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遙尊為後
字數:5428 加入書籤
華燈初上,應天府府衙內已是一片肅靜。除了巡夜的禁軍侍衛,幾乎再也看不到其他人影。
汪伯彥在內侍的引導下,一路往官家的寢殿而來。
此時已過酉正時分,自官家登基以來,還未在此時召見過自己,汪伯彥心裏不免有些忐忑。
平日裏,除了正常的早朝之外,官家也會召見近臣入內殿議事,尤其是汪伯彥、黃潛善等幾位近臣。但汪伯彥應召的時候已經私下問過內侍,此番隻召了自己一人入宮,而且內侍還特意傳了官家口諭,令汪伯彥不必著朝服,穿便服即可。
汪伯彥這一路上一直在琢磨,照今日之情景看來,官家此番召見自己,所為之事恐怕有些不一般,至少不是可以公開商議之事。
其實,汪伯彥近日來心情比較複雜。因為,在相位之爭中,他已被黃潛善搶了先機。
官家即位之後,黃潛善受封中書侍郎,由於宋自元豐年之後,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即成了右相的標配,如今黃潛善官至中書侍郎,事實上距右相之位隻是半步之遙了。
而汪伯彥受封的則是同知樞密院事,乃是樞密院的副職。當然,知樞密院事的正職,官家也暫時讓它空著,其用意頗為玄妙。
對於自己的安排,官家也曾私下暗示過汪伯彥,樞密院執掌大宋軍機,在眼下時局中,其重要性絕不亞於相位。
而且,趙杦還留了最重要的一手: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即左相一職也暫時空缺著,這才是真正的百官之首。
所以,汪伯彥心裏明白,所謂的相位之爭還隻是剛剛開始,來日方長。
而今日,說不定就是個機會。
果然,待汪伯彥見到了趙杦,官家不僅讓他免了君臣之禮,還賜了座。完全沒有要商議朝政的意思。
“汪卿執掌軍機大事,連日來辛苦了。”趙杦淡淡地笑著,“今日隻是閑談,不論國事。”
“官家每日為國操勞,殫精竭慮,微臣又豈敢妄言辛苦二字。”汪伯彥一邊回話,一邊心裏盤算著,不論國事?怕是不便提及的事吧。
“朕正值青春之年,辛苦些倒是無妨,但能為大宋國祚延綿,民安國泰,操勞亦是份內之事。”趙杦道,“隻是朕初登大寶,對諸多舊製多少有些不甚明了,還得煩勞汪卿及時提醒才好。”
“官家言重了,提醒自不敢當。官家若是萬一有遺忘之處,微臣本當進言。”汪伯彥嘴上應著,心裏卻暗道,官家今日言語如此客氣,倒底是所為何來?
“是啊,這執掌天下,諸事繁雜,朕雖也想麵麵俱到,也難免百密一疏。”趙杦道,“就說這封號之事吧,就頗讓朕有些糊塗。”
糊塗?汪伯彥心裏一動,有何事能令官家糊塗呢?怕是有甚為難之處吧。
“自古新君即位,封賞天下亦是定例,唯此才彰顯天恩浩蕩。”汪伯彥道,“隻是,不知官家說的是哪一樁?”
“朕隻是想請教汪卿,若依舊製,有新帝登基,其生母是否該有尊號?”趙杦緩緩道。
“這......依舊製自然是該有。”汪伯彥道,“本朝曆代之中亦有先例,乃是為君者的孝賢之德。”
“哦。那朕若是要尊慈親韋妃為後,自然也是不違舊製嘍?”趙杦向前微微探了探身子。
“這,自然是......不過。”汪伯彥低下頭道,“若是尊韋妃為後,微臣怕會對官家不利啊!”
“有何不利?”
“如今韋妃隨太上皇北狩,已是天下皆知。”汪伯彥深吸一口氣,“恕微臣鬥膽直言,韋妃身在金地,怕是名節已失,若是官家賜與尊號,怕是有損聖上聲譽啊。”
“這是你的想法?還是群臣的想法?”趙杦身子又向後一仰,冷冷問道。
“微臣不敢有瞞官家,此事在群臣中亦有些議論。”汪伯彥道,“皆言......”
“都說了什麽?”趙杦追問道。
“皆言封號事小,國體事大,官家的聲譽更是關乎社稷安危,切莫因小失大。”汪伯彥一邊回道,一邊偷偷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
趙杦陷入沉默。
汪伯彥心裏卻暗暗叫苦。本以為今日被單獨召見是個機會,可沒想到,卻是一件如此棘手的事情,看上去根本沒有回旋的餘地。
“汪卿,朕且問你,若是韋妃名節未失,此事是否可行?”趙杦突然又開口道。
“這自然可行。”汪伯彥道,“可此事雖然並無實證,但若想讓天下人相信喬妃未失名節,怕是也很難。”
“那朕再問你,一位年近半百的婦人,可還有失節的可能?”趙杦又問道。
“官家的意思是......”汪伯彥的腦子裏飛速運轉著,努力琢磨著官家這句話說意思。
“半百之身,已到艾服之年,自然是無失節之慮了。”汪伯彥道,“此乃人之常情也。”
“那就是了。”趙杦笑了,笑得有些奇怪,奇怪得讓汪伯彥有些不寒而栗。
“朕的母妃今年已是四十有八,既然如此,又何來失節之事呢?”趙杦看著汪伯彥道,“你以為如何,汪卿?”
“四十有八?”汪伯彥有點懵了。
他心裏努力回憶著,若是自己沒有記錯,太上皇今年也才四十有六,而宮中人皆知,韋妃是從侍禦進位為妃的,又怎麽可能比太上皇還長兩歲呢?
而且,前幾日有人來冒名皇親時,汪伯彥也奉諭參加了甄別。他當時就翻閱過皇家譜牒,若是沒有錯的話,在太上皇諸多妃嬪之中,除了鄭皇後比太上皇年長三歲之外,再無人年長於太上皇了。
不過,汪伯彥很快就明白了趙杦的意思。
“官家真沒有記錯嗎?”汪伯彥意味深長地道,“那皇家譜牒中所錄不會有誤吧?”
“韋妃乃是朕的生母,難道這天下還有誰能比朕更清楚此事嗎?”趙杦慍怒道,“慈親生於元豐三年,這豈能有假!”
“是是,官家當然不會有錯。”汪伯彥道,“定是那譜牒所錄有誤,微臣這就前去勘誤。”
“不急。”趙杦擺了擺手,心裏道,這汪伯彥果然識時務,領會能力也夠快。
“此譜牒曾破金人劫走過,多半是被金人篡改過了,多有不實之處。”趙杦接著道,“汪卿可先對照校訂,然後把舊冊燒了吧。”
“聖上聖明,此冊經過金人之手,必是有誤了。”汪伯彥道,“官家盡可放心,微臣自當盡心校訂,不負聖恩。”
“嗯。”趙杦滿意地點了點頭,又道,“那汪卿你看,該給朕的母妃一個什麽尊號為好呢?”
“嗯......”汪伯彥沉思了片刻,“臣以為,不如尊其為宣和皇後,不知官家意下如何?”
“宣和皇後?”趙杦眉頭一皺,“汪卿的用意何在?”
“回官家,這宣和乃是太上皇曾用過的年號,取宣和之號,不正是官家的生母應得之名嗎。”汪伯彥回道。
“嗯。甚是。”趙杦點了點頭,隨即又道,“那為何不直接尊為太後,而是皇後呢?”
“尊為皇後,乃是因為太上皇尚在,以此亦可彰顯官家未忘父恩,猶尊父皇之名,實乃忠孝之君啊。”汪伯彥道,“當然,先尊為皇後也還有他意?”
“還有何意?”
“微臣以為,先尊為皇後,也可視為試探之舉。可先看看群臣和天下的反應。”汪伯彥道,“若是異議不多,到時再擇日尊為太後亦是水到渠成之事。”
聞聽此言,趙杦頻頻點頭,“汪卿果然是個仔細周全之人,朕沒有看錯你啊。”
“官家過獎了,為官家分憂正是我等做臣子的本份。”汪伯彥道,“而且,微臣也明白,官家尊韋妃為後,看似隻是孝心所致,其實更是官家在為大宋江山所慮啊。”
“哦?汪卿接著講。”趙杦雙目微閉。
“隻要韋妃有了尊號,不僅官家的孝心夭下皆知。而且官家可以迎回生母之名,與金國議和,免得那些好戰之人再輕言兵戈之事。”汪伯彥道,“眼下之勢,戰則必敗,和則還有諸多回旋之地,隻是那群武夫看不透而己。”
“哈哈哈。”趙杦不由地大笑道,“汪卿之言真是深得朕心,朕素知汪卿忠心耿耿,又善度人心,今日看來,朕還是看低了你。”
“微臣惶恐!”汪伯彥撲通一聲,當即跪倒在地,“官家一心為江山著想,臣隻是感同身受罷了。”
“汪卿快快請起。”趙杦起身上前,將汪伯彥扶了起來,“你我雖已為君臣,但當日的患難之交,護衛之功,朕也是不會忘記的。”
“多謝聖上。能追隨聖上的鞍前馬後,是臣之大幸。”汪伯彥道,“臣隻求能輔佐聖上重振大宋江山,不敢妄言有功。”
“嗯,有如汪卿這般賢臣在朕左右,又何愁我大宋江山不複呢。”趙杦道,“看來,汪同知樞的那個同字也該去掉了。”
“謝聖上隆恩!”汪伯彥撲通一聲又跪下了。
同知樞密院事,去掉“同”字,即是知樞密院事,乃樞密院正職長官,正二品,天下軍機皆在掌中。
偷聽了約一柱香的功夫,亥言趴在屋頂上,差點忍不住笑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