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節 不是為了吃肉(更新來遲 報歉報歉)

字數:5449   加入書籤

A+A-




    時間流失,天微微亮。

    楊黃狗顯的有些焦急。

    “張大哥,我們還沒有生意。”

    “這裏不能跟銀行門口比,你現在看到的,才是小攤販的真實生存情況。”

    楊黃狗感同身受,附近的攤位也都沒有生意,大家臉上表情都很憂慮。

    “先試一個星期,如果不行就換其它地方,不要在一顆樹上吊死。”

    “是。”

    “我希望你能記住這句話,未來如果類似的事情,記得果斷放棄,不要死磕。”

    “張大哥,我不明白。”

    張新舉例道,“比如被心儀的女孩拒絕、比如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不要激憤、不要死磕。”

    “我知道了,我會記得張大哥的話。”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也更早明白事理。

    教育起來省心!

    舒服!

    放在前世,歲的孩子,還得鞍前馬後、擦屁股、喂飯。

    張新手裏多出一本筆記,“這裏我寫的一些英語單詞,你先記熟,然後我再教你發音。”

    “是。”

    楊黃狗是楊花狗的弟弟。

    按楊花狗所說,他弟弟雖然達不到過目不忘的本領,卻也比常人記憶力高很多倍。

    這也是張新把楊黃狗從老家調過來的原因。

    七點左右蔡小景找過來。

    早前她每天也是四點起床,如今大本營搬到城區,她早上不用在早起。

    “張大哥,生意怎麽樣?”

    張新攤了攤手,“還沒有開張。”

    “怎麽會?”

    蔡小景驚訝,在她料想中,即便沒有銀行門口生意好,至少也有一半吧。

    張新笑笑,“我其實也挺意外。”

    “張大哥你還有心情笑,我知道你從摩根銀行貸款了1500盾,每月還利130盾,我甚至不敢想這筆錢要怎麽還。”

    蔡小景畢竟還是青春期的小女孩,雖然在銀行工作,見識其實也很局限。

    試想,僅僅銀行門口攤位每天盈利就有15盾左右,月純利是450盾,去掉租金也有400盾。

    店鋪剛開,雖然盈利還沒有攤位那麽好,但每天也有6、7盾純利,每月是200盾。

    無論是每月還利息,還是還一年後還本金,都在安全線以內。

    張新急的是如何更快發展。

    如果這個世界曆史軌跡不變,4年後,也就是1939年南尼將會混亂不堪。

    張新要趁著這段時機,大賺特賺、廣積物資、蓄養班底、為混亂做準備。

    “過來坐。”張新對蔡小景招招手,“找我什麽事情?”

    蔡小景依言在張新對麵的餐椅前坐下。

    少女情懷總是詩,心裏真實想法很簡單,隻是為了看看張新。

    但肯定不能直接出來,聊天道“昨天尼亞經理找到我,希望用我的名字購買一些土地。”

    尼亞之所以找蔡小景,是和一條政策有關。

    除了商業房外,外國人不被允許購買南尼國種植園、土地、民宅。

    蔡小景之所以可以購買,是因為這條政令四十年前頒布時,之前的移民被排除在限製外。

    蔡小景從爺爺輩移居三和城,她自然有購買資格。

    “可以答應她,如果你有私房錢也可以買,城西郊外那片地很快會升值。”

    蔡小景點點頭。

    兩人正在聊天時,一個中厚、熟悉的聲音傳來。

    “你好老板,請給我一份照汁米飯。”

    原來是之前那位一份米飯分兩頓的壯漢。

    ‘任務幫助武家住,獎勵敏捷+1’

    “嗯?”

    張新眼睛明亮幾份,之前從未獎勵過‘敏捷’。

    張新從楊黃狗手裏接過餐盤和飯勺。

    “你先坐、馬上就來。”

    壯漢依言坐和最邊緣的角落裏。

    和前次一樣,張新給他盛了八兩米分量的米飯,道“和之前一樣,早上一半,另一半中午過來吃。”

    武家住站起來向張新抱了抱拳。

    張新示意他坐下,自己坐到對麵。

    “我叫張新、唐山郡人,這位大哥怎麽稱呼?”

    “我叫武家住,東山郡人。”

    原來是東山郡人,這可是稀奇事,一般出來闖南洋的,大都是安龍國南方人。

    “武大哥是不是遇到什麽困難?”

    擔心對方誤會,張新手上推過去5盾錢,“我也受過別人的恩惠,身在異鄉我也有幫襯同鄉的義務和責任。”

    看著張新推過的錢,武家住連忙站起來抱拳。

    “萬萬不敢收,這錢我怕永遠還不上。”

    張新追問“發生了什麽事情?”

    “我的妻兒都得了瘧疾,我靠護送商隊為生,收入”

    ‘我草!’

    張新嚇了一跳,這個年代得瘧疾,那和絕症沒區別,“有沒有看醫生?”

    “看了巫醫,沒有好轉。”

    張新連忙又拿出5盾,“趕緊去看西醫!”

    “可”武家住還是不肯收。

    “人命大過天,武大哥趕緊帶著嫂子和孩子去西醫院看病,萬萬不要再找巫醫!”

    見張新情真意切,武家住噗通一聲跪倒在地上,重重磕了一個響頭,拿起錢轉身跑遠。

    甚至連飯都沒來的及吃。

    目送張家武走遠,蔡小景歎了聲氣。

    她不反,甚至欣賞對張新幫助別人。

    可是

    擺攤賺的錢都是1分、2分,利潤極低。

    要命的是,新攤還沒開張。

    可以預見,這處攤位接下去一個月未必能賺到10盾。

    反倒先失去10盾。

    這叫什麽事?

    就像蔡小景猜想的那樣,接下去整整一天時間,隻做了五份生意。

    加上天氣炎熱,淩晨準備的一百份米飯、一百串魚丸,晚上漸漸有了嗖味,隻能報廢處理。

    底褲都虧掉了。

    第一次發生這麽多食物浪費,眾人心疼的要命。

    黃大山提意道“要麽用涼水過一下,明天重新蒸一遍”

    “黃大山!”張新重喝打斷他,“這是最後一次,也是大家最後一次,下次誰再敢有這種想法,就另謀出路吧。”

    眾人麵麵相緒,這是張新第一次發火。

    原本心裏有歪注意的人,立馬息掉幻想。

    “張新,我家附近有個養豬的領居,賣給他喂豬,可以減少一點損失。”

    說是賣,其實和白送沒區別。

    這個年代喂豬喂的不是糧食,而是豬草、爛魚之類的東西。

    沒人願意花錢買食物喂豬。

    不過,送給同鄉喂豬,也比丟掉好。

    張新點頭同意。

    同時心裏有了一個新主意,那就是自己也養豬!

    但自己養豬並不是為了吃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