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未婚夫的正確使用
字數:3284 加入書籤
“老人家不要誤會,這首詩不是我作的!”林微微趕緊把手搖得跟狂風中的楓樹葉似的。她哪會作詩啊,要是老人家興起,讓她再作一首,不露餡兒了?
老者眉頭擰了起來,失望地問道“那此詩乃何人所作?”
林微微趕緊把鍋往旁邊甩,指了指站在她身邊的小書生。養未婚夫千日,用未婚夫一時。未婚夫是用來幹嘛的?背鍋的!
老者臉上重新露出喜悅之情“原來是小友的作品,那就難怪了!不過,老夫萬萬沒想到,小友的心境如此開闊、閑適,這首詩中有自然之妙,又富有理趣,好詩,好詩啊!”
林微微趕緊道“這首詩,是他在林間小酌時,偶然所得,所以詩名是《飲酒》,老人家,你說是不是有些草率了?”
“興之所至,何來草率?”老者不停地咀嚼著詩中的佳句,就好像一位老饕,遇見美食佳釀,定要細細品味一番。
林微微怕他把話題繼續停留在這首詩上,趕忙從小書生背後的背簍中,取出一壇自釀的葡萄酒,獻寶似的遞過去“這是小書生送給你的葡萄美酒,老人家,小酌怡情,您嚐嚐……”
老者平生所好唯兩樣——一為詩畫,一為美酒!他接過酒壇,迫不及待地打開酒封,深深地吸了一口“好酒!”
波斯來的葡萄酒,已經好多年沒喝過了,他都快忘了這酒的味道了。當年,他何等風光,桃李遍天下,門人遍九州,就連皇上都召見過他幾次,葡萄美酒便是前朝的皇帝賞賜的。往事已矣不可追,唉……
“這位便是薛老,一代名儒薛之良。”江陌寒向林微微介紹老者的來曆。林微微頓時露出敬仰的目光,哇!前朝讀書人無不想拜在他門下的大儒啊!不是傳言說……沒想到老人家還健在!
薛老擺擺手,指著山坡上的那塊荒地,笑道“現在與你們相交的,不過是仁安鎮一位普通的農夫罷了。”
名氣太盛,也是一種負累。前朝如果不覆滅的話,倒黴的估計就是他了。你能想象朝中百官,有近一半是某一人弟子、徒孫的場麵嗎?這朝廷到底是皇上的朝廷,還是他的?
所以,新朝建立之後,皇上禮賢下士,招賢納德,他依然在這北方小鎮,過著自己悠閑自在的日子。
林微微看著那片荒地上,零星長著幾根蔬菜,忍不住笑道“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薛老哈哈笑道“可不是嘛!不過,這年景,無論種什麽,都會是稀稀拉拉,草也不會茂盛了去!”
江陌寒警告地看了她一眼你今兒詩興大發了,還是怎麽的?還想讓我給你頂鍋?
林微微接收到他的秋波,趕緊閉上了嘴巴。薛老取來一套琉璃盞,把葡萄酒倒入杯盞之中。
“釅紅、清透,果香酒香和諧!”薛老輕嗅過後品評道,接著小小地飲了一口,久久回味後,又道,“甘甜、醇厚、舒適、爽口……果然是葡萄佳釀中的珍品。可惜,如果放置的時間再久些,味道會更雋永!”
林微微衝著他豎起大拇指“您老真是內行啊!”
薛老含笑撫須道“不敢,不敢!以前經常小酌幾杯罷了!小友,這酒你從哪弄來的?很貴吧?何必如此破費!”
“不破費,是自家釀的!”江陌寒看向林微微的美目中含著笑意。
薛老秒懂“是這位小姑娘釀的吧?”瞧你骨子裏透出的得意樣兒,好像誰沒有過媳婦似的……隻可惜,他老伴兒走的太早,把他這個孤老頭子留在這世上,顛沛流離幾十載!
林微微點點頭,笑眯眯地道“薛老要是喜歡,下次再給您帶幾壇。我們家地窖裏,這麽大的壇子,有十幾壇呢!”她用胳膊比劃了一下酒缸的大小。
薛老頓時眉開眼笑起來,他看看兩人身上的衣料,收斂起笑容“不好吧?這種品質的葡萄美酒,拿出去賣的話,能換不少銀子呢!”
林微微端起琉璃盞,淺淺地飲了一口,笑著道“這麽好的葡萄酒,當然要自家人享用了,哪舍得拿去換銀子?”
葡萄是精挑細選的野生葡萄,用靈泉水洗幹淨,放進空間中讓它浸染了靈氣,再壓碎、發酵、過濾而成,能養肺護肺、養護心髒、軟化血管、滋補美容抗衰老。
每天,她都會監督黃氏和馮娘子喝上一小杯,兩人的變化肉眼可見。頭發更有光澤了,皮膚細膩了,臉色紅潤了,就連臉上的皺紋都少了許多。黃氏的身體,梁大夫複診的時候,都為她恢複的速度嘖嘖稱奇。其中少不了葡萄酒的功效!
薛老聞言,哈哈笑道“對,好東西當然留給自家人!是我著相了!”說完,又品了一口美酒,露出陶醉的表情。
幾杯下肚,薛老已是微醺,過來一位黑衣青年,從他手中“接”過杯子,要扶他去裏間躺下。薛老衝他吹胡子瞪眼“我沒醉,我還能再喝幾杯。”
黑衣男子沒做聲,強硬地將他扶到床邊。江陌寒和林微微站起來告辭,薛老揚聲道“別走!我看誰敢走!再與我共飲三百杯!”
“不聽話,把你酒壇子給摔了!”黑衣男子威脅他。薛老眼睜睜地看著江陌寒倆翩然離去,自己抱著的酒壇子也離他而去。薛老坐在床邊生悶氣!
林微微憋著笑出來,坐上騾車後才笑出聲“那黑衣男子是薛老的孫子嗎?”
“不是,是書鋪掌櫃的兒子。薛老老伴兒很久以前就過世了,沒有留下子嗣。書鋪掌櫃是他家的忠仆,一路護著他從江南輾轉來到北地定居。”江陌寒簡單地介紹了下薛老身邊的人物關係和他的過往。
江南戰亂剛起時,薛老的幾位學生和忠仆,就護著他從杭州城退了出來,一路往北。本來他這幾位弟子的意思是想去京城投奔在京中做官的師兄的,可薛老卻執意要往北地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