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變化
字數:6896 加入書籤
姬鬆回家之後就開始沉思,實在是被皇帝突然之間的動作給打亂了。對於吐蕃姬鬆是警惕的,但這是以後的事,皇帝突然就開始布局吐蕃,卻是讓他有些意外!
祿東讚的動作他都看在眼裏,之所以不提前阻止,也是為了一網打盡。現在看來自己的目的是成功了。如此做派祿東讚怕是要氣的半死不可,自己辛辛苦苦這麽些年,你卻在我馬上回吐蕃的時候全部一網打盡,這讓他如何接受?
姬鬆要的就是這個效果,真以為他們在大唐的所作所為沒人發現?之前之所以不動手,那是不值當,現在知道痛徹心扉了?把草原上的弱肉強食拿到大唐來了,這簡直就是找死。
“老爺,訓鷹帶來南方的消息!”
就在姬鬆沉思的時候,管家老劉突然來到跟前。姬鬆有些詫異道:“是媚兒的消息?”
老劉也不說話,遞上竹筒酒退了出去。
姬鬆也不以為意,這老劉雖然也是家裏老人,但畢竟跟隨他時間不長,做事謹小慎微的,生怕出什麽事。
發現沒有被打開後,他就拆開來,隻見裏麵有一張紙條,上麵的字不多,隻是說了下她準備在明州周邊布局的想法,希望師傅能夠支持。
姬鬆啞然失笑,這小妮子還真是聰慧,從自己以及世家的蛛絲馬跡中就得到了事情的真相,雖然是片麵的,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世家大肆收購海船還有收攏民間工匠的事情能瞞得住別人,但能瞞得住武媚?她雖然剛剛南下不久,但作為姬氏在南方的代言人,以姬氏在南方的影響力和江東,宣州世家的配合,想不知道都難。
想了下,姬氏隨即開始回信,既然孩子們有了這個想法,自己也沒有阻攔的道理。但不應該是南方,而是北方。
但他卻沒有阻止她在南方的布局,有此動作正好引人耳目,暗地裏在登州這個北方大港布局。
之所以不是南方,看看那些世家就知道了。他們這些年海上貿易最熟悉的就是南洋諸國,在熟悉的領域做熟悉的事情,這根本就是他們的一脈相承。不輕易冒險也是他們的慎重。現在能做出朝外發展的計劃,卻是讓姬氏刮目相看。
以前隻知道窩裏鬥的人竟然知道向外開拓了?也不知道是李世民這個皇帝對他們的打壓太狠了,還是物極必反,被逼急了?
但這些他他沒什麽關係,無論是世家還是勳貴,都在積極探索南洋,想要在這場千古未有的大變局中分得一杯羹,就連皇帝也想插手期間,不知道往裏麵參了多少水了。
姬鬆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南洋等地必然會成為各方勢力你爭我奪的舞台,到時候什麽魑魅魍魎都往這裏來了,陰謀詭計,合縱連橫,你方唱罷,我方登台的戲碼必然喧囂塵上。
這就是個大泥潭,就是再幹淨的人下去也得沾上一身的爛泥,他可沒興趣去湊熱鬧。
南洋就留給他們玩吧,老子這輩子雖然不能出去,但我兒子可以啊。殷地那麽大的地盤,不去搶占才是傻了。
要是之前技術還不能達到遠航的要求,他也就不作他想了,說不定還真得下場和他們爭一爭不可。但自從知道明州造船廠有了重大突破之後,他就知道,開拓殷地的機會來了。
有時候事情就是這麽猝不及防,你永遠不知道驚喜在哪裏等著你。
有了船隻上的重大突破,航海的安全性將大大提升,這也是他準備為子孫鋪路的信心所在。
隨著大唐大小世家在南洋諸地大肆開拓,造船業的急速發展是必然的,為了得到性能更強大,更安全,更大,更快的船隻,積累千年的世家們必定會使出一切能力打造更好的船隻。
沒人敢小瞧這些人,積累千年的世家們掌握這連皇帝都沒有東西,這裏麵包括之前威脅世家統治的技術發明,有效率更高的機械,更有千年以降無數先賢的著作以及技術革新。
隻要他們將這些東西放開,大唐的各行各業都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這是人性也是人心。
現在他們還在猶豫,但等到南洋的香料群島被發現,等到無數財富的出現,不用任何逼迫,為了獲得更多,他們會不由自主地將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全都拿出來。
皇帝現在還停留在解決世家問題的層麵上,等到南洋財富爭奪白熱化,世家的底蘊將徹底爆發,他們需要船隻,需要商品,需要有高質量的人口。但這些都從哪裏來?
中原,隻有中原才能得到他們想要的一切東西。為了穩定得到中原的支持,他們不會允許中原大亂的。中原一旦大亂,也將意味著他們將失去這個龐大的,無所不有的基地。
也許會有人說等世家嚐到甜頭,會不會掉轉馬頭,在大唐製造混亂,意圖掌控大唐朝政?
姬氏會肯定的回答他:會的,一定會的。
這是必然的結局,也是資本無序的貪婪所導致的。但同樣的,他們在發展,大唐也在發展,等到他們回過頭來想要會大唐插手政局的時候,卻是已經晚了。
他們的出走,帶去了技術,也帶走了人口,但留下的卻是財富,且是源源不斷的財富。民間財富的積累,必然會影響到大唐的方方麵麵。
底層百姓的富裕,會導致他們會產生強烈的向上欲望。而在大唐隻有讀書和習武兩個途徑。這也將導致大唐的讀書人越來越多,科舉的重要性也將更加突出。
商人在積累大量財富之後必然會有更多的訴求,是什麽呢?千古曆史就是一個圈,一個你不管怎麽樣都逃不出的圈。
曆史上沒有新鮮事,當年的陶朱公是怎麽做的?呂不韋又是怎麽做的?
而等到大唐的商人覺得錢財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時候,定會在朝中尋找自己的利益代言人。
但是找誰呢?
這時候他們會發現,世家子弟看不起他們,根本不會和他們合作。錢財對於世家之人來說那就是個數字,哪有權力來的讓人癡迷?
世家不行,那找找別人。
勳貴?
嗬嗬!在勳貴眼裏他們就是待宰的肥羊,一群隨時都可以踩死的螞蟻罷了。
找來找去,他們發現自己根本就找不到合適的人為他們利益保駕護航。
世家不需要,勳貴瞧不起!
但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他們之前忽略的群體出現在了他們眼前。
寒門。
這裏的寒門不是那些落魄士族的寒門,而是那些普通百姓學子通過科舉做官的真正寒門。
他們是底層百姓中的佼佼者,能從千軍萬馬中查出重圍,這些人絕對是人中龍鳳,絕頂的聰明人。
這群人的出現,讓商人看到了希望。
一群真正一無所有的寒門子弟,想要在官場上走的更遠,錢財是不可或缺的東西。但聖人言告訴他們不能去貪腐,這與他們理念不相符。
但這時候商人們告訴他們,你不用昧著良心去貪腐,甚至都不用做什麽,隻是在他們受到別人欺負時站出來幫一把就能獲得他們源源不斷財富的支持!
還有這樣的好事?
沒錯,就是這樣的好事,但你以為這樣就完了?
不,這才是開始。
等到你過慣了錦衣玉食,美人相伴的生活後,這才發現自己已經離不開他們了。沒有商人支持,很難在官場出頭。
官場上不是說為百姓做好事就能升遷,這是不可能的。世家,勳貴子弟有他們龐大的家世為他們造勢。
但他們呢?什麽都沒有,就算做的再好,也不為人知。
但這個時候商人們告訴他們,隻要得到我們的支持,別說是揚名,就是一個貪官,他們也能包裝成一個清廉的好官,而這種做法正是他們這些商人所擅長的。
一個不懂得包裝的商人不是好商人。待他們將自己的代言人包裝成一個好官,能吏。清官,有名望的人後。這時候他們才發現自己已經騎虎難下了,商人們掌握了他們太多的秘密,自己一旦想下船不玩了,那時候就是他們萬劫不複的開始。
於是,寒門們不用去違背最初的理想去貪腐百姓,也不用付出更多的代價,隻要他們在商人們需要他們的時候在朝堂上發聲,他們就能獲得不輸於世家勳貴子弟的資源。
如此循環數十上百年後,等這些人在幕後之人的串聯下,前輩提攜後輩,一個以利益為紐帶的利益集團就出現了。
他們不同於勳貴集團的死板,也不同於世家集團的閉塞。他們有著遠遠不斷的新鮮血液年年補充,內部充滿了活力。
他們要名望有名望,要錢財背後的人多的是,又不用剝削百姓,隨著時間流失,他們的勢力越來越大.................
而這就是後世明末時期的文官利益集團的形成始末!
至於這樣的模式會不會在大唐被複製?
姬氏可以肯定地說:會的!
所以,現在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隨著世家外出開拓,會產生一係列的連鎖反應。底層百姓的覺醒,商人階層的不甘,寒門的苦楚以及科舉施行後官僚階層的崛起。
姬鬆站起來到窗前,此時已是傍晚,不知不覺中又是一日過去了。
看著月光朦朧,姬鬆突然笑了起來,喃喃道:“我的陛下啊,您做好準備了嗎?”
太極殿,李世民揉了揉發脹的額頭,疲憊地看著手中的文書。
都到了此時,按理來說房玄齡等人應該已經回家了才是。但此時大殿內六部尚書,三省宰相,卻都忙的腳不沾地,不斷有人進進出出。
“克明,你來看下這份!”
房玄齡有頭疼的將一份文書遞給杜如晦,道:“這是登州的奏報,說的是隨著登州港越來越繁榮,朝堂給他們配置的人已經不夠用了,為此他們雇傭了大量的小吏處理政務,但有能力的人又不願一直呆在這個沒有升遷機會的崗位,所以,為了留下這些人他們隻能不斷提高薪俸。”
“但這樣一來又出現了新的問題,這些人的薪俸已經有的超過五品官員的兩倍之多,這就讓現在的官員很不滿,做事也有消極怠工之嫌。所以,他們給出朝堂兩個方案,降低小吏的薪俸,但為了留住人,希望朝堂擴大港口人員編製,給予他們晉升的機會。二則是提高原先官員的俸祿。”
房玄齡說完就苦笑道:“看似兩個建立,但其實也就一個,那就是給與他們更多的編製來安排這些人。至於提高俸祿?嗬嗬!我們一旦開了這個口子,你信不信其他地方官員能讓奏章將我們淹了?”
杜如晦看完之後也揉了揉額頭,苦笑道:“是啊,一個幫忙的沒有編製的臨時小吏薪俸都超過一州長史了,別說是他們了,就是老夫在他們位置上也不服。”
“但你也清楚,明州,登州兩港的編製已經夠龐大了。要知道一縣之地,也就是縣令,縣尉,縣丞是朝廷直接任命的,加上其他的必要官員也就是不到十個而已。但你看看現在兩港,加起來都快三百在編人員了,要是在擴編下去,這可怎麽得了?”
兩人相視苦笑,都不約而同地看兩眼發呆的皇帝,心中已然定計。
“陛下,這是登州港姚昶遞上來的文書,臣等不能決斷,還請陛下聖裁!”
得了,既然自己解決不了,那就讓皇帝決定吧!
“哦?”
李世民心下一奇,有些納悶想到:這兩人最近怎麽回事兒?這是第幾次了?以前可不這樣啊!
但他手中的動作卻是不慢,但當他看完之後也頭更疼了。
“這姚昶怎麽回事兒?朝廷都給他們配置那麽多人,怎麽還是缺人?難道一個個都拿著朕的俸祿不辦事?”
李世民有些惱怒道。
房杜兩人對視一眼,最後還是房玄齡上前說道:“陛下,兩港現在繁忙異常,稅收,點檢,海防,龐大的倉庫,自營官船,原有附屬的產業,港口的工人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有能力的人去管理,而這些還必須精通算術,不然連賬本都看不懂。”
“據臣所知,他們現在下麵管理的人,已經不下十萬人,還都是有一技之長的人,這麽多人每年為大唐創造的稅收占據每年的兩成以上,並且每年還在增加.............”
李世民張了張嘴,想要說什麽,但聽到這個比例,隻能硬著頭皮大手一揮:“那就加吧!”
說完立即起身朝後殿走去,就像是有人後麵追似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co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