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任重道遠

字數:5052   加入書籤

A+A-


    此時國內使用的運輸機,是伊爾76,一款在1974年定型,1975年服役的大型運輸機。伊爾76有好幾個版本,伊爾76d最大載重48噸,伊爾476最大載重能夠達到60噸。
    現在國內不少伊爾76飛機交給了聯合航空改為民航客機運營,實在部隊現在經費有限,養不起這些吞油獸。
    聯合航空是1984年成立的一家航空公司,使用的飛機大多都是從部隊移交過來的。
    陳懷慶:“你們這是準備借雞生蛋啊!”
    現在國內沒有大型運輸機,可華國不能夠說不能夠有大型運輸機。
    可又是沒錢來進行研製。
    那麽找上墨塔飛機,讓墨塔飛機來研製,就顯得很正常了。
    墨塔飛機是股份製企業,股東構成上以ta投資為主,然後國內幾家飛機製造廠以技術入股持有一部分的股份。
    現在墨塔飛機根本就不缺錢,背後可有著ta投資做支持。
    ta投資到底多有錢,這個世上,現在估計還沒有人知道,包括陳懷慶。
    每天ta投資擁有的財富都在不斷變化,怎麽說得清楚。
    許智明笑道:“我們這也是參考太平洋對岸的做法,他們那邊的軍用飛機,都是私人企業進行生產的。”
    人家如此做,效果上的確相當不錯,雖然價格上麵貴了點,可隻要有東西,價格貴也是能夠接受的。
    現在不是價格的問題,而是得要自己有的問題。
    如此的話,墨塔飛機就算是能夠涉入到軍用飛機領域。
    對太平洋對岸的軍工製度,陳懷慶隻能夠癟嘴,問題可大著呢!
    此時並不是討論這個的時候。
    “要研究大型運輸機,這技術難度可有些大。技術難度大並不是什麽大問題,多投錢,我相信什麽技術都能夠搞定。”
    陳懷慶對此倒是自信滿滿,無數的事實證明了一點,那就是華國的科研技術人員牛皮得很,隻要給予他們足夠的經費支持,就能夠搞出來想要的東西來。
    華國在幾千年時間裏麵在技術上麵都領先世界,並不是隨隨便便就做到的,還是靠的腦子比他們好。
    即使在近代,歐洲那邊暫時性取得了領先,可華國很快就重新的追趕上來。
    而且還是將歐洲的東西吸納進了華國。
    現在屬於華國大肆吸納世界各種東西的事情,好的壞的,反正都一並接納了。
    等到國力增強之後,華國的有識之士必然會站出來,對整個文明進行引導重塑。
    陳懷慶捏著下巴:“研究大型運輸機的話,按照十年來計,十年之後,國家財力將會是現在的幾倍,部隊經費也是將會獲得一個快速的增長。到時候,就有錢采購大型運輸機。”
    “許部長,你所說的,的確是挺有誘惑力的。”
    部隊需要運輸機,在民用領域也需要運輸機啊!
    像是快遞行業,豐順快遞是率先成立飛機貨運部門的,而且貨運飛機還在不斷的增長當中。
    蓉渝的半導體行業發展起來之後,也需要用飛機來運貨。
    “大型運輸機研發的事情,我會讓墨塔飛機那邊進行立項的,爭取用上十五年時間,給搞出來。”
    研發一款飛機,時間跨度上麵特別的長。對於墨塔飛機來講,還有著相當多的短板需要補,可謂任重道遠。
    陳懷慶:“想要研製這種大型運輸機,還必須得要大型鍛壓機才行,必須得要在65萬噸以上。”
    大型鍛壓機現在全球範圍內以蘇聯最強,擁有兩台75萬噸級的大型模鍛壓機,分別安裝在古比雪夫鋁廠和上薩爾達鈦廠。
    這兩台巨型機器,可是國寶級裝備。
    要是沒有這兩台大型模鍛壓機,大飛機什麽的,根本就造不了。
    大飛機上麵,有太多的零件需要這種級別的模鍛壓機來進行鍛造,不然根本就達不到使用要求。
    歐洲為什麽能夠成立空客?
    還不是因為其有一台65萬噸級的大型模鍛壓機。
    這台65萬噸大型模鍛壓機是1976年高盧國奧伯杜瓦特鋼公司向新克拉馬托重型機器廠購買的。
    新克拉馬托重型機器廠也製造了75萬噸級的大型模鍛壓機。
    許智明皺眉,現在國內最大的模鍛壓機隻到3萬噸。
    陳懷慶笑道:“這造大型運輸機,還真的很不容易,急肯定是急不得的,我們來慢慢的搞,那裏缺什麽,就補上什麽。”
    八十年代的整個工業體係,都根本支撐不起大飛機的製造。
    當然,研發是可以進行的,隻不過實驗室裏麵的東西,比外界先進十幾二十年什麽的,都屬於很正常。
    技術在實驗室,是不能夠創造財富的,得要走出實驗室才行。
    想要走出實驗室,那麽就得要強大的工業能力。
    華國的工業能力還必須得要繼續加強才行。
    所以現在更多的,還是應該多做技術儲備才行。
    比如說在航電係統這塊,先搞出自己的航電係統,隻要自己有技術,那以後隨便都能夠在各個飛機平台上麵按照需求進行複製和調整。
    顧為同有些擔心的看向陳懷慶,年輕人可不要好高騖遠啊!
    年輕人都有著一種急迫心理,一件事情現在做了,明天就想要有結果。
    “陳懷慶,搞大型運輸機,可不是幾年就能夠搞出來的。”
    陳懷慶:“顧部長放心,我可不玩什麽。墨塔飛機現在最為重要的,還是將精力花在兩款小型民航客機的研發上麵。”
    此時華國的民航市場上麵,需要用到大型客機的地方,說實在的,除了主要城市之間,其他城市根本就不需要。
    首先一個問題,客源!
    現在乘坐飛機可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得要開證明之類的。
    當然,如果墨塔飛機的民航客機順利出來,那麽情況又是變得不一樣。
    扶持航空工業的發展,肯定會出上一些政策。
    比如說航線、免機場建設費之類的。
    免機場建設費的話,那麽乘坐國產飛機在票價上麵就會低不少。
    “我個人希望,能夠在95年之前,兩款支線客機能夠定型,97年的時候,可以開始交付給航空公司使用。”
    “並且,在2000年的時候,能夠實現整個飛機製造的完全國產化。包括發動機。”
    墨塔飛機是有發動機研發項目的。
    墨塔飛機全部接手了渦扇8航空發動機的全部研發人員和研發資料。
    在墨塔飛機接手渦扇8項目之後,就先將渦扇8項目從申城給搬到了蓉城,並且將全部的研發人員都給安置在了蓉城。
    然後墨塔飛機將蓉城飛機發動機廠給收購了,專門來繼續研製渦扇8發動機。
    至於說為什麽要將項目從申城給搬離?
    陳懷慶始終的覺得,申城是一座商貿金融氛圍很濃的城市,外加上外國人比較的多。
    大飛機的研發,屬於一個比較敏感的項目。
    現在申城飛機製造廠正和麥道進行合作生產飛機呢!
    此時全球民航客機市場上麵,不說蘇聯的民航客機,是以波音、麥道和空客為首。
    申城對於和麥道的合作很重視,覺得能夠通過此次合作,學習到先進技術。
    所以墨塔飛機拿下一切,反正很順利。
    某人錢多到想燒,大家也不能夠說拒絕。
    畢竟陳懷慶的錢都他自己的,他怎麽花,也不能夠置啄什麽。
    在對外公布的是,華國已經放棄掉了對渦扇8項目的投入。
    反正在國家計劃裏麵,已經沒有了大飛機的研發計劃了。
    至於說墨塔飛機的研發,那不在國家計劃當中。
    國家進行關注和支持,不親自下場,就想要看看,通過商業的模式,能不能搞好。
    墨塔飛機先搞支線客機來練手積累技術,這點大家也是挺認可的。
    攻堅克難,肯定得要先拿軟柿子下手,然後在集中精力來啃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