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四象科技

字數:4389   加入書籤

A+A-


    墨塔半導體作為芯片代工企業,就生產能力來講,和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企業相比起在工藝製程上麵差距上麵並不算太大。
    墨塔半導體從國外進口光刻機之外,也在使用墨塔微電生產的光刻機。
    生產芯片,並不是光有光刻機就夠,這是一條產業鏈,裏麵有著很多的技術,在此時的華國是沒有的。
    矽晶圓、光刻膠、鍵合引線、模壓樹脂及引線框架等,墨塔半導體投入了不少資金來進行研發。
    要不是背後有ta投資的支持,根本就搞不成。
    實在太過於耗錢了。
    除了資金之外,還得要人才,工業部在其中進行調和。
    “張總,辛苦了!”
    見到張如京的第一句話,陳懷慶就是給人家道上一句辛苦。
    的確太辛苦了。
    在之前的時候,國內在半導體行業上麵,也投入了相當多的資金。
    一直都是由中央進行主導的,重技術突破,輕市場轉化。
    產業化問題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就將半導體投資權利下放到地方,想要用市場化的手段,找到國產芯片發展的路徑。
    情況並不是太怎麽的好,各地從國外引進淘汰的落後晶圓生產線,多數根本就沒有了商業價值。
    錢被白白的浪費掉了,要知道,一條生產線的價格在300600萬美元。
    麵對這種情況,四機部也急了,準備是搞531戰略,即普及5微米技術、研發3微米技術,攻關1微米技術。
    然後在這個時候,陳懷慶找上門。
    了解一番陳懷慶過往的成績,那誰都不敢忽視陳懷慶。
    雖然之前的時候,陳懷慶完全沒有搞半導體的經驗,可誰敢說陳懷慶不行?
    墨塔半導體的建立,雖然受到了四機部的大力支持。
    但是,墨塔半導體真正走上正軌,並且開始飛速發展,還是在張如京上任之後。
    有陳懷慶的支持,張如京掌控墨塔半導體自然沒有任何的問題。
    可在內地,半導體人才這塊,真的很缺乏。
    張如京是一邊建廠,一邊進行培養。
    在華國,從來都不缺聰明人,也更加不缺努力的聰明人。
    張如京笑著和陳懷慶握手:“我也總算沒有辜負陳董的重托。”
    陳懷慶:“在蓉城這邊,生活還習慣吧?”
    張如京笑道:“我父親可在渝州生活過幾年時間,還會做上幾個川菜,在這邊倒是沒有不適應的。”
    川菜也不僅僅說就隻有麻辣。
    一陣閑聊之後,開始說到了墨塔半導體的發展上麵。
    現在墨塔半導體代工的產品,除了處理器芯片之外,還有內存芯片。
    相比起處理器芯片,內存芯片在技術難度上麵更加低上很多。
    辦公室內,張如京給陳懷慶倒了杯茶。
    陳懷慶翻動著墨塔半導體現在的客戶名單,排在首位的,就是四象科技。
    四象科技是ta投資1987年在京城成立的,專門進行芯片研發的公司,在蓉城和申城以及深川都設立了研發中心。
    四象科技又是將四個研發中心,按照範圍分別命名為京城玄武研發中心、深川朱雀研發中心、蓉城白虎研發中心和申城青龍研發中心。
    每所研發中心在研發的方向上麵,各有不同。
    比如說京城玄武研發中心主要以計算機芯片為主。
    深川朱雀研發中心以通信芯片為主,蓉城白虎研發中心以汽車芯片為主,而申城青龍研發中心以工業芯片為主。
    設計芯片,難嗎?
    說難,自然是很難的。
    對於沒有摸到門的人來講,自然相當的難。
    可要說不難吧!
    世界上也沒有多少家公司能夠設計芯片。
    在之前的時候,反正芯片設計屬於大公司的專利。
    一家小公司,想要進入到芯片設計領域,純粹在瞎搞。
    很簡單的原因,芯片設計出來了,得要生產吧。
    設計芯片,隻需要芯片設計人員外加上電腦就能夠搞定。
    可生產的話,得要芯片製造工廠。
    而建工廠,那就屬於重資產項目了,對於一家小公司來講,根本不可能負擔得起。
    行業有進入的門檻,然後就給人的感覺好像很難的樣子。
    可當四象科技成立之後,倒是很快的拿出來了設計的芯片。
    人才這塊,四象科技有著ta投資的資金支持,直接拿著錢在各個研究所拿著名單來挖人。
    至於名單哪裏來的?
    當然是從四機部那拿到的。
    研發經費不夠,讓四象科技將這些人才給利用起來,也是好事情。
    四象科技能夠如此快的走上正軌,除了人才和資金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現在的芯片設計算不得太複雜。
    華國和世界頂級有差距,可也沒有拉開上太多。
    不像是十年後,那個時候芯片已經複雜到相當高的程度,華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又是不盡如人意,過多的依靠技術引進,而忽略自主技術的研發。
    技術差距被不斷的拉大,大到人們都感覺絕望的程度。
    直到中為海思芯片的出現,事實證明,華國人想要做出世界頂級芯片,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的。
    可惜,芯片設計做到了世界最頂級,卻被製造給卡住了脖子。
    想起了建國後,大量從海外歸來的科學家,他們設計出來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各種裝備,可是設計出來的裝備圖紙,拿到工廠裏麵去,工廠卻造不了。
    然後,這些科學家,去到工廠,考察工廠的實際生產能力,再進行重新的設計。
    設計必須得要和製造能力相匹配,不然再好的設計都沒有。
    張如京:“現在我們最大的客戶,就是四象科技。”
    說著,目光看向陳懷慶。
    陳懷慶投資了整個半導體產業鏈,而又是讓產業鏈上麵的企業相互協作又獨立的運行。
    四象科技給到墨塔半導體的代工價格還是相當高的,為了扶持墨塔半導體在技術上麵的繼續發展。
    “08微米芯片製程工藝如何了?”
    “以及在進行試產,預計最晚在今年下半年,就能夠形成量產的能力。”
    08微米芯片製程工藝在去年的時候,國外的芯片製造廠商就已經掌握並且普及了。
    墨塔半導體隻落後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
    按照摩爾定律18個月的周期來看,墨塔半導體實則落後差不多一代。
    去年的時候,墨塔半導體實現了1微米製程工藝芯片的量產,現在這也是墨塔半導體主營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