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舌戰群臣

字數:5039   加入書籤

A+A-


    甘露殿中。

    商討繼續。

    李承乾眉頭微蹙,思索片刻直接開口。

    “魏相說的很有道理,恰好我也是這樣認為的。”李承乾微微一笑,接著道:“但是,和親就能避免上述的困境嗎?或者說大唐的安穩平定當真要靠嫁女來維持?”

    魏征搖著頭,道:“和親必然不能解決上述困境,但它絕對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大臣們聞言頻頻點頭,已略有騷動。

    “那漢朝呢?”李承乾反駁道:“漢朝和親不在少數,前期一樣被匈奴等外族欺負,直到漢武帝時期用武力鎮服後才知道犯邊是要挨打的。”

    這時

    房玄齡凝神出聲道:“漢武帝確實是一生征戰,幾乎打遍了周邊所有國家,但同時也耗空了數代漢家兒郎的積累。”

    魏征接話道:“房相所言不假,若非前期依靠各種手段謀得平穩發展,漢室也絕不會有足夠的錢糧去支撐那一次次戰爭。”

    對手,多了一個人

    李承乾絲毫不懼,不急不緩道:“但兩位不覺得漢朝的做法過於極端了嗎?要麽慫到底,要麽剛到死?”

    “非直即彎,並不是中庸之道。”

    長孫無忌眼睛一亮,以為李承乾又有新感悟,出聲問道:

    “哦?願聞高見。”

    三個人了

    李承乾感到一絲壓力,緩緩開口道:“不可否認,和親確實對兩國關係有用,但諸位卻是誇大了它的作用。”

    “真正能讓他們與大唐談判的,是因為大唐的實力與他們能得到的利益,並不在於某個公主身上。”

    “是以,我們完全可以使用其他的辦法來處理兩國關係。”

    “聯合縱橫,或拉或打,發展內部的同時,也不能丟了骨氣。”

    李承乾話音剛落,四大宰相中最後一位也忍不住了。

    作為一名官場老將,溫彥博很清楚自己的位置。

    現在的情況很明顯,太子不願和親,大臣們支持和親。

    至於陛下

    他肯定是不願把女兒嫁到蠻夷之地,但為了大唐,溫彥博又敢肯定陛下最終一定會讚成這件事。

    此時坐山觀虎鬥,更多是在培養太子殿下。

    於是,他開口說道:

    “殿下年少,有諸多想法實屬正常,也許那些想法真比和親效果更好。”

    “但,臣有一問。”

    四個了,齊活。

    李承乾沒忍住翻了個白眼,拱手道:“溫相請講。”

    溫彥博撫須笑道:“漢朝和親的成功有目共睹,咱們已經有了成功的例子在前,為何還要兵行險招呢?”

    李承乾斂眉道:“溫相認為我的想法一定會失敗?”

    溫彥博笑而不語。

    長孫無忌歎氣道:“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在國事上麵,一定是以穩為主,需要慎之又慎。”

    房玄齡輕笑搭話:“臣倒是認為殿下的想法一定極妙,但依然隻能在和親之後再做試驗,也許這次有了成功的例子,以後真可以避免和親呢?”

    ???

    好家夥,一起上了是吧。

    李承乾突然有些牙疼,都說以史為鑒,本想著嘮嘮他們聽得懂的嗑,舉了個漢朝的例子,結果反而被他們按在地上摩擦。

    當然了,這鍋要背也隻能讓周襄王來背。

    誰讓他最早為了打鄭國,娶了狄女為王後,與戎狄兵共伐鄭。

    更氣人的是後來漢朝學會了這一招,偏偏還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和親

    幾乎成了兩國邦交友好的標誌。

    唐朝以前沒有反麵教材,李承乾想了想,隻能舉證唐朝之後的正麵教材。

    明朝。

    “不知諸公可曾聽聞在大唐遙遠的西邊,有一大國,國號為明。”

    諸公皆是麵帶笑意,微微搖頭。

    在他們看來,太子已經輸了,此時不過是垂死掙紮。

    而李承乾沒有在意大臣們是怎麽想的,見到他們搖頭後,便自顧自的講述起來。

    “明朝,處於極遠的西邊,在那片土地上,亦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國家。”

    “其中又以明朝實力為最,地位幾乎等同於大唐。”

    “兩百多年以來,明朝始終堅持他們開國君主留下的一句話,從此也成了所有人眼中最有骨氣的朝代。”

    開國君主的一句話?

    大臣們笑容稍斂,目露正色。

    高台上的李世民亦是將耳朵豎了起來。

    且不說明朝是否存在,但太子這般講述,顯然重點就是在這一句話上麵了。

    敢在甘露殿裏舌戰群臣,能沒有點真東西嗎?

    接著,甘露殿裏響起了李承乾沉重的聲音。

    “大明一朝,當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不和親。

    不納貢。

    不割地。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當真是說的好啊!

    大臣們震驚的一塌糊塗,忍不住對這樣的情形心生向往。

    李世民亦是心潮澎湃,內心有一刹那的衝動。

    但,隻是一刹。

    大臣們也很快回過神來,皆是苦笑著搖搖頭。

    不現實,完全不現實。

    長孫無忌開口道:“殿下天縱奇才心高氣傲可以理解,但以我大唐的情況來看,若是施行這樣的政策,很難能平穩發展。”

    溫彥博點頭認同,道:“納貢與割地必然不可能,但和親乃公認的兩國友好邦交之法,若完全摒棄,那便無法讓周邊鄰國安心。”

    魏征皺眉道:“兩者性質不同,確實不宜相提並論,若隻是為了這樣一個虛名,導致大唐連年征戰,那將會死多少大唐兒郎?”

    說到後麵,魏征頭已經隱隱偏向李世民。

    他怕李世民被李承乾給忽悠住,選擇這樣極端的國策。

    現在大唐男丁才多少人?

    管理這麽大一片土地已是不易,如果因為戰爭導致人口變少,那未來能不能守住都是問題。

    嗯先打個預防針。

    李世民自是了然,撇了眼魏征,懶得搭理。

    最終,沉默良久的房玄齡走了出來,言辭懇切道:

    “臣很欣慰,我大唐太子能說出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樣的話,臣相信殿下能說到也能做到,實乃大唐之福。”

    “但臣也惶恐,惶恐咱們這一代臣子若是做得不好,那隻能留給殿下一個空虛貧瘠的大唐。”

    “所以,哪怕為了殿下,臣也堅持和親。”

    言罷,房玄齡站直身體,昂首挺胸的拱手,朝著李承乾深深一禮。

    其後文武大臣皆隨。

    李承乾:???

    好家夥,想絕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