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仙俠水滸傳 第五十三章:大內隱相梁師成
字數:11093 加入書籤
當日天子趙佶用神過度,數次借助氣運赤龍的力量,窺視整個天下的國運。
最終陷入了昏迷。
幸好趙福金早就已經有所預料,畢竟不管怎麽說,趙佶隻是一個,僥幸吸取了一縷,“造化神氣”的凡人而已。
他雖擁有了不可思議的力量,但是僅僅還處於萌芽的狀態,並沒有完成真正的超凡脫俗。
所以才會出現,那種最終精神力全部耗盡,不得不依靠沉睡的方式恢複的情況。
是以趙福金暗中親自出手,渡了一道元氣給趙佶,讓他迅速的蘇醒過來。
如果按照原本的情況,說不得趙佶需要在昏睡五六天以後,才會自動蘇醒過來。
趙佶身為大宋國的天子,如果長達五六天的時間,一直處於昏迷狀態的話。
誰也不知道,究竟會出現什麽樣難以預料的動亂不安局麵。
別的不說,對於一個王朝,天子的身體健康,就是重中之重,天子如果有什麽不測的話,對於整個朝廷,甚至整個天下,勢必都會引起前所未有的震蕩。
因為趙福金的出手,為趙佶凝聚元氣,所以趙佶在蘇醒後,並沒有太多的不適。
而且在趙佶的感覺中,他自己不過是稍稍昏迷了片刻,然後便立即重新恢複精神。
也是趙佶對於修道者的具體情況,知道的太少,所以才並不知道什麽“精神力”損耗過巨的概念。
趙佶雖然號稱篤信道教,同時亦招攬了許多,身具真正修行功法的旁門修道人。
但修道界也無法承受,讓一名代表國家氣運的天子,修行功法,獲得長生不老的途徑。
其中氣機反噬的力度之大,就連是天庭的真仙,都不敢小覷,無法完全承受得住。
隻得把一些模棱兩可的修道“假功法”,教給趙佶,同時出手替趙佶梳理一下身軀中的暗疾。
趙佶不知真法,所以才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魯莽行為,究竟有多麽的危險。
亦不知道,自己這一次陷入昏迷後,乃是趙福金暗中出手,拯救了自己的性命。
他發現自己呆呆的坐在,雲歸亭長長的石條上,身旁虛空中,小小的迷你“黑龍”身軀懸浮,目露奇光,隨意瞥了自己一眼,油然道,“也是個大膽的家夥。”
“初次就能夠吸收造化神氣,確實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可是你也不能這樣糟蹋自己呀……”
趙佶被問的有些莫名其妙,露出疑惑神色,不解反問道,“龍尊此話何解?”
迷你“黑龍”嗬嗬古怪一笑,詢問道,“你是否知道,剛剛發生了什麽事情嗎?”
趙佶稍作思索,想起自己陷入昏睡前的記憶,頓時臉色大變,迅速查探四周的情況。
迷你“黑龍”撇了撇嘴,懶洋洋道,“不用看了,你安排的那些侍衛們,根本就不知道,你昏迷的事情。”
趙佶一呆。
迷你“黑龍”似乎發現了什麽好笑的事情,樂不可支道,“不過接下來的幾天時間,你的狀態,就可能會有些不對勁的地方,你可要注意一下……”
趙佶輕呃一聲,隻覺一頭霧水。
迷你“黑龍”看趙佶滿臉迷糊的模樣,無奈搖晃了一下身軀,向他解釋道,“你初得力量,有些過度興奮。”
“原本溝通氣運之龍,就是一件極為消耗精神力的事情,不得隨意頻繁溝通。”
“可你今天一天的時間,就已經數次勾連氣運之龍,精神力自然損耗嚴重。”
趙佶這時才發現,雖然已經從睡夢中醒轉,但依然還是一副,精神萎靡不濟的狀態。
不知道怎麽一回事,總有種似睡非睡,半夢半醒的迷迷糊糊感覺,分外的難受。
他眯起雙眼,看著出現雙重幻影的迷你“黑龍”,心頭陡然湧現惶恐不安的情緒。
迷你“黑龍”的聲音,仿佛像是從虛幻的地方傳來,猶如一縷輕煙般傳入趙佶的耳朵中。
明明是坐在雲歸亭的石條上,趙佶卻莫名其妙的覺得,自己坐在一團軟綿綿的雲堆上似的。
他想起了那一天晚上做的美夢。
自己在“神霄府”天使的帶領下,就是乘坐這樣的五彩,前往“神霄府”赴宴。
在“神霄府”的“仙宴”上,碰到了無數的仙人,無數的神靈,還有林靈素……
林靈素?
趙佶突的渾身一個激靈。
他驀然想起,自己今天就是為了和林靈素會麵,才會變成現在的這副狀態。
莫非,朕這是又一次去“神霄府”赴宴不成?
趙佶靜靜的閉上雙眼。
不知道為何,哪怕是閉上了雙眼,他還依然能夠察覺到,這一副身軀的行動。
如同看一個旁觀的路人般,趙佶突然發現,自己坐在雲歸亭石條上的身軀,騰的一聲站了起來。
然後緩緩走下了低矮的人工小山包。
這個時候,趙佶發現了一個十分神奇的現象。
在這種狀態下,他的靈覺驚人的靈敏,竟能夠察覺到,那些隱身在暗處的侍衛們的身影。
隨著他的走動,四處的隱身侍衛,好似炸了窩的螞蟻一般,從禁止的狀態,一下子就驟然緊張起來。
幸好趙佶接下來的舉止,和往常也沒有太大的區別,所以並沒有引起他人的戒備。
趙佶的腳步不停,施施然的來到書房當中。
自有早已經等候在此地的宦官,看到天子的到來,暗自露出眉開眼笑的神色。
趙佶那如同離體般的神智,安靜的看著自己發號施令,讓起居舍人宇文虛中前來,親手起草,有關“天罡地煞”“一百零八魔君”有關的詔令。
接到詔令後的起居舍人宇文虛中暗自奇怪,不知道這一封詔令,應該做何解釋?
親自侍奉在天子禦書房旁的梁師成,聽到天子下達的旨意,也覺得十分詭異。
一直以來,都呆在東京汴梁城中的天子,又是如何知道,山東境內的事情?
而且所謂的“天罡地煞”“一百零八魔君”的事情,不管怎麽聽都不像是正經的人物?
梁師成仗著自己的受寵,多嘴詢問了一句道,“官家是如何知曉,什麽天罡地煞,一百零八魔君的?”
趙佶目光幽幽,轉頭望了梁師成一眼,他的雙眸中似乎隱藏著一個黑洞,把所有的光線都吸了進去。
梁師成隻覺毛骨悚然。
這樣的天子,梁師成竟從來都沒有看到過,不由地讓他從心底通現出無言的恐懼。
幸好隻是一個刹那時間後,趙佶又恢複了尋常的模樣,再也沒有任何的異常。
梁師成卻再也不敢有絲毫的大意,雙手低垂,恨不得自己剛剛沒有問出那個問題來。
他是趙佶最信任的大太監之一,多年來侍奉趙佶,如何不知道,伴君如伴虎的至理名言。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一身的榮辱,皆係於天子喜惡的太監,他們都是天子的家奴,一切的榮華富貴,隻在天子的一念間。
大宋朝的太監,可無法和前唐時期,那些能夠廢立皇帝,飛揚跋扈至極的前輩相比。
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從柴家的孤兒寡婦手中,接過了皇帝的寶座後,鑒於唐朝末年,還有五代十國時期,層出不窮的宦官亂政,以及藩鎮割據的混亂。
因此不僅僅隻有采用了“重文輕武”的政策,對於太監,亦有各方麵的壓製。
不僅僅限製了宮中太監的數目,譬如宋太祖趙匡胤時期,宮中隻有五十名宦官,在其他的朝代簡直不敢想象。
雖然後來隨著時間的變化,皇宮中宦官的數目,開始逐漸變多,但直到南宋朝孝宗時,也隻有不到三百人。
另外一方麵,因為唐朝宦官亂政,能夠直接廢立皇帝,幹涉朝政,根本原因是安史之亂後,宦官們手中位高權重。
從李輔國,俱文珍,魚朝恩,仇士良,楊複恭,劉季述,田令孜等一連串的名字,還有他們的事跡當中,都可以看到唐朝的宦官,對皇帝的欺淩壓迫。
宋朝吸收了唐朝的教訓,對於宦官擔任高級職位,變成了極為慎重的態度。
比如說,在宋太宗時,曾掌握兵權的王繼恩,立下過戰功,原本按例應授宣徽使。
但宋太宗卻隻肯授予其相對較低的宣政使,有人想要為王公公打抱不平,認為朝廷的賞賜太薄,會讓人心冷,結果一紙令下,被“杖脊刺麵配崖州”。
因為種種的原因,宋朝的宦官們,哪怕在外派時履立戰功,也都小心夾著尾巴做人。
這種情況,隻有到了宋徽宗時才有所變化。
因宋徽宗趙佶喜歡享受,所以慢慢變得怠政,和外朝的聯係出現了隔閡。
梁師成,童貫,楊戩,李彥等宦官的名聲和權利,比起他們的前輩,有了驚人的顯著變化。
梁師成號稱“隱相”,甚至專門選出,一些擅長書法的小官練習模仿徽宗的字體,把持皇帝的詔令。
童貫時稱“媼相”,領樞密院事,西北監軍,掌管大宋朝的兵權,權傾內外。
楊戩為皇家的大內總管,掌管財富,讓人製定法令,求取老百姓的田契,最後弄的無數人家破人亡。
梁師成,童貫,楊戩,李彥等宦官的權勢,在一定的程度上,說明宋徽宗時,宦官集團的實力有了一定的抬頭。
不過即便是如此,他們也無法和士大夫集團相抗衡。
趙佶一朝,幾個宦官的權勢增加,並不能夠彌補,他們和士大夫集團的差距。
隻有在獲得天子趙佶寵信的情況下,梁師成,童貫,楊戩,李彥等宦官才能把持朝政。
反之如果被天子厭惡的話,那麽他們就會在瞬間失去一切,立即身敗名裂。
梁師成左思右想,不住回想方才天子的冷漠神色,隻覺心頭發冷,惶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