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百槍之王
字數:5260 加入書籤
槍,號百兵之王,而羅家槍則號百槍之王。
這是羅元慶幼時,其父羅鬆經常提起的一句話。
不過,在羅元慶開始習練羅家槍之後,他才逐漸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羅家槍當年之所以能威震燕雲之地,是因為它叫羅家槍,更是因為使槍的人是羅藝。
在羅元慶習練槍法三年,已將一百單八槍爛熟於胸之後,其父羅鬆曾言,單以槍招而言,他已盡得真傳,但要若以槍法而論,他還隻是剛剛入門而已。
隨後,羅鬆才將羅家槍槍譜的下冊交給於羅元慶。
所謂下冊,其是一共隻有兩頁,也未記有任何招法。隻有一段口訣和一張圖示。
口訣雲:百槍之爭,終歸於一擊;百技之變,終歸於一合;百力之道,終歸於一毫。寸險才有尺強,尋槍才可破槍,先粘後滑,有攻無守,無守難攻。
話不多,其意也明,但其意亦深。
而在圖示上,則是一杆長槍分為三段,三段之中又分為三點,一槍九點,每一點上皆注有發力的手法,既與槍招相輔相成,又暗合粘滑的槍法要訣。
羅鬆告訴其子,學會槍譜的上冊並不難,隻要四肢健全之人皆可。但能否領悟槍譜的下冊,才是決定槍法高低的關鍵。
當年的先祖羅藝,一杆長槍神出鬼沒,百兵難擋,其招法其實並無太多秘密可言。他真正厲害之處,是在於對槍法的領悟。
同樣的一招,何時出槍,又於何處出槍,何時發力,又於何處發力,槍出幾分,力又使幾成,凡此種種皆有講究。
往往差之毫厘,便是生死之別。
所以,在羅家槍威名遠揚之後,雖然不斷有人偷師效法,但大多隻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學到的隻是皮毛之技,卻難悟槍中要義。
就算是在羅家後人中,真正能領悟下冊要義之人也少之又少。槍法猶在,隻是再無羅藝。
直到傳到羅元慶一代,其父羅鬆又看到了羅家槍重振聲威的希望。
在羅元慶十六歲那年,習練槍法已十年的羅元慶已初露崢嶸,不僅在十裏八鄉已找不到對手,在平日和父親的對槍切磋時,羅鬆已經在他槍下走不過三招。
也是在那年的冬天,羅鬆父子到城外販羊,在路過西台山麓時,遭遇了山中狼群的突襲。
野狼之猛,其迅疾凶狠遠勝人類,動作之快也絕非一般習武之人可比。但羅元慶獨戰群狼,卻遊刃有餘,在群狼連番攻擊下,不僅毫發未損,還槍槍見血,一連挑死了八匹野狼,擊退了狼群。
事後,羅鬆察看了死狼的屍體,發現每匹狼皆是咽喉中槍,一擊致命。
不過,身在永樂縣這座偏遠小城,羅元慶也沒有太多施展身手的機會。
春日裏,他隻能以院中桃樹為敵,待有風過,落英繽紛之時,他便槍挑落紅,既練槍法,亦練身法。
夏日裏,他又跑到城外的山中,尋得一處飛瀑,在飛泄而下的流水中練完一百單八槍,既練耐力,亦練定力。
秋日裏,漫天的落葉自然是最佳的陪練。隻不過,羅元慶並非是把落葉當成刺擊之物,而是將其視為敵之兵刃,沾葉不破,又引葉而不落,以練習槍訣中的“粘滑”二訣。
到了冬日,但有大雪紛飛之時,羅元慶則中雪中一口氣連出三十六槍。槍刃之上若是沾到雪花,便再出三十六槍,直到雪落不沾刃,穿花不留痕為止。
直到三年前,代州宋軍守將於敬前來招兵。羅元慶以棍代槍,連勝了於敬帳下三名副將,一顯羅家槍神威。
原本,羅元慶已經收拾好行裝,準備從軍效力。結果,臨走之際,父親羅鬆卻突染惡疾,就此撒手人寰。
無奈之下,羅元慶隻能脫去戎裝,換上孝服,守家服孝三年。也就此錯過了從軍報國的機會。
如今,羅元慶服孝之期已滿,又正好碰上永樂縣城光複,他也毅然前來應征。
對於王青的傳授槍法請求,羅元慶也絲毫沒有猶豫,當即應下。
因為,他心裏也清楚,羅家槍法本身並無秘不外傳之技,一切招法皆需日積月累的苦練,而要想於槍法上大成,更需要先天的悟性。
“不知王將軍要讓小人將槍法傳授於何人?”羅元慶問道。
“我有意讓羅兄弟將槍法教與營中士卒,以破金兵。”王青道,“不知可否?”
“這倒也不難。不過羅家槍法有一百單八槍,若要盡數教與士卒,怕也有些不易。”羅元慶沉思了片刻,“既然王將軍是以擊破金兵為目的,不如這樣,小人隻選三招相授,你意下如何?”
“隻選三招?”王青一愣。
“哦,王將軍許是誤會了。”羅元慶又道,“若是單打獨鬥,三招自然是遠遠不夠。但若是用於兩軍對陣,千百人衝殺,往往一兩招便見生死,隻要練好三招便足以破敵。”
“不知是哪三招?”
“一招破槍,一招破刀,一招破盾。”羅元慶道,“此三招之名隻是泛指,破槍之招不止於槍,一切長兵器亦可破,破刀之招也不止於刀,一切短兵器皆可破,而破盾之招也是如此,凡格擋之器皆可破。”
“有理,有理。”王青頻頻點頭,“是我一時有些糊塗了,那就依羅兄弟之言。”
得了羅元慶這樣一個難得的人才,王青心裏也是喜出望外。他原本是想挑選兩名營統領,不過,在見識了羅元慶的本事之後,他便改了主意。
王青最終決定,將兩營合為一營,以羅元慶為統領,而張烈為副統領。營中士卒皆以長槍為兵器,由羅元慶負責教授槍法。他還給這個千人之營取了響當當的名字,號破虜營。
對於王青的安排,羅元慶自然是欣然領授,而張烈也沒有怨言。對於羅元慶,他也已佩服得五體投地,做其副手亦是他內心所願。
在一切安排妥當之後,王青一邊命各統領加緊操練人馬,一邊命人將自己在永樂縣招兵之事呈報白馬山,其中還特意提及了羅元慶此人。
在加緊屯兵備戰的同時,王青也沒放鬆對金兵的查探。他遣出數路人馬,喬裝去了代州城,刺探軍情。
為此,王青還特地拔了一筆銀兩,挑選兩名行事可靠之人,去代州城中盤下了一間茶樓,作為據點。
其實,這件事他原本早就想做了。
隻是之前一心隻想著接受金人的招安,他擔心一旦在代州城中設下據點,一則被金人知曉了,會猜忌於他;二則被蕭先達察覺了,則更加不妙。
畢竟,讓蔡旺每月以采辦之名去和金人聯絡,知情者甚少,若是在城中設下據點,所涉及的人員和環節便會更加複雜。而此等隱秘之事,參與之人愈多,也愈發容易暴露。
現如今,自己既然已經決心抗金,也自然要隨時掌握金兵的動向,尤其是代州之敵。
除了在代州查探之外,在永樂縣去往代州沿路之上的三個集鎮中,王青也皆布下了暗樁。其中距離永樂縣最近是華陽鎮,隻有不到五十裏,恰好是正常行軍速度的一日之程。
如此,萬一有金兵來犯,也給王青留出了足夠的預警時間。
為了以防萬一,王青在華陽鎮一共了設下了三隊暗樁。其中一隊在平日裏不做任何刺探情報之事,完全靜默,也與其他兩隊毫無聯係。隻有當金兵來襲,而其餘兩隊又出現意外,無法回報時,這隊暗探才會浮出水麵。
王青此舉也是留足了後手。因為他心裏清楚,如今己方身處金兵的包圍之中,雖已據有一城之地,但也容不得半點僥幸和馬虎。否則,一著不慎,便會灰飛煙滅。
話說,當王青在永樂縣忙於招兵買馬之時,武鬆和蕭先達等人在白馬山也沒閑著。
按照之前的約定,武鬆和蕭先達正式結拜為兄弟。
二人焚香拜而說誓曰:“念蕭先達、武鬆,雖為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誓畢,因蕭先達長武鬆三歲,即為兄,武鬆為弟。從此,山寨中的人皆稱武鬆為武二郎,武鬆倒也十分受用。
與蕭先達結拜之後,武鬆便成為了白馬山的兵馬頭領,各營統領皆受其節製,如有軍中賞罰,也皆由武鬆定奪,除非有人犯下死罪,皆不必報請蕭先達。
不日,王青從永樂縣發來的呈報也到了。知道王青居然已募得兩千人馬,蕭先達大喜。
他萬萬沒想到,隻是數日時間,王青就已將人馬擴充了一倍。放眼整個代州全境,金兵現如今的全部人馬恐怕也不及此數。
蕭先達心裏更加覺得,自己當初放過王青一馬,再令其為己所用真是英明之舉。
武鬆對王青募得兩千人馬之事也很感興趣,心想此人倒是果真是個人才。不過,武鬆更感興趣的則是王青著重提到的羅元慶。
聽聞此人槍法了得,還是名門之後,武鬆心裏既生好勝之心,又有好奇之心。
他心裏暗道,“莫非這世上還真有人的槍法能勝過我嶽飛兄弟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