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道義何用

字數:5723   加入書籤

A+A-




    人心難測,又豈止是江湖。

    王青對此深有感觸。

    三年前,王青還是五台縣縣衙的一名押司。平日好舞文弄墨,寫幾首酸詩,又習得一些拳腳,故而號稱文武全才。

    不過,王青在骨子裏還是自以為是個文人,加之本朝文人自比武夫就高一等,所以,王青特意找人打了一副鐵扇子作兵器,不僅獨具一格,還可附庸風雅。

    話說,王青雖隻是縣衙小吏,但平日裏為人豪爽,亦好結交,在縣衙中也頗有些名聲。加之還討得一房美嬌妻,這日子過得也頗有滋味。

    直到其妻錢氏的那位遠房親戚出現。

    三年前,正逢解試之年。這位遠房親戚從汾州尋來,因其正值服喪之期,又不想錯過了考試機會,便想在五台縣寓籍請解。他知道王青在縣衙當差,便特來請王青幫忙做保。

    依大宋律,受杖刑以上刑罪者、服喪期間者,是不得參加科舉考試的。不過,也經常有人通過換地入籍的方式參加解試,隻要當地有官吏做保,一般不會嚴格追查。

    王青也未多想,便幫這親戚上下打點,並做保讓其寓籍請解入試了。

    可未曾想到,這一年因代州分發解額數多,臨近州府有大量舉子冒籍而來,想以“寄應”之法搏個功名。由此,也引發了代州當地舉子的不滿,兩方由口角發展成毆鬥,最終釀成流血事件,有兩名當地舉子還丟了性命。

    此事也驚動了朝廷,代州知州下令徹查冒籍之事。王青為遠親做保一事也遭人舉報。

    舉報他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發妻錢氏。

    原來,這錢氏生性風流,又生得頗有些姿色,平日裏就對王青時常不著家一事心生怨氣,繼而竟和街頭米鋪的劉二勾搭成奸。

    這一來二去,日久生情,加之這劉二伺侯女人又自有一套,錢氏便漸漸起了異心。一心想著如何才能和那劉二做長久夫妻。

    正好,這冒籍科舉一案讓錢氏以為正是機會,她索性舉報了自家的官人,想就此趁機擺脫王青。

    冒籍科舉本不是什麽大罪,但一查之下,王青妻家的那名遠親正是致人身亡的凶手之一,因牽連到了命案,自然罪加一等。加之王青是知法犯法,徇私舞弊,最終被判了個充軍之罪,刺配滄州。

    直到臨充軍之前,王青才得知自己是遭發妻陷害,心中自是怨怒難消。

    巧的是,押送王青的兩位解差平日裏與王青多有交情,對其遭遇也頗為同情。

    王青便托請縣衙裏交厚的另一位陸押司,變賣了家產,換得黃金三十兩,再買通了兩位解差,讓自己半路“逃脫”。

    隨後,王青悄然返回了縣城,趁夜將一對正在行歡的男女斬殺於當場。雖然心仇得解,但縣城也再無王青的容身之地,他這才背著命案去投了白馬山。

    王青初到白馬山時,金兵尚未大舉南犯,五台山一帶也還是宋軍的轄地。因此,白馬山還是和宋廷官府為敵,時常劫掠些附近州縣的糧草。

    王青在縣衙當差多年,對縣城的錢糧所在自然是了如知掌。所以,他一上山就給孟憲獻上劫取縣城的大膽計劃,並自告奮勇帶隊前去。

    原來,由於雁門關軍情告急,代州各縣的能用之兵皆已被抽調去了邊關,五台縣城中除了百餘廂軍之外,就剩下縣衙裏的十餘名捕快了。王青對此心知肚明。

    結果,王青率三百人夜襲縣城,不僅劫得錢糧無數,還策反了幾十名餘守軍,幾乎是兵不血刃就滿載而歸。

    待回到山上一清點,所獲錢糧可夠山寨至少半年之用。孟憲也因此大喜,當即與王青結拜為兄弟,讓他坐了白馬山第二把交椅。

    從此,王青也成了山寨二當家的,還給自己起了“鐵扇子”的渾號。

    王青的能耐還遠不止如此。

    在知曉了白馬寺的來曆之後,他親自動筆,將關於白馬寺的傳說添油加醋,又編撰了一番,並命山寨之人在當地廣為傳播。

    所以,從白馬寺建成之日天降瑞雪,到什麽郭子儀求簽得杵,楊五郎借寺避禍,其實皆是王青後來編的。

    目的嘛,就是要讓四周的百姓相信,這白馬山乃是天佑福地。如此,未歸順者可競相來投,已上山者則安心天命。

    孟憲一度對此不以為然,他甚至覺得此種蠱惑之術過於兒戲,未必奏效。

    不過,令他意料之外的是,半年之後,前來投奔百姓已達數千人之多,有人的甚至是從六七十裏外遠涉而來。

    一時間,白馬山人丁興旺,漸漸形成了方圓十餘裏的山寨,整個白馬山自成一國。

    事後,孟憲問起其中緣故,王青乃言,大多數百姓民智未開,隻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尤其是在這亂世之中。

    就此,王青也成為白馬山實權人物,每逢大事,孟憲必要先詢問其意。

    其實,在得知武鬆等人真的拿下了金人的兵寨,還把金兵殺了個精光之後,王青就有些後悔了。

    因為他知道,金軍勢必會把這筆賬算在白馬山的頭上,如此一來,山寨與金軍之間好不容易達成的默契就將瓦解,山寨將永無寧日。

    白馬山與金人不共戴天,這在方圓幾十裏內是人人皆知。山寨的人馬也的確襲擊過金兵,但那已是兩年前的事了,自從王青成了二當家之後,此等事件就再未發生過。

    孟憲當初上山落草,也的確是為了躲避金軍的追殺,而白馬山天然的險峻,也成了他對抗金兵的最大依仗。

    可是,等到王青上山入夥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了孟憲一個現實:以金兵的實力,拿下大宋京城都不在話下,何況是區區一座白馬山。對於這座山寨,金人不是不想,而是覺得不值。

    所以,王青給孟憲的建議是,不要主動招惹金軍,更不要讓金人感覺到白馬山是個威脅。尤其往代州方向,盡量避免和金兵接戰。

    為此,他還建議將靠近代州方向的一座山寨主動放棄,因為這座山寨一則地勢不夠險要,守起來耗費兵力不說,還需要白馬山的主寨來供給;二則,這座山寨和金人的兵寨相距隻有不到十裏,隨時可以威脅到金兵的糧道。

    果然,在孟憲采納了王青的建議,主動棄寨之後,一個奇怪卻微妙的情況出現了。以馬蹄嶺為界,白馬山的人不再去嶺北劫道,而代州城的金兵也就此未再來過嶺南,甚至將嶺北兵寨中的兵力從五百減到三百。

    王青曾經言語懇切地對孟憲道,若想在這亂世中有立足之地,還要立得長久,能打能殺固然重要,但審時度勢卻更重要。

    以眼下之局,金兵勢大,大宋的河東之地必然不保。不過,金人畢竟兵力有限,隻能占據州縣城池,而如白馬山這樣深山老林,金人暫時還無力顧及,也正好成為割據之地。

    以白馬山為據,雖是權宜之計,但也正可趁宋金交戰之際,廣積錢糧,積蓄勢力。待天下之勢塵埃落定,再於宋金之中再做取舍也不遲。

    當然,反金的大旗卻依然是需要的,有了這杆大旗,既可凝聚周圍百姓的人心,也能讓百姓明白,要想免於金兵的蹂躪,隻有上山這一條路。

    而且到時候,若金軍獲勝,則可向金人請求招安;萬一宋軍光複,亦可以抗金之師歸順朝廷。此乃左右逢源,進退自如之計。

    果然,不久之後,汴京城破,河東、河北之地已盡歸金人的消息傳來。孟憲也對王青更加高看一眼,對其幾乎是言聽計從。

    隻是有一件,每當王青提起可以適當和金人私下接觸,探探是否有招安的可能時,孟憲就會斷然拒絕,從不鬆口。

    對於其中緣故,王青也有過猜測。

    因為,他上山之後才發現,最初跟隨孟憲上山的那近千人皆有胡服習俗,尤其是孟憲的那三百親兵,不僅一直是著左衽之服,而且漢話說得也不太流利,私下經常還會用番語交談。

    王青也曾有意無意地問起過孟憲的來曆,但孟憲除了告訴他,自己本是漠北胡族,隻因躲避戰火才流落至此外,對其餘諸事皆是諱莫如深。

    王青不甘心,也差心腹暗中打探過,但因為不懂番語,也沒無太多收獲。

    而且,據前去打探之人回稟,山寨中雖然早已是漢胡混雜,但那些胡族卻戒心頗重,一起喝酒吃肉可以,喝高興了還會載歌載舞,但一聊家史就三緘其口。

    不過,王青並沒有完全遵照孟憲之意。

    他瞞著孟憲,一直私下差人去和代州的金人聯絡,漸漸地已經建立一條秘密渠道,和代州守將那托葉常有秘信往來。

    王青此舉其實也並非隻是私心,他也並無取代孟憲之意。他隻是以為,落草為寇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為山寨過萬人的前途計,宋金兩邊總要擇其一而從之。

    而以眼下之勢來看,金國已是名副其實的河東之主了,也正是擇機接受招安的時候了。

    可令他未想到的是,突然殺出了武鬆這個夥人,而且還真把金人兵寨給滅了個幹淨。這不僅超出了他的想象,更徹底打亂了他的計劃。

    在得到手下的回報之後,王青原本是想直接將寨門一閉,將武鬆等人拒之山外。

    可轉念一想,金人若找不到武鬆等人,必然將這筆賬算在白馬山頭上,到時候那托葉一怒之下,舉一州兵馬來攻,白馬山就算是銅牆鐵壁,怕也難逃厄運。

    所以,王青索性心一橫,一麵假意將武鬆等人請上山,一麵差人飛報代州的金人,並與那托葉約定,自己屆時將武鬆等人騙往西去,再由金兵設伏擒殺。

    王青心裏也清楚,自己所行之事有違江湖道義,甚至過於陰毒。所以,一切的安排,他皆是瞞著孟憲行事。

    因為,孟憲是真的病了。而且是在武鬆出現之前就病了。所以,山寨近來的事務皆是由王青代掌,這也正好讓他便宜行事。

    其實,王青與武鬆等人本無仇怨,出此下策,他自己也多少有些於心不忍。奈何,若是不將武鬆等人獻給金兵,自己這山寨怕是難保。

    生逢亂世,活著才是最重要。至於所謂的江湖道義,一旦命沒了,道義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