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
字數:4852 加入書籤
海鷗相機和墨子光學屬於是光刻機鏡頭的配套公司。
當然了,當年的配套企業,現在已經是成長為全球的巨頭。
從這個事情也能夠看得出,一個超級大項目,對於技術發展的帶動性,是極其巨大的。
光刻機需要到的技術相當多,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去進行研發。
技術研發出來之後,也是被拿來了進行商業化應用。
在技術轉化上麵,陳懷慶旗下的企業,做得都相當不錯。
有技術轉化支持的。
研發人員有獎勵,其他人員對技術轉化做出了貢獻的,也自然有獎勵。
陳懷慶講究的,就是重賞之下必有智士。
聰明人在華國,從來都是不缺的。
但是,聰明人們大多數時候,都處於一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狀態。
沒好處,還惹麻煩,那誰願意做事情呢?
“在硬件上麵,有不少國家甚至有比我們更好的硬件。但我們也是有著優勢,那就是芯片和係統。”
芯片這塊就不用多說,四象科技在芯片研發上麵可謂不計成本的來進行。
隻要有需求,就是投入資金進行研發。
需求驅動研發!
想要進行技術研發,可不僅僅隻是光有錢就行的事情。
論有錢的話,那些石油土豪,沒錢嗎?
有句話叫做富得流油,用來形容他們,簡直量身定做的詞語。
可是這些石油土豪除了為世界貢獻石油之外,在科技進步這塊,好像也並沒有什麽貢獻。
也不對。
海水淡化這塊,人家靠著有錢,還是刺激了海水淡化技術的進步。
華國就有海水淡化公司在某些沙漠石油國家去修建了海水淡化工廠。
當然,我們主要以技術入股,由他們出資金。
工廠的設備,自然是能夠在國內采購的,就在國內采購。
扶持國內的企業就不講了,應有之意。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那就是在國內采購,價格上麵足夠便宜。
國外有不少的製造企業,零部件就在華國采購。
沒別的原因,就因為能夠節省成本。
成本是給製造企業節省的,不是給消費者。
在銷售價格不變的情況下,企業能夠獲得更高的利潤。
如果銷售價格下降,企業也是能夠依靠更低的成本在市場競爭當中占據優勢。
打價格戰雖然討厭,但是有效。
想要發展科技,除了錢之外,還得要有足夠的人才。
人才怎麽來?
自然又得要說到強大的教育。
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石和最大動力來源。
四象科技作為國內芯片設計執牛耳者,自然和各大高校專門的進行人才培養合作。
每年別看大學生有幾百萬,可是,每年的大學生最終能夠從事科學技術研發的人,並沒有多少。
從事研發工作,不僅僅要天賦,有天賦的人,多得是。
光是以天賦來論,肯定不現實的。
努力、堅持、耐受得寂寞等等。
有的研究,一輩子都出不了成果,比如說可控核聚變技術,需要幾代人來接力做這個事情。
對於研究人員來講,可能都不知道,自己這輩子,是否最終能看到,正式應用的那天。
芯片有四象科技,至於說係統開發,也是有專門的團隊來進行。
墨石軍工的裝備,控製係統全部都是自己的團隊來進行研發的。
國內在係統開發人才上麵,一直都不缺。
格尼賽思這麽多年時間,為國內培養了大批的係統開發人員。
每年格尼賽思都會從學校招相當多的人進公司,不斷有新員工被招入,自然就有很多的員工離職。
國內不少互聯網公司的高層,都有在格尼賽思工作的經曆。
陳懷慶在墨石軍工待了不短的時間,現在的裝備,紛紛的開始電子化。
從發動機到各種輔助係統,要是沒有芯片和係統,整個就一廢鐵。
“考慮到以後可能會遭受到ep武器的攻擊,癱瘓電子係統,所以我們自用版的裝備,還專門的設計了機械係統。即使電子係統不能夠使用,裝備也能夠繼續運行。”
沒有了電子係統的輔助,肯定在戰鬥力上麵大打折扣。
這一點,隻能夠靠對士兵的嚴格訓練來彌補。
當然了,對於外貿版的話,就不講究了。
整個設計思路,和民用產品的思路一樣的,就是越傻瓜式操作越好。
畢竟,會購買墨石軍工產品的國家,一般也不會麵臨ep武器的打擊。
都屬於菜雞互啄,純看裝備能不能碾壓。
陳懷慶這段時間裏麵,一直都是待在渝州。
世界經濟形勢不好,對於陳懷慶來講,也就那樣。
笑看風雲起!
陳懷慶還去墨塔動力航天發動機有限公司了。
看名字的話,好似是墨塔控股旗下墨塔動力下屬子公司。
實際上,航天發動機這邊,是米拓投資作為大股東。
這邊的股份構成挺是複雜的。
主要研發生產大推力火箭發動機,以及導彈發動機。
導彈的發動機別看是一次性的,但是在技術要求上麵,也相當的高。
陳懷慶主要來看逐天火箭發動機的,這是現階段華國最大推力的火箭發動機,達到178噸。
和全球最大推力的火箭發動機rd171係列還有著巨大的差距,但是對於華國來講,逐天火箭發動機已經足夠滿足我們的外太空探索任務。
一步一步的走,沒有必要說一下子就吃成一個胖子。
除了逐天火箭發動機之外,還有更大推力級別的火箭發動機在進行研發。
rd171火箭發動機的最大推力達到了846噸,這屬於前聯盟的航天工業成就。
前聯盟在民用工業上麵很差勁,但是在這類軍工上麵,還是相當強大的。
前聯盟為什麽不同時發展民用工業呢?
大概率的,因為人口的原因。
前聯盟人口最多的時候,才是2.8億人。
除去老人和小孩,勞動力人口,也就一億多人。
其中還得要有農業人口,以及其他行業的人口。
能夠從事工業的人口數量,就不多了。
從原材料的開采到運輸,再是到工廠內進行加工成基礎工業材料,送到製造工廠。
整個工業產業鏈下來,需要多少工人、工程師、技術研發人員以及管理人員,還有後勤人員。
華國有著九億的勞動力人口,都還覺得人有著些不夠呢!
當年的工業自動化水平不高,產業線上麵,對工人數量的需求,可比現在要高。
前聯盟不是不想搞民用工業,而是不能。
真的當人家傻啊?
明明知道自己短板,就不想辦法補。
喜歡重生80年代請大家收藏:(.)重生80年代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