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江遠的選擇
字數:4115 加入書籤
“陛下讓我前來給一位姓薑的公子診脈,不知是哪位?”陳太醫望著薑家門口的幾人。
郭晟見狀立馬拍了拍薑煥風的肩膀,“找你呢!”
薑煥風站在原地錯愕了片刻,但很快又恢複了人前鎮定的神色,除開臉有些紅。
他知道自己是怎麽了,他也沒有生病,更用不著看什麽太醫。
隻是他在想,若是拒絕了這個太醫,小姑姑回去以後知道了會不會傷心?還是會繼續擔憂他?
所以,他還是看看太醫吧,有太醫傳話回去,小姑姑就不會擔心了。
“陳太醫要找的人是我,門口不是看病的地方,太醫裏麵請。”薑煥風說道,往前麵開路。
管事也熱情接待客人,“太醫裏麵請。”
幾人到了內堂後,丫鬟小廝依次端上了茶水點心。
陳太醫坐在薑煥風旁的桌子上,替他把著脈搏,又讓他張開口舌望聞問切一番。
太醫仔細診完脈以後,給出了診斷結果,“應當是入冬後天氣燥熱,我給薑郎君開一些清熱去火的湯藥便可,晚上早些休息,切莫過度操勞了。”
太醫說完,提筆寫了一個藥方遞給薑家的管事。
管事珍重收了下來,準備按藥方去抓藥煎給薑煥風喝。
“薑少爺既已無大礙,那老朽便先行告退了。”陳太醫拱手行禮道。
“太醫,我送您一程。”
管家迎著太醫出門了。
薑煥風就著蒼茫的夜色走了出去,心中充滿迷茫的同時,還有些酸酸的感覺。
自從小姑姑離開後,他的想念未曾停止過。就像一顆種子種在地裏,不停萌發成長,直至變成現在的參天大樹。
有的時候他甚至在想,小姑姑永遠就是小姑姑該多好。她永遠是薑銜,他是薑煥風,一起在南潼府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
長孫銜回宮時候夜已經深了,幽長的宮道上掛著一盞盞燈籠,照出魯國人模糊的影子。
這會兒瞧不見什麽人影,隻有耳邊呼呼的風聲,刮過樹梢,拂過屋頂,再撞入厚厚的袖子中,冷得人直打哆嗦。
似乎自從她記事以來,宮裏一直這麽安靜冷清。
除開前朝的大臣們上朝時會熱鬧一番,唯有逢年過節舉辦宮宴時才有幾分熱鬧。
一旁的鍾達注意到長孫銜的目光,開口關懷道:“夜裏風大,陛下早些回寢宮歇著,莫要著涼了。”
長孫銜側過頭來,“鍾爺爺,你不覺得這宮裏太安靜太冷清了嗎?”
“院子大了,自然會冷的。”
“以前滿院子妃嬪,白天倒是很熱鬧,不過現在人都沒了。後妃們都去了太廟,陛下若想後宮熱鬧一些,多添些人就好。”鍾達意有所指道。
長孫銜自然明白鍾達話裏的意思,隻是添人這件事說起來簡單,倒也不那麽容易。
“是該添點兒人了!”長孫銜感歎道,慢慢向前走了。
近些日子,不少朝臣來鍾達身邊旁敲側擊,說了說這後宮添人的問題。
尋常女子,在陛下這個年紀都定親了,還有的甚至已經成婚。
陛下雖跟尋常女子不大一樣,不用嫁出去,但是娶一個男妃還是行的。
回到寢宮前,長孫銜照慣例找白龍使問了問今日發生的事情。
今日來匯報的是蘇淮,蘇淮現在還叫江遠。
長孫銜當初被避離京城時,是江遠在緊密相互,等到長孫銜登基後,直接把江遠叫到她麵前戳穿了他的身份,順帶讓鍾達告訴了他當年的事情。
幾人對峙下來,發現當年的蘇家的雖有冤屈,但不算完全無辜。
陷蘇家於危難的,是蘇家自己人。
當年知道這件事的人差不多去了,剩下的多半不在京城,知道其中關鍵秘密的更是少之又少。
江遠聽完以後,心情複雜了許久。
他感激長孫銜告訴他真相,但仍覺得這件事背後有隱情,怎麽會這麽巧就去了蘇家。
便自覺從將軍的位置卸任下來,進入了白龍使,一邊繼續為帝王效勞,一邊想搜羅當年的蛛絲馬跡。
關於江遠卸任這件事朝堂上有不少聲音。
一說是這江遠是被陛下厭棄貶謫,將軍當不成了,如今變成了一個小小的白龍使。但這對於一個打勝的將軍來說不公平,江遠大功在身,且不說他犯了什麽錯,現在找不到丁點兒的錯處就把他貶官。
這不是寒了天底下有功之士的心嗎?
還有的人覺得,江遠這是想陛下投誠!徹徹底底變成了陛下手中的人,白龍使裏缺人,他就去白龍使那裏。
哪怕官職低了一些,能天天見到陛下,他甘之如飴。
要是讓正常人來選,怎麽都不會舍棄大將軍的職位而去做一個小官。
這個時候,江遠自己站出來說,他願意,這是他自己選的,為陛下效勞是他的榮幸,不論官大官小。
這一解釋,眾人隻覺得女帝這馭人的手藝深不可測,連大將軍江遠都甘願跪拜在其下。
好在如今沒有戰事,用不著打仗,眾人也沒什麽別的意見。
“陛下,這是今日挑選過的名冊,還請陛下過目。”江遠遞上一本冊子道。
長孫銜接過江遠遞過來的東西,粗略看了幾眼。“朕知道了,該查的你們去查吧。”
這是萬言箱遞上來的東西。
萬言箱每日會收到打量的信件,除開一些的重要的事情,長孫銜並不會所有的都過目。她看的多是一些涉及到朝堂上的大臣世家,以及民計民生之類的事情。
剩下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下麵的人會自己處理好。
眾人每日都會從一堆小事中挑選出其中比較重要的事,寫成折子供長孫銜過目。
這是白龍使新加的工作,也是江遠自己要求的。
白龍使先前在皇城並不招搖,如今多了萬言箱以後,倒是招了不少人家的恨。
江遠出任白龍使後,碰到一些棘手的高門大戶都是他出麵解決。因著這些事,江遠在京城中招了不少人家的恨。
江遠對這些恨並不在意,幫助尋常百姓洗清冤屈,能讓他的內心平靜安詳。
如此便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