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社戲
字數:6667 加入書籤
四個婦人就說起元秀來,燕燕的娘和綠竹的娘竟然忘記還沒有回家,說了幾句,院子裏出來哈哈笑聲,有人高歌“我是一個小寶貝兒啊,我是家裏的小寶貝兒,”
唐清不知哪門子高興開始高歌。
不過聽聽下一句就能明白,顯然和敬安郡主又對上,敬安郡主大笑“那趕緊回你家去吧,走吧,回京。”
燕燕的娘和綠竹的娘把個雙手一拍“哎喲,我們先回家,換換衣裳洗一洗,把秀姐帶給家裏人的東西都分出去,空閑下來再和你們好好的說說秀姐。”
遠路回來的,甄氏不留她們,燕燕的娘和綠竹的娘興衝衝走在院子裏,忽然想起來,燕燕的娘道“秀姐到底是賞我們東西,還是送給我們?”
綠竹的娘拿了主意“甭管秀姐是賞還是送,我隻知道秀姐地位再高,眼裏也永遠有你和我。”
“對對,送也成,賞也成。”燕燕的娘這就暢通,和綠竹的娘繼續歡歡喜喜往外麵走。
元慧帶著她的小夥伴持花遊行般的隊伍,再次出現在麵前,日光之下的孩子們晶瑩如玉,又個個富貴無邊,燕燕的娘越看越高興,笑道“慧東家,你店裏生意很好,我對你說上一聲兒。”
綠竹的娘在一旁發出配合的笑聲。
元慧一本正經“多謝長輩,不知我店裏招待的好嗎?一定要吃喝我的那份兒,否則就是看不起慧姐。”
“看她,小人兒家家的,多得意,也應該這麽得意。”燕燕的娘和綠竹的娘誇獎著,和元慧道別,讓元慧有空上家裏吃飯。
元慧站住等長輩們離去,小夥伴們也站住,聽完這段對話,敬安郡主洋洋得意,斜眼“小寶貝兒”唐清“慧姐的店鋪我一直有買東西喲,我是她的大主顧,所以我對她最好,她和我最好。”
唐清瞪圓眼睛“是我去過的那間店鋪嗎?”
唐誦天天上學,他記不起自己有沒有去過慧姐的店鋪,但是脫口道“我也買,我這就寫信給母親,讓她把慧姐店鋪買成空。”
“對,我們把慧姨媽店鋪買成空。”唐清、唐匯異口同聲附合。
敬安郡主等的就是這一句,哈哈笑著,轉臉兒就告狀“慧姐,他們欺負你的店鋪呢。”
元慧擺動雙手“不成不成,敬安差點做的壞事兒,你們也不能做。”
沒等唐誦想明白當你的主顧怎麽是壞事兒時,元慧對婷姐認真的道“咱們要守好店鋪的貨物,那也是你的店鋪啊。”
自從回家裏來,元慧把她在京裏的種種事情告訴婷姐,她“力阻敬安破壞店鋪存貨”的事跡更說了又說,直到婷姐煥發光彩,大聲誇獎她救下咱們的店鋪。
這會兒婷姐一聽就懂了,笑靨如花的向小夥伴們解釋“備貨不容易,請你們不要阻擋我和慧姐店鋪的生意。”
元慧添話道“還有大姐也是東家,還有燕燕姐姐和綠竹姐姐,我們有五個股東。”
“對哦對哦,不要擋我們五個股東店鋪的生意吧。”婷姐點頭如搗蒜。
唐清、唐匯隻能說好,敬安可就得意了,她依然是慧姐的大主顧,而且還不會擋慧姐店鋪的生意。人生得意悠著來,她今天得意一回,下麵的得意改天再說。
敬安郡主出京幾個月,沒有吹風就長進,在憲王妃的疼愛和元慧的陪伴下,她大約比以前的孩童心性長進那麽一點點,此時沒有拿出所有的得意把唐清趕盡殺絕,是除去唐清,還有唐誦是她對頭。
她有得意事,得悠著點出來,慢著點兒使用。
唐誦眨巴眼,可沒有唐清、唐匯那麽老實,他悄悄想的還是寫信給母親,讓她照顧慧姐店鋪,看慧姐有什麽辦法,而瘋瘋癲癲也無法阻攔。
哦,還有婷姐也是東家。
尤婷姐是個溫柔可愛的小姑娘,接觸起來她性子又好,眉眼兒又漂亮,元慧的小夥伴們樂於接納她。
一行孩子排成一隊,揮舞著快被甩脫幹淨的杏花枝子,唱著歌兒,又開始巡視院子。
元家的大門外麵,張木根鬼頭鬼腦的伸頭張望,離門太遠什麽也看不到,隻聽到陣陣的歌謠,像是能分辨出婷姐的小嗓音。
大門的兩側站著牛文獻派來的士兵,張木根不敢走近,他在元家的大門外街道上,夾在人群裏,從左往右走,調頭又從右往左走,走了幾圈,喊道“上學啊,上學了,”
街上人聲不少,尤婷姐不可能聽到,張木根喊上幾聲,垂頭喪氣的自己去學裏。
守門士兵看他一眼也就這樣,早幾天張木根就在門外候著,想遇到婷姐,遇不到也是喊幾聲上學吧,牛文獻查過他是新集學裏的學生,在元慧沒有回來以前,和婷姐玩的較好,牛將軍懶得管小孩子事情,不做計較。
這是課間不多的鍾點,換老師的同時,也給學生們喝水,或方便方便,張木根抓住這點兒鍾點來找婷姐,還是個影子也沒見到。
他低頭嘀咕著回學裏“我會把你打回京裏,你就會把婷姐還給我,我要把你打回京裏,你有許多的貴人玩耍,為什麽還要搶我的婷姐?”
新集許多同年齡的童子都不是元慧的對手,元慧吃的好睡得足,打起架來不管不顧像一枚大號滾石碾壓過來,直到對手抱頭蹲下表示認輸。
張木根家境比舒澤元財姑要好,但不能和鄭留根家相比,也就是個衣食暖飽,應該男孩子打架更強勢,可是元慧是元家的孩子,在元秀出嫁出前,元家不是新集最富裕,卻是最受尊敬的第一人。
如今的甄氏揣著元秀給的銀子,擺著元秀給的擺設,她盤算過自家也許是新集富裕第一人了,就算還不是,也離的不太遠,隻要秀姐在婆家過的好,元家就會繼續向上富裕。
甄氏常掛在嘴邊的“凡事要為秀姐想著”,出來這麽個結局,她自己也沒有想到。
張木根敢和元慧打架已經了不起,還是有膽怯的,天時地利人和的元慧在新集學裏總是習慣性打贏,養成她一出手就自信滿滿自己會贏,在京裏唐誦也輸給她。
婷姐進學第一天,張木根就很願意同她玩耍,婷姐讀書也用心,繼元老太爺進京趕考帶回富貴後,元秀高嫁又把新集學子們刺激到,張木根的父母對他寄以厚望,期望他能和元老太爺一樣榮耀家門,並厚澤子孫,張木根更加喜歡婷姐,他們都愛讀書啊。
元慧一回來,婷姐就不是自己的玩伴,張木根又不敢闖到元家和元慧打架,自己嘀咕個不停回到學裏。
元慧這邊毫不知曉,帶著小夥伴們跑跑跳跳,出門到集市上吃新鮮果品,午飯後一心一意等傍晚,憲王妃答應帶他們看一夜的社戲,社戲幾時散,馬車幾時回。
為此,在這個午後都乖乖睡覺,爭當憲王妃的小寶貝兒。
臨出門的時候,唐清和敬安郡主吵了幾句,他黑著臉走到敬安車下,向上仰頭“哎!出門不要拋頭露麵你知道的吧!你這麽笨。”
敬安眨巴下眼“慧姐說,如果你這樣說話,應該是關心我?”雙手捧心驚喜模樣“你關心我?”
唐清膈應的後退幾步,凶巴巴的道“誰要關心你,我們都不喜歡你,對不對?”跑回祖母的車,祖母的小寶貝兒自然和祖母坐一個車。
背後,傳來敬安贏了的笑聲。
唐清也覺得自己輸了這一回,由著祖母打扇,氣呼呼的想,她什麽都不懂,對不對,慧姨媽就知道出門不要拋頭露麵,慧姨媽和婷姐在一起對不對,咦,慧姨媽和婷姐上了她的車,可她還是什麽也不懂,對不對?
一路氣到戲台下麵,台上鑼鼓歡騰,一群猴兒滿台耍,小孩子不會看戲,隻愛熱鬧的這種,唐清大聲叫好,又和敬安郡主比誰叫的最高。
憲王妃看著他們“補口梅湯潤嗓子,不要再叫了,誰叫的響等下不給吃宵夜。”
又比著給賞錢在這一點上憲王妃倒不管。
王妃留意的再看周圍,簇擁著她車的不下五十輛,把她和敬安等的車圍在中間,怕熱到,又不擁擠,車夫由府兵們或是牛文獻的士兵裝扮,牛文獻的麵容在黑夜裏清晰可見。
憲王妃點頭,她知道牛文獻是護國公出來,向隨行的婆子道“安排倒也周密,隻沒有妨礙別人看戲吧,鄉裏難得有社戲,可不是隻給咱們看的。”
婆子笑回“您隻管放心,咱們坐在車上,而社戲在野外,離的遠才好欣賞音韻,您往前看,離戲台遠著呢,那前麵或坐或站的不都是附近村裏人。”
憲王妃車前放下竹簾,她的小寶貝兒嫌竹簾擋眼光,趴在車上拿腦袋頂著竹簾下端,露出眼神和隔壁車上的敬安打眼風。
看到敬安就瞪眼睛,看到慧姐就笑嘻嘻,看到婷姐更是眉飛色舞,表示我們都喜歡你,我們不搶慧姨媽,對不對?
憲王妃的車隊準確說在人堆的後麵,沒有大範圍擋住別人,而要說總有一些被她擋住的,就是她今天不來看戲,也會有看戲的人被別人擋住。
戲台上拿出十二分力氣,都想得到貴人賞賜,一般老百姓們也知道貴人一賞不是十兩就是八兩,對於戲班子算筆大銀,社戲一般是鄉裏村裏湊錢請來,但是賞錢歸戲班。
而聽說今天有許多小貴人,都知道的,小孩子錢有時候相當好賺,一個高興勁兒上來,能傾其所有。
戲班子也不指望小貴人把王府搬來,每人再給個十兩八兩的就算上上之喜,他們也聽說今天來的小貴人們多,新集元家客人由王世子,王世孫、郡王世子、郡主縣主組成,幾個月裏本省也早傳遍。
馬車前後是竹簾,車上坐的高,場地上涼風習習,初時還有周圍吹來的汗味道,周圍點起薰香薰蚊又擋汗味,特別是二更後風大,涼快的令人愜意。
憲王妃就也聽得津津有味,而她的小寶貝兒睡一會兒聽一會兒,又伸出腦袋和敬安郡主對眼風,也是津津有味。
中間賞了多回,戲班子一鼓作氣的唱到四更天,憲王妃說看不動了,得回去睡覺,再聽天就要亮了,又賞了一些錢,帶著車隊返回,車裏是抹得幹淨的席子,半路上都呼呼入睡。
甄氏黎氏跟著來,又讓祁賀宋三家的女眷也跟來侍候,其實侍候不了什麽,不過是照應瓜果按時送上,又接自己的親家鄭丁氏也來聽戲。
到元家後,甄氏黎氏一通忙活,把大小貴人們送回房間,兩個人都沒有到三十歲,仗著年青有精力,困意不住塌眼皮,強撐著洗過才睡,節省房間,慧姐和婷姐睡在一起,甄氏黎氏又看了一回女兒,她們手中的燭光下,慧姐和婷姐香甜入夢,兩個小腦袋貼在一起,腳那端分開,成了一個八字形。
黎氏忍俊不禁“這是夢裏也商議怎麽玩吧?”
甄氏道“要我說,正商議怎麽逃學吧。”
自從家裏來了貴人,甄氏開始不反對女兒逃學,小姑娘們不科舉,認些字就好,她隻關心王世子、王世孫、郡王世子的功課,睡的遲,甄氏黎氏不敢起晚,憲王妃等睡到近中午才起來,但是早飯食水安排停當,這就權做點心補了補,接著就要吃中午飯。
鄭留根昨天沒看戲,他說看過多回,他要在家裏讀書,但他來吃午飯,甄氏見到他就放心,又往女婿身後看“白先生沒來?”
“今天給王世子補課的還有祁家幾位老秀才,白先生說嶽母不怕管飯,接他們去了。”
甄氏安心“好好,咱們每天菜多,再多來些補課的先生也足夠。”
說話間,白堂和祁家遠房的兩個秀才,和宋家一個沒中過的老童生進門,宋家這位雖然沒中舉,但教書細致,在新集學裏已教了一生的書。
唐誦和慧姐研究怎麽爬院子裏樹,見到白堂樂了“先生,有勞你們又來給我補課,昨兒社戲我看得好,扮猴兒的翻出一百零八個跟鬥呢,我數著的教我能過關的功課就行。”
誦哥嘰嘰呱呱說了一堆,最後回到正題,他要學的僅僅是能應付父親的功課就行,因為他大把的鍾點還需要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