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太子入學第一天

字數:4538   加入書籤

A+A-




                      “自然是一切順利。”

    朱見濟並不是很擔心張懋他們的安危,“要是好幾位大將一起去圍攻安南,都沒辦法打下來……大明朝隻怕是不行了。”

    但凡中原王朝是完全體,對上周邊小國都是不怵的。

    更何況乾聖朝還在國勢上升期,就算朱見濟現在突然駕崩,以後也能跟他爹合稱,混一個“景乾之治”或者“景乾盛世”的好名頭。

    要這樣都摁不住安南這隻猴子,大明朝的臉麵何在?體統何在?

    好不容易把周邊小國,還有遠方的一些國家忽悠的加入朝貢體係,它們一看大明朝拉胯的管不了小弟,那不得翻天了?

    “那交趾肯定是要恢複了,難怪我瞧著你書房裏的那張世界地圖又換了個模樣。”王氏笑道。

    “發兵之前就跟安南講了,勿謂言之不預也……如今亡其國政,也是黎氏罪有應得。”

    要做這種滅國大事,朱見濟不可能讓大明朝失去道德高地這樣的優勢。

    反正理由拿出去,是不可能有錯誤的。

    比如說這次攻打安南,朱見濟沒有把“收複交趾”作為第一理由,而是放到了後麵。

    第一緣由,自然是“為占城主持公道”,第二則是懲罰安南這個多次冒犯天朝威嚴的附屬國。

    沒有把“我要搶地盤”放到引人注目的地方。

    即便當年太宗設交趾,那也是因為在幫安南平定了叛亂後,後者國內“心慕王化”,大家都支持加入大明,才推脫不得,“勉強”收下了它。

    總而言之,安南這個不臣之國在乾聖十三年消失一事,是肯定了的。

    “等那邊的消息再過來,我就傳話給固安,讓她帶著孩子去交趾陪張懋算了。”

    從南邊傳來最近的消息是,大明軍隊在安南連戰連勝,已經收複了不少州府。

    麵對這種情況,黎思誠這個安南國王其實也是做了一番努力,企圖抵抗的。

    他就發動了國內不少百姓,號召他們和明軍搞人海戰術、遊擊戰術,保家衛國。

    而當初黎氏王朝之所以建立,也的確是獲得了部分底層人的擁戴,如今黎思誠再一號召,還挺有效果。

    一眼看過去,倒有幾分後世的風采。

    不過即便如此,那也是沒用的。

    大明和安南的差距,比後世的還大,在大明決定主動出擊之後,它的攻擊是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抵抗的。

    螳臂當車罷了。

    而在朱見濟抱著孩子和老婆享受日常休閑之時,小太子朱佑櫟正在文華閣接受折磨。

    他很聰明,加上他爹給他啟蒙的早,很多東西,老師一說就能懂。

    畢竟考慮到太子的年紀,教書的大臣也不會講些複雜的道理。

    商輅這位被欽定為太子老師的三元及第更是被朱見濟提前招呼說,讓他考慮到學生特點,不要把氣氛搞的太僵硬古板,盡量風趣一些,以免讓孩子坐不住。

    為了這個,商輅還有了點壓力,仿佛重新回到了年輕縱橫考場之時。

    沒想到開學第一天,小太子就能給他無比的驚喜。

    朱佑櫟真是個師者夢寐以求的小天才學生!

    比起他那個正式開學沒幾天就跟老師玩蹺蹺板,還說得老師不敢回嘴的親爹,朱佑櫟這種穩重派才是師長心裏的好寶貝。

    小太子少年老成的胖臉落在他們眼裏,也成了散發金光的神聖圓環。

    吳敬這位數學家對朱佑櫟也很滿意。

    為了讓兒子全麵發展,朱見濟除了仍舊讓內閣成員和翰林學士為太子講讀,還特意請吳敬出關,教導兒子的算數。

    不會算賬,那就看不懂賬本。

    看不懂賬本,那以後管事了,朱佑櫟對於手下的資金流動就沒什麽概念。

    當一個執政者對金錢失去敏銳性,隻將之當成一串簡單數字的時候,國家就得出亂子了。

    所以他又開了算數和明法等科目,請了老師來教導朱佑櫟。

    吳敬的年紀已經上來了,前幾年退了休,不再給皇帝當官服務,而後去了太學教導數算,心心念念的,除了把朱見濟告訴他的那些數學定理論證出來,就是培養出一批新的數學家。

    他是吃過學問斷代苦頭的。

    《九章算術》這樣的著作,都讓他花費了幾十年才得以在民間複原,可想而知要是沒有一個完整的學術繼承體係,會對一門學科造成多大的破壞。

    現在趕上皇帝重視數學,還不留餘力的支持,吳敬當然要把握機會。

    雖然現在又得回來教一個小朋友最基本的數學,對吳敬這樣的數學家來說有點大材小用,但如果能借機跟未來皇帝打好關係的話,那算數一道,以後應該不會再次中道而衰了吧?

    “請太子殿下上車!”

    跟朱見濟同款類型的羊車再次出現在了皇宮裏麵,為了皇家服務,方便太子上下課。

    可想而知,未來的羊肉火鍋,天家是不會少吃的。

    從另一種層麵上看來,這也算是一種傳承了。

    跟隨在小太子身邊伺候的小宦官拉著羊車,在朱佑櫟下課的第一時間走過來,請殿下登車。

    朱佑櫟淡定的點點頭,然後又關心起了身邊的人,“汪直,你讀書了嗎?”

    汪直搖搖頭,乖乖答道,“奴婢未曾讀過書。”

    他眼下才十二歲,本身就是在韓雍平定斷藤峽一事中被俘虜的瑤族人。

    雖說他爹是個當地的小頭目,但老家住的實在偏僻,文化發展水平一直提升不上去,自然也不會強求小孩子去讀書。

    即便朱見濟努力的推廣農會,讓底層百姓能夠多一些可支配資金,也不是能夠輕易供養起一名脫產讀書人的。

    更何況瑤族寨子中崇尚武力,對知識分子並無要求。

    所以在被俘虜,然後按照慣例被送到宮裏伺候皇家之前,汪直是沒讀過書的。

    之所以能夠跟朱佑櫟認識,也是在於汪直已經通過宮中磨礪,學會了看顏色和給自己創造表現機會,趁著小太子在花園裏踢球玩,不小心把球踢飛到池塘裏時,主動跳下水將球找了回來,方才讓朱佑櫟對之有了印象。

    如今太子要讀書,身邊自然要有跟班,除了幾個領頭的宮人需要年長一些來操持事務外,其他的基本都是些年少機靈,看上去也白淨漂亮的少年郎。

    汪直有了先前給太子的印象,其他方麵也符合要求,自然當選成了給太子牽羊車的宮人。

    如果朱佑櫟年紀再大點,更加懂事了,汪直也算是太子親信了。

    “那你要學一點了。”朱佑櫟坐上車子,讓高大又無辜的羊慢慢拉動自己,一邊對汪直說道。

    “現在不讀,以後再想學就會變難的!”

    剛剛進行完開學第一課,秉持著先生對自己的教導,朱佑櫟也讓身邊的人強化了知識的獲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