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居然不具有成本優勢

字數:4243   加入書籤

A+A-


    重生80年代第173章居然不具有成本優勢
    人才是需要培養的!
    那麽最快培養人才的方式是什麽?
    讓他上手做!
    聽課百節,不如實踐一回。
    實踐出真知嘛,什麽事情,得要自己動手去做了,才是知道在做的過程當中會出現什麽問題。
    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那就是成長啊!
    做成一件事情,很少說就一帆風順,沒有半點困難。
    陳懷慶對自己比較看好的人,就交給其一些項目,讓其不斷的積累經驗,很快就能夠獨當一麵。
    宋琦如此,楊玉鳳也如此。
    人的成長在什麽時候最快?
    不斷做事的時候。
    趁著年輕,做事能力最強的時候,一定別去那種閑得每天都在想如何打發時間的公司。
    進去待上幾個月,整個人就“廢”。
    一旦習慣了閑適,想要讓整個人重新的緊繃起來,挺難的。
    別覺得自己是那種心誌堅定之輩,人生性懶惰。
    李來友笑著道:“隻要解決銷售問題,種地的事情,就不用你們操心了。放心吧,我們馬上就發動群眾來種菜。”
    楊玉鳳:“慶董對這個事情很重視,準備在市裏麵建一個大型的蔬菜批發市場,還有十幾個菜市場,解決市民買菜難的問題。”
    菜市場如何收回成本的問題?
    這一點倒是不用擔心,建起了平台,還擔心賺不了錢的問題?
    開玩笑。
    現在農村很城市,特別大城市聯係不強,交通和物流是一個大問題。
    農村不缺菜啊,可是就運不到城市裏麵去銷售。
    一般農民種的菜,也就在附近縣城裏麵賣,想要進入到大城市,沒車運。
    而墨塔集團就生產卡車的。
    生產的卡車先內部進行消化,陳懷慶也覺得不錯。
    李來友聽聞,不由是拍了下手:“這好事啊!”
    楊玉鳳笑了笑,沒有在說這個事情。
    除了這事之外,楊玉鳳更加關注另外一件事情,關於建養豬廠的事情。
    工廠式養豬,這點說實話,楊玉鳳還挺是有著些詫異的。
    養豬還能夠像是工廠一樣?
    墨塔集團想要投資養豬廠的話,也不會說拍腦袋就上馬,該有的準備工作肯定得要有。
    比如說豬應該怎麽樣,飼料應該怎麽配,養豬廠應該怎麽建,這些全部都得要有一個說法才行。
    整個華國,也沒有陳懷慶說的那種工廠式養豬廠。
    所以,還得要派人到國外去參觀人家是如何做的。
    派人到國外去參觀,這倒是容易,不就花費點美元的事情嘛。
    墨塔集團什麽都缺,就不缺這個。
    楊玉鳳回來,向陳懷慶和宋琦匯報去童南考察的情況。
    宋琦目光看向不說話的陳懷慶,嘴角輕笑了一下,她挺是樂意見到他吃癟:“也就是說,在規模化養殖上麵,養豬成本不會比散戶低?”
    楊玉鳳也小心的看向陳懷慶,自己的報告和陳懷慶想要做的事情,有著不小的衝突。
    可她了解到的事實,就這個樣子。
    “是的,在農村養豬,最大的成本就是買小豬的成本,最大的風險,就是養豬過程當中出現死亡。人工成本是農民自身利用空餘時間來做的,而喂養成本上麵,基本上都是喂紅苕藤、豬草、米糠這類。有的,也是會喂上一些包穀粉,飼料基本上不問。”
    至於說潲水……
    現在農村裏麵,可沒有什麽油水之類的,剩菜剩飯那更加沒有。
    這得要什麽家庭哦,才能有剩菜剩飯喂豬。
    “現在農村散養豬,基本上都這個樣子。我們投資建豬廠,人工、飼料、獸醫等等成本,麵對農村散養豬不占任何的優勢。”
    陳懷慶捏著下巴,輕笑了一下:“有點意外,但是仔細的想一想,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此時的國內養豬行業,生豬產量上麵,散戶養殖占據百分之九十以上。
    小時候,陳懷慶家裏麵是養過豬的,他還去割過豬草,還煮過豬食。
    家家戶戶做飯煮豬食,農村裏麵柴禾都不夠燒,每家還有一塊草坡,專門割草砍柴。
    “不要光看著現在賺錢不賺錢,得要看遠一點。工廠化養殖模式,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也隻有工廠化養殖,才是能夠快速的為群眾提供充足的肉食。現在的養殖方式,時間上麵太慢了,得要一年時間才能夠出欄。而在專業的養殖廠裏麵,進行科學化飼養,能夠快速讓豬長膘,一頭豬出欄應該就在三到四個月時間。一頭豬的養殖成本稍稍高些,可我總體效率高啊,以效率來拉低成本,賺錢肯定是能夠賺的。”
    陳懷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農村人口在加速流入城市當中。就說我們廠裏麵,很多工人都農村的。”
    楊玉鳳滴咕道:“我們廠不具有說服力。”
    現在墨塔工業的工人人數,正要突破萬人大關了。
    生產線上麵,很多崗位並不需要太高的學曆,隻要是個人,有一定學習能力,就能夠將事情給做好。
    墨塔工業招了不少農村的工人,主要以年輕人位置,得要二十五歲以下。
    現在隨便一招,應者如雲。
    現在墨塔工業已經都不在附近招人了,而去其他地方招。
    如此要求,也是為了防止下麵的工人太過於抱團。
    地域抱團這個事情,自古有之。
    這點沒有辦法的事情。
    那麽隻能盡量保證,抱團也就那種小團。
    陳懷慶:“那就說李春陽的那建築隊,是不是以農民工為主?”
    楊玉鳳本來想要說,李春陽現在已經不是建築隊了,而是正規的建築公司。
    李春陽借助著下後村的大發展,算是完成了資金的積累,從以前的草台班子,現在往正規化發展。
    宋琦笑道:“我的老板,你說的都老黃曆了,現在李春陽可不是建築隊,人家是建築公司了。”
    宋琦上任之後,這不少人都紛紛跑來拜訪,李春陽自然也其中之一。
    陳懷慶稍稍詫異了一下之後,又是覺得理當如此。
    李春陽這人,陳懷慶早就看出來,非池中之物,有那麽點本事在,隻要抓住了一個好機會,一飛衝天也並非不可能的事情。
    “無論是建築隊還是建築公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春陽手底下的人,是不是以農民工為主?別在這給我打岔。”
    宋琦和楊玉鳳對視一眼:“老板說的都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