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看曆史

字數:4249   加入書籤

A+A-


    

    刑部,天牢。

    一間還算幹爽的牢房裏,一名老者正在牢房中就著天窗裏的陽光看書。

    左右隔壁的房間裏都住著人。但常年在牢房裏呆著,早就沒話可聊。時間在這裏都仿佛是停滯的。

    少頃,一名獄卒進來,走到這老者的牢房前,喊道“楊鎬,出來。有人要見你。”

    牢房裏左右的人們多少有點動靜。這年頭被關押在刑部大牢裏來個動靜不容易啊。

    而如果外麵的人聽到“楊鎬”這個名字,恐怕要大吃一驚!

    沒錯,這位就是十年前,在萬曆四十七年薩爾滸之戰的明軍總指揮、前遼東巡撫楊鎬!

    打輸這場極為關鍵戰役的大明罪人。

    自薩爾滸之後,十餘年來,建奴氣焰囂張,不斷的令大明喪師失地。多少城池被老奴屠掉,多少奮勇抵抗的軍民血灑遼東大地?

    若非袁崇煥橫空出世,力捍危疆,寧遠一戰聞名於天下。大明連遼西走廊都保不住了。

    他還沒有問斬。

    這其中的關鍵就是皇帝手中的“死刑複核權”。皇帝勾死刑犯名單的時候還會跳著勾,以示天子仁德。而且皇帝的精力是有限的。這裏麵就有操作空間。

    隻要你有足夠的銀子去買通內廷裏的大太監,讓皇帝書桌上,那疊要勾決的文書中,寫著你名字的那頁確保在下麵,大概率你就能在今年逃過一劫。

    這是一個鑽漏洞的操作,實測真實有效。

    楊鎬從牢房裏走出來,帶上鐐銬,跟著獄卒往通道盡頭走。眼看著似乎要去刑部天牢外麵,楊鎬不禁問道“誰要見我?”

    獄卒不耐煩的道“去了你就知道。”

    楊鎬壓著心中的好奇,登上台階在數年之後第一次走出刑部大牢,見到陽光,禁不住微微眯住眼睛。然後被帶到刑部院落裏的一個偏房中,就見滿屋緋袍大員。

    正中坐著一個青年,白皙清瘦、容貌端正,蓄著短須。一身青衫直裰,頭戴四方平定巾,大明書生裝束。

    楊鎬隻要腦子沒壞掉就知道這是誰,當即跪下,帶著鐐銬道“罪臣楊鎬參見陛下!”

    “把鐐銬去了吧!”崇禎吩咐一聲,看著眼前跪在地上的老者,有種看曆史的感覺。“前兩日有閣臣奏請停今年秋決。朕昨日在名單中看到你的名字,今日特來一見。

    朕每聞薩爾滸之戰,無不扼腕歎息,痛徹心扉。大明傾天下之力,盡征宿將猛士,及朝鮮葉赫精銳。五日間,全軍皆敗。建奴僅傷數百人。所獲則以巨萬計。自此遼東攻守之勢轉換。”

    任何一個對明末曆史感到惋惜的讀者,首先一定會追溯的便是到萬曆四十七年的那場大戰!

    那場大戰成就了老奴的威名,使後金有立國之本!成就了軍事史上的一個著名戰例。以少勝多的經典!有一個軍事原則聞名中外“憑爾幾路來,我隻一路去。”

    那麽,就機會,誰不願意見一見那場大戰的當事人呢?

    當然,老奴是見不到的。他被袁督師炮轟受傷,已經死了。不過崇禎認為日後他肯定能見到。把老奴的棺材打開就是!

    屠我大明百姓無數,朕有生之年,必將老奴開棺鞭屍,挫骨揚灰,以慰生民!以泄心頭之恨!

    楊鎬內心裏升起屈辱感,兵敗獲罪,十年間他心中亦在想此役。叩首奏道“罪臣愧對皇恩,百死莫贖。”

    崇禎很直白的回答道“卿不死,朕何以對天下人?卿將薩爾滸之戰前後寫明白,一式兩份,分別交給周延儒、孫傳庭。明年秋後問斬,以謝天下軍民。”

    一份要發在邸報上,一份在樞密院中留檔,給軍事人員研究。

    禮部尚書銜,掌邸報事的周延儒、兵部左侍郎孫傳庭兩人出列躬身道“臣遵旨。”

    楊鎬沉默片刻,情緒複雜的道“罪臣謝陛下恩典。”

    不才何事令專征,二十萬軍一旦傾。從此遼東無靜日,庸臣誤國罪非輕!

    …

    楊鎬重新被帶下去,崇禎對刑部尚書喬允升道“卿組織人手將《大明律》重新修訂。最好是分為刑法、民法兩部分。不要怕字數多。日後刊行天下實施,越詳細越好。”

    喬允升,東林黨人,以清廉正直、執法不撓、政績卓著聞名於世。時年七十七歲,白發蒼蒼,臉上帶著喜色的道“老臣遵旨。”書成,則青史留名。

    崇禎點點頭,對身旁剛剛回京的前兵部右侍郎、三邊總督楊鶴道“故人相見,楊卿做何想?”

    三個月前,崇禎執拗的擢升洪承疇為三邊總督,將剛到陝西的楊鶴給召會朝廷。楊鶴不久前才到京師。

    當年,薩爾滸之戰,大明戰敗。時任禦史楊鶴率先彈劾楊鎬之罪,並舉薦熊廷弼任遼東經略,得到朝廷的首肯。

    楊鶴中規中矩的道“臣詫異楊鎬十年未死,複又歎服陛下仁德。”

    說句實話,他被人推到三邊總督的位置上去剿匪,他是不情不願的。他不過是當禦史言官的習慣,大嘴巴到處說,要保護大明的元氣,不可擅殺造反的百姓。結果他被推到陝西去剿匪。

    但是,剛剛到任就被天子召回京師,這也是很丟麵子的。意味著天子根本就不信任他的能力。

    崇禎笑笑,說道“卿之子楊嗣昌,朕甚愛其才。卿且去南京做一任尚書。”

    楊鶴一愣,隨即躬身行禮,高聲道“臣遵旨。”喜色溢於言表。

    大明雖然沒有前宋之避諱,但顯然不可能父子同朝為高官。他外放南京明顯是要給兒子讓路。他兒子楊嗣昌時年四十二歲,正是官場中的黃金年齡。

    崇禎微笑著做個手勢,示意他平身。

    楊嗣昌的能力如何且不說,此人對崇禎皇帝絕對是忠誠的。他是願意用的。反正比這位隻知道空談招撫反賊的楊鶴強。當然,楊嗣昌也不是什麽好人,把盧象升給坑死了。

    所以,他要用楊嗣昌,也要等等。袁崇煥死後的明末第一大將,當屬盧建鬥!

    崇禎今天來見楊鎬,順帶著召見回京的楊鶴。此時,把此人一腳踹到南京去後,便帶著隨行的周延儒、孫傳庭等人離開刑部。

    回到西苑裏稍坐半個時辰,跟著去刑部並沒有一起離開的方正化就冒出來,道“皇爺,奴婢辦妥了。”

    且說,死刑的生意,太監做的,朕做不得麽?

    …

    …

    (楊)鎬固庸人,且老矣,治兵年許,無所經理。

    ——夏允彝

    (楊)鶴素有清望,然不知兵。……流賊之肆毒也,禍始於楊鶴

    ——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