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不怕震驚天下,就怕天下不驚。

字數:8966   加入書籤

A+A-


                      金秋九月,薑水神農天城一片忙碌,遁光來去如梭。

    十萬聯軍戰俘,在明軍的看管下修建明國宮殿。

    修士來修建宮殿,當然速度極快。不到半月功夫,一座巨大巍峨的宮殿就在遺址上拔地而起。

    但,耗費的建築真材也很驚人。宮殿是按照神農天城的舊宮殿來修建的,幾乎是恢複性建築。

    每一處殿宇,每一處樓台,包括各處洞府花園,都盡量恢複原狀。

    神農天城果然是當年的西域巨城,恢宏大氣的底子擺在這。如今被薑藥複原,真的是美輪美奐,氣勢磅礴,猶如仙宮神殿。

    巨大的神農廟也重新聳立,破碎的神農雕像再次請上神壇,享受香火供奉。

    廟成之時,明王薑藥率領群臣和薑宗族人,進入神農廟祭拜神農大帝。

    這意味著,毀滅了四五十年的神農天城,終於再次出現在世人麵前,再次代表神農後裔的榮耀。

    除此之外,薑藥還在新的天城修建了明國太廟,祭祀薑氏祖宗。他隻當薑別離真的死了,幹脆將薑別離的靈位也擺上。

    老東西,既然你裝死,那我就當你死了。你連墳墓都有了,也不差再多個靈位。

    薑藥不無惡意的想。

    除了神農廟和太廟,薑藥還下令修建了祭祀孔聖的孔廟,祭祀道君的太極觀,供奉佛法的光明寺。

    他打算在孔廟置儒家典籍,太極觀置道藏諸經,光明寺置佛經。

    這些典籍,都是薑藥根據前兩世記憶,以及華夏記憶整理出來的。除了典籍經藏之外,薑藥還打算恢複大量的詩詞文集和史書。

    不怕震驚天下,就怕天下不驚。

    此時薑藥已經完全沒有藏拙低調之心。他根本不怕被薑正嫡和盤康知道他是因果仙轉世。

    唯有反其道而行之,方能破其道。

    為何?

    因為薑正嫡肯定知道上古之事,這些經史子集,詩詞歌賦,薑正嫡肯定知道,蠶藥妃肯定知道。

    甚至盤康和海珊瑚,也可能是紅塵仙或因果仙,他們也可能知道!

    可是,他們明明知道這些上古文明成果,卻不願意公布,不願意恢複,為何?!

    因為他們有私心!有顧慮!

    他們代表武家貴族的利益,在貴族權貴的支持下建國,不敢或者不能公布上古曆史。

    起碼,他們現在不敢。

    他們的臣子和將領,會視上古文明如洪水猛獸。因為上古文明會瓦解武家貴族統治天下的思想根基。

    可是自己怕什麽?大明本來就是寒門之國,注定要和武家不死不休。上古文明不但不會毀掉大明,還會讓大明更強大,凝聚力更高。

    會讓大明成為天下寒門的信仰!

    到那時,大明才會是真正的大明。

    這就是薑藥反其道而行之的邏輯。

    你們不敢恢複,我來恢複。

    雖萬千人,吾往矣。

    於是,薑藥一口氣整理出了從遠古到唐朝的多種史書。

    最早的傳說《洪荒書》和《蒼紀》。

    更晚一些半信史的《神農書》,《羲皇書》,《天社》。

    再到完全的信史《七十二部紀》,《仙盟春秋》,《九帝紀年》,《玄書》,《昊書》,《隗書》。

    最後又是百萬年之內的《雍書》,《越書》,《商書》,《楚書》,《隋書》,《唐書》。

    這四個階段,薑藥分別定義為洪荒時代、太古時代、遠古時代、上古時代這四個曆史時期。

    前後跨度近兩百萬年的文明史,真的是浩如煙海。按照仙界一年,凡間一天來計算,剛好對應華夏五千多年的曆史。

    但《唐書》有缺。因為第二世寂滅時,唐朝還統治了幾萬年。這幾萬年後來曆史,他是不了解的。

    他的《唐書》隻記載到女帝崔懿代唐。

    薑藥是武聖強者,哪怕史書浩如煙海,他也能很快整理出來。這就是大修士的厲害之處了。

    恢複出來的史書,署名全部是太史薑。

    除了這些曆代官史,薑藥還根據自己的記憶,恢複了大量的史料典籍。

    但他很清楚,自己恢複的所有典籍,最多隻占了上古時期全部典籍的一成,最多!

    哪怕他兩世記憶,極其淵博,閱讀無數,也難以囊括如此久遠的文明成果。

    不過,比較知名的典籍,他基本上都知道,冷門的就知道的有限了。

    薑藥把自己關在靜室,足足花了三天時間,耗費記錄用的真玉冊簡數萬卷,才恢複出五百多種典籍。

    包括四大名教的儒經、道藏、佛經、法典、製度、詩詞、歌賦、史書、音樂、文集、雜記、百工、藝術等凡十八個分類,可謂包羅萬象!

    看著堆了滿滿一間靜室的典籍,薑藥成就感爆滿,他真的很想當著薑隱的麵問他“老家夥,這麽大的考古發現和學術成果,你服不服?”

    此時此刻,薑藥的學者之心滿是歡喜,自得之意難以抑製,忍不住寫詩抒懷,打油道

    百萬年來事漫漶,無邊浪去跡迷茫。

    塵封丘索江山冷,霧隱墳典天下亡。(丘索,墳典古籍)

    兩世聯翩博識在,百城漫卷古篆香。(百城書簡雅稱)

    薑公壯懷英雄誌,孤燈獨照大明光!

    ………

    “主公,這些都是從何而來?這些典籍若是出世,隻怕天下皆驚,武家切齒…”秦宇聲音顫抖。

    薑藥整理完典籍之後,首先讓秦宇來閱覽。

    秦宇看到後,既驚且喜,簡直難以置信。

    薑藥笑道“也是運氣。我之前在上古秘境曆練,得到一個古人的遺藏,這才錄製了一份。”

    “想不到,上古文明如此璀璨,真令我等汗顏啊。”

    秦宇沉浸入古籍中,很久才回過神來,喟然說道“想不到,從玄朝開始,仙界就建立了王朝,一直到唐,共九個仙界王朝啊。”

    “上古九大仙朝,想來真是令人神往。唉,主公,不知那時,仙界是何等盛況。”

    “唐亡後二十幾萬年的武家天下,竟然退步到遠古七十二部落時期,連仙盟時期都不如啊。”

    “不過,九九歸一,我大明製度,竟然和上古仙朝相似,這豈是巧合?怕不是天命如此。”

    他看到,上古九大仙朝,最後一個也最強盛,統治最久的仙唐王朝,簡直和大明的體製如出一轍。

    很明顯,主公之前就對唐史有了解。

    就是仙唐之前的曆代仙朝,也和大明的體製頗多相似。更重要的是,那時有四大名教!

    那個時代的風采,隔著久遠的時空,僅僅從史書的文字中,就令秦宇悠然神往,感慨萬千。

    可惜,這二十幾萬年的武家天下,竟然倒退了一百多萬年。

    由此可見,武家權貴的統治,將仙界搞成了什麽樣子。

    他從史書中看到,上古時代根本沒有凡奴階層,幾乎所有人都有機會修煉。可是如今,凡奴數量極多,這就是證明。

    秦宇眼睛發亮,鏗然說道“主公這是大略如天!這一步棋,看似凶險,可卻猶如驚天雷霆,震撼天下,激蕩人心。”

    “天下修士畢竟大多數是寒門,他們若是看到這些上古史書典籍,豈能無動於衷?到那時,主公就是天下寒門之主,我大明就是天下寒門之國!”

    “不過,武家到時必定會散步謠言,汙蔑主公編造曆史,顛倒黑白。但公道自在人心,寒門必定會相信典籍是真。”

    “主公,以臣所見,這些豈止是上古典籍?簡直就是我大明的天道氣運!主公之大公無私,天下誰可拮抗!誰比肩與!”

    薑藥點頭,“知我者,紫宙也。這些典籍正是為了巨石投井,驚雷醒世。必要當頭棒喝,激勵人心,滌蕩風雲,一掃彌天之大夜!”

    “一掃彌天之大夜!”秦宇忍不住撫掌,“主公此言妙極啊,猶如悟道天機。如今天下,相比上古仙朝,可不就是彌天大夜麽?而我國號恰好叫大明…”

    “這豈是巧合?實乃天命也!”

    君臣相視一笑,都是意氣昂揚。

    ……

    薑藥下令修建大明書閣,就在宮城之外,將大多數書籍全部珍藏於大明書閣。並頒布《古籍敕》,宣布任何人都能進閣讀書,抄錄!

    《古籍敕》一下,整個神農天城都沸騰了。

    一時間,明國不知道多少人趕往神農天城,去閱讀上古典籍。

    首先閱讀道古籍的,是明軍將士。

    當他們看到那些古籍,忍不住激動萬分,很多人甚至喜極而泣。

    天命在大王,在大明啊!

    消息傳出,舉世皆驚,天下震動!

    西域薑水轉眼間就因為此事成為天下焦點,漩渦中心!

    楚國盤康得知《古籍敕》的情報,忍不住暗自歎息道“想不到薑仲達竟有如此膽魄,吾不如也。”

    “不知他前世,是哪位人物。可惜啊可惜,這步好棋,我不能下。”

    薑正嫡得知《古籍敕》,獨自密室良久,幽幽道“可惜啊可惜。薑龍城,你前世到底是誰?你可知朕是誰?”

    “你倒是下了一步好棋。朕倒要看看,你能走到哪一步。”

    周主虞嫃得到消息,忍不住對南宮令儀說道“藥哥倒是好膽量,高明。唉,可惜這麽好的一步棋,我不能用。”

    南宮令儀笑道“郞主的確高明。可這一步也十分凶險,郞主怕是要被人惦記了,福禍難料。”

    虞嫃冷笑“他們一定不會承認那些古籍是真的,肯定會說薑藥胡編亂造。他們勢力太大,大到足以讓薑藥這步棋成為廢棋。”

    南宮令儀歎息道“陛下,郞主或許是對的。明國雖小,可萬眾一心,眾誌成城,雖然隻有七州,卻小而強,若是他有個三五十州呢?天下哪國能擋?”

    “陛下利用武家,和他們合作,雖然迅速強大,大有一統神洲之勢,可武家勢力越大,將來就越難收權,越難控製。”

    “倒不如郞主之法,雖然受天下武家敵視,卻勝在能收寒門之心,沒有後患。”

    虞嫃苦笑“我何嚐不知。可你要知道,事有輕重緩急。眼下第一緊要,是擊敗薑正嫡,防止神洲落入異族之手,這才是第一緊要的。”

    “至於削奪武家之權,總能徐徐圖之,期之將來。若是我也和武家作對,哪裏能統一中域?神洲要亂到什麽時候?”

    “薑藥的法子若是真的可行,他的明國要能活下去才行。以後的事天知道。”

    南宮令儀笑道“陛下放心就是,無論如何,郞主不會因為兩國之爭,就和陛下反目。”

    ……

    薑藥的舉措,使得因為仙界大劫和而斷絕了二十五萬年之久的上古文明,開始在明國重新煥發生機!

    這可謂多少萬年未有之大事件!

    明王氣魄之大,當真驚天動地。

    三教道場落成之日,明王薑藥頒布《四名教敕》,規定大明以道儒釋法四教宗旨治國,四教之所匯,王道之所及。

    明王敕曰“善!大明以四道兼治天下,既王道治天下也。”

    明王敕曰“善!道者天地之道,儒者人倫之道,釋者生靈之道,法者國家之道,四道兼濟,是以天下明。”

    《四名教敕》的頒布,標誌著明國正式恢複了四大名教。並確立了四大名教的地位。

    明國本來就已經有了新生的儒生。相信用不了多久,明國就會出現道士和僧人。

    而法家之士,就是官員。如此一來,四教之人就都齊備了。

    八月底,薑藥頒布《明王遷都詔》,將明國朝廷從樂水城遷到神農天城,因為神農天城在薑水,又是薑宗故地,所以薑藥以神農天城為“薑京”。

    在薑藥的宏偉設想中,薑京將來是大明九京之一,也是西域唯一的一京,當然要好好經營。

    除了以神農天城為薑京,薑藥還將新的宮殿命名為紫禁城。

    紫禁城之外,又修建了中央各部的官衙洞府,如三省,十二部寺,神農廟,太廟,孔廟,道觀,寺廟,翰林院,太學院等等。

    建築肅穆堂皇,法度森嚴,盡顯律令製中央集權帝國的典雅規範。

    功能如此嚴整而完善的宮城,真界如今就是蠍子拉屎,獨一份。

    九月初九,明國朝廷百官,包括明國公府的所有人,全部遷到薑京。

    九月十五,月圓之夜,薑藥在紫禁城望月台設宴,宴請明國群臣。

    大月懸空,薑水清幽,台上群臣滿座,仙樂悠揚。

    薑藥一身道紋白衣,左邊坐著薑水郡主薑秀城,右邊坐著黽山郡主薑菜,薑秀城傍邊坐著陽山郡主薑靈韻。

    一條五級的黑色妖犬,也蹲踞在明王腳下。它的麵前,同樣盛放著酒肉。

    它被封為禦前犬侍衛,食正五品俸祿。

    酒宴一開,就顯出君臣同樂的美好氛圍。

    “大明有今日,多賴諸卿。”薑藥舉杯說道,一副富貴閑人的樣子。

    幾位郡主也喜笑顏開。尤其是薑靈韻,更是得意。

    正在君臣其樂融融之際,忽然禮官聲音響起“啟稟大王,大周使臣虞玄,虞姝已到薑京,正在宮外侯見。”

    “何須侯見?”薑藥笑道,“直接請他們進來便是。”

    “罷了,此乃故人,孤自相迎!”

    7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