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港娛之一地雞毛3
字數:4435 加入書籤
&esp;李綺紅家境貧困,13歲出來打工。
&esp;94年參選港姐,95年出演《神雕俠侶》,此後走紅,獲得了幾個獎項提名,但始終沒得獎,距大紅也始終差那麽一點點。
&esp;2002年患上抑鬱症,休養了9個月,回來發現演藝圈已經沒有自己的位置了。因為她出道就很晚了,演郭襄時已經25歲。
&esp;那會正好港娛衰落,內娛蓬勃發展,她也來內地拍過幾部戲,沒掀起什麽水花,之後就慢慢退出觀眾視野了。
&esp;這會,李綺紅留著半長的頭發,皺紋難掩,聲音還是很好聽:“莊先生,請問還有什麽事?”
&esp;“簡單聊一聊,你對這個故事有什麽想法?”
&esp;“我不太懂啊,但我的小孩子很懂,他告訴我這叫k。我就去找了很多資料,呃……”
&esp;她用手指比了一下,笑道:“現在懂一點點了。”
&esp;“對角色的想法呢?”
&esp;“她是一位母親,兒子被殺死,想為兒子報仇,幫主角做了一些事。看上去像是個家庭主婦,但我總覺得劇本沒有寫詳細,好像還有什麽隱藏身份。”
&esp;“這是個係列故事,你的角色後續還會出現,到時有更多的揭露。”
&esp;“哦,這樣子啊……”
&esp;李綺紅眨眨眼,意識到自己還有戲拍,就笑了起來。她總是不自覺的笑,一笑就像換了個人,整個人都年輕了。
&esp;tvb頭號甜妹,即便上年紀了也不是浪得虛名!
&esp;莊周問了些問題,道:“這是個高科技背景,有所謂的虛擬空間,你的角色經常在虛擬空間裏玩耍,變成年輕時的樣子,去調戲男生。
&esp;我們會用技術手段來複原,所以需要你的一份在係列片中的形象授權。”
&esp;“電影特效那種的是吧?”
&esp;“對。”
&esp;“ok啊,冇問題的!”
&esp;“那好。”
&esp;莊周取出一份合同,李綺紅翻了翻,痛快的簽上字。她隻當是電影特效手段,也確實是特效手段,但會驚掉所有人的眼球。
&esp;送走了李綺紅,他看看時間也下了樓,打車到尖沙咀的半島酒店。
&esp;1928年開業,一度是香港逼格的代名詞之一。樓下一水的勞斯萊斯幻影,深綠色定製版,專用接送客人,去機場往返大概是2900港幣。
&esp;另有個直升機的停機坪,對普通遊客開放,可15分鍾體驗繞維多利亞港一圈。
&esp;在當年,這些確實很牛逼,現在酒店新貴接連湧現,半島的地位不再明顯,已經成了觀光客的打卡地。
&esp;莊周直接上樓,到露天餐廳,一個男人已經坐在那裏。
&esp;頭發稀疏,戴眼鏡,休閑西裝,斯文中透著氣勢,一看就是那種土生土長,又受西方文化影響很深的老派家夥。
&esp;張佳振!
&esp;“莊先生,幸會!”
&esp;二人握握手,就座,莊周隨便點了杯茶,左右打量。
&esp;這露台位置很好,看出去剛好是維多利亞港,許多標誌建築沿著海岸一線,堪稱香港最精華的所在。
&esp;“我在30年前每周都要過來喝下午茶,現在很少了,因為太吵。但我始終覺得半島在香港是獨一無二,希望我選的這個地方沒有冒犯你。”
&esp;“我在港片裏經常見到這家餐廳,第一次來,看看海景挺好的。”
&esp;莊周談不上熱情,談不上刻意裝逼,就像在街頭跟一下棋大爺聊天。
&esp;張佳振笑道:“莊先生也是港片迷?”
&esp;“算是吧,我這個年紀的一般都看過港片,您出品的那些電影我基本都看過,最喜歡的是《縱橫四海》。”
&esp;“哦?”
&esp;“裏麵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味道,周潤發、張國榮、鍾楚紅他們三個人的感覺很微妙。”
&esp;“嗬,吳導演的上一部片是《喋血雙雄》,票房排在年度第八位,口碑也不高,遠沒有今日風光。
&esp;當時他很受打擊,對槍戰片心灰意冷,不願意執導《縱橫四海》。我、周潤發和張國榮一起說服他,此片非吳不演,而且薪酬待遇一切好商量,還聯手請來了鍾楚紅。
&esp;這才有了這部戲,最終票房也不錯,拿到了3千多萬……”
&esp;張佳振說著說著,忽道:“人老了就喜歡回憶往事,希望你不要介意。”
&esp;“沒有沒有,我喜歡聽,聽說您是70年代入行的?”
&esp;“我在紐約讀的電影製作,1978年回港,幫嘉禾做了兩部片。後來在麗的呼聲做了兩年,又和麥當雄搭檔。
&esp;之後在德寶、徐克工作室,都盡過綿薄之力,當然合作最多的還是吳導演……到如今,兜兜轉轉40多年了!”
&esp;張佳振摸出煙,示意莊周,莊周擺擺手,他自己點上,貌似一個蒼老的香港老炮兒,繼續道:
&esp;“我入行的時候,香港才幾十家戲院,78年,7百多萬就能拿冠軍。那時最紅的是許冠文,程龍才剛有起色。
&esp;後來戲院越來越多,明星越來越盛,港片銷往全世界,我們出個片花,報個周潤發,東南亞片商就會搶著送錢。
&esp;老實講,我們自己都搞不懂原因。
&esp;香港夾在中西文化之間,落下一身穿著西裝的江湖毛病,不倫不類,特別是混我們這行的。
&esp;市場景氣,大家有工開,有飯吃,沒人想以後怎麽樣。於是社團橫行,急功近利,癲狂過火,把自己折騰沒了,毀了信譽。
&esp;加上90年代好萊塢大舉入侵,搶奪了東亞、東南亞市場,港片一蹶不振。
&esp;我親眼見到邵氏關門,新藝城解散,德寶起了又落,嘉禾賣給了內地公司,隻有銀都還在……
&esp;放眼看去,每年都是好萊塢霸占排行榜,純港片早就完蛋了。
&esp;觀眾們總在講,港片精神。其實在我們行內人看來,哪有什麽港片精神?你知不知當年環境有惡劣?黑澀會有多囂張?
&esp;你知不知周潤發拍《英雄本色》的時候,還軋著好幾部戲,隻為撈錢啊?他當年有十部片上映啊!
&esp;所以我講,我們都不清楚港片是怎麽紅的。如果真要講精神,那隻是電影人團結一心的精神。”
&esp;“但當年起碼有錢賺。”莊周笑道。
&esp;“對,當年最好的就是有錢賺!”
&esp;張佳振也笑了笑,道:“所以感謝政府拉了我們一把,讓我們還能討口飯吃。”
&esp;(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