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婚之日,造反之時
字數:5638 加入書籤
這番話,
侯君集一邊講一邊盯著看李承乾臉色,直到他臉色逐漸舒緩後才停了下來。
同時心中對這個太子有些嗤之以鼻,都說虎父無犬子
本來李承乾有膽量敢造反,自己還高看他一眼,沒想到居然被一個夢給嚇著了。
真是廢物。
奈何造反事業李承乾又是絕對的主角,現在倆人也綁在了一起,侯君集隻能強忍著心中的不快勸慰著。
此時,李承乾臉色保持著微笑,內心中卻極為震驚。
這是誰?
侯君集啊!
擱後世,無論是電影電視還是裏麵,都是個不折不扣的蠢人。
浮誇、貪財、冒功
當然還有最主要的,是淩煙閣裏二十四人中唯一一個跟著李承乾造反的大臣,這無一不表現智力的缺乏。
甚至後世不少人認為,侯君集一人便拉低了淩煙閣的檔次。
但萬萬沒想到,剛接觸的第一個古人,就給自己當頭一棒。
侯君集的缺點也許是很多,但優點至少有一個。
口活很好。
整段話是連消帶打,雖然語句不多,但句句切中要害,先是直接舉例自己做了不少噩夢但沒出什麽事兒,直接讓噩夢變得沒意義後,又來了手反向操作,直接說有時候做了噩夢反而運道更好。
最誇張的是,他先是否定了玄學,然後又來了一手玄學,做夢講出來就不靈了。
所以,不講出來就是靈?
為此,他還主動叮囑別講出來,從而加深自己的信心。
這
性感戰神,在線雙標?
李承乾服了,暗道隻能自己謀劃退路,反正這破船誰愛上誰上,自己鐵定是不玩的。
隨後。
倆人又磨合了一番造反的細節,期間侯君集還時不時的影射造反不能停止這件事,讓李承乾講話更為謹慎,自己這可是一個人偷溜出來的,要是侯君集還懷疑自己不安心造反怎麽辦?
為此,李承乾不得不表現出一副‘浪子回頭’橋段。
先是誇候將軍‘深明大義’,自己已經‘幡然醒悟’,並且強調自己造反之心‘堅如磐石’。
為了證明這點,李承乾還說有一秘密武器,於三日後定有奇效。
“既然殿下已經知曉此事輕重,那臣就先行告退。”侯君集目露欣慰道。
見侯君集要走,李承乾終於放下心來,起身將他送到地道口。
望著漆黑的地道,幽幽的道:
“能得候將軍相助,孤何其之幸!”
“候將軍且安心,孤定然堅定信念,推翻李二勢在必行。”
“候將軍,一路順風!”
送走侯君集,趁著夜色漸濃,李承乾又馬不停蹄的趕回東宮。
因為三日後,亦是他的大婚之日。
回到東宮,
李承乾在侍女的服侍下,進行了更衣、洗澡等一條龍服務,躺在床上閉目思索。
造反之事有侯君集操心,他隻需要當好一個吉祥物就行。
結婚更是如此,除了主角,其他人都忙的停不下來。
對比前世的記憶,曆史中的李承乾應該是在貞觀十七年間造反的,那時應該是二十四五歲的樣子。
但現在才貞觀九年,活生生的提前了八年,隊伍也不像那會兒那般龐大,沒有漢王李元昌、駙馬都尉杜荷等人參與,更關鍵的是現在算下來自己才十六歲。
“十六歲,不好好在家待著玩泥巴,造個毛的反啊。”
“還把時間選在了自己大婚的日子,我(艸皿艸)”
李承乾狠狠的吐槽了一番原主,但靜下心來細想,卻不得不說這是個很好的機會。
平日裏李世民都在太極宮內,衝擊宮門那完全是在找死。
雖說偶爾有微服出行情況,但不僅日子不確定,機會也不好找。
且大多數的時候也都是在長安城內。
大唐開國才多久?
現在長安城內城的百姓,有一半拿起兵器都是打仗的一把好手。
按照李世民現在的聲望,半數百姓甚至敢用身軀來擋住一切敵人。
所以,
要接近李世民,至少需要兩個前置條件。
第一是需要知道什麽時候出宮。
不是在內城鬧市中晃悠的那種,但又不能出了長安城,否則肯定會出動多數禁軍保衛。
第二是最好需要一件大事。
能夠吸引住長安城內大部分百姓的目光,包括城衛的注意力最好。
隻有這樣才有時間提前安排,自己這邊的戰力也勉強能突破皇帝近衛。
然後
太子大婚!
李世民則是很早前就明確表態,大婚當日會去大慈恩寺為太子祈福,這剛好是一個絕佳的地理位置。
距離朱雀大街夠遠,同時又位於晉昌坊和修政坊之間,已經非常接近長安城外城的城牆。
天時地利皆有。
“曆史上的唐朝太子不至於這麽不當人子吧,趁著父親給自己祈福,然後發兵逼宮?”
李承乾在腦海中尋找了許久,想找找看是不是連這次大婚都是陰謀。
如果是的話,那家夥,就有些可怕了。
隻是當他仔細翻閱過腦海中的這段記憶後
突然發現,這大婚和造反還真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
因為
稱心!
“稱心”
李承乾嘴裏念叨一句,突然有種不祥的預感。
雖說之前全盤接受了原主的記憶,但很多東西你不去想,並不會自動知曉。
差點以為被開了後門的李承乾連忙翻看腦海中的記憶,直到一絲不漏的看完才鬆了口氣。
還好,雛菊未綻。
大唐初期,之風還未盛行,龍陽之好也屬於禁忌。
這給原主造成了巨大的心裏壓力。
導致兩人關係發乎情止乎禮
雖這麽形容感覺有些奇怪,但確確實實如此。
也正是因為吃不到的才是最香的,多年下來原主對稱心可謂是興致不減絲毫。
加上倆人現在屬於熱戀期,原主哪還願意娶妻?
皇帝親自指婚,他沒辦法反抗,腦袋一熱便找上了侯君集。
這樣看來,雖說造反和大婚關係密切,但至少大婚還是屬於正常的曆史進程,造反則是趁機鬧事。
不過這樣也對,曆史上李承乾本就是一副天胡的牌打的稀爛,很明顯沒有那麽高的智商。
出生未滿一歲就封恒山王,四歲改為中山王,八歲立為大唐太子,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有什麽好的全往東宮送。
就這
結果走上造反的路。
這讓後世的李承乾感覺就像是地主開局兩王四個二三個尖,然後托管了也不至於打成這樣。
“誒,當真頭疼。”
暖床的侍女剛走,被褥間還殘留著少女的體香,的生活剛剛開始難道就要結束了?
雖說曆史上李承乾造反,李世民為了保他一命不惜違背大唐鐵律。
但那是貞觀十七年的事,誰知道貞觀九年,在李世民更加年輕的時候會不會脾氣暴躁一些。
萬一哢哢一刀懟在脖子上,那簡直成笑話了。
穿越三天,卒!
當然,就算是符合曆史結局。
勉強保得一命,貶為庶人流放黔州,終生受人監視,這也是他所不能忍受的事情。
大唐風雲有的寫,監獄風雲能嗎?
全是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