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校場論槍
字數:5272 加入書籤
二十餘杆槍在空中劃過一條弧線,飛向了一排垛靶。
說是一排,其實隻有三個垛靶而已。每隻垛靶以草紮成人形,人形的軀幹部位還蒙上了一層鐵皮。
飛槍如同亂槍,大多數隻是紮在了地上,但每隻垛靶上依然有槍命中,有的還不止一杆。
武鬆等人迫不及待地走向了垛靶,亥言跑在最前麵,倒是羅元慶一臉自信地落在最後。
投槍的槍尖穿透了鐵皮,沒入垛靶足有二三寸。
亥言看得很仔細,他發現有一隻垛靶除了有層鐵皮外,還襯了一層皮甲,而另外一隻則是蒙了兩層鐵皮。
亥言還發現,這些槍也有些不一樣。
尋常的槍,槍長大多過丈,這些投槍則隻有約七尺長,而且槍尾無槍纂,而是削成尖尾狀。
“羅統領,此槍也是你所製?”武鬆也發現這些槍與眾不同。
“回二郎,此槍也是羅家槍的一種。”羅元慶道,“乃是專為馬上投射所用。”
“這也是羅家槍?”武鬆用垛靶上拔出了一杆槍,仔細端詳了一番。
“正是。”羅元慶道,“小人先祖羅藝當年率軍威震燕雲,屢破韃虜,憑借的不僅是手中長槍,還有這投槍。”
“呂統領,你可曾見過此槍?”武鬆扭頭朝呂子侯問道。
呂子侯走了過來,也仔細端詳了一番。
“恕小人見識淺薄,我朝長槍形製繁多,但此槍卻也是頭一回見。”呂子侯道,“不過,此槍專用以馬上拋投,倒真是絕妙。”
“妙在何處?”武鬆問道。
“此槍槍長七尺,便於馬上攜帶,而槍尾如梢,應該是利於飛行,和箭羽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吳子侯道,“三四十步之內,其穿甲之力怕是猶勝弓箭。”
“呂統領果然是行家,此槍確為投射之用,據家父所言,在當年先祖羅藝軍中,騎兵皆配投槍,與敵接陣之時,先縱馬以投槍擊之,以亂其陣,再持長槍衝殺。”羅元慶道,“隻不過,此種戰法於如今已不多見,尤其是本朝以來,弓弩之風盛行,便再無投槍之法。”
“是啊。”呂子侯也感歎了一聲,“本朝兵製繁雜,兵器研製也不可謂不多,光長槍形製就有十餘種之多,卻獨獨沒有這投槍。”
“既然這投槍可破重甲,為何會被棄之不用?”武鬆有些不解。
“這......”羅元慶和呂子侯一時沉默,不知該如何回答。
“哥哥,這投槍之法被棄之不用,怕是人之故,而非器不利。”此時,柳如煙在一旁道。
“何解?”武鬆問道。
“那位羅藝生於隋唐,雄於初唐,而彼時也正是我中土兵鋒最盛之時。”柳如煙道,“為將者智勇雙全,為兵者驍勇善戰,兵鋒所向,蠻夷無不披靡。據家師所言,昔日唐兵之勇,較之強漢之時的“一漢敵五胡”更甚,其勇不僅在器,亦是在人。”
“煙兒之意,是勇氣之別?”武鬆眉頭一皺。
“正是。”柳如煙接著道,“若是奴家沒有猜錯,昔日羅藝所部以投槍殺敵,騎兵在投槍之後,還會繼續衝殺,而如今的宋軍又有幾人有如此勇氣?尤其是麵對金人鐵騎時。”
“是啊,柳女俠所言極是。”呂子侯也在一旁道,“說句忤逆之言,我朝太祖雖是武將出身,可自大宋立國以來,武備之策卻是以守為主,但遇韃虜犯境,往往是據城寨而守,鮮有主動出擊。所謂兵之銳氣,怕是早喪失殆盡。”
“呂統領此言怕是藏在心中已久了吧。”武鬆道,“難道宋軍的勇氣真的已蕩然無存了嗎?”
“哎。”呂子侯歎了口氣道,“二郎怕是有所不知,單以我宋軍的裝備來看,所謂勇氣怕是已日漸消彌了。”
“裝備?何以見得?”武鬆又問道。
“二郎可知,我宋軍所部,光禁軍就號有百萬之眾?”呂子侯道。
“有所耳聞,東京禁軍不是就有八十萬嗎?”武鬆道。
“可二郎怕是不知,禁軍雖有百萬,卻十之六七是以弓弩手為主,我朝選拔軍卒也先是以善射為先。”呂子侯道。
“這有何不妥嗎?”武鬆道,“善射者亦可殺敵。”
“哥哥,善射者固然亦可殺敵,但若是一支軍隊隻會以弓弩禦敵,卻不敢與敵短兵相接。久而久之,又何來勇氣?”柳如煙道,“金人之悍勇,又豈止於弓馬?”
武鬆默默地點了點頭。
“所以,宋軍之弱由裝備便可見一斑。”武鬆道,“隻是其弱並非器不利,而是人無勇。”
“正是。”呂子侯道,“若單以武器裝備而言,我朝絕不亞於盛唐,甚至軍器監的工藝更勝前朝,光長槍就騎步攻守之分,隻是......”
“你是說長槍嗎?”武鬆眼睛一亮,“難道長槍有如此多講究?”
武鬆突然想起來當日在商州之時,鍾老七曾言,槍乃百兵之王,還提醒過他,若是在江湖之中遇到使槍之人,務必小心。此後,他果然在相州時見識了嶽飛的槍法。
“二郎若是不嫌小人囉嗦,小人便鬥膽說說。”呂子侯道。
“你直管說便是。”武鬆道,“我部成軍未久,正是需要規製之時。長槍又是軍備必需,我等正需好好研習一番。”
“好。”呂子侯道,“本朝長槍形製繁多,長短各異,但長皆不過丈三之數,亦有步騎之分和攻守之分。”
“這丈三之長,有何依據?”武鬆道,“不是有一寸長一寸強之說嗎?”
“古人有雲:凡兵,無過三其身,過三其身,弗能用也,而無已又以害人。”呂子侯道,“這丈三之數應是曆代兵製經驗所得,槍杆太長,過了丈三之數,則槍腰便會變弱,不可用。若是要讓槍腰不軟,則必須加粗槍杆,又不可握。故而,這丈三之長已是極限。過猶不及。”
“不過,這丈三之數也非絕對。”呂子侯又道,“據說隋唐時期盛行一種l馬槊,便有丈八之長。”
“那為何如今卻不用了?”武鬆問道。
“據小人所知,此種l馬槊衝擊力十足,可是槍杆所用材質昂貴,槍刃亦長達二尺,製造工藝也頗為複雜,耗費甚巨。所以,難以大量製造。”呂子侯道,“小人有一同袍曾在軍器監任職,據他所言,打造一杆丈八的馬槊,須三名工匠耗費兩日,所花銀錢也要三四十兩銀子,尋常士卒又如何用得起。”
“那何為步騎之分?”武鬆又問道。
“所謂步騎之分,差別皆在槍刃。步卒用槍多以直刃為主,以本朝槍製而言,有素木槍、鴉項槍、錐槍、筆槍等,便於直刺破甲。”呂子侯道,“而騎兵用槍則槍刃帶鉤,有單鉤、雙鉤和環槍。”
“帶鉤所為何用?”
“騎兵長槍帶鉤,是為了衝殺之時,避免刺入過深。”呂子侯道,“若刺入過深,便會不及拔出,誤了戰機。”
“哦。”武鬆點了點頭,“那何又為攻守之分?”
“攻守之分乃是指攻城與守城。”呂子侯接著道,“攻城所用之槍通常是杆長六尺,刃長一尺至二尺,以刃之長短不同,又可分為短刃、短錐和突拐,皆是利於在攻城雲梯上攜帶。而守城所用之槍則通常是杆長二丈五,刃長亦有二尺,便於刺殺攀城之敵。”
“如此長的槍,能使得動嗎?”武鬆道,“而且也遠遠超過你方才所言的丈三之數了。”
“若是於平地之上徒手使之,是有些困難。”呂子侯道,“但立於城頭之上,可依托城牆為支據,自然會省力不少。而且,一杆守城的長槍往往是二三名士卒合用。”
“原來如此。”武鬆道,“沒想到,一杆長槍還有如此多講究,今日也算是受教了。”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兵事又關乎國家社稷,自然不可怠慢。”呂子侯道,“小人也隻是略知皮毛而己。”
“呂統領不必過謙。你出身行伍,熟知兵務,往後還要你多多費心才是。”武鬆道,“但有什麽好的建議,你直管進言。”
“小人定當全力以赴。”呂子侯連忙應道。
“說到這長槍,倒是勾起了小僧的好奇心了。”此時,亥言突然道,“不知羅統領所使之槍有何講究?”
說著,亥言一臉期待地望著羅元慶。
羅元慶自然明白亥言之意,連忙轉身走到馬樁處,從一匹馬上取了長槍,然後又走了回來。
隻見羅元慶手中之槍槍長丈二,槍刃如柳,和武鬆見過的嶽飛所用之槍並無太大區別,隻是槍刃兩側多了兩個不太顯眼的倒鉤。
“這槍看起來倒是平平無奇。不知使槍之人的槍法如何?”亥言看著長槍,一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樣子。
“小師父若不嫌棄,小人願鬥膽獻醜一試。”羅元慶道,“隻是不知這對手??”
“羅統領,不如就由奴家來向你討教幾招吧。”此時,韓嶽蓉突然閃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