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滿眼皆是感慨

字數:3448   加入書籤

A+A-




    林雲三人走進展覽館,裏麵人頭攢動,或是三五成群,或是五六成隊各自圍住一個展位,在展位上放著各式各樣的機械設備。

    工業展覽自然展覽的都是鋼鐵機械,不過也不都是實物,大型機械放不下,隻有一些精細化機床才能以實物展出,剩下的都是按比例縮小的模型。

    林雲三人也不著急,隨意的在各個展台前看著。

    各種樣式的機械設備讓林雲看到眼花繚亂,什麽壓路機、挖掘機、洗衣機生產線、彩色電視生產線等等,這些都是技術含量較低的機器。

    技術含量高的也有,什麽高壓輸電設備啦,火力發電汽輪機啦,對了,一個島國的展位上還有一個三米長的火車頭,這是島國的“新幹線”高鐵火車模型,子彈頭般的車體引來了很多人的圍觀。

    林雲看到一個似乎是領導的人,在幾個下屬的陪同下正在和島國企業交談,了解“新幹線”高鐵的各種性能,他看著這個模型,眼裏盡是羨慕。

    是呀,華國是個人口大國,每年鐵路輸送人數高達數億次,可是鐵路交通卻很不發達,三四百公裏的距離,坐火車至少得五六個小時,時速七八十公裏都是快的。

    可人家島國的“新幹線”平均時速超過二百公裏,最快可以達到四百公裏,這種技術對如今的華國來說根本就是遙不可及。

    新幹線企業的介紹人也是一臉驕傲,甚至還帶著一絲輕蔑的神情嘰裏呱啦的說著,林雲懂的一些島國語,基本交流對話沒問題,這個介紹人說自家的技術如何如何好,甚至說新幹線技術領先華國五十年,簡直都吹上天了。

    “弟弟,這個火車………很像火車的東西什麽?”徐慧詢問。

    “這是高速鐵路,時速可以達到二三百公裏,如果坐這樣的火車沈城到首都,兩個小時就到!”

    “兩個小時就到?太快了,怕不是跟飛機差不多了?”徐慧覺得不可思議。

    “跟飛機自然比不了,但已經是世界上最快的火車了。”林雲回答。

    徐慧探著頭看著火車模型小聲說道“咱們國家不知道什麽時候能造的出這樣的火車。”

    林雲笑了笑回答“很快,剛才島國那個人說我們五十年也造不出來,他這是吹牛,還特麽五十年,在過十年,咱們就會掌握高鐵技術,在過二十年,島國的新幹線在我們的高鐵麵前都是渣渣。”

    徐慧撇了撇嘴沒吭聲,心裏道我看是你吹牛吧。

    林雲當然沒吹牛,二十年後國家的高鐵技術在全世界屬於頂尖水平,更關鍵的是,國家的高鐵總裏程已經超過其他國家的總和,這一點誰能比?

    對了,除了“新幹線”外,還有高壓輸電裝置,也是島國的展台,同樣有一幫人圍著,島國企業的員工也在嘰裏呱啦的講個不停,眼裏一樣帶著輕蔑。

    林雲真是有些好笑,如果說高鐵技術源於國外,那高壓輸電技術完全就是電力人自己研究出來的,至於水平如何,嗬嗬!

    同樣是二十年後,如果華國說我們的高壓輸電技術世界第二,那整個世界,包括所有發達國家在內,沒有一個敢說是第一,真是不敢,因為說第一就是啪啪打臉。

    可以說,現在展覽的這些機械設備,九成以上在二十年後都已經被國內的技術取代,高鐵和新幹線自不必說,還有挖掘機,三一重工可聽過否?

    還有那些家用電器的生產線,開玩笑,二十年後國外還有幾家生產家用電器的?都被國產品牌幹黃了。

    不遠外還有雙軸數控機床的展台,這讓林雲歎了口氣。

    倒不是說二十年後國家生產不了數控機床,那時國家幾乎任何一個機械設備都能做,隻是在高精端領域還有差距,數控機床就是一個短板。

    其實在這個行業內,中低端都沒問題,就是民用高尖端數控機床技術始終把持在發達國家手裏,另外還有民用手機芯片,這也是國家高技術方麵的痛處。

    林雲看著這些國外進口的設備感慨萬千,因為他知道十年後,二十年後的樣子,那時的華國已經今非昔比。

    展覽館裏幾乎每個展台前都有人駐足,很多就是工廠的技術員和負責人,他們不僅僅是來參觀的,主要還是采購到自己想要的機械,展覽館裏有二十幾位誌願者,來自首都的各個大學,負責為大家提供翻譯。

    在展覽館的一個角落有一個不大的展台,這裏正是林雲這次的目標。

    “小森機械製造株式會社!”

    林雲三人停在了展台前,人不多,隻有三個人在清冷的展台前觀看。

    展台上有詳細的企業介紹,林雲拿起一本。

    這家名為小森的企業其實規模很小,介紹上說整個企業隻有三十多個員工,主要業務就是食品加工設備,什麽麵包機、麵條機,還有一些包裝機等等。

    別小看島國的小企業,他們實際才是島國先進製造業最大的支撐,因為他們對產品質量的追求已臻化境,在全世界範圍同行業內形成了技術壁壘,可能產量不夠大,但產品不缺市場。

    其實這就是所謂的“風田模式”,風田汽車全世界人們都知道,是島國最大的汽車企業,全世界前三名的存在,風田公司的製造模式就是扶持一批為己所用的小企業,每一個都有分工。

    有的企業生產汽車軸承,有的企業生產輪轂,他們在各自領域不斷追求極限,這才造就了風田汽車的整體品質。

    這小森顯然也是“風田模式”型,雖然規模不大,但也有近四十年曆史,也是,島國很多知名的企業都來自於二戰之後,以前即使有,也被炸沒了。

    算起來島國崛起也是因為當年那場半島之戰,之後米國開始加大力量扶持島國,在不到二十年內,島國就在一片廢墟上重新建立起一個全新的國家,特別是機械製造行業,如汽車、芯片等行業,在七八十年代達到了巔峰,尤其是汽車領域,幾乎碾壓米國,打的如福特和通用這種曆史悠久的車企喘不過氣來。

    還有芯片行業,更是在科技方麵超過了米國,對米國的芯片行業構成了巨大威脅,然後米國就開始收拾島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