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沒選錯

字數:4104   加入書籤

A+A-




    秋收季節。

    如果站在鎮州的一處高山往下看,就會嚇一跳,田裏的農物快速被收割,路上牲口車一個跟著一個。

    一批人收割離開之後,換成一批小娃娃們,這些孩子撿大人們漏下的莊稼,一個個排著隊,也是聽號令幹活。

    整個鎮州不分是誰的地,一起聽村裏、縣裏的安排,將所有能用的人、車、牲口、農具都用上,幾天功夫就將農物和藥材都收、采好了。

    趙州比鎮州稍慢了一兩日,緊接著兩州騰出的人手就去了定州、祁州。

    北方的活計做好了,眾人一路往南去幫忙。

    往常時候,即便人手不足,秋收也就是晚上幾日,可現在不一樣,因為有戰事,人心惶惶,能有人幫手,自然再好不過。。

    趙州最近的冀縣,知縣都前來感謝。

    這些人真是厲害,物什齊全,幹活也利落,忙了一整日,歇著的時候還吃自己帶的幹糧。

    冀縣知縣帶著村民來送飯食,領頭的孫家村裏正的長子孫長興,他收下了一些吃食,讓人將答謝的銀錢拿回去。

    “眼下這樣的時候,就是互相幫襯,千萬莫要太客氣了,  我們帶的幹糧也夠。”

    冀縣知縣再次施禮。

    等到鎮州的人離開了,大家開始議論,  領隊的孫長興看起來不過十六七歲的樣子似的,  都說鎮州的人厲害,  還真的是,這麽小就如此闖蕩,  將一切都安排的妥妥當當。

    冀縣知縣看向縣尉道“鎮州用的那些農具都是事先備好的,還有那些牲口和車……往後我們也得跟著學一學,同樣都是秋收,  在人家手裏就是不一樣。”

    讓鎮州的人傳授經驗,他們也沒有絲毫隱瞞,還留下了幾個農具的圖樣,那些農具都很簡單,  與從前他們用的隻是有很小的變化,不過用起來就順手的多。

    自從鎮州紡車出名之後,不少擅長這些的工匠都前去鎮州,  鎮州委實留下了許多人手,  現在這些人的好處就都顯出來了。

    冀縣知縣也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逐漸生出與鎮州、趙州十分親近的心思來,往深究就是對宋節度使的感激和敬佩。

    要知道他們冀州不止一次被宋節度使的人幫忙了。

    魯王和朝廷開戰之後,  不少賊匪也跟著作亂,  他們不挨著邊疆,  戍守的兵馬不多,立即就吃了大虧,讓山匪進村傷了人,  最後還是宋節度使施以援手,將周圍的賊匪剿了個幹淨。

    冀縣知縣道“今年要收不少的流民,流民進城需要糧食,  還可能帶來時疫。我們也得仔細著些,不要總讓別的州來幫忙。”

    這樣的時候,  誰都有一堆事要安排。

    縣尉應聲。

    其實幾個州、縣都商議好,但凡這時候需要幫忙,隻要知會一聲,尤其過些日子麵對流民和時疫,  光靠一兩個州、縣無法做好,  大家齊心協力才能渡過難關。

    幾乎是同時,  身在潞州的宋啟正更在與昭義節度使議事。

    大戰一開始,  魯王就將幾個州的糧食都征做了軍糧,當地百姓攜老扶幼地奔逃,尤其是最近潞州、澤州、商州外都擠滿了流民。

    昭義節度使道“近一些的澤州不讓流民進了,因為朝廷在澤州布兵,怕魯王的人手混入流民之中,澤州城門一關,所有人都盯著潞州了。”

    宋啟正道“朝廷那邊是什麽意思?”

    若是朝廷答應讓潞州收流民,至少會調撥些糧食。

    昭義節度使搖頭“我們的公文早就遞過去了,一直沒有答複,皇上……現在隻顧得對付魯王。”

    對付魯王就要有足夠的軍需,皇上恨不得一鼓作氣將魯王拿下,調動了太多兵馬,人吃馬喂一日要消耗多少?便顧不得其他了。

    “不至於,”宋啟正道,“大齊建朝這些年了,庫中還是有糧食的。”

    要麽皇帝覺得這是小事,要麽就是不想給北方糧食,也不排除有人在其中讒言,現在皇帝如同驚弓之鳥,對各處的節度使都存著一分防備。

    昭義節度使道“我們怎麽辦?”

    宋啟正也算看了清楚,加上這些日子與鎮州時常通家書,與宋羨也有過公文往來,心中拿定了主意“人命是大事,有些人千裏迢迢來到這裏,早就已經支撐不住了,再耗些日子,恐怕要傷了不少性命。”

    “北方幾個州、縣都在急著秋收,糧食不一定夠用,但也顧不得那麽多了。”

    昭義節度使道“我也是這樣思量。”

    宋啟正道“沒開城門之前,先騰出地方安置流民,潞州不夠,就往北去。讓所有官吏都準備好。”

    流民進來可不是打開城門那麽簡單,管控不當就要鬧出事端。

    等到都籌備好了,再讓官吏引流民,將人安排的該去的地方,尤其是生了病症之人,一定要分隔開來。

    麵對這麽多的流民,沒有一些底氣,絕對不敢開城門。

    下了決定,宋啟正和昭義節度使正要各行其是,宋啟正就收來了信函。

    宋啟正看向昭義節度使“我家長媳,嘉安郡主帶著人來了。”

    昭義節度使臉上露出了笑容,有了嘉安郡主來幫忙,他委實安心不少。

    兩日之後,潞州城門緩緩打開,外麵的流民立即湧入城中,雖然早有準備,潞州的官員見狀還是倒吸一口涼氣。

    如果沒有事先作了一番安排,現在定是亂成一團。

    進了外城之後,內城城門口就有官吏接引,將流民帶去相應的流民所,生了病的立即去見郎中。

    簡單的一番安排之後,流民們被帶去了落腳之處。

    遠遠的就聞到一股香氣,幾口大鍋,裏麵熬著熱騰騰的粗糧粥,粥稠的立箸不倒,流民們看著那些飯食,周圍登時一陣鴉雀無聲。

    “排好隊來領粥,”官吏道,“每個人都有,不要爭搶。”

    飯食下了肚,流民神情才輕鬆了些,波折這麽久,終於活下來了。

    ……

    謝良辰在人群中穿梭,至少有一半人的症狀可以用成藥,這樣一來郎中和醫工就輕鬆了許多。

    不遠處傳來一陣哭聲,婦人抱著孩子給郎中跪下“我就知道來潞州能有一條活路,我們沒選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