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這天下是朕的
字數:4216 加入書籤
登州府城。
楊家,作為登州府城首屈一指的大家族,占地數百畝的巨大府邸,無不彰顯著楊家的豪奢!
“可惡!”
一個造型雅致顯然價值不菲的茶盞應聲而碎,而茶盞的主人卻毫不在意,而是低聲怒吼“天啟小兒欺人太甚!”
“兄長,現在不是發脾氣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如何應對,昏君想要重定商稅,那就是要我們的命啊。”
一個身著青色儒袍的男子開口問道。
“七哥,你也太高看那個黃毛小兒了,重定商稅,你覺得天下人會服不成!”
一個身穿武者勁裝的壯漢嗤笑道“天下所有豪門士族,誰家不經商,那昏君想收商稅,那就是與天下人為敵!”
“我倒要看看這黃毛小兒能派什麽人來收這商稅,又有誰敢收到我楊家頭上來。”
“肅靜!”
此時正端坐首位的楊清文低喝道。
“七弟,你是登州府同知,這兩天你和其他同僚多聚聚,探討一下此事。”
“是,家主!”
身穿青色儒袍的男子點了點頭。
“十二弟,家裏的生意皆是你在負責,你去準備一些賬本,另外警告下麵的人不得多嘴!”
楊清文再次說道。
“是,家主!”
坐在一旁一直沒開口的楊清華也點了點頭。
“九弟,你在六扇門裏多探聽一下消息,如果有機會的話,東廠那些番子可以多結交一下,多個朋友多條路嘛。”
楊清文看向身穿武者勁裝男子。
“是,家主!”
勁裝男子也點了點頭。
楊清文向看向之前摔茶盞的人“二弟,你和其他家族的人也熟,不妨和其他家族的人聯絡一下感情。”
楊清武點了點頭道“我知道怎麽做。”
“那大家各自行動吧,我倒想看看天啟小兒怎麽收我們的稅!”
楊清文冷笑道,朱由校想要收商稅,那也要天下所有豪門士族配合才行啊,沒人的話,他朱由校親自下來收不成!
………
乾清宮。
“幾位閣老,這就是你們擬出來的商稅?”
看著奏本上的條條例例,朱由校的嘴角微微上揚,眼神略帶揶揄。
這些人還真是拿他當孩子啊!
瞧瞧!
穀 典鋪稅契、覲費雜支、民佃屯田、生員優免、督撫軍餉、撫按公費、鑄息、捐助、鹽引、蘆課、役扣、平糶銀、馬夫銀等等羅列了整本奏本。
可實際上什麽狗屁意義都沒有,這些東西就是哄孩子玩的!
在明朝搞什麽雜七雜八的稅收,屁意義都沒有,實際上的商稅就那幾樣,鹽、茶、鐵、關稅,其他的屁用沒有,收上來的還不夠人工費的。
看到朱由校的眼神,幾人下意識地低下了頭,他們知道,朱由校已經看透了他們的小心思!
不過朱由校也沒打算追究,畢竟劉一璟等人也隻是不想得罪天下人罷了。
“這是朕所擬定的幾條稅收政策,諸位愛卿不妨看看。”
將劉一璟幾人遞上來的奏本扔進一旁的紙簍,朱由校將書桌上一本奏本遞給了一旁的陳洪。
劉一璟接過陳洪手中的奏本後,其他幾人也紛紛圍了過來。
奏本上所寫的東西倒是不多,可是看清楚後,幾人的臉色卻是大變,朱由校這是玩真的啊!
朱由校也看到了幾人的臉色,自然知道幾人心裏的想法,在古代,百姓多是自給自足,真正要買的東西,無非就是鹽茶鐵布四樣,這就是古代的基本商貿,至於其它的東西,那隻是錦上添花,對於老百姓來說,多也不多,少也不少,布和鐵是算在正常稅收裏的。
所以他的目的就是鹽、茶、關稅和青樓楚館這些官紳階層大肆消費的地方,這些才是大頭,想要收商稅,就要從這些地方動手才行。
“陛下,這……這…”
劉一璟遲疑著,連話都說不太清楚。
“劉愛卿可是覺得動這些東西會鬧出大問題。”
朱由校淡然道。
“是!”
劉一璟閉上了眼睛,相比其它東西,這些東西才是各個豪門士族的命根子,畢竟其它東西,普通老百姓也能觸碰到,縱使有利也有限,動這些東西,那就是逼他們拚命。
“朕知道!”
朱由校輕笑著點了點頭。
聽到朱由校的話,劉一璟幾人頓時如遭雷擊,仿佛看到了朱由校身後浮現出了屍山血海,無數的士人正在血海中掙紮!
看著渾身僵硬的幾人,朱由校淡然道“不破不立,有些人覺得這天下是他們的,可是朕覺得這天下是朕的!”
“按照朕的意思擬旨吧,另外再加上兩條,偷稅漏稅者以二十倍論罰,還有,無論是什麽人,檢舉揭發他人偷稅漏稅的,可得罰款一半!”
“臣遵旨!”
劉一璟低聲道,他知道,朱由校就是故意想要逼一些人鋌而走險,要不然絕對不會逼他們到這一步!
要知道能將這些生意握在手裏的,背景就淺不了,比如秦淮河上的銷金窟,那些都是普通人能碰的?都是大勳貴和大豪門才能鎮得住場子的,現在朱由校的舉動就是想憑一己之力站在所有人的對立麵!
看著劉一璟幾人後退的身影,朱由校眼裏閃爍著異芒,劉一璟等人知道,他又何嚐不知,不過他在賭,賭勳貴和武將會站在他這邊!
畢竟他是千百年來,唯一一個讓他們站起來的皇帝,而這些行業中,絕大部分利益都在文人階級手中,他相信勳貴和武將們不會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而放棄站起來的機會!
至於文人階級,朱由校並不擔心那些人可以翻起什麽風浪,現在藩王們去了奴兒幹都司,那些文人想要造反都沒理由,畢竟想要造反是要名頭的,正所謂師出有名,若是連名頭都沒有,百姓們又怎麽可能會跟隨。
當內閣的聖旨傳出宮外,整座京城瞬間陷入了一種詭異的死寂中,哪怕是張維賢等人也一樣,誰都沒有想到朱由校居然動這些東西!
而一些中小商人則是心懷希望,因為聖旨上說了,一批貨物隻收一次關稅,對於普通商人來說,貨物成本並不高,一路上的關稅才是攔路虎,過一次關剝一層皮,有的時候在半路上把貨物燒了都比運到目的地販賣輸得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