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君父

字數:4830   加入書籤

A+A-


    “皇爺”

    呼喊聲在耳邊若遠若近的傳來。王雙躺在寬敞、舒適的床榻上半響才醒來。

    即便是來到明朝地界好些天,他在潛意識裏對“皇爺”這個稱呼還是不敏感。或許他在內心裏並沒有把自己當做一個皇帝吧!

    曾幾何時,他讀明末的曆史,會任不住的感歎:大好河山就此淪喪,生靈塗炭,乃至於做奴才而不得。幸好我是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不用在腦後拖一個金錢鼠尾。

    明亡時,這裏麵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人物。多少次,他都會忍不住掩卷遐思。如果我是崇禎,我會如何做?確實是有很多可以改變的曆史時刻。

    但真正的來了,他卻還是有個過渡期,適應期。

    王雙睜著眼睛,看著帷幕圍著的床榻,思緒繼續飄浮著。中國人有個特點,古文叫做:既來之,則安之。他現在來都來了,這宴席已開,他還能跑得了?

    從現在起,他得不斷的告訴自己:我是大明的皇帝,這神州億兆生民的君父!

    “皇爺”王承恩的輕聲呼喊又在帷幕外響起來。

    王雙翻身道:“朕聽到了。大伴,傳朕旨意,朕偶感風寒,罷早朝十日。”

    大明的早朝早就淪為儀式。他不管崇禎皇帝之前怎麽個章程,他是沒有興趣在淩晨四點多起床,趕在早上5點多去早朝。那純粹是有病。

    想要拯救大明被毀滅的危局,根本就不在早朝上麵。最核心的問題是錢!

    有道是:一文錢難倒英雄漢。有道是:有錢能使鬼推磨。明王朝最迫切的要害問題:流賊、東虜。

    而要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核心就是:得有錢!有錢就能減免稅賦,招撫流民,使得天下重新安寧下來。有錢就能足兵足餉,編練新軍,屠滅韃虜。

    “奴婢遵旨。”王承恩心下奇怪,皇爺自登基以來是非常勤政的。但做奴才的總要以皇爺的想法為先。應了下來,自去外麵安排傳旨。

    王雙一覺睡到早上八點多,這才是他正常的生物鍾。前兩天都硬撐著當木偶。用了早膳,在點了檀香的西暖閣裏坐下來,揮手示意。

    身邊的小太監便走出暖閣,將等候在外麵的諸位大璫召見進來。

    明朝宮中掌事的大太監可稱為“大璫”,算是別稱。

    “奴婢等叩見皇爺!”五個大太監,俱是穿著緋袍在王雙麵前恭敬的跪拜。西暖閣裏在瞬間安靜異常。

    明朝的製度與其他朝代不同,自明宣宗將太監這個群體引入到政治中,便開始有司禮監、批紅等相關的製度和機構。這使得大明王朝的權力變成三角:文官、武勳、太監。

    然而,自土木堡之變後,武勳集團日益的衰落。大明朝在中後期的政治角鬥場上實際玩家是:文官、太監。

    崇禎皇帝不喜歡太監。登基的當年,也就是天啟七年十一月就把魏忠賢弄死了。崇禎元年,接著整閹黨。崇禎二年三月十五日,欽定逆案,發布詔書,昭示天下。

    同時,崇禎皇帝罷廠衛,將各地礦監召回。

    總體而言,崇禎二年時,大明朝威名赫赫的“廠衛”風頭明顯不及往年。但權閹就是權閹,在外麵一樣威風凜凜。更何況崇禎皇帝自己後來還是啟用了太監集團。

    明史:乃思複用近侍。崇禎四年九月,遣王應朝等監視關、寧,又遣王坤宣府,劉文忠大同,劉允中山西,監視軍馬而以彝憲有心計,令鉤校戶、工二部出入,如塗文輔故事

    此時,這些如狼似虎的大璫們溫順的跪伏在地。沒辦法啊,一個魏忠賢案,多少人被新帝清洗了?

    依次是司禮監太監高啟明、方正化、張彝憲,東廠提督王永祚,禦馬監提督曹化淳。

    王雙等了半分鍾,這才慢慢的道:“都起來吧!大伴,你去內閣傳旨,起複孫承宗。”

    在搞錢之前,他先得安排一下流賊、東虜的事情。

    明史:陝西饑民苦加派,流賊大起。

    他昨天強硬的表態,提拔洪承疇為三邊總督。陝西那邊暫時應該問題不大。當然,隻要老百姓活不下去,就一定會有人造反。這他有心理準備。隻是說,有個猛人坐鎮,至少不會局勢大壞。

    東虜這邊也要安排一下。

    根據他在“明朝那些事兒”裏看到的論點,明末時最能挽救遼東敗局的軍事家、戰略家,當屬孫承宗。一代名臣袁崇煥無法改變遼東的局勢。

    王雙對這個觀點是認可的。第一,崇禎二年十一月京師被蟎清兵圍困,袁崇煥下獄論罪。滿桂戰死。局麵危急之時,滿朝大臣都推舉孫承宗來解決局麵。

    第二,袁崇煥殺毛文龍。這簡直是一點戰略眼光都沒有。毛文龍鎮守東江,可以直抄蟎清的後路。這怎麽能殺呢?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起抗清民族統一戰線。這是個中學生都能懂的道理。

    以此事足見袁崇煥的戰略水平。

    王承恩應聲而去。

    王雙目光在五人身上掃了一聲,落在年輕點的方正化身上,道:“方正化,你替朕來辦這件事,去遼東宣朕的旨意,召袁崇煥、毛文龍進京陛見。”

    明史宦官傳:方正化,山東人。崇禎時,為司禮太監。及城陷,擊殺數十人,賊問:“若為誰?”厲聲曰:“我總監方公也!”賊攢刀斫殺之,其從奄皆死。

    這也是對崇禎皇帝忠心耿耿的人物。據說,網傳其人是東方不敗的原型。

    方正化正色道:“奴婢領命。”起身離開。他是司禮監太監,當然懂接下來流程。他要去宣旨,還得走朝廷官僚體係的流程。

    安排完東虜的事情,接下來便是撈錢的事宜。

    王雙掃視著剩下的四名大太監,直白的道:“朕的內帑缺銀子。朕決意複各地礦監。征收各地茶園、礦場等稅收。在內廷之中專設礦監局。爾等可有人願意為朕分憂?”

    說完,就冷場了。

    媽賣批的!王雙壓著心裏的情緒,目光落在這四名太監中地位最高的司禮監太監高時明身上。

    此人五十多歲的年紀,頭發花白。乃是內書房裏一路升遷上來的司禮監太監。公認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人選。

    這裏要扯一句題外話。不是什麽人都能當司禮監掌印太監。因為,明朝的大臣的奏章全部是文言文,而且還會引經據典。文字水平不高的人根本就讀不懂奏章。更別說根據閣臣的票擬,給皇帝提供建議寫批紅。

    所以,司禮監掌印太監,人稱“內相”。

    但正因為這個位置太重要,所以一般皇帝都是以潛邸時的大伴來擔任此職。

    以明末的生活水平,五十多歲的人已經算是暮年期,高時明有點老態,走出來跪著回話道:“皇爺,若再派礦監,必定朝野沸騰,物議死起。”

    能在皇宮裏混成大太監的人,誰腦袋不聰明?以皇帝對內臣的做派,隻怕銀子收上來後,禦史們奏章洶洶,皇帝會把內臣直接給推出去殺掉,平息物議。

    王雙雖然是個宦海失意的小人物,但懂這是什麽情況。這叫“信義未立”,就好比商鞅變法,先得立住信用。崇禎皇帝殺得人頭滾滾,欽定逆案。罷廠衛,親信外臣。這一係列的措施下來,宮中的大太監們誰心裏不犯嘀咕?

    王雙沒理會高啟明的回答,說道:“朕意以礦監局掌印太監進司禮監任秉筆。爾等將消息在宮中傳下去,將願為朕分憂的人帶到朕麵前來。”

    他心裏發狠。

    明王朝的製度,內臣裏麵以司禮監最貴重,統領內廷二十四衙門。而司禮監掌印太監之下,便是司禮監秉筆太監。這個職位,通常沒有固定人數。

    剛剛被王雙打發出去的方正化,還有此時跪著的張彝憲都是司禮監秉筆太監。

    太監們都愛財。而想要發財,得有權,有職位!他眼前的這幾個大太監都算是“功成名就”,不願意冒風險。但相信宮中這麽多太監,總有願意為他賣命的!

    由此可見,保持流動性很重要啊!

    “奴婢遵旨。”

    王雙冷哼一聲,“今日就到這裏。老高,司禮監奏章批紅,你自己看著辦。小事不要來煩朕。大事報朕知道。王永祚,陪朕去京城裏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