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仙俠水滸傳 第八十一章:思前事心生後悔

字數:10407   加入書籤

A+A-




    對徐知常而言,最近這些年的修行進展,已經進入了一個緩慢增長的過程。

    

    他不知道,自己的修行,是否已經到達了瓶頸,所以才會出現這種不正常現象。

    

    每每想起現在的困境,徐知常就會深感惋惜,體會到身為一介旁門左道修行者的那份悲哀。

    

    當今世界上,唯有那些道門真傳,才擁有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完整修煉體係。

    

    有完整的修煉體係作為驗證,才使得此界的道門,具有極其特殊的地位。

    

    事實上除了人間界的道門以外,甚至還有無數修道者們,都無比向往的“天界”。

    

    不過據說那是隻有最頂尖的修道者,才可以在修行至巔峰的時候,可以窺見的一個渺小機會。

    

    從古至今,踏上修行道路的修道者有無數個,但是可以成功飛升的強者,卻隻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而且那些成功飛升的人物,都是屬於道門的真傳,很少會出現出人意料的例子。

    

    別看佛門的勢力,在當今的徽宗皇帝登基以前,看起來比道教還要更加興旺。

    

    然而在徐知常的記憶中,卻根本就沒有發現,有哪一位中土的佛門修士,最終能夠成功成佛作祖的。

    

    反倒是道門中飛升天界的例子雖然不多,但每一個不同的朝代,都會有傳聞流世。

    

    從春秋戰國以降,秦漢三國魏晉朝,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再到隋唐五代。

    

    哪怕是其中最短命的秦隋兩朝,也出現過最終修煉有成的道門修道者的名字。

    

    然而佛門的成功率看似不高,但比起更加苦逼的旁門左道,卻又愜意了無數倍。

    

    而且佛教的宣傳宗旨,也不是什麽此生成佛作祖,而是更加注重來世的美好。

    

    是以許多人明知道,佛教是畫大餅的教派,依然還會前仆後繼地加入佛教當中。

    

    旁門左道一方麵前程未卜,一方麵連個期待的願望,都無法得到真正允諾。

    

    因此在正統的所有修行者裏頭,旁門左道的修行者們,不僅僅實力最弱,而且一直都是屬於被鄙視的底端。

    

    許多人僥幸獲得了,上古流傳下來的殘缺秘籍,頭腦一熱,就異常衝動地闖入了修行界之中。

    

    正是這樣的行為,完全不知道修行的凶險,許多誤以為自己能夠修煉成功,瀟灑肆意的修行界菜鳥,連自家門口都沒有踏出,就已經走火入魔,死於非命。

    

    徐知常一路磕磕碰碰,僥幸修煉成功,意氣風發地衝出新手村後,被現實教訓地滿頭是包。

    

    在某次路遇一位道教真傳,和對方爭奪一份修行資源時,被對方三下五除二,幹碎利落的擊敗。

    

    幸而那人自恃身份,同時也並不怎麽覺得,擊敗一位旁門左道的修行者,是一件什麽值得炫耀的事情。

    

    因此並沒有趕盡殺絕,而是放過了徐知常一馬,取得勝利果實後揚長而去。

    

    徐知常失敗後,痛定思痛,偶知天子趙佶篤信道教的傳言,便來到了東京汴梁城。

    

    憑借自己一身唬人的稀奇異術,得到了趙佶的寵信,以龐大的帝國之力,獲取修行需要的資源。

    

    在剛開始的時候,修行進展確實十分喜人,但過了一段時間,便又重新慢了下來。

    

    等過了數年時間後,徐知常終於發現,想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憑借他的資質,還有手頭修行的那份功法,簡直是難上加難,無異於癡心妄想。

    

    徐知常在趙佶的身旁,也曾經親眼目睹,茅山的劉混康,還有龍虎山的張繼先等道門真傳,因為趙佶的詔令,前來東京汴梁城覲見,然後又返回山門的事情。

    

    他不是沒有去求見過劉混康,張繼先兩人,隻是兩人一聽完他的要求後,便立即顧左右而言他。

    

    雖然後麵雙方依然交談甚歡的模樣,然而徐知常卻深深體會到,道門真傳和旁門左道之間,那一份無言的隔閡。

    

    直到今天看到晁蓋在瞬息間完成蛻變,顯露出讓徐知常深感嫉妒的資質時,徐知常才重新起了新的念想。

    

    不管怎麽說,雖然林靈素法力精湛,一身氣息毫無疑問,乃是最為正宗的道門真傳氣象。

    

    但是林靈素卻不像是茅山劉混康,還有龍虎山張繼先那樣,乃是奉詔入京。

    

    和劉混康,張繼先兩人不同,林靈素孤身一人,帶著道童晁蓋毫無聲息地出現在東京汴梁城中。

    

    如果趙佶沒有派皇城司的人馬,查探林靈素的蹤跡,然後又讓徐知常前往西太乙宮,傳達讓林靈素入宮覲見一事。

    

    說不得徐知常直到現在,還對東京汴梁城中,莫名出現的一位高手茫然不知哩。

    

    初見林靈素的時候,跟隨在林靈素身旁的晁蓋,不過隻是一位略通武藝的粗鄙武夫。

    

    然而僅僅數天時間未見,晁蓋卻在他的眼前,生動地演繹了,什麽叫做前途不可限量的典範例子。

    

    對方一朝領悟到了修行的真諦,自動引發身軀深處隱藏的力量,一發而不可收拾。

    

    徐知常靜悄悄運轉法力,張開了法眼,上下打量著晁蓋,強自按捺下心頭的羨慕嫉妒恨情緒。

    

    在他的觀察下,晁蓋的修為,雖然一開始的時候,還是和所有剛剛入門的修道者同樣孱弱。

    

    然而隨著對方身軀四周的點點金色清光,重新被吸入體內,再自動轉換為法力。

    

    晁蓋的修為,幾乎在每一個呼吸間,都能夠獲得肉眼可見的增長,並沒有出現任何停滯的狀況。

    

    如此蠻不講理的修行方式,讓徐知常一度誤以為,自己真的是和晁蓋相同的修道者嗎?

    

    徐知常望了一眼,正閉著雙眸,仔細體會,自身變化晁蓋,似乎對於周圍發生的一切,都熟視無睹。

    

    吳用,宋江等天罡地煞,一百零八魔君眉心的黑色印記,變得越來越清晰。

    

    就連徐知常,都看到了從虛空的深處,源源不斷地冒出滾滾黑氣,然後悉數沒入到吳用,宋江等人的身軀當中。

    

    見此異狀,徐知常忍不住一呆,來回巡視了一番,才發現吳用,宋江等人身上的異狀,竟然和晁蓋身上發生的變化,如此的相似,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當然,晁蓋是容納金色的清光入體,而且這些金色清光,亦是屬於晁蓋本身的一部分力量。

    

    而吳用,宋江等人吸入的黑氣,一看就不是什麽正經的路數,處處充滿了詭異的氣息。

    

    相比晁蓋那充滿了正大光明,堂皇大氣的金色清光,那些黑色的虛幻之氣,不僅來源詭異,而且還晦暗冷澀,簡直可以用“陰森魔氣”來形容。

    

    徐知常一念至此,心頭忍不住一突。

    

    他迅速謹慎地查看虛空中的情況。

    

    這才發現,不知道在什麽時候,隻見虛空中竟到處都充塞著,和沒入吳用,宋江等人身軀中同源的陰冷黑氣。

    

    徐知常心頭湧現不安的情緒。

    

    他怎麽也想不到,以自己的實力,竟然被人在無聲無息間,布置好了陷阱,卻依然一無所察。

    

    徐知常感到無比的失落,自己在什麽時候,已變地如此弱小,連敵人是如何動手,都無法察覺得到?

    

    遙想這些年來,依仗天子的寵信和器重,他在東京汴梁城,可謂是風光無限。

    

    然而此刻徐知常才驀然間發現,天子再怎麽寵信,自己在他人的心目中再如何風光。

    

    都不過是無根之萍罷了。

    

    “紅塵萬物皆為假,唯有修道方為真。”

    

    徐知常雖然時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甚至還以此告誡晁蓋,讓後者幡然醒悟。

    

    然而直到現在他終於明白過來。

    

    自己在來到東京汴梁城後,沉迷於不勞而獲的修行資源,卻反而失去了精進勇猛的決心。

    

    紅塵迷人,原來就是能夠在不知不覺間,讓人失去警惕心理,迷失其中。

    

    哪怕修道者亦不能例外。

    

    自古以來,就有許多故事流傳,每當一個王朝末年時,在亡國之君的身邊,就會有相應的妖道想要逆天行事。

    

    當然,最後總會出現一位,上應天命下順民心的真命天子,在各路豪傑的輔助下。

    

    最終成功地鏟除妖道們暗中建立的黑暗勢力,消滅妖道,然後推翻昏君的統治,建立新朝。

    

    而輔助真命天子的能人誌士當中,既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正派修道者。

    

    而且還有許多天界的星宿紛紛降世,化身成為真命天子身旁的賢臣猛將,幫助真命天子功德圓滿。

    

    而故事的最後,那位出身於正派的強大修道者,往往會視榮華富貴為無物,離開真命天子,返回山門重新修行。

    

    所以修行界中,才有紅塵練心的說法。

    

    徐知常臉上露出自嘲的笑容。

    

    他曾經在皇室秘藏中,看到到對這種現象的解讀,知道那是修道者中氣運一脈的修行方式。

    

    氣運一脈和朝廷,還有氣運的潮起潮落,有著很深的關係,能夠借助氣運修行。

    

    這個流派的修行方式,甚至還被其他流派的修道者們,戲稱為“扶龍庭”。

    

    饒是如此,一旦氣運修行者,沒有在新朝初建之時,就立即脫身離去的話。

    

    非但無法享受到,和他開國功勳同等的榮華富貴,反而會讓自己陷入危機當中。

    

    當徐知常回想起這段典故的時候,終於忍不住苦笑不已,心頭同時生出了真正的後悔之意。

    

    連最知曉氣運變化的“氣運”一脈,都如此忌憚一國的氣運,自己在當初,究竟是以什麽的心態,聽到了天子篤信道教的傳聞後,便義無反顧地來到東京汴梁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