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MT80

字數:5671   加入書籤

A+A-


    一場大雨突臨又意料之中落下,如同瓢潑一般,天地之間一片朦朧。
    當這場雨之後,也將會預示著,炎熱將會正式的過去,將會進入到涼爽的秋天。
    秋天是金黃色的,預示著收獲。
    對於陳懷慶來講,在這個秋天,也是收獲滿滿的時節。
    單缸二衝程風冷臥式發動機正式的研究成功!
    排量79,標定功率326kw,馬力大概在44匹。
    作為小排量發動機來講,能夠達到如此的功率,已經算得上很不錯了。
    當然了,陳懷慶不會承認,t79發動機在設計的時候參考了其他公司的發動機設計。
    對此,陳懷慶堅決的不承認。
    反正參考沒參考的,誰知道呢。
    再者說了,現在華國連專利法都沒有。
    等到專利法頒布之後,墨塔工業一定要率先的去申請各種專利才行。
    不說國際專利,國內專利必須得要有。
    t79發動機的成功,更大的還是要歸功於渝州大學。渝州大學既然開設得有內燃機課程,那麽自然在內燃機技術上麵有不少的積累。
    還有一點,現在能夠在大學裏麵任教授的,能夠讀碩士和博士的人,實力真的不用去懷疑,水平都很高。
    不僅僅是知識水平,其實踐能力也相當強。
    不像是以後,好些都屬於隻會照本宣科,提職稱靠的刷論文。
    論文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論文發表了。
    一些期刊專門做論文發表的生意,隻要給錢就給發。
    一切的有利條件,鑄就了t79發動機。
    t79發動機要比起c50上麵搭載的發動機大上不少,所以自然不可能匹配。
    陳懷慶也沒有打算說搞什麽匹配之類的,t79是臥式發動機,也就注定了,不能夠搞跨騎摩托車。
    得要搞彎梁摩托車,或者踏板摩托車。
    此時國內有彎梁摩托車嗎?
    建設cy80還在腹中,並沒有正式的開始生產。
    至於說踏板摩托車,現在還真的搞不了。
    踏板車的外形決定了,需要無級變速自動離合器,也就是所謂的自動擋,給油就走,捏刹車也不熄火。
    先別去搞那種技術難度大的東西,還是從簡單的搞起。
    彎梁摩托車一直都不是摩托車市場的主流,對此陳懷慶自然是知道。
    反正陳懷慶在後世,很少見到彎梁摩托車,一般都跨騎摩托。
    那麽,現在搞彎梁摩托車能夠大賣嗎?
    應該沒有什麽問題。
    此時的人們,對於摩托車應該是什麽樣,或者這麽說,到底那種摩托車好,根本就沒有概念。
    隻要有賣,大家就買。
    嘉林廠現在已經在生產70摩托車,這是一款跨騎摩托車,零件全部都從霓虹國進口,然後在嘉陵廠進行組裝。
    至於說什麽時候實現零件的國產化替代,估摸著還得要上一段時間才成。
    有了發動機之後,再是搞其他的,容易了許多。
    墨塔工業自己設計了一款以紅色作為主色調的彎梁摩托車,命名為t80摩托車。
    t80彎梁摩托車是陳懷慶親自操刀來進行設計,主要是在外觀這塊。
    考慮到現在買摩托車的人,不僅僅是將摩托車買來當一個單純的交通工具,還會作為生產工具。
    平時的時候,用摩托車拉個貨,載個東西什麽的。
    所以,t80在前麵設計了一個買菜筐。
    彎梁車,也進行了加固設計,可以放上幾十公斤的貨物,至於說尾部加裝了一個貨物架。
    t80摩托車看起來有點呆頭呆腦的,對於陳懷慶這個見慣了各種潮流摩托車的人來講,有著點複古風。
    可其他人都說這樣子好看。
    設計當中可以加入上一些他的審美習慣,可也得要考慮時代。
    什麽東西,都是一步一步的發展,每個時代有不同時代審美變化。
    t80摩托車想要實現大規模的生產,也並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生產樣車,確定生產方案和工藝。
    樣車生產出來之後,陳懷慶就讓人騎著摩托車開始進行各種測試。
    首先是載重這塊,載上四五百斤沒有任何的問題,動力上麵已經夠。
    當然,出廠之後,不能夠讓用戶載這麽重。
    額定載重給定在140kg。
    t80摩托車時速能夠達到75公裏,此速度在這個時代來講已經相當快了。
    說句實話,現在的公路,很少有能夠讓車速跑到60公裏以上的。
    從蓉城到渝州現在開車需要多久時間?
    來回差不多得要幾天時間。(聽人說的)
    在進行樣車測試的同時,也在不斷的組建生產線。
    墨塔工業自身可沒辦法生產摩托車全部的零部件,所以很多的零部件得都要對外進行采購。
    在設計的時候,t80摩托車已經盡量的采用通用零件了。
    可是,依舊有不少零部件得要專門的定製。
    9月底的時候,t79發動機定型,到t80摩托車樣車生產出來,已經到11月份了。
    隨著天氣逐漸轉寒,人們身上的衣服也在一件一件的往上加著。
    陳懷慶坐在屋內,一隻手放在水瓶上,就那種葡萄糖輸液瓶,現在這種瓶子可受人們喜歡了。
    裝上熱水當暖手寶來用。
    那種電熱暖手寶,也不知道得要什麽時候才能夠出來。
    為什麽要等別人搞出來,自己不能搞嗎?
    趙伊彤走進屋,見到陳懷慶的樣子,不由嗤笑了一聲:“你說你一個大男人,有這麽冷嗎?”
    陳懷慶抬眼看了下趙伊彤,不想要多說什麽,八十年代的冬季比起二十一世紀來講,要冷上許多。
    從八十年代開始,全球氣候就進入到了一個增溫的過程當中。
    全球變暖成為了一個世界性關注問題。
    對於全球變暖的原因,有持自然規律,也有持人類活動影響的。
    保護環境,減少碳排放成為了共識。
    陳懷慶翻了個白眼:“你不冷,別戴手套啊!”
    “哼,我戴手套,是為了工作。”
    這話說的,自己就不是為了工作似的。
    “生產線怎麽樣了?”
    墨塔工業和渝州大學合作現在不僅僅隻限於摩托車發動機的研發,還包括摩托車生產線。
    渝州大學的人跑去嘉林廠的摩托車生產線進行了實地參觀和考察。
    嘉林廠對渝州大學的參觀考察自然不可能說設置什麽障礙,甚至連生產線圖紙什麽的都給拿了出來。
    可謂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而對於渝州大學這些搞研究的人來講,有了這些,再是搞出來一條摩托車生產線,那不就很輕易的事情嘛!
    事實上,還真的沒有那麽的簡單。
    因為嘉林廠的生產線,引進自霓虹國,一些設備國內根本就搞不定。
    沒有辦法,那麽隻能夠將生產線上麵一些先進設備給剔除掉,徹底的本土化。
    對此,陳懷慶也並沒有意見。
    生產效率低點就低點吧。
    現在不是考慮生產效率的時候,是要將生產給開動起來。
    墨塔工業現在資金上麵已經相當緊張了,必須馬上賺錢。
    有了錢,再是想辦法提升生產效率。
    無論是自研也好,還是從國外引進設備,都可以。
    “我本小姐出馬,就沒有搞不定的事情。”
    陳懷慶靠在椅子上,一副我就看你吹牛的樣子。
    的確,趙伊彤參與了生產線的設計,可要說她是生產線設計的主力,那純粹在吹牛。
    生產線設計是由趙伊彤的導師帶隊進行,外加上一批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一起。
    可以說,這個設計團隊,相當之牛。
    在國內,真的很難找到這麽豪華的團隊。
    陳懷慶對於生產線的要求,並不高。要求高也沒有用,不可能在現在搞智能化工廠啊!
    陳懷慶想得很清楚,生產線技術落後點就落後點,接下來不斷的投入資金來進行研發,生產線自動化水平總是會提升的。
    相信渝州大學對生產線後續升級研究很有興趣。
    教學和科研兩不誤,這多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