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五章 對著幹
字數:3341 加入書籤
坤德宮是皇後的寢宮。
位於皇城的內廷,麵南背北,正中間開門,兩邊是東西的暖閣,相輔兩側排列著的是各宮嬪妃的住處,其後方是禦花園。
入得門來,有宮人上前迎接,迎接著太子妃娘娘進入內室之中,腳下踩著鮮豔奪目、五彩繽紛的地毯,走在上麵悄然無聲。
室內裝飾考究華麗,房間四壁皆鑲嵌著金玉鏤刻的花鳥、百子嬉戲圖案,栩栩如生,讓人感歎工匠技法巧奪天工。
許多把檀木的靠椅擺放在一處,椅背上鑲嵌著黃玉的裝飾,中間又有茶幾,幾案上擺放著各色的鮮花,五顏六色,香飄四溢。
宮人引領著太子妃娘娘落座,皇後還沒有到,見方嫣紅跟溫婉坐在一處,自是早早的就來了。
少刻,各宮的妃嬪都來了,沈梅棠起身見禮。
前兩日,與太子到皇帝,皇後跟前,行了三跪九叩之禮,隨後又到貴妃、淑妃、德妃、賢妃處行了二跪六叩之禮,自是識得幾位妃子。
閑妃娘娘給人的印象很是溫和,臉上始終帶著微笑。也是在昨日裏,從安綺公主口中得知,閑妃肖娘娘就是安綺公主的娘親,而皇四子景王閆理喆、皇十一子睿王閆理羽的娘親位份皆是昭訓。
不一時,一個年歲稍長的姑姑攙扶著皇後娘娘駕到,身後跟隨著侍者宮人十幾名,列立兩旁邊。
眾人等皆起身,與皇後娘娘施大禮問安,禮畢,起身,皇後娘娘賜座,眾人方落座。
既然張皇後是太子的生母,也就是太子妃的親婆婆,自然也得跟著太子叫娘,太子妃自然是恭恭敬敬。
張皇後身量不高不矮,長圓形的臉,細細的眉毛入鬢,眼睛很長,頗有鳳目之意。黑色的發髻梳起,上麵插著金鳳展翅高飛的帶穗金花,煜煜閃動,貴氣迎眸。
身著明黃錦緞之衣,衣上繡有織金龍鳳紋,龍鳳紋變化惟妙,栩栩如生。
“都坐下吧,這兩天外麵天冷,都多穿點,別涼著了身子。”皇後一邊說著,一邊看著下方落座的妃嬪,“貴妃還沒有過來嗎?昨晚上,皇帝可是歇息在貴妃......”
皇後的話還沒有說完,忽聞得一陣銀鈴般的笑聲由外而入,眾人等的目光不約而同的看向門口處。
沈梅棠也將目光投向門口處,那回蕩在半空中清脆的笑聲,正是那日裏站在理當書閣的二樓,順樓台處而飄起笑聲,若清脆的鈴聲搖響。
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氣隨著來者快步的走入室內,嫋嫋騰起在上空。一分鍾,又是一分鍾,銀鈴般的笑聲持續著,仿若空山無人,流水擊石發出的聲音,是那麽的悅耳,是那麽的動聽。
沈梅棠自是懂得琴技,懂得樂理之人,似覺這笑聲似是如歌聲一般經過特別訓練,清透得宛若天籟,禁不住的多看來者兩眼。
“說早來,早來的,卻還是晚了。”貴妃上前微躬身道,“出門都走過來一半的路,卻覺得穿少了,又回去加衣,起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咯咯咯......”
“快坐吧!”皇後笑著道,“到不是說你,貴妃何時早過?”
“皇帝習慣了晚起,我有什麽辦法呀?咯咯咯......”貴妃邊說著邊笑著,頭頂滿滿的珠翠不停地發出響聲,就好像是給她那銀鈴般的笑聲伴奏的樂團。
“見過貴妃。”眾人皆禮道。
“行了,見過皇後行了禮就行了,快都坐下。”貴妃笑著道,“太子妃,生得這也太標誌了,一看她呀,咱們可都老了,人老珠黃了,咯咯咯......”
“太子妃傾城絕色,名動京城,誰人不知?”一旁邊的淑妃接道,“別說現在了,就算是咱們年輕哪會兒,也是比不上啊!”
“是啊,年輕可真好!”德妃道,“你們瞧瞧她們倆個,就算是不說生得美不美,單單是骨子裏透出來的這一股蓬勃的生機,就夠了美的了。”
眾人等不停地說著,皇後、貴妃都麵帶微笑的聽著,時不時的說上兩句,氣氛也融洽。
沈梅棠自是在行二跪六叩禮之時,見過王貴妃,但如此近距離談話,接觸還是第一次。
見她長圓形的臉,眉毛稍顯粗,一雙圓圓的眼睛很大,異常的靈動,稍稍顯大的嘴巴,總是張開的笑著,即便不笑之時,也多少都會露出潔白的牙齒,牙齒上或是因笑而沾著一抹口紅。
不高不矮的身形微微有些發胖,衣著很大膽,鮮豔的大紅錦衣,花團錦簇,五彩繽紛,一抹雪脯半露,即便是在這樣寒冷的冬日裏。
可想而知,她年輕之時的招搖與香豔。
她說起話來的聲音非常清脆悅耳,恰如她的笑聲一般,感覺那聲音不是出自口中,好似從頭頂某一處音腔的共鳴點而出一般,異於常人的清脆又高亢,而且音域又很寬廣。
不言而喻,憑借著這樣清脆的嗓音,她的歌聲一定也是非常動聽,沈梅棠微笑注視貴妃思索著。
一個侍者端來了香茶,站在身後的錦青姑姑急忙上前,將茶碗從侍者手中接過,擺在太子妃娘娘跟前的幾案之上,又將茶碗的蓋子打開,放在桌上。
無意間,手鐲磕在幾案之角,發出‘當’的一聲清脆響聲,貴妃眼光掃過,微笑著掃向一旁邊的方嫣紅跟溫婉身上。
“這回咱這後宮之中又加派了人手,太子妃我帶著學習打理宮中事,其餘人選,貴妃,你來安排。”皇後說道。
“謹遵皇後苦心教誨。”沈梅棠起身禮道。
“咯咯,我能安排什麽?每日裏忙著伺候聖上,都忙不過來,皇後安排吧!”貴妃笑道。
“貴妃既然說了忙著伺候聖上,伺候好聖上,就是大功一件,比什麽都重要。”皇後道,“德妃還有閑妃,你倆人安排其餘人等熟識,打理宮中事務。”
“是,謹遵皇後之命。”德妃、賢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