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寶藏UP主1
字數:4714 加入書籤
&esp;大城市,夜裏10點。
&esp;打工人陳娟剛剛下班。
&esp;她30歲出頭,單身,就職一家大公司,待遇還不錯,但隨之而來的就是無休止的自願加班。
&esp;在單位已經吃過晚飯了,回來一動不想動,洗洗涮涮,往床上一倒,做著每天不管幾點睡覺都必須進行的一項睡前運動:
&esp;玩手機。
&esp;她不愛看抖音,是b站的老用戶,低調的6級大佬。
&esp;點開app,首頁全是根據大數據推薦的視頻:什麽殺豬啊,修驢蹄子啊,郭達斯坦森用陝西話朗誦《將進酒》啊,八路軍作戰現場首次4k+ai上色修複……
&esp;以及一堆講政治經濟、革命曆史文化的up主。
&esp;也不知從什麽時候起,陳娟開始喜歡看這類東西。她以為挺小眾的,結果發現在網上有很多同好,《覺醒年代》看的有滋有味。
&esp;像她這一代人,從小就生長在被公知壟斷話語權的年代,經受的是“挫折教育”,日本夏令營啊、德國下水道啊、美國霸氣小護照啊,都是傳世名篇。
&esp;她記得上初中時,語文老師非常篤定的對學生們講:“日本人最愛幹淨,在日本有一條街用抹布擦,他們能直接喝馬桶裏的水……”
&esp;雖然語文老師根本沒去過日本。
&esp;哇!
&esp;當時自己無限向往。
&esp;這種心態保持了好多年,直到自己工作,信息時代來臨,學會了思考,尤其是這場把西方底褲都扒掉的疫情。
&esp;她在突然醒悟的同時,又覺得迷茫,垮掉的80號,腦殘的90後,凋零的00後,這些屁話都是誰說的?
&esp;公知老師們紛紛翻車,生活壓力巨大,每天被網上海量的碎片信息衝刷著,一切向奈頭樂看齊。
&esp;反而,反而是這些百年前的精神導師,能讓自己充實起來。
&esp;“咦?”
&esp;陳娟刷著刷著,忽然刷到一個視頻《ai修複,膠片質感,百年前的京城影像》。
&esp;隨手點開,一搭眼就發現自己看過,正是b站很火的那個修複視頻。再看up主,名字叫“逍遙遊”。
&esp;她從海量的碎片信息中提取記憶,貌似聽聞過,但具體什麽事已經忘了。
&esp;“什麽鬼?還投的自製,公然抄襲?”
&esp;陳娟耐著性子繼續看,開頭有旁白:
&esp;“這個視頻相信很多朋友已經看過,現在是用最新技術,重新修複了一遍。依舊是上色、修幀,但不是超高清,而是做成了模擬膠片效果。
&esp;在文物修複中,有句話叫修舊如舊,當然存有很多爭議。個人覺得,‘整舊如故,以存其真’比較好。
&esp;這版膠片效果的視頻,便遵照了這個理念……”
&esp;旁白過後,正片開始。
&esp;陳娟看過很多遍了,但老實說,之前那個修複視頻,色彩確實很糊,不均勻。
&esp;這個卻無比自然,色彩均勻、流暢,不會隨著人的走動而變色,與環境和諧一體,仿佛天生就應該這樣。
&esp;而通過磨砂般的膠片質感,百年前的京城街景,人流、馬車、人力車交錯而行,集市、食肆、儀仗、禮儀、買賣皆呈現在眼前。
&esp;逛街的絕大部分都是男人,沒有胖人,惶恐又好奇的看著鏡頭,可能誰的祖先就在裏麵,不知是否在害怕鏡頭把魂魄吸走……
&esp;細節處更好,視頻中標注了很多科普:
&esp;“1912年民國成立,清朝滅亡。但根據《清室優待條件》,清室成員得以繼續住在紫禁城,依然稱孤道寡,封官賜諡,儼然國中之國,所以能看到當時還有很多未剃發的百姓……”
&esp;“這是在東單北大街西總布胡同西口附近,白色石牌叫克林德碑。德國公使克林德在此被人開槍打死,以此為導火索引發了八國聯軍侵華和簽訂《辛醜條約》。根據德國要求,清政府在此建造紀念牌坊,並祭祀謝罪。”
&esp;陳娟看了一小段,果斷三連。
&esp;底下已經有了少許評論:
&esp;“這技術牛逼啊,高出不是一點半點,我還以為在看90年代的紀錄片。”
&esp;“科普好評!”
&esp;“逍遙遊這麽熟呢,我肯定聽說過。”
&esp;底下有回複:“就是前段懟《明珠夫人》,揭行業黑幕那個吧?”
&esp;哦!
&esp;陳娟也想起來了,頓時好感又增,直接點了關注。而隨即,她看到up主已經發了好幾個視頻,全是ai修複類。
&esp;《上色+修幀,守常先生生前影像資料》
&esp;《修複,魯迅先生留下的唯一一段影像》
&esp;……
&esp;《1942年豫省大饑荒真實影像修複》
&esp;她一溜看下來,打開便是:“這是守常先生就義前留下的最後一張遺照,絞刑架就在旁邊……”
&esp;再跟著:
&esp;“誰也沒有下過命令,沒有邀請,沒有事先約好。而送葬的行列,卻有六千人光景,差不多全是青年男女和少年……”
&esp;等看到1942時,刷的一下,也不知怎麽的,控製不住的想哭。
&esp;她就是豫省人。
&esp;“我奶奶現在都有屯糧食的習慣,無論家裏人跟她怎麽說,現在不用擔心吃不飽了,可是奶奶每次看到品相好的糧食,都還是會往家裏買,直到小櫃子裝滿才會歇一陣。”
&esp;“我以前不懂外婆為什麽會把掉在地上的一塊菜、一顆米都撿起來吃了。後來我明白了,外婆的媽媽把口糧留給她,自己活活餓死了……”
&esp;“即便如此困難,豫省依舊為全國抗戰做出了極巨大的貢獻。”
&esp;“那年袁爺爺12歲,他從苦難中走來,離開的時候留下一個飽足的中國。”
&esp;都在討論曆史,隻有一個貌似專業的網友評論:
&esp;“沒人關注技術麽?我敢說,這種水準的ai修複,國外我不清楚,但國內絕對沒有。不知道up主從哪裏搞來的技術,我羨慕嫉妒恨啊,希望有機會能交流交流!”
&esp;他這麽一說,底下也有人回複:
&esp;“聽你一講,有點懷疑是不是ai修複了?別打著ai的幌子,實際是人工修複的。”
&esp;“管他是什麽呢?人家修複完,白給你們看,一個個挑三揀四。”
&esp;“希望up主能修複老電影啊,我可喜歡了!”
&esp;陳娟一向不喜評論,此刻也留了一句:“修複老電影+1!”
&esp;而不知不覺,她一看時間,臥槽都12點了。
&esp;急忙忙手機充電,蒙被子睡覺,方才的一腔熱血激昂煙消雲散。
&esp;明天又是嶄新的打工人。
&esp;(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