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中軸線——北平古城的靈魂和脊梁
字數:20351 加入書籤
冬日的陽光,溫暖而和煦,講古老的城門遺址襯托得更加神秘悠遠,古樸滄桑。
位於北平東城永定門橋北的永定門,又稱正陽外門,另有永安門、永昌門等名號,寓意“永遠安定”。
之所以稱它為城門遺址,那是因為早在57年的時候被拆掉。
現在大家過來永定門,看得就是一個寂寞。
沒一會,這幫家夥就都圍在蘇亦的周邊看著他畫畫了。
於是,聽到蘇亦跟黎新葉的互動,這幫家夥就開始起哄。
“小師兄,你這個也太過分了,整幅畫就隻有葉子同學一個,我們那麽多人,連個影子都沒有,太過分了,好歹給我們一個露頭的機會啊。”
“就是啊,憑空變出一個城樓就算了,旁邊還多了一個護城河,甚至還多了一個護城橋。那麽大一個橋,就隻一個撐著油紙傘的姑娘,我們不是人嗎?”
“小師兄,有城樓,有護城橋了,橋上有姑娘了,樓上總該有有個人吧?要不,我來。”
“王訊你臉怎麽那麽大呢,小師兄明顯是在給《斷章》配圖,就算城樓上有人,那也是小師兄,就你這家夥站在樓上,多煞風景。”
“就是啊,在小師兄的眼中,葉子同學才是風景,至於我們吧,估計連風景之中點綴都不算。”
蘇亦不理會他們的胡鬧,黎新葉臉皮卻沒有那麽厚,連連擺手,表示否認。
那嬌羞的模樣,甚是可愛。
蘇亦也不可能一直放任曆史係這幫牲口調侃她,“你們這幫家夥,我畫了半天城樓,你們就非要把注意力放在護城橋跟人物上,難道你們以為我對著永定門遺址複原城樓,真的是因為閑著無聊嗎?”
這幫家夥也終於反應過來了。
“小師兄,你是說,你畫中的城樓就是當年的永定門城樓啊?”
蘇亦忍不住翻白眼,“敢情我畫了那麽長時間,就是畫了個寂寞呢。”
這幫家夥打哈哈,“主要是小師兄你畫得太有藝術性了,都讓我們忘了正事。”
“是的,誰讓葉子同學,這麽仙氣,似乎從畫中走出來一樣,真不怪我們。”
惹得黎新葉咯咯直笑,蘇亦也笑道,“行了,都別貧了。”
這幫家夥馬匹是真的是拍都溜溜的,葉子同學一個小姑娘,哪裏是他們這些老大哥老大姐的對手,蘇亦沒有讓他們繼續調侃。
“不要關注錯重點了,畫中的重點是城樓,而不是人。”
然後抽出之前畫好的素描圖遞給王訊,“永定門城樓因為是危樓並且影響交通,1957年被拆除的,你小的時候應該見到才對,看一看,是不是這個樣子。”
王訊點頭,“我49年出生的,共和國同齡人,拆除的時候,已經8歲了,多少有些印象。小師兄,你這畫得也太像了,要不是了解真相,僅僅看這張素描圖,還以為永定門還真存在呢。”
說著,大家相互開始傳遞觀看。
說了再多沒有圖片,大家都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在沒有圖片的時候,手繪複原圖就是一個非常直觀的表現方式。
這種方式,整個北大曆史係,能夠掌握的人並不多,恰好,蘇亦就是其中一個。
其他人也好奇,“小師兄,你是怎麽做到的?”
“對啊,小師兄,畫得栩栩如生,微妙微翹,讓人如臨其境,這種繪畫功底也太絕了。”
“小師兄,教教我們唄!”
蘇亦說,“我又不會偏空造樓,當然是看過當年的圖片,然後根據記憶複原出來的。”
這話,又讓大家感慨,小師兄記憶力真好。
也有人同學羨慕道,“會繪畫真好,知道我也學美術了。”
立即遭到同學們反駁,“你要是學美術了,怎麽可能有機會遇到小師兄。”
說話的同學笑道,“這可說不準,說不定我報考廣美呢,你們說,我要是到廣美讀書,會不會有機會遇到小師兄啊?”
瞬間,他的話把眾人都懟愣住了。
立即有同學反應過來,“尹晉安,你笑得倒美,就你這三腳貓的繪畫功夫,想要考上廣美,做夢吧。”
被稱為尹晉安的男生,不以為然,“我想一想,不可嗎?說不定我以後也有機會做藝術類相關的考古工作呢。”
他的話,又把眾人懟啞巴了。
蘇亦聽到這話,樂了,望著他說,“尹晉南,你要是喜歡美術,讀研的時候可以讀美術史。”
對方雙眼發亮,哈哈大笑,“小師兄,這個提議好,我到時候就去報考廣美。”
蘇亦搖頭,“去廣美就算了,你想讀研就去央美吧,到時候真要做美術考古,央美肯定比咱們北大合適。說不定未來,就可以去廣美當院長了。”
這話把對方樂得不行。
大家就開始質疑,尹晉南這貨憑什麽當廣美院長,說著就開始互掐起來了。
蘇亦樂得不行。
前世,尹晉南從北大考古專業畢業以後,還真就去央美讀研,留校央美,然後又被聘請當廣美的人文學院院長,雖然不做美術考古,確實美術史論的大佬。
對於尹教授,作為昔日廣美美術史的學生,蘇亦還是不陌生的。
雖然他讀本科的時候,對方還在央美,但,不妨礙尹教授學界大佬的地位。
現在卻變成對方的小師兄,搖身一變成為對方學術啟蒙人,也挺好玩的。
然後,眾人就開始疑惑,什麽是美術考古。
好吧,這年頭確實還沒有美術考古的概念。
蘇亦暫時也不跟他們科普這個了。
而是把話題回歸到永定門,回歸到中軸線。
“我之前讓你們搜集中軸線相關的資料,有沒有看過過民國時期的北平市中軸線建築測繪的相關資料?三四十年代的時候,民國政府曾經啟動過轟轟烈烈的繁榮北平計劃,開啟了第一次北平城文物古跡保護工程。這事,你們知道吧?”
考古班的學生大部分都點頭。
顯然,他們這一次為了這次實地調查,也翻閱了不少的資料。
倒是,黎新葉她們這些中文係的姑娘有些疑惑。
她們對這段曆史並不了解。
蘇亦解釋,“北伐成功以後,政府遷都南京,昔日繁華的北平城,經濟一落千丈,於是,政府想要恢複北平經濟,隻能重新尋找一個經濟增長點,奈何,北平是一個消費型城市,之前的繁榮,完全是因為它是政治中心,遷都以後,想要靠龐大的官僚群體維係著商業經濟的繁榮,已經不可能。那麽靠工業,也不行,因為沒有基礎,靠貿易呢?也不行,隔壁還有天津呢,那麽北平的優勢是什麽呢?”
他突然的問題,讓眾人都一愣。
“人口?”
有同學試探性回答。
噗嗤!
中文係的姑娘都笑起來了。
張繡予說,“你們小師兄,今天帶你們過來是勘察中軸線的,目的是為了讓你們更加清楚了解古城古跡,他的問題肯定是圍繞著這個來,回答人口,偏離十萬八千裏了。”
方靈等人也都點頭。
蘇亦望著這幫家夥恨鐵不成鋼,“北平的優勢自然是作為古都的曆史文化資源。每年吸引大批中外遊客,也帶來相當可觀的收入。於是,建設“文化城”“遊覽區”,成了1930年代北平的主要發展思路,正因為如此北平才開展大規模的‘故都文物整理工程“。”
“結果,抗戰爆發了,為了保護國寶,1933年初,北平城大批文物南遷,這事也帶來另外一個結果,就是極大的衝擊北平的旅遊業。珍寶不在,古都魅力銳減。魯迅先生還特意做了一首詩:‘闊人已騎文化去,此地空餘文化城。文化一去不複返,古城千載冷清清。“。”
這首詩一年出來,眾人又忍不住笑起來。
因為蘇亦之前也魔改了李白的《夜宿山寺》,跟魯迅先生的魔改版《黃鶴樓》有得一拚。
“文物南遷,影響極大,不僅衝擊了北平的旅遊業,也極大的衝擊民心,民眾紛紛譴責,政府麵對日寇,不去衛國守土,卻忙著搶運寶物,放棄北平,使得市民變成‘棄民”,使得民眾對當局極為不滿,一時之間,社會局勢動蕩不安。政府為了安撫人心,北平文化城的事業,就必須進行到底。於是,1933年6月,袁良出任北平市長,決定對北平古建文物進行大規模係統性修繕。其實,袁良決定修繕北平城內的古建,是出於多方考量,對內可以安撫人心,對外也可以抵製曰本人對北平城窺視跟破壞。”
蘇亦說到這裏,大家有些懵圈。
對內,大家多少可以理解,對外,憑什麽可以抵製曰本人的窺視?
蘇亦解釋,“之前我跟大家談論文物南遷的時候,就曾經說過當時社會各界分成很多派,有支持的,有反對,魯迅先生還說,他們各有個的理由。其中,反對派呢,有一個理由就是覺得,北平是文化都市,曰本肯定會顧及國際輿論不敢隨意毀壞國寶。這個理由,我們已經知道了,是站不住腳的。但政府方麵,還是覺得隻要把北平規劃建設成為旅遊勝地,使北平成為東方最大的文化都市,定為國際社會所矚目,而又可將國防建設寓於新興的都市計劃與市政建設之中,藉此以遏止日本的侵略圖謀。”
說到這裏,蘇亦反問,“大家覺得政府這個目的實現了嗎?”
大部分同學都搖頭。
蘇亦笑,“也不能說一點用處都沒有,至少淪陷期間,北平城並沒有遭受到大規模的破壞,一些文化古跡都保存完好,並沒有像英法聯軍一樣,燒殺搶掠,肆意破壞。至於為什麽,日寇會克製不破壞北平,這裏麵的原因多種多樣,我就不解釋了,不然跑偏了,咱們回歸北平古建修繕的話題。”
其實,整個過程,時間跨度就好幾年。
從1933年6月袁亮上台,主推古建修繕計劃,到真正修繕,已經到1935年5月了。
差不多兩年的時間,就可以正式開工,速度已經很快了。
“北平第一期文物整理工程自1935年5月開工,至1936年10月告竣,此間共修繕整理北平重要古建築計有明長陵、內外城垣、城內各牌樓、東南角樓、西安門、地安門、鍾樓、天寧寺、天壇、國子監辟雍、碧雲寺總理衣冠塚金剛寶座塔)、玉泉山玉峰塔、碧雲寺羅漢堂、西直門寺、妙應寺白塔、中南海紫光閣等。”
“此後,第二期文物整理工程於1936年10月起隨即實施,至1938年1月,業已竣工第二期工程中修繕的主要古建築有:天壇祈年殿迄東長廊、碧雲寺中路佛殿、文丞相祠、故宮午門、協和門朝房及南熏殿、大高玄殿牌坊、隆福寺毗盧殿等二十餘項。”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二期工程實施過程中,當時尚有其它機關團體使用的古建築,如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中南海及北海公園等,也在當時比較寬裕的經濟狀況下,曾進行過係統的整理修繕。”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北平淪陷……在整個抗戰期間,北平文物整理修繕工作始終繼續,未曾間斷,但工程項目規模較小,僅有故宮、頤和園、中南海、大高殿牌樓、天壇、北海等處的一般性修繕及保養工程。”
這種大規模的修繕工程,實屬罕見。
確實比光說不練的北洋政府,靠譜多了。
然而,蘇亦說完,眾人卻發現,“小師兄,怎麽沒有永定門啊?”
顯然,這幫家夥都認真聽講了。
確實沒有永定門。
這裏麵就不得不提一位著名的曆史人物——朱啟鈴了。
蘇亦望著中文係的姑娘們,“營造學社都聽過吧?”
姑娘們點頭。
“1941年初,中國營造學社社長朱啟鈐麵對北平明、清兩代保存下來的文物建築,其憂慮與日俱增。他認為這些中國傳統建築藝術之瑰寶經不起火焚、雷擊,尤其當時北平正處於日偽統治之下,必須及時對其進行現場精確的測繪以防兵燹不測。”
“於是,他開始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去推動整個中軸線的測繪項目。這裏麵涉及到不少的人跟事,感興趣的同學們去查閱資料,我就不贅述了。簡單來說,就是朱啟鈴推薦了著名的建築師承認這一重任。當時,為了避免“失節”之嫌,張鎛以“建築師張叔農”的名義,與偽北平都市局簽訂承攬測繪故宮中軸線天安門、端門、午門、東西華門、角樓、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武英殿、文華殿等),以及外圍的太廟、社稷壇、天壇、鼓樓、鍾樓等主要古建築的測繪合同。整個古建築測繪項目北起鍾鼓樓,南至永定門,測繪重點則在於紫禁城內的主要古建築。”
兜了一圈,終於把大名鼎鼎的建築師張鎛給引出來了。
看著姑娘們對張鎛這個名字沒啥印象。
蘇亦隻能說道,“可以說是咱們國內近現代最為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之一了,人民大會堂就是他主持設計的,此外,咱們首都的十大建築,基本上都有他參與設計主持的身影,被譽為長安街上作品最多的建築名家,所以他當年參與主持測繪整個中軸線古建項目,數據之珍貴,就可想而知了。”
這話說完,聽得眾人驚歎不已。
然後,就有同學問,“小師兄,張鎛先生跟梁思成先生比,誰更厲害啊?”
蘇亦聽到這個問題,也忍不住笑了。
同學們就是這麽耿直。
那麽這兩位先生,誰厲害呢?
蘇亦也不知道,他隻能說,“沒有可比性,張鎛是晚輩,他在東北大學讀書的時候,梁思成先生就是建築係主任,兩家又是世交,因此,張鎛也算得上是梁思成的學生,不過九一八事變以後,東北淪陷,張鎛轉入中央大學,這個時候又跟隨楊延寶先生學習。因此,張鎛的學生時代,深受梁思成跟楊寶延兩位先生的影響。”
並非蘇亦杜撰。
張鎛晚年回憶自己的建築生涯時說:“就建築藝術而言,對我一生影響最大的是兩個人,一個是梁師思成,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理論修養方麵;另一個是楊師廷寶,他對我的影響,主要是設計實踐方麵的,正與梁師相輔相成。”
中國近現代建築學家中,有公認的“中國建築四傑”——梁思成、楊廷寶、童寯、劉敦楨。
結果,除了梁思成先生之外,另外三人,都在東南大學教書。
這也是為何東南大學建築學會如此牛逼的原因之一。
那麽蘇亦說張鎛跟梁思成沒有可比性,僅僅是張鎛是晚輩嗎?
並非如此。
主要是倆人的研究方向不太一樣。
梁思成先生畢生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保護,是建築曆史學家、建築教育家和建築師,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之父。
他大部分學術著作都是關於古建相關,因為時代的關係,設計的建築物並不多。
張鎛呢?
他的長項不在古建保護跟研究,一生主持、指導了二百餘項重大工程,數量之多,造詣之深,世界少有。
他更多偏向技術性,而並非藝術性跟曆史性。
當然,蘇亦的評價不一定對。
隻能是通過他的認知去評論,都是一家之言。
也因為梁思成的研究方向,使得北大曆史係的學生對他的學術成就更加了解。
那麽同學們為什麽會把梁思成跟張鎛倆人放在一起比較呢。
因為他倆都涉及到北平中軸線的古建項目。
一個是中軸線概念的提出者,另外一個是中軸線古建實地測繪主持者。
都跟大家今天幹的活有關係。
因為一張建築素描圖,扯了那麽多關於北平城古建保護的曆史。
確實把大家的好奇心都勾起來了。
“小師兄,這些測繪圖,你看過嗎?”作為立誌要學美術史的東北小夥子,尹晉南忍不住問道。
蘇亦搖頭,“沒。”
“哎呀,怎麽可能。”
“這些資料,連小師兄都沒有看過,有點不能理解啊。”
“小師兄都沒看過,難怪我們去圖書館搜集那麽多資料都沒有涉及這個方麵的。”
“不會失傳了吧?”
“失傳個啥啊,要是失傳,小師兄怎麽可以手繪出來永定門城樓。”
蘇亦聽到他們的討論,心想道,難不成哥們會告訴你們,永定門城樓我見過?
他隻能解釋,“資料沒有失傳,北平古城在淪陷時間,都沒遭受到啥破壞,北平中軸線重要古建築的實測圖紙及測繪資料也悉數完整保存下來,都成了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珍貴藏品。一般情況之下,咱們是沒機會觀看這些資料的。”
七十年代的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就是後世的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跟北大啥關係都沒有,想要隨隨便便就借閱人家的珍藏資料,怎麽可能。
其實,了解整個文研院的曆史,就可以把之前蘇亦說的北平古城保護曆史全部梳理下來了。
因為文研院的前身的就是1935年的成立舊都文物整理委員會及其執行機構北平文物整理實施事務處。
這玩意成立之初,就是為了處理北平古城的修繕項目。
說了那麽多關於三四十年代民國政府對北平古城的修繕,聽起來,當時政府好像做了一件極為靠譜的事情。
然而,事實上,整個修繕工程,也存在不少隻缺詬病的地方。
修繕的時候,並沒有遵從保護為主的原則,也並沒有做到修舊如舊的原則,而是刷滿各種顏色鮮豔的油漆,也是嶄新越好,也是喜慶越好,對此做法,梁思成先生也曾經寫文評論,但作用不大,畢竟當時政府修繕古建就是為迎合民眾振奮人心,而並非純粹是從保護古建出發。
跟後麵朱啟鈴推動的中軸線測繪項目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
甚至當年前門、東四等六處牌樓改建工程中,用混凝土結構替換了傳統的木結構。民眾有質疑的時候,官方還解釋說,“西方骨架,中國外表”,嗯,也就是所謂的中西合璧,墨菲的風格。
用這種方式來修繕古建是否合理,當時沒有答案,至今也仍在爭論。
不過按照後世的主流修繕方式,西方骨架的說法,肯定是瞎胡鬧的。然而,在特殊的曆史時代,這種事情已經不算是最荒唐了。
甚至當時一些真正坍塌敗壞,並且具有風土特色的古跡,並沒有稱為修繕的目標,比如萬柳堂黃金台甚至盧溝橋等,而且專門去搶修那些所謂的名勝古跡。比如,天壇頤和園等,這些著名的古跡需要修繕嗎?也需要,但不是最為急需的,因為它們外表雖然殘破,但建築主體完好無損,結構也堅固牢靠,修繕無非就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並非是真正在搶修挽救快眼湮滅在曆史長河中的古跡,而是用有限的經費去博得西方遊客的眼球,去迎合他們的喜好,其目的就是為了發展旅遊,為了曾倩,並非真的為搶修瀕危古建。.
不管如何,相比較北洋政府,南京政府這一次的修繕過程,已經值得稱讚了,也是國內第一次如此大規模的修繕古城,為後來的大型古城修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寶貴經驗。
聽完蘇亦的話,眾人不免有些遺憾。
蘇亦笑,“也不用這麽遺憾,研究所大家去不了,隔壁清華你們是可以去的,據我所知,清華建築係就藏有了62張bj中軸線古建築測繪圖,你們要是認識清華建築係的學生,一般都是有計劃借閱的。”
“啊!”
驚喜來得太突然了。
“小師兄,怎麽回事,清華怎麽有收藏,咱們北大沒有?太遺憾了。”
聽到這裏,同學們突然有些不忿起來了。
有人同學猜測,“難道是因為梁思成先生?”
蘇亦搖頭,“應該不是,整個中軸線測繪項目跟清華跟梁思成先生沒啥關係,反而,跟咱們北大關係匪淺。”
聽到這話,眾人就來勁了。
蘇亦解釋,“其實,整個測繪項目,北大有不少的師生參與,1943年底,時任北大工學院建築係的係主任朱兆雪先生請營造學社的邵力工和北大工學院講師馮建逵等帶領部分學生,也參加了此項古建築測繪項目。因此,北大建築係這邊應該有部分測繪圖。”
“那怎麽又跑去隔壁的清華了呢?”有同學不不解問道。
不需要蘇亦回答,就有同學反問,“咱們北大還有建築係嗎?”
眾人恍然。
52年院係調整,清華文史類專業並入北大,北大工科類專業自然也並入清華,建築係也不例外。
兜兜轉轉,原來是怎麽回事。
蘇亦笑,“有這樣的淵源,同學們要是感興趣的話,可以去借閱。”
“小師兄呢?”
蘇亦笑道,“我等你們借閱啊,到時候,我不是可以看了嗎?”
噗嗤!
瞬間,現場哄笑起來。
蘇亦無辜,“沒法子,我不認識清華建築係的人。”
又是一陣哄笑。
新的問題又來了。
“那小師兄,你是怎麽看到永定門的圖片的?”
汗,這個問題,怎麽還跳不過去呢。
望著提問的尹晉南,蘇亦無奈,隻好繼續瞎扯,“與bj城中軸線重要古建築測繪工程同時,北平都市計劃局還特聘時任教於北大藝術學院的俄國畫家畢古列維赤進行描繪bj古代建築的油畫及水粉畫創作。畢氏的畫作並非完全寫實,而是帶有一定的寫意成份,這使得畫麵更為緊湊迷人。此番創作自1936年一直延續到1948年,畫作後歸北平文物整理委員會保存。後有部分畫作被送至南京展覽流入台灣,現存台灣大學美術館;而留在bj的畫作……”
聽到這裏,眾人雙眼放光。
尹晉南直接說,“這部分不會留在咱們北大美術學院吧?”
“我的天啊。”
“終於有屬於我們北大的東西。”
“不容易啊!”
蘇亦還沒有說完,這幫家夥就開始興奮起來了。
於是,蘇亦很殘忍地打擊他們的幻想,“你們想多了,咱們北大現在沒有藝術學院,留在北平的繪畫跟其他測繪圖一樣成為文物研究所的珍貴藏品。”
“啊……”
看著他們一臉失望的表情,蘇亦都不忍心繼續說下去了。
結果,尹晉安這個家夥還鍥而不舍,“那麽小師兄,你到底是從哪裏見到永定門的圖紙資料的嘛?”
蘇亦無奈,沒有想到尹教授年輕的時候還挺軸的哈。
他隻好說,“我是在故宮看到的,60年代,政府將其中的紫禁城建築355幅圖紙撥給故宮博物院收藏。”
眾人恍然。
好在,經過這麽一打岔,大家也不再糾結,蘇亦紫禁城建築的圖紙跟永定門有啥關係了。
畢竟永定門也不在紫禁城。
但不管如何,還是糊弄過去了。
其實,後世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的時候,曾經跟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共同出版過一部《bj城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
這書匯聚眾多單位的藏品圖片資料,除了文研院故宮,還有清華珍藏的營造學社1940年代繪製的故宮古建築測繪圖62張,以及其中50幅遠赴台灣展覽後滯留台灣的圖紙。
一網打盡。
這樣一部如此具有史學價值的圖書,定價多少呢?
具體多少,蘇亦也不太確定。
差不多兩萬,買不起係列。
除了在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蘇亦也沒機會看過內容。
說到最後,蘇亦隻能鼓勵道,“未來你們畢業了,如果誰被分配到故宮或者文物局,有機會的話,可以推動相關圖書的出版哈,你們小師兄我有生之年還沒有機會看到這些資料,就要靠諸位了。”
瞬間,眾人哄笑起來。
蘇亦也不是開玩笑。
能夠建議尹晉南央美讀研,為何不能建議這幫家夥去推動圖書出版立項呢?
要知道再過幾十年,這幫家夥就會成為國內文物係統的權威人物。
由他們其中某些人去推動一部圖書理想,這本身就非常合理的事情。
要是圖書價格定價少一定,就更好了。
其實,事情到了這裏,也沒有結束。
同學們的疑問,也依舊沒有得到完全解答。
比如黎新葉她們幾個中文係的姑娘就非常好奇,“好端端的,為什麽永定門會被拆除?”
這就涉及到現代史料了。
蘇亦望向王訊馮石孟先民南育全,問,“你們四都是首都人民,知道這是為什麽嗎?”
還別說,他們真知道。
四人商量之後,還是由廢話最多的王訊來解答,“建國以後,關於bj古城的保護各種觀念都是在碰撞的,最後‘完全是服務於封建統治者的意旨“的觀念占了上風,於是從那時起,bj古城城牆及城門陸陸續續被拆除。1950年始拆永定門甕城城牆,到1957年,永定門城樓和箭樓又成了“危樓”並且被認為妨礙交通,於是也被陸續拆除。”
聽到這裏,同學們惋惜不已,不斷歎氣。
曆史就是一個輪回。
結果,到了2004年,政府啟動了打造bj中軸線人文景觀工程,又拆除了永定門到南緯路兩側破舊低矮的房屋,露出了東西兩側壇牆,開始了永定門城樓複建工作。
不過複建的永定門比原永定門城樓小。永定門城樓也是十六座老城門中唯一被複建的“城門”。
那麽永定門為什麽會被複建呢。
其中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bj中軸線”申遺。
1999年,王燦熾提案複建永定門。
第二年,古建專家王世仁提出《關於重建永定門的建議書》,理由很重複,說,“完整的中軸線代表了bj的曆史文脈。中軸線上的門橋枋殿,就是文脈的標誌,每處都記載著首都的曆史變遷。城市失去曆史標誌,等於失去了記憶,保護好中軸線,也就是使後人不住於看到一個失去記憶的城市。”
然後不斷有專家學者寫論文各種論證,有人提議複建,自然有人反對複建。
對此,引用魯迅先生的話,就是大家說的都有道理。
反對複建的專家學者也不缺乏有影響力的人物。
這樣一來,就要召開論證會。
於是,03年的時候政府就開始專家座談會,然後得出的結果,可以複建。
其實,複建與否對於民眾來說,沒啥影響,大部分人都樂意見到複建成功。
反對聲音最大肯定是來自於學界。
然而,相關部門想要複建。
這樣一來,邀請的專家學者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有點像當年四庫全書影印版出版的鬧劇。
不管過程如何反正用永定門是複建了。
大家喜聞樂見。
就連被稱為中國申遺第一人的候仁之院士被抬著登上複建後的永定門,都忍不住誇讚好極了好極了。
就知道永定門複建對於某些有著老北平情懷的老人來說,都多麽值得高興的事情。
其實,永定門複建能夠說的事情也挺多的。
比如複建用的十二個主梁所用的鐵梨木就是花重金從南非進口的。
再比如,永定門複建的主持者古建專家王世仁先生,似乎覺得還不過癮,直接提出,“一句現有的考證,永定門甕城和撿漏,都是有條件恢複的。”
於是,2011年12月,首都政府就決定複建永定門甕城等古城重要標誌性建築,積極推動中軸線申遺工作。
永定門複建,都專家學者反對了,中軸線申遺就沒有反對嗎?
當然有,北大城市與環境學院的闕維民教授就洋洋灑灑的寫了好幾萬字的論文發表在《中國曆史地理論叢》,開始炮轟中軸線申遺項目。
說“bj中軸線”項目申遺有悖於世界遺產精神,建議撤銷。
闕維民教授說的有道理嗎?
很有道理。
中軸線申遺,本身就有爭議的地方。
他從好多個角度論說中軸線申遺的不合理之處。
最開始就從“bj中軸線”的概念去反駁,他直接說沒有曆史文獻提及這個概念,就連梁思成先生最早也是“南北中軸線”而非“bj中軸線”,甚至還說,中軸線包含的故宮部分已經是世界文化遺產了,還要把故宮保護其中去申遺,極為不合理。
還說bj中軸線申遺嚴重侵占全國各地的申遺資源。
畢竟每個國家每一年隻能通過一項,首都已經有那麽多世遺項目了,為什麽還要拿中軸線去申遺。
這個瓜看起來,就非常過癮。
奈何,沒法跟現在的同學們分享,蘇亦憋著有點難受。
現在中國申遺第一人候仁之院士都還沒出國,也沒有申遺的概念引入國內。
他要突然跟同學們說申遺的事情,估計大家都會把當瘋子看待。
畢竟這年頭,社會風氣這麽保守,沒有出國就知道那麽多國外的東西,可不是隨便用一個北大圖書館查資料就可以糊弄過去的。
那麽中軸線申遺是哪些大佬在推動的呢?嗯,就是單院長。
好幾次提案去推動這事。
政府當然樂意。
畢竟提高首都的知名度,每一次申遺都是一個旅遊項目的推廣。
那麽bj中軸線申遺那麽多次為什麽還是不成功呢?
自然就是因為尤其不合理之處。
當然也不是國內每一次申遺都可以成果,比如19年通過良渚古城之後,直到21年才通過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再早一些的就是鼓浪嶼:曆史國際社區。
那麽bj中軸線為何申遺會跨度那名長時間還不通過?
闕維民教授的論文也不是瞎寫的。
甚至,闕教授還吐槽永定門複建就是瞎胡鬧。
前世蘇亦看這篇論文的時候都笑噴了。
闕教授還是很有書生意氣的嘛。
那麽蘇亦對此持有什麽想法呢?
他對此研究也不是很深入,就不做太多評價。
這事也沒啥好說的。
反正闕教授吐槽的,又不是他。
對於蘇亦來說,麵對永定門遺址,在還沒有複建的時候,他能夠做的也並不多。
帶著同學們過來實地考察。
除了遊玩散心之外,也算是對大家做一個古都城市考古的啟蒙。
這一次,中軸線實地調查,用大家的話來說,絕對是受益匪淺。
從景山公園的萬春亭出發,到底永定門看了一個寂寞。
也不算是寂寞,至少了城門沒有了,但永定門護城河還是存在的。
之前蘇亦在城樓下,畫著護城河跟護城橋並不都是為了藝術效果。
清朝時,永定門外護城河上是有吊橋的。清末,永定門內大街改建為碎石子路,該吊橋遂改建為單孔石橋,橋麵以長條石橫鋪砌。
1957年被拆除。因城市發展的需要,就變成蓋板橋了。
事實跟繪畫,往往是天差地別,大家沿著護城河段走了一段路以後,就趕緊離開。
主要是太髒,也就沒有了繪畫之中的浪漫唯美畫麵。
護城河兩岸還沒有不少臨時搭建的建築物,橋下,也有多處用木板、磚塊搭建而成的簡陋住處。
也不知是啥人住在這裏。
甚至,附近的一個地下通道還傳來一陣陣惡臭,估計是流浪漢當做了公共廁所。
看到這一幕,蘇亦滿是感慨。
突然想起來,之前他們去參觀博雅塔的時候,角落也傳來陣陣惡臭,還有不少胡寫亂畫的字樣。
沒有想到到永定門這邊,又一次體驗到這種美好了。
這個年代,髒亂差,果然是主旋律啊。
不過一想到那麽多知青回城,這邊多了這些臨時搭建的橋屋也就可以理解了。
到了最後,等眾人離開的時候,一幫女生望著蘇亦已經繪畫的素描建築圖,望著他重新添加在城樓上的青年男子以及旁邊的題跋,“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直接吐槽,畫家都是騙子。
樂得眾人哈哈大笑。
啥都沒有永定門遺址,在他的畫中,拔地而起多一座巍峨挺拔的城樓。
髒亂差,惡臭慢慢的護城河以及蓋板橋,都成他畫中充滿詩意的吊橋以及水波不興的護城河。
更加過分的是,還有一個撐著油紙傘的姑娘。
煙雨朦朧,畫麵唯美。
也難怪一幫姑娘會吐槽,回家都是騙子。
蘇亦也不在意,笑著說道,“說不定再過二三十年以後,政府複建永定門城樓, 改造了河道,拆除掉蓋板橋,於是,在某一個煙雨朦朧的白天,真的有一個穿著白色漢服的姑娘,撐著油紙傘從橋頭走過,到時候,你們可不要忘了,曾經在大學時代,有你們的小師兄曾經在城樓遺址給你們畫著這樣一幅畫。”
他說著說著,突然發現身邊的姑娘,眼波流轉地望著他,眼中盡是他的倒映。
等他抬起頭,跟她對視的時候,女孩像受驚的小鹿般慌亂地躲避著他眼神。
這一刻,蘇亦覺得葉子同學,可愛極限了。
於是,等他們沿著中軸線打卡完畢,騎著自行車載著對方返回學校的時候,蘇亦覺得風都是溫柔的。
從清晨到傍晚,從白天到黑夜,迎著溫柔的晚風,又是美好的一天過去。
真好。
為您提供大神莫韃的我在北大學考古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第272章:中軸線——北平古城的靈魂和脊梁免費閱讀.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