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一統天下

字數:3984   加入書籤

A+A-




    評判一個地方治理的效果,諸子百家的標準並不完全相同,就比如說法家和儒家,在一些方麵就完全不同。儒家重‘教’,而法家則重‘法’,側重點不同,看待一件事情也完全不同。

    而衛莊身為縱橫家,吸收了先輩的經驗,但並沒有拘於其中,他喜歡看人的眼睛。

    從百姓的眼睛之中,衛莊可以看出許多。

    戰爭帶來的悲劇沒有影響到地方百姓,相反,那些被打下來的地方,在短短幾年內,已經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本是空曠閑置的土地,出現了園林、田地、房屋……所有的人都安居樂業,即使有著作奸犯科的事情,也很快被刑吏處置了。

    他們的眼睛,有著衛莊以前從未見過的光芒,那大概就是名為希望吧。

    這並不容易,起碼在衛莊看來,便是這樣。

    所以乾王這樣的君王,才值得他追隨和為之效力。

    因此,他才不疾不徐的帶著自己的師兄蓋聶去看看乾國的天下。

    衛莊並不在意封賞的問題,反正肯定沒有封侯封王,大將軍之位已經無可再封,換成其他人可能要考慮卸磨殺驢,功高震主的問題。

    畢竟,他可是一個人滅了六國,典慶都隻是輔助作用而已,不過衛莊知道乾王根本不在乎這些。

    ……

    乾國接下來真正要關心的是如何統治天下?

    第一步,便是對於乾國最高統治者的定位。

    乾國的統治者該如何稱呼?

    這些日子,一眾學士考據古典,追尋尊號,於今日的朝堂上,終於有了結果。

    “昔者五帝地方千裏,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製。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嚐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製’,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

    他們討論了很久,終於在古籍之中找到了一個最為尊貴的名號“泰皇”,同時建立了一套新的製度。

    奈何楊神對這禮儀製度和尊號都看不上。

    “本王德高三皇,功過五帝,舊號難及。”

    “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其他再議。”

    “臣等拜見皇帝陛下!”

    尊號已定,君臣之禮成也!

    雖然天下已經一統,然而,接下來便不是高枕無憂。事實上,乾國初生,卻麵臨著內憂外患。

    北之匈奴、東胡,南之百越,以往被七國各自分擔的周邊壓力,現在全部聚在了乾國的肩膀上。

    乾國雖然滅了六國,但對於六國的舊族還是很警惕的。也因此,在各地保留軍隊,還是有必要的。

    而關中也是一樣。畢竟,就算不論山東六國,關中的北麵,也麵臨著匈奴的威脅。

    該削減削減的,該留下留下的,剩下的便是乾國今後的軍事布局,必須有著一個初步的議定。

    此時乾國最大的軍事布局還是放在了山東六國,至於周圍的匈奴、百越,都是在次要的位置。

    當然,軍事的布局隻是輔助手段,不是為了進行戰爭,而是為了協助各地重新建立秩序。

    清剿匪寇,安撫百姓,丈量土地,編納戶口……

    繁瑣而又重要的議程到了最後,終於到了邊境問題。

    與匈奴、百越的衝突,可能是唯一要動刀兵,有著進行戰爭的可能。

    百越那邊,暫時不用擔心,除非天澤連收服整個百越的能力都沒有,那到時候就得衛莊出動大軍橫掃百越了。

    “陛下,我大乾蕩滅六國,然天下尚未安穩。山東有變,關中之軍可順流而東,據敖山之饒,以禦六國餘孽。然南北未定,北有匈奴,南有百越。當思危變。”

    滅六國之後,楊神的官位體係製度也開始容納了大量的新血,有才能的晉升,有前科的被韓非下獄,最近韓非忙得頭發都白了,估計命已經沒有幾年了。

    逆鱗劍好像有副作用來著。

    “卿有何策?”

    楊神看著對方問道。

    “關中北有胡苑之利,容畜者眾。大乾可安撫邊境的蠻夷部落,行懷柔之策,拉攏分化。再興榷場,以鹽、銅之物,換其牲畜馬匹,以服飾、器物之精美,以墮其心。久之,不戰可定。”

    如今乾國內部還未整頓,就算是要對匈奴大規模用兵,也還不是時候。用這些計策,操作的好的話,可以暫時穩住邊境的蠻夷部落。

    楊神卻是深深注視著此人。

    “可。”

    有人屯兵關外,圖謀造反,楊神對於一切鹽鐵銅的流向都非常關注,此人這個計策不可說不合適,但是楊神保有懷疑的態度。

    明麵上,他吩咐西廠和北鎮撫司嚴密監視此人,然後在明麵上的暗地裏,吩咐逆鱗的殺手盯緊此人以及交易。

    再在暗地裏,派出黑宮死士。

    如此一來,除非這些人全部都被收買了,叛變了,不然楊神都不會被蒙蔽。

    此刻乾國正以無比高效的議程來統籌規劃著天下,然而這其中,還有一個最為核心的議題。

    那就是該怎麽治理天下?

    也就是郡縣治與分封製的爭端。

    兩派的觀點各有道理。

    一派便認為,天下之地,險峻窮富之異,民風俗情不一,不可一概論之,應當分封皇室子弟,前往齊楚等人心未服之地,安定地方。

    一派的法家出身的大臣則認為,天下之亂源便在於分封製。縱然是嫡親血脈,過了幾代之後,他們的後代也會反目成仇,帶給國家相當大的威脅與混亂。

    畢竟,周室就是最好的例子。當初周天子分封的時候,姬姓的諸侯國占了絕大多數。

    周室本想要以這些姬姓的諸侯國為屏藩,可後來,打得最凶的就是這些姬姓的諸侯國。

    當年,讓周天子威信掃地的繻葛之戰,便是同為姬姓的鄭莊公弄出來的。

    不過其實楊神早有框架和定論,直接套用模板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