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考校

字數:4679   加入書籤

A+A-




    “見過公主、駙馬。”李木恭敬的行禮道。

    “李總管,駙馬有傷在身,不能行禮,你有什麽話,趕緊說吧。”李麗質說道。

    李木說道“陛下口諭命涇陽縣侯三日後前往軍中,不得耽擱。”

    “駙馬現在傷成這樣,怎麽去?”李麗質不滿的說道。

    “公主,&nbp;&nbp;這是陛下的口諭,老奴隻是傳達陛下的口諭。”李木苦笑道。

    林軒製止了李麗質,說道“勞煩李總管跑一趟,請李總管告訴陛下,就說臣定當遵旨,三日後便啟程前往軍中。”

    “那老奴就回去複命了。”李木行禮說道。

    “我有傷在身,&nbp;&nbp;就不送李總管了,&nbp;&nbp;青衣送李總管出府。”林軒說道。

    等李木離開後,李麗質氣呼呼的說道“父皇太過分了,把你打成這樣,又讓你三日後前往軍中,到時候留下什麽病根怎麽辦?不行,妾身要進宮見父皇。”

    林軒並沒有阻止的意思,雖然李麗質進宮改變不了什麽,但是最起碼可以讓李世民頭疼頭疼。

    事實上,李世民現在就非常頭疼。

    他讓人把玉米送到立政殿後,長孫皇後並沒有全部留下,而是讓人送了一部分到楊妃和韋貴妃那裏。

    至於其他人,因為隻有這麽點,便沒有送。

    本來就不多,送出去一部分,也就沒剩下幾個了。

    兕子還好,畢竟才一歲多,也吃不了多少。

    但是李治就不同了,五六歲的年紀非常貪吃。

    除了長孫皇後和兕子一起吃了一個,&nbp;&nbp;剩下的兩個全進了他的肚子。

    吃完以後,&nbp;&nbp;李治還有些意猶未盡,&nbp;&nbp;讓宮女去給他拿。

    宮裏根本沒有這玩意,宮女到哪給他拿,隻能告訴他這是陛下讓人送來的,尚膳局根本沒有。

    李治雖然生在皇家,但是因為年紀小,加上李世民平常對其非常寵愛,因此並不像成年皇子那樣怕李世民,知道隻有李世民那裏才有,就想要去甘露殿找李世民要。

    但是卻被長孫皇後訓斥了一頓。

    李世民在李治幼小的心裏算是慈父,那麽長孫皇後就是嚴母了。

    李治不敢違背長孫皇後的話,隻能回到自己住的宮殿玩林軒送他的那些玩具去了。

    李世民這邊因為今天奏章比較少的原因,早早的就處理完了。

    忙完以後,想著幾天沒有看到兕子了,就來到了立政殿。

    李治得知後,玩具也不玩了,直接來到了立政殿。

    “父皇,父皇。”

    人未至,&nbp;&nbp;稚嫩的聲音就先傳來了。

    長孫皇後眉頭微皺,&nbp;&nbp;訓斥道“母後怎麽教你的?”

    李治脖子一縮,規規矩矩的行禮道“兒臣參見父皇母後。”

    “免禮。”李世民說完對長孫皇後說道“雉奴還小,&nbp;&nbp;不用那麽嚴苛。”

    都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

    然而李世民恰恰相反,雖說李治不是李世民最小的兒子,但是李世民對待長孫皇後所生的孩子要比其他妃子所生的孩子要好的多。

    眾人都以為李世民最喜歡李泰,事實上李世民最喜歡的是李治。

    對李泰的賞賜遠超諸王,是因為李泰天生肥胖,禦醫斷言其不能長壽,李世民對他好,有一部分補償心理在。

    事實上,李世民對李治的寵愛一點都不比李泰低甚至還要高出許多。

    雖然在封地上,李治不李泰差了許多,但是李治的封號可是晉王。

    太原是李家起兵之地,被稱之為龍興之地,李世民封李治為晉王,可見對李治的喜愛。

    正常來說,皇子十四歲就要分府別住,不能住在宮裏。

    然而李治被立為太子的時候已經十五歲了,卻依舊住在宮中,對李治的寵愛可見一斑。

    長孫皇後卻不讚同李世民的話,反駁道“皇家規矩本就森嚴,其餘皇子公主要遵守,他也一樣要遵守,陛下不能因為對其喜歡,邊放鬆要求。”

    李世民沒有和長孫皇後爭辯,吧李治抱在懷裏,笑道“雉奴功課做的如何了?”

    “回父皇,兒臣的功課已經完成了,父皇可以隨便檢閱。”李治說道。

    “哦?”李世民見李治的小臉上布滿了自信,起了考校的心思,笑道“那父皇就考考你,隻要你能讓父皇滿意,父皇就答應你一個要求。”

    “真的嗎?”李治有些驚喜的問道。

    他正想著問李世民討要玉米,如果他的回答讓李世民滿意了,到時候提出想要天天吃玉米,以後豈不是想怎麽吃就怎麽吃?

    “陛下。”長孫皇後覺得李世民太過慣李治了,這樣並不好。

    “君無戲言,朕既然說了,就不會更改。”李世民說道。

    “雉奴和父皇說說,最近在學什麽?”李世民問道。

    “父皇,兒臣正在和蕭師學習《孝經》。”

    “學習孝經好啊,那你認為這部《孝經》中什麽最重要?”李世民問道。

    李治認真的想了想,說道“父皇,兒臣認為孝道最為重要,幼年侍奉雙親,長大後侍奉君王,最後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君子侍奉君上,到了廟堂之上想著為國盡忠,退居在家的時候想到是勸諫君主的過錯,糾正其惡。”

    “好好好!”李世民聞言大喜,誇讚道“你如果按此行事,完全能夠事奉好父兄,做好臣子了。”

    這話要是一個成年人說出來,並不算什麽,但是李治才六歲啊,如何不讓李世民欣喜。

    李世民又忍不住想到了李泰,六歲小孩都懂的道理,你怎麽就不懂呢。

    長孫皇後對李治的聰慧也非常高興,但是眼睛深處卻藏著一絲擔憂。

    作為母親,她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

    但是身在皇家,太過聰明並不是什麽好事。

    李治現在年幼,並沒有什麽野心,但是誰能保證他長大了,不會對那個位置動心?

    身為皇後,她自然希望李承乾的太子之位穩固,這樣對朝廷有利。

    身為母親,她也不想自己的孩子兄弟相殘。

    事實上,長孫皇後的擔憂一點都不多餘。

    許多人認為李治能繼承皇位,是走了狗屎運。

    李承乾造反被廢以後,李世民是想立李泰為太子的,但是李泰和李世民說要殺子立弟,李世民覺得李泰太過狠毒,打消了這個想法,才讓李治撿了便宜。

    事實真是如此麽?

    李世民立李治為太子是因為李治一直表現的非常仁孝。

    李世民覺得李治繼位後,會善待兄弟,這才立李治為太子。

    事實上呢,李治在李世民病重的時候就和武則天勾搭,繼位後更是借長孫無忌的手,把許多兄弟給弄死了,完全沒有了往日的仁孝。

    另外,李世民雖然因為李泰說要殺子傳弟,覺得李泰太過狠毒,但是並沒有下定決心放棄李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