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佛陀的智慧:接受死亡

字數:8011   加入書籤

A+A-




    半個小時後,佛陀將男子扶起,再讓他往山崖看去。

    “你看見了什麽?”佛陀問道。

    男子流淚滿麵,道“真美啊。”

    “當你要跳下山崖的時候,為什麽沒有注意到這美景呢?”佛陀問道。

    男子悲傷道“因為我沒有欣賞美景的心,內心隻能聽到痛苦的回音。”

    佛陀麵露微笑,道“現在的你,  平靜下來了,可以自控,因此可以欣賞自然的美麗。但是,自然從未改變分毫,是你的眼光改變了。”

    “任何事物的過渡,甚至快樂,最終都是痛苦以及空虛。”

    “因此,要秉持中道,看到事物的本質,  才能夠獲得無上的安寧。”

    見男子思考著,已經放下了輕生的念頭,佛陀也麵露危險,準備帶著弟子們離去。

    而男子,卻是直接跪下,抓住了佛陀的腿腳。

    “請您收我為弟子吧!”

    “請您讓我追隨您吧!學習那無上的額真理!”

    對此,佛陀欣然答應了,說道“世間生靈,隻要願意,都擁有學習無上真理的權利。”

    隨後,男子帶著釋迦摩尼等人來到了自己的家中,將自己要出家修行的事情告訴了父母。

    男子的家裏,種姓是吠舍,還算富麗堂皇。

    隻是見自己的兒子竟然因為妻子和別人跑了,就要出家做比丘,很是傷心。

    可是,在佛陀的感染力下,  也終究是同意了。

    而且,兩人也成為佛門的俗家弟子。

    像是潤物細無聲一般,佛門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僧侶團。

    出家的熱潮,被掀起了。

    可是,這樣的行為,引起了村民們的不滿。

    因為隨著加入的青壯越來越多,田地被荒廢了,沒有人從事生產了,甚至有人不辭辛苦,奔波千裏之遙,拋家棄子來這裏學習佛法。

    有弟子外出去村子乞食,但是,村子裏已經沒有願意給他們食物。

    甚至,嘲諷他們,謾罵他們。

    讓他們滾出村子。

    比丘們灰溜溜的離去了,隻能去找在樹下禪定的佛陀,釋迦摩尼。

    釋迦摩尼看弟子們的碗中空空,  就明白發生了什麽。

    弟子們對佛陀道“我們想去別的地方乞食。”

    佛陀道“你們可以去別的地方乞食,但是這裏所經曆的一切,也會隨著你去往那裏。”

    比丘們不能理解,道“這裏的人們侮辱我們,嘲笑我們。”

    佛陀說“那你們就生氣了?”

    “若是他們用鮮花相應,你們就會滿心歡喜了嗎?”

    “這說明你們內心的平靜,是由他人決定的。”

    “能愉悅你們,也能激怒你們。”

    比丘們明白了,內心的痛苦和悲傷,都是因為自己的問題,而非他人。

    佛陀接著說道“人們不會輕易接受新鮮的事物,他們沒有打破自己之前的信仰之前,是不會對你們心生愛意的。”

    “起初,他們會嘲笑你們,甚至施以暴力,然後無視你們。”

    “但是,緊接著,他們就會接受你們。”

    比丘們明白了真理,頓時慚愧不已。

    隻是,也有比丘問出了問題“可是,村民說,我們出來當比丘,不事生產,對生活沒有任何的用處。”

    釋迦摩尼卻是搖了搖頭,道“這隻是形式而已。”

    “每一年,甚至每一個月,你們當中,有新麵孔誕生,也有老麵孔消失。”

    “我,是傳授你們解脫的真諦。”

    “明白之後,有人繼續苦修,有人離去歸家。”

    “這是你們自己的選擇。”

    “隻要你們覺得自己悟得了真諦,便可以自己離去。”

    智慧,是相互的。

    佛陀,釋迦摩尼,隻是傳授真理,教授他們解脫世界的智慧。

    能不能學成,是人們自己的選擇。

    或許,還有其他的方法。

    就像當初那位點化他的老者,又或者是宇宙之外那無上的【真】。

    看到佛陀教導弟子的一幕,諸天的強者,好似都明白了什麽,又好似什麽都不明白。

    道理聽起來,誰都知道,誰都可以說上兩句。

    但是真要實行起來,卻是千難萬難。

    超神宇宙。

    神聖凱莎對於僧侶們的行為,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懷念。

    當初,推行正義秩序,不也是有人搗亂嗎?

    不過,她和視頻中的釋迦摩尼不同,是直接用暴力推行過去的。

    不服的,都已經毀滅了。

    就算是烈陽、冥河等星係,也要臣服於她。

    或許烈陽是想要井水不犯河水,但是所謂的“國泰民安”,當年也不是被地球上的那隻猴子打服了才誕生的嗎?

    當年的烈陽,可是十分有侵略性的,見地球誕生了智慧文明,且長得和他們差不多,就想要直接歸於自己的掌控之下。

    不過,凱莎也看到了所謂的佛法是什麽。

    那便是一個字——心。

    隻要心靈透徹,所行之事,皆是正義,皆是解脫。

    雙腳行走大地,便是丈量自己的內心。

    這些,其實都是形式而已。

    那些比丘,之所以聚在一起,也僅僅是因為他們要是沒有了規矩,恐怕會堅持不下去而已。

    而一旦有了規矩,就絕對會有人產生小心思。

    她,好似已經看到佛陀的結局······

    畫麵中,釋迦摩尼被一王國的國王邀請,前去宣講佛法。

    隻是,這樣的行為,觸怒了婆羅門。

    他們才應該是最高貴的宣講之人,是濕婆神的最忠臣的信徒。

    區區一個佛陀,豈配與婆羅門相提並論?

    於是,他們派人去城裏找了一個孩子剛死的夫人。

    “佛陀能夠讓你的孩子起死回生。”婆羅門的人對那個母親如此說道。

    而那因喪子而悲痛欲絕的母親,便急忙抱著孩子的屍體,前去尋找佛陀。

    那婆羅門的人,望著那位傷心的母親,眼中卻是有了一絲狡詐“佛陀,我看你如何複活那已經死透的孩子!”

    這是一場陽謀。

    若是佛陀複活了孩子,便證明其有大神通,諸多人都會去找他的麻煩。

    慈悲的佛陀絕對不會置之不理。

    若是不能複活她的孩子,則證明,佛陀並沒有讓人從痛苦中解脫的方法,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騙子。

    佛陀,將身敗名裂!

    諸天視頻,各個位麵的人都對婆羅門有些厭棄。

    就這,還是教書育人的種姓?

    可是一想到之前關於種姓製度的介紹,他們都沉默了。

    佛陀所在的世界,至少那一片大陸上,沒有人能夠逃脫種姓的規則。

    佛陀,釋迦摩尼,算是一個意外。

    而且,他本身就是刹帝利的種姓。

    無論如何,這便是他在外人眼中的身份。

    畫麵中,莽撞的母親想要想要直接衝進王宮,但是守衛攔下。

    抱著一個死去的孩童,怎麽能放其進去?

    佛陀看見了,便請求國王讓其進來。

    女人將死去的孩子放在佛陀的麵前,跪倒在地,雙手合十請求著“偉大的佛陀,請您讓我的孩子複活吧。”

    望著婦人傷心欲絕的模樣,佛陀說道“我能夠救活你的孩子。”

    刹那,周圍的所有人,包括國王、王後,都愣住了。

    他們以往的經曆、學識,告訴他們,人死不能複生,這是自然之理,是偉大的大天濕婆製定的法則。

    但是,悉達多!

    不!

    是佛頭!

    竟然能夠將死去之人複活?

    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莫非,佛陀已經超越了大天?!

    聽見自己的孩子能夠救活,那婦人的眼淚戛然,目光真切的望著佛陀。

    釋迦摩尼道“想要救活孩子,你必須完成一件事情。隻要你去城裏的任何一家,要一粒芥菜籽就行。”

    婦人聽後,抹去眼淚,覺得十分的容易。

    正要起身,卻是被釋迦摩尼叫住“不過,要有一個要求。那便是給芥菜籽的這一戶人家,必須是沒有死過人的。”

    婦人滿臉同意,沒有詳細思考,就直接抱著死去的孩子往城裏跑去。

    來到了第一戶人家,婦人向其討要芥菜籽。

    戶主同意了,隻是奇怪為什麽婦人隻要一粒。

    婦人便將自己和佛陀的約定告訴了戶主。

    戶主傷心道“抱歉,夫人,我的父母半年前去世了,若是可以的話,我可以給你一大碗芥菜籽。”

    婦人聽後,說了聲“抱歉。”

    便離開前往下一家。

    畢竟佛陀說過,隻有家中沒有死過人的一粒芥菜籽,才能夠讓她的孩子複生。

    等到婦人敲響第二戶人家,走出來的是一個穿著白色孝服的女人。

    婦人沒有多問,隻是臉上有了絕望之色,直接跑開了。

    第三戶人家,同樣有人死亡。

    第四戶,第五戶······

    幾乎找遍了整個城市,所有的人家,都有人死去。

    “我兒子去世了。”

    “我的妻子被狼咬死了。”

    “我的奶奶去年死去了。”

    ······

    無論多少次,結果都是一樣。

    這位可憐的母親,放棄了。

    不僅放棄了尋求芥菜籽,也放棄了讓自己的孩子複活。

    她經曆的痛苦,每一家,每一戶,每一個人都會經曆。

    她明白了這些,但內心還是痛苦萬分。

    在將自己的孩子埋在黃土之下後,再次回到了佛陀的跟前,泣不成聲。

    佛陀告訴她“世間萬物,有生,必然有死,這便是自然的規律。”

    婦人抹去眼淚,問道“我該如何解脫?”

    她不想要經曆這種痛苦,這種折磨。

    佛陀的眼中閃爍著智慧,道“無論是悲傷降臨,還是好事臨門,保持中正······畢竟,你還活著,不是嗎?”

    隨著佛陀由淺到深的講述,女人,釋然了。

    她,已經從痛苦中走出。

    雖然內心還是有些傷痛,但,已經體會,自己不能一直沉浸在悲傷中,那隻會讓自己和關心自己的丈夫、父母同樣的悲傷。

    而國王等人,也對佛陀的智慧感到欽佩不已······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