較缺。
“楚王和太子真是有心了,朕謝過了。”楊戩將禮單交給楊青蓮,“太後看看。”
又對禮部侍郎說道“怎麽回贈大楚國禮,禮部立刻拿出一個章程,務必顯出大隋的誠意。”
“遵旨。”禮部侍郎接過禮單。
“外臣蠡,謝過大隋皇帝陛下。”盤蠡謝道。大楚富庶,還真不在意什麽回禮,可卻要帶回大隋的誠意。
楊戩忽然心中一動,“楚使,大楚和偽清爭霸巫域,可偽清僭越稱帝,而貴國泱泱大國,卻隻稱王,朕以為不妥。這豈不是矮了偽清一頭?”
盤蠡苦笑,“陛下明見。誰說不是呢?幾年前,我大楚起兵,本待是一統巫域,有功於巫族,再稱帝不遲。”
“誰知突然殺出一個偽清,對巫族有罪無功,反而搶先稱帝,真是無恥之尤。”
“可是薑正嫡稱帝在先,占了先機,若是我王再稱帝,倒似是拾人牙慧,效仿偽清一般。”
楊戩搖頭,“唉,由此可見,楚王忠厚,正嫡奸詐。以朕看,楚王不宜如此執著,最好立刻稱帝。”
盤蠡拱手,“陛下之言,外臣蠡深以為是。我家太子康,也勸說我王稱帝。”
楊戩的話,讓他對這個大隋新君更有好感。能說出這番話,足見這年輕的隋帝不但極有見地,對大楚也很有善意。
相反,隋帝對涼國和清國很是仇視,正是大楚需要的盟友。
楊戩和盤蠡說了一會兒,就請盤蠡在賓館洞府歇息,令禮部好生招待,等候回禮。
從接待楚使到禮送楚使,皇帝表現的很是老道,群臣看在眼裏,都是暗自讚歎。
卻說盤蠡出了隋宮,立刻向盤康匯報出使結果。
盤康發飛訊問道“隋帝其人若何?”
盤蠡想了想,認真回複道“隋帝楊戩之為人,淵深似淺,峻崖似平,道韻自然,氣度弘毅,實當世之英,魔族之傑,萬不可等閑視之。”
“此人,將來或為大楚勁敵。”
良久之後,盤康的回複才傳來“如此,且喜且憚之。”
………
複國的順利和連續的勝利,不但讓楊隋上下一心,也使得隋國朝廷製度迅速完善。
僅僅一個月,朝廷三省六部九寺的機構就恢複了,地方上州、郡、縣三級衙門也都設立起來。
但是楊戩心中清楚,太後和尚書令等人都清楚,如今的大隋體製,和上古時期的大隋王朝,似是而非。
為何?
上古時代的大隋王朝,在楊戩看來,屬於中央集權官僚政治,類似於華夏曆史上的隋唐。貴族雖然有權力,可是受到很大限製。
楊青蓮說,上古大隋王朝首開科舉製度,寒門也可為官。
可是這新生的隋國不同。
中央三省六部九寺的官位,不是四大古族,就是最早效忠的魔域貴族如獨孤燁等人。
至於低級魔族(寒門)出身的人,連個七八品的小官都撈不到。新朝中央機構中千百個官位,沒有一個屬於寒門!
地方上,從州牧到縣令,都是清一色的貴族,而且是原地留任,隻是換了個名稱。
比如翼虎部,原本占了半個奈州。如今翼虎部的君長又當了奈州牧,他還是管著自己的地盤,根本沒有挪窩。
所謂的州牧衙門,也就是他的君府了。
就是州牧衙門的各級屬吏,也是他自行征辟,用的還是翼虎部的家臣。
當然,他們要履行尊奉朝廷,出兵打仗,繳納賦稅等臣子的義務。
楊隋和盤楚,海齊,西涼都差不多,屬於貴族聯盟製度的國家。
但是,隋國必須這麽幹。否則的話,哪個貴族願意效忠大隋?還有人帶著兵馬地盤投靠麽?
楊戩根本無力改變這一點。
明國可是薑藥從無到有的一點一滴的改變的,所以明國完全就是薑藥說了算。屬於打翻了,重新來過。
明國舊的武家貴族都被打倒了,從中央到地方,都是薑藥親自選拔以及通過科舉考上的寒門官員。
可是隋國不行。
如今的幾個強國,也就是清國的製度集權化最高,貴族權力最弱。可那也是相對而言。就是清國,地方上貴族勢力仍然很強。
唯一的非貴族國家,其實隻有明國。
雖說是換湯不換藥,可有了朝廷和皇帝,有了官府和律法,畢竟和以前大不相同。
新朝甫建,千頭萬緒,百事繁雜,楊戩就算有心“閉關”,一時間也不得便。
這不,今日又坐朝聽政。
正在議論軍務之時,忽然禮部官員再次啟奏,大明國使臣秦宇,已經到了龍驤城。
群臣包括太後,都是麵麵相覷。
大明?
楊太後蛾眉一皺,“蘿袂,這大明國,老身從未聽聞,道是哪一域哪一國?佛母國的光明王?”
楊戩暗自一笑。他早就以本尊的名義發了飛訊給秦宇,讓他出使大隋。
秦宇終於來了。
於是,皇帝楊戩也忍不住皺眉,“大明國?”
群臣也在思索。大明,沒聽過啊。
沒辦法,明國雖然名滿神洲,可是隋國距離神洲太遠了。除了幾個大國,群臣真不知道人族還有個“大明”。
“太後,陛下。”禮部尚書蘿袂神色古怪,“臣也是問了那使臣秦宇才搞明白。”
蘿袂一副被戲耍了的表情。
“那所謂大明,乃是人族一小國,疆土狹下,所以名聲不顯。隻是想不到,區區小國,竟然跑了這麽遠,來和我大隋結盟。”
楊戩說道“朕說過,不怕朋友多。小國也是一國,既然別人來結盟,就要以禮相待。”
楊太後點頭,“就是此理。再小也是一國,既然敢立國,那就小不到哪裏去。”
小不到哪裏去?
蘿袂整個人都不好了,幹脆直接說道“臣已經查清楚,那明國地不過一州,兵不過十幾萬,聖級強者都沒幾個。放在我魔域,也就是個小部落。”
什麽?
這“大明”聽起來威風敞亮,怎麽這麽小?
群臣和楊太後的神色也都精彩起來。
大隋剛複立,疆域不大,可那也有十二州,百萬築基大軍呐。
原本他們以為,既然敢自稱大明,肯定小不到哪裏去,起碼幾州之地,幾十萬大軍肯定有的。
這樣的勢力,也勉強值得結盟一下。
可是想不到,隻有一州之地!
還隔得那麽遠。
那還結屁的盟!
中書令蘿檤沉聲道“這是來打秋風,要好處的吧?”
尚書令牟千機似笑非笑,“碧落部若即若離,罟山部不理不睬,該來的不來,偏偏來個人族小國。”
門下侍中焱鳳的話更直接,“我等正在議論軍務,哪裏有暇和這等小國使臣囉嗦?太後,陛下,幹脆不搭理那什麽秦宇。”
“這樣啊。”楊太後也露出失望之色,神情寡淡,興趣缺缺。
楊戩見狀,不禁為“大明”感到一些心疼。
唉,大明啊。
“不妥。”楊戩肅然說道,“焱侍中,我大隋心懷天下,氣吞宇內,當有海納八方之心。我大隋,可不是夜翼部等野蠻魔族。”
“來了就是客,見他一見何妨?”
忽然一個年輕的三品官員出列道“陛下,太後,臣對這明國,尚有一些耳聞。臣以為,應該驅逐那明國使臣!”
這年輕官員正是散騎常侍牟佗。
當年,他在虛空和楊戩相識,當時關係還不錯。想不到如今,已經有了君臣名分。
“哦?”楊太後神色一凜,“牟佗,為何要驅逐明國使臣?”
牟佗道“啟稟太後,陛下,臣曾經去東方碧落部遊曆,聽說有個西域明國搞什麽變法…沒收武家產業,讓寒門做主,倒行逆施,冒天下之大不韙啊…”
什麽?
群臣聽到,頓時都是臉色難看。
這不是造反麽?神洲武閥幹什麽吃的?為何不滅了這明國?留著惡心誰?
牟佗想了想,“臣也奇怪,問過之後才知道,那明國雖然倒行逆施,其國主卻大有來頭,是虞閥之婿,穆閥之甥,薑宗之子。因為有靠山,僥幸至今。”
“據說那明國之主,資質極其驚人,也是名滿神洲的少年強者,名叫薑藥…”
“是他!”牟千機神色一凜,“太後,臣猜出他是誰了,他一定就是神洲西域那個神秘的新興氣運之主!”
牟千機可是一位卦道大聖。
“臣這些年一直在推演西域那道新興氣運之主,卻一直無法確定是誰。今日牟佗的話提醒了我,那人可能就是這明國之主,薑藥!”
楊太後肅然道“你能肯定麽?”
牟千機點頭“應該就是了,起碼八成的把握。”
群臣聞言,都對薑藥產生了很大興趣
“那就更應該見見他的使臣。”楊戩再次開口,語氣不容置疑,“薑藥敢派人結盟,這足以說明此人不同凡響,必是神洲豪傑。”
“明國雖小,可明國在西域,靠近魔域,安能說毫無用處?”
“至於那什麽變法,雖然是洪水猛獸,可首當其衝的是神州,是偽涼,卻不是我大隋!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為何不可結盟?”
“就算將來是敵人,那也是將來之事,沒有永遠的盟友,隻有永遠的利益!”
“朕倒要看看,那明國使臣,究竟是何等樣人,敢來我大隋朝堂!”
“宣!”
楊戩一番話,說的群臣也無言反對。
“遵旨!”禮部官員見到皇帝直接下令,當然不好拒絕,隻能傳大明使臣進殿。
“傳——明國使臣秦宇,覲見——”
在隋國群臣一臉嫌棄的高傲目光中,一個頭戴高冠的人族少年,就不疾不徐的進入大殿。
這少年不過六十左右,卻赫然是武仙中期,藥聖二鼎!
如此藥武雙絕的天才,當真天下罕見。
而且,這少年麵容古拙,道韻圓潤,卓爾不凡,氣度貴重,一看就出類拔萃的人中龍鳳。
這就是明國使臣秦宇?
群臣見到秦宇如此賣相,對明國的輕視之心不知不覺間就有所收斂。
有臣如此,可見其君。
那明國,應該不可小視?
楊戩端坐上方,冠冕堂皇,居高臨下的看著進入大殿的秦宇,神色淡然。
心中卻感覺有點淩亂了。
秦宇手持節杖,衣衫落落,氣度從容。他目不斜視的走到大殿之中,無視一道道強大的威壓,不卑不亢的拱手行禮。
“明國使節,外臣秦宇,拜見大隋皇帝陛下!拜見大隋皇太後!”
ps:盟主加更大章節,蟹蟹,求票票,晚安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