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節 身後事

字數:5142   加入書籤

A+A-




    在海邊一塊較為平坦的地方,十多條船被拖離海麵,停在灘途上。

    “就是那艘。”

    婦人抬手指向不遠灘途上的一般木船。

    50噸的木船約25米長、5米寬,貨船沒有房間,在尾部有一個雨棚保護馬達。

    “夫人,這艘船您賣多少盾?”

    張新問。

    “50盾,包括船和馬達。”

    張新不知道這個價格是否公道,視線看向朱秀章。

    “這是一艘兩年時間的次新船,比純新船可靠,如果馬達沒壞,這個價格合適。”

    “我測試一下馬達?”

    “請便。”婦人應聲。

    朱秀章登上木船,開始搗鼓起馬達,半響後‘突突’飆起一股濃鬱黑煙。

    “保養不算好,問題不大。”

    張新看向婦人,“夫人這船我買下。”

    “謝謝。”

    婦人朝張新躬了躬身。

    “不客氣,你賣、我買,公平交易。”

    隨後張一和對方簽了轉賣合同,並支付50盾。

    船有了、人有了。

    接下去幾天,張新白天做生意,傍晚送蔡小景回家,隨便跟蔡德隆練習‘破鋒八刀’。

    9月10號這天,也就是離出發還有三天,趙土丘蓋房子工作結束。

    晚上六點。

    張新帶著買來的小豬仔,和夥記們推著兩輛平板車、上麵堆滿雜物,過來驗收。

    一大間豬舍、四小間屋舍、一間廚房,及男女側所。

    黃大山、沈得住、蔡亞、楊黃狗、蔡小景、李浩、周福,還有沈秀(武家住老婆),大家齊齊嘖嘖稱好。

    實事也是,趙土丘帶領眾人蓋的房子又牢又可靠。

    外麵大風、大雨,屋裏幹淨清爽。

    “趙大哥,這是30盾尾款,你數一下。”

    張新把錢遞到趙土丘麵前。

    “謝謝、謝謝。”

    趙土丘感激地接過尾款,在他設想中,這30盾尾款至少要等一個月,等房屋經過大雨徹底檢驗後,張新才會給。

    “後期如果有需要維護的地方,東家請盡管通知我,隨叫隨到、十年保修分文不取。”

    張新朝他抱了抱拳,“謝了。”

    趙土丘連連還禮,“不敢當、不敢當,該說謝謝的是我。”

    接著趙土丘開始給其他一起幹活的同胞分發工資。

    其中阿古斯分到12盾。

    之後趙土丘帶著工人開心地冒雨離開,唯獨留下未來的軍政高官、種族主義者、屠夫——阿古斯。

    張新一直在留意阿古斯,見他獨獨單單不知何去何從,走到跟前伸出橄欖枝道“阿古斯,我希望你能加入我們。”

    “我可以嗎?”

    阿古斯未來成長極高,現在畢竟才隻有16歲,還是很容易被忽悠的。

    “當然,隻要你願意,我們會成為一家人。”

    ‘吐虛偽~’張新在心裏吐槽自己。

    “謝謝我願意加入。”

    流離失所的阿古斯道謝。

    “啪!啪!”張新拍拍手。

    眾人向張一靠隴,其中黃大山、蔡亞、蔡小景各提著一盞馬燈。

    “阿古斯。”張新指向他,介紹“他以後和我們是一家人,大家多教教他。”

    “歡迎你阿古斯。”

    “歡迎。”

    “”

    眾人對他表現出友好。

    阿古斯則顯的有些約束,他還需要時間適應。

    黃大山站在阿古斯傍邊,不客氣把手臂搭在他肩膀上,笑道“跟我們一起擺攤很有意思的。”

    張新沒好氣道,“以後擺攤不用那麽多人,這裏需在一半人手。”

    “養豬。”蔡小景不確定問,“你打算養多少隻?”

    張新目光從蔡小景身上移開,一一從眾人身上掃過。

    “你們都是我信任的人,其實養豬隻是愰子。”

    “愰子?”黃大山驚訝問“那這裏”

    “我打算批量製作明膠和魚丸,然後以低利潤批發給其他小販出售,蓋這處養豬廠是為了掩人耳目。”

    “東家!”沈得柱瞬間想通,打斷張新提醒道,“這是你立足的秘密,謹慎”

    張新在心裏為沈得柱豎起大姆指,這個捧哏來的好、來有及時。

    對誰謹慎?

    當然是新人沈秀和阿古斯。

    特別是阿古斯。

    眾人眼睛看地,心裏都跟明境似的。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麽樸實的名言張新怎麽會不知道?

    熟不知這個小秘密很快就會普及,隻是說晚半年或晚一年的事情。

    廢物利用,恰好可以用來收買阿古斯的忠誠。

    那怕買不到忠誠,至少可以買到信任。

    “我說了,你們都是信任的人,沈得柱扣你三天工資懲戒。”

    嘴巴上這樣說,張新心裏根本沒打算扣,甚至打算多給他發三天工資。

    見無人說話,張新又道。

    “因為增加了新事項,工作也需要重新布置。”

    “楊大哥你吩咐。”黃大山道。

    “黃大山、周福繼續擺攤,每天早上5點出攤、下午5點收攤,然後去魚市、碼頭收購海魚雜魚、蝦蟹,送來這裏。”

    “沈得柱、李浩,你們繼續駐店,工作是早上5點開門、晚上8點打烊,以後不用你們製作明膠和魚丸,把店裏用的食材準備好就行。”

    “蔡亞、楊黃狗、阿古斯、沈秀,你們白天休息,晚上七點到早上七點工作,專門製作明膠、魚丸。”

    張新一口氣布置完任務。

    沈得柱舉了舉手,“東家,出攤和開門時間推遲了一小時?”

    “4點起床太辛苦,以後就5點吧。”

    他們能薅住,同吃同睡的張新本人也薅不住。

    “還有。”黃大山提問“淩晨製作好的魚丸誰去推銷、誰去送貨呢?”

    “這件事情蔡亞父母負責,他們這幾天在向其他攤主攤薦,也有攤主預定,隻等明晚製作出來,他們會過來取。”

    在工資沒變的情況下,工作時間縮短、任務量變輕。

    接下去兩天,把生意交給夥記打理。

    張新細致地準備了柴油、食物、水、繩索、卯鉤等物品。

    又從尼亞經理那裏借來一隻左輪、一隻雙筒獵槍。

    一切準備就緒。

    1935年9月13號淩晨3點。

    南縣小吃店鋪打開一塊門板,張新身披蓑衣從裏麵走出來。

    此刻,外麵正值大雨磅礴,視距隻有僅僅數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