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農村問題專家聞鐵軍
字數:6160 加入書籤
林雲幾個人坐車來到了宋莊,這座村子比之前那個村子大多了,足足有七百多戶人家,絕對的大村。
當然,在北方超過千戶的村莊很多,宋莊隻是其中一個而已。
車子開進宋莊,立刻引來眾多村民的側目,畢竟這年頭小轎車很少,村子裏更是很少見,整個村子隻有兩台拖拉機,還是六十年代的老車,現在還開起來已經是奇跡了。
剛一進村,任白華抓住一個人詢問道:“你們村長宋廣田呢?”
村民愣頭愣腦道,“老宋呀,他………我也不知道呀,你找他幹什麽?”
“算了算了。”
任白華帶著大家來到村部,村部就是兩間土房子,門上貼著對聯和福字,空地上還有鞭炮的紙屑,空氣中也彌漫著淡淡的火藥氣息,新年的氣氛還沒有完全散去。
門口停著一輛綠色的213吉普車,是豐和市的牌子,周文舉有些驚訝,“這是市裏的車子,看來調研的是大人物呀!”
村部門前站著不少人,一個個趴著或是窗戶,或是擠在門前向裏麵看去,不時有人從屋裏出來,手裏都拎著點東西,什麽半袋大粒鹽了,半瓶燒酒了這類物品。
任白華找了個人詢問:“宋廣田在裏麵呢?”
對方點頭,“嗯,在,正跟市裏的領導和首都來的專家聊天呢。”
“市裏麵的領導?誰呀?”
周文舉急忙帶著眾人擠過眾人走進了屋,剛進門,一位五十多歲的漢子就看到了周文舉。
“哎呀,周縣長您怎麽來了……哦,一定也是王科長找來的。”
這個人就是宋莊的村長宋廣田。
“老宋,市裏麵的領導……。”
旁邊的任白華話剛說口就停下來,“老王呀,你怎麽來了?”
來人是市農委農業經濟發展科長王秉德,與任白華都是一個係統的同事,早就是熟人了。
“王科長呀。”
周文舉也認識對方,都是熟人。
王秉德看到眾人也很驚訝,“周縣長你們怎麽來了?”
周文舉笑道,“我們也是偶然得到的消息,聽說有幾位首都來的專家在這邊,所以特意來看看,想不到是王科長跟著一起來的,你到我們縣怎麽不告訴我呀?”
“周縣長,這不怨我們,首都專家昨天才到,明天就要走,他們著急了解一些情況,我們就沒打擾你們,直接找了幾個地方,宋莊是第二個地方,一會兒我們還要去五鬆鎮的西營子村。”
“那個專家是……。”
林雲早就看到那兩位首都來的專家,一位四十歲左右,長的溫文爾雅,另外一位年紀不大,二十五六歲的樣子,朝氣蓬勃,林雲認識那位年紀大些的專家,他叫聞鐵軍,是華國最知名的農業專家。
聞鐵軍,華國最知名的農業專家,大學畢業進入到國家經濟部門工作,研究的領域就是農業,改革開放後開始研究農村經濟的變化,每年大半時間都和農民在一起,可以說,在華國,聞鐵軍就是最權威的農業專家,國家很多相關農村政策的提出都會以聞鐵軍的研究為依據。
在前世,林雲看過聞鐵軍的書,當然,那已經是三十年後是事情。
那時的聞鐵軍退休在家,開始潛心寫書,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國家改革開放後的農村經濟發展以及全世界產業遷移規律。
他的研究成果很深刻,畢竟多年在農村駐紮,對國家的農村形態太了解了,以小見大,從而得出了自己的理論,這些理論非常貼合華國的實際,絕不是那種高大上的套話。
聞鐵軍對國家的農業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林雲還記得,十年後,國家評選出十大感恩華國人物,聞鐵軍位列其中。
某種意義上說,二十年後,國家推行大力發展農村產業政策,就是聞鐵軍的研究為理論基礎。
前世,林雲在網絡上看過聞鐵軍,那時已經滿頭白發,談吐溫文爾雅,但邏輯清晰,言語犀利,而且性子耿直,從不說富麗堂皇的話,總是敢直麵問題,在林雲心中,堪稱國士。
不過現在的聞鐵軍剛過四十歲,當然,四十歲也是中年,不再年輕,再加上長年累月在田間地頭調研,皺紋密布,頭發漸白,要不是林雲認得他,還以為也是一位農民老鄉呢。
王秉德拉著周文舉來到聞鐵軍麵前,“來來,周縣長,我給您介紹一下,這位是是人民大學的聞鐵軍教授………聞教授,這位是長豐縣副縣長周文舉,主管農業,聞教授想了解什麽情況就可以詢問周縣長。”
“聞教授您好,我是周文舉。”周文舉伸出手來主動打招呼。
聞鐵軍立刻伸出手握在一起,“周縣長好,這次我們不請自來也是因為太忙,希望周縣長不要怪罪。”
“見什麽怪,您是國家的專家,到下麵調研是為了我們農民,我們高興還來不及,這樣,一會完事了我請客,專家來我們縣總不能連一頓飯都吃不上吧?”
聞鐵軍急忙擺手:“周縣長,各位領導,你們工作忙,就不打擾了,我們下午也有事。”
“有事也得吃飯不是?咱們就是一頓便飯而已,吃完了繼續工作,不耽誤。”
周文舉很堅決,沒辦法,聞鐵軍隻能應允。
周文舉和幾個人去到旁邊的屋子休息,林雲則是找了個凳子坐下,看著聞鐵軍兩個人工作。
所謂工作,就是隨機找農戶詢問近幾年的一些情況,比如家庭收入有多少,有多少農田,有多少勞動力等等,凡是來的農民還給一些副食品,雖然不多吧,可對一個普通農民來說也很可觀。
農民們高高興興的和聞鐵軍聊著自家情況,和聊家常一樣,聞鐵軍也沒有任何學者的架子,不時用當地的方言說上幾句,還時不時的說幾個在農村流傳的小笑話,逗的在場的人哈哈大笑。
這些問題看似很小,但可以從中分析出諸多情況,林雲聽了一會兒就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每年勞動力都在緩慢下降,其中原因就是年輕人開始去城市打工,逐漸形成了打工潮。
其實北方還好一些,畢竟土地肥沃,再加上北方人守家,出門打工還不是很普遍的現象,如果是南方,此時已經明顯可以感覺到這股外出務工的大趨勢。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