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日常消費

字數:5222   加入書籤

A+A-


    次日一早,

    馬車上。

    李承乾側躺在蘇氏的大腿上,蘇氏則輕輕的給他按摩頭部。

    前世他便有頭疼的毛病,沒想到穿越了還有,不過前世隻能硬抗,現在嘛那是相當舒服。

    “婉兒,近來頻繁遷移,可有疑慮?”

    微微睜開雙眼,李承乾黑玉般的瞳孔看向蘇婉兒。

    這段時間頻頻更換居住的地方,但從未回過東宮,他相信眼前少女應該有不少疑問。

    “夫君自有安排,妾身聽令便是。”蘇婉兒低頭,對上李承乾的雙眸輕輕說道。

    “嗯,難道你就不想問問嗎?”李承乾繼續道。

    “不想,夫君去哪妾身就去哪。”婉兒搖了搖頭,莞爾一笑。

    哎喲

    艱難養成第五十四天,難受。

    李承乾心中哀歎。

    原本還想給蘇婉兒講講緣由,沒想到別人壓根不需要。

    不過不需要就不需要吧,他對自己倒是有所安排。

    反正就是浪,什麽時候浪夠了,什麽時候再回去。

    好在大明宮距離太極宮不遠,馬車很快行駛到了長樂門,這已是皇城內部的宮門,再往前隻能下車步行。

    於此同時,一輛馬車也從蘇府駛出,前往皇宮。

    立政殿內,

    長孫皇後站在梳妝台前,麵前擺放的則是三四個顏色不一的小箱子,裏麵裝滿了各式各樣的首飾。

    “殿下,您已經沒有多少首飾了,就別再”

    一名三十歲左右的女官麵帶難色,神情鬱鬱。

    她是長孫皇後的貼身宮女,掌管尚服局,負責皇後日常穿著等等。

    本以為是個好差事,結果做了才知道讓人心痛到無法呼吸。

    前幾年大唐災害連連,國庫內庫都沒錢,長孫皇後就把能賣掉的首飾全部賣掉,隻剩下部分必留之物,連日常可穿戴的首飾都難以尋見。

    好不容易這兩年宮莊收成逐漸變好,內庫也稍有積蓄。

    結果陛下又開始提倡勤儉節約,皇後帶頭響應,甚至在宮中率領宮女一起織布。

    貴為大唐皇後,都沒過幾天雍容華貴的日子,女官都替長孫皇後感到委屈。

    現在聽聞太子要離開皇城,皇後又準備拿出首飾來賣,女官連帶著把太子都給埋怨上了。

    好好地不在皇宮裏待著,跑出宮去做什麽。

    “好啦,陳尚服。”

    長孫皇後選出三件首飾後,又將盒子關了起來,這才轉身笑道:“乾兒要出宮,我這個做阿娘的肯定要支持孩兒啊。”

    陳姓女官也知道改變不了什麽,悶悶不樂的將首飾盒子抱回原位。

    這時,有宮女小跑進來,躬身道:“稟皇後殿下,太子殿下在殿外求見。”

    長孫皇後眼睛一亮,當即揮手讓宮女領進來。

    不一會兒,

    宮女帶著李承乾與蘇氏走了進來,請安落座一氣嗬成。

    然後李承乾便看見了長孫皇後拿出了三件首飾。

    一件玉花鳥紋梳,一件累絲純金發簪,還有一件連珠紋金手鐲。

    隻是讓他有些懵逼的是,長孫皇後把手鐲交給了蘇氏,又把梳子和發簪交給了自己。

    某看起來用得上這種東西?

    “阿娘,您這是何意?”李承乾指著那件造型十分女性化的簪子道。

    “自然是給乾兒你的。”長孫皇後輕笑道:“阿娘知你想出去做出事情,肯定缺不少銀錢,內庫裏雖有積蓄,但宮內日常開銷也大,陛下也常用作他途,阿娘隻好拿些首飾於你,能換不少銀錢。”

    這

    李承乾還沒來得及有反應,一旁的蘇氏眼裏瞬間聚集光芒,如同看見了偶像。

    長孫皇後不愧是當代女子領袖,一言一行堪稱典範。

    “阿娘。”

    李承乾回過神來,喚了一聲連忙擺手道:“這些孩兒可不能要,再說孩兒也不缺銀錢。”

    “怎麽可能不缺,乾兒莫不是嫌棄阿娘這些首飾不值多少銀錢?”長孫皇後眨了眨眼,故作憂傷。

    這一刻,李承乾感覺到了殺氣。

    四麵八方的宮女眼中已帶著怒氣,甚至就連身邊的蘇氏神情也逐漸莫名。

    得了,拿著吧。

    李承乾表示投降。

    雖然原主從沒有管理過東宮的財務,沒有這方麵的記憶,但李承乾最近也大致了解過宮莊的產出。

    1000戶佃戶,平均七口一戶,每戶按兩丁(成年男子)計算,每丁分田80畝。

    這就是16萬畝地,相當於後世一個小型村鎮。

    而關內種又多種栗米,平均按照畝產15石來計算,就是24萬石糧食。

    現在長安糧價約4文錢一鬥,這算下來就是9600貫銅錢。

    要知道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也不過8到10貫,一年花費也就4、5貫的樣子,而且還生活的不錯。

    由此可見,這宮莊當真如同聚寶盆般。

    而且李承乾有個朋友很清楚長安城的消費,去一次青樓頂天一貫錢。

    當然,除非遇到同道中人哄抬物價。

    一年9600貫,拋開日常消費365貫,那也還剩下9235貫。

    近萬貫啊,就以唐朝的娛樂水平,李承乾當真想不出有花掉的辦法。

    開始還以為自己出宮會過上幾日貧苦生活,沒想到竟是掉進了銅山裏。

    所以,他自認對自己的經濟狀況了解,壓根不缺錢。

    不過畢竟是阿娘的心意,李承乾最後也沒拒絕。

    拿著就拿著吧,剛好樣式不一,都可以給婉兒用。

    回頭自己在抽空找匠人打造些更好看的首飾送給阿娘,也算盡一份心意。

    心中有了思量,李承乾也笑著接下了首飾。

    就在立政殿裏其樂融融時,甘露殿裏的李世民卻大發雷霆。

    “廢物,當真是廢物。”

    李世民目眥盡裂,一腳將麵前矮桌踢翻,奏本灑落一地。

    太監總管來福連忙上前,將地上奏本矮桌挪開,勸慰道:“陛下暫且息怒。”

    “息怒,你讓朕怎麽息怒?”

    李世民手指西北方,怒發衝冠:“朕讓大軍去打吐穀渾,他李道彥是怎麽敢不聽主帥指揮,擅襲黨項,以致大唐兒郎戰死數萬人。”

    “數萬戰士皆是我大唐虎賁,當年朕一路從嶺南打到瀚海,一年時間連破蕭銑的南梁,王世充的鄭國,寇建德的夏國,戰死士兵也不過萬餘,他李道彥是怎麽帶的兵?”

    連續深吸幾口氣,李世民勉強壓住怒火,問向傳訊士兵:“說,現在情況到底如何?”

    “稟陛下,現李總管所率領的邊路人馬不足兩萬餘人,能戰者八千,已退守鬆洲。”士兵躬身回答。

    “哼,朕命他為赤水道行軍總管,率五萬兵馬,他就是這報答朕的,讓他立即給朕滾回來。”

    冷哼一聲,李世民怒氣不減道:“李靖怎麽說,黨項反叛,於西征吐穀渾可有變故?”

    “李靖大總管已安排高總管看住黨項,同時派出使者商談。”

    說到這,士兵將身子躬的更低一些,道:“李靖大總管言黨項不足為慮,吐穀渾必滅,隻是會多耽誤一些時日,還有”

    “還有什麽?磨磨唧唧的。”李世民眉頭微蹙,不滿道。

    “李靖大總管還讓臣請示陛下,要不要把黨項一起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