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見聞

字數:3418   加入書籤

A+A-


    這次趕集,趙旭和趙大力的目的是朝歌縣城唯一的市井,位於朝歌城郭的東北邊。

    在漢代,城邑中集中買賣貨物的場所,就是市井。其得名之由,有書曰《管子·小匡》注,“處商必就市井。”尹知章注“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製,故曰市井。”。

    漢代規定,“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所以說,在漢代,出生市井、市井之徒並不是什麽好話。

    漢代“市”區的建立,基本按照王製的規定,區劃在城內的固定地點,大小城市基本上照此規劃來確立。這個原則就是“左祖右社,麵朝後市”。

    市一般建立在城內的北部地區,位於宮廟之後。像西漢的都城長安,就有各市“二百六十步”,“凡四裏一市”。各市雖不一定如此齊整,但劃有特定的區域,與一般的住宅(間、裏)分開是肯定的。

    兩人沿著路溝而行,橫穿大半個朝歌縣城,便可遙見一道大門,其上以隸書題記“東市”三字,兩側建有牆垣。

    東市他們已經不是第一次來了,根據記憶,趙旭可以清晰的回憶起朝歌東市的格局,市區三方設門,門麵三開,市門東西相對。

    兩人這次是從東門進去,市門左右兩邊,各立著一名市門卒,兩名士卒皆手執蒙皮木盾和環首鐵刀,看上去頗有威懾力。

    剛才進城的時候人不多,但是集市這邊人氣還是不少的,因為臨近歲旦(過年),此刻市中人流正處於高峰期,還沒進去,外麵的街道上就已經人山人海。

    看到這邊一別剛才街道上的冷清,趙大力頗為高興,指著市井的大門大喊道“旭哥,你看!今天人很多啊!真熱鬧。”

    趙旭微微點頭,“嗯,畢竟歲旦將近,估計是怕雪下太大,家中物資儲備不夠,附近村子的人都提前來準備了。”

    “走吧,咱們先去把皮貨賣了。”

    “好嘞!”

    才一入內,趙旭便感到一股氣浪撲麵襲來。

    目光所致,全都是人,可謂是萬頭攢動,填街塞巷,人不得顧,車不得旋。

    在漢代,對普通民眾的管理極其嚴格,城池內的百姓平時都各居其裏,各裏之間有牆垣、籬笆隔絕交通,即“門戶之閉”,老百姓除非真的有事,否則一般不會輕易跨界,所以大部分老百姓,一輩子都沒離開過自己家鄉所在地方圓五十裏範圍。這種現象即使到了現代,在某些地區也仍然存在。

    因此,在這個時代,城內的百姓勞作之餘,如果想要了解外麵的世界,或者是搞個休閑活動,便隻能去市井。

    市井同樣有牆垣,但出入基本不受限製,裏麵的商品多不勝數,可以把人看得眼花繚亂。就算不買東西隻是去逛一下,見見世麵,也是一種不錯的休閑——所以不要以為隻有現代人才喜歡隻看不買,因為這個習慣是自古以來就有的。

    況且,市井裏麵不僅可以看到琳琅滿目的各類大小商品,裏麵還開有賭坊、當鋪、青樓(中國最早的青樓,大約出現在春秋時期。曹老板首征張繡,張繡投降後,曹老板首先問的就是附近有沒有有“j女”。),更有人當街表演雜技賣藝,偶爾還有棄市的熱鬧可看。

    《禮記》記載,“刑人於市,與眾棄之”,即為了殺一儆百,在人多的集市上對犯人行刑,使百姓唾棄他。

    這就是棄市,這在古代,被普通百姓視為一種娛樂。

    無論哪國的百姓,似乎對看殺頭一直情有獨鍾。

    即使到了趙旭那個後世的七八十年代,如果公開執行死刑,願意去看熱鬧的人也多不勝數,而執法機構為了震懾一些不法分子,也並不阻止民眾在安全距離觀看行刑。

    漢代市井的規劃基本都大同小異,隻是在規模大小上有所區別。

    朝歌這邊的市井就是這樣,兩條寬約十米的大道匯聚成十字形,將市井分割成四塊貿易區。

    每個貿易區中都建有三四列廊式建築,排列得整整齊齊。排在後麵建築就是商賈存放貨物的倉庫。前麵的房屋則是一排排列肆,即依商品種類而集中陳列的攤位。

    一路前行,趙旭所見貨物種類之多,難以計數,釀酒、糧食、熟食、竹木、漆器、布匹、染料、皮革、藥材、冥器、銅鐵用具、牛馬豬羊,幾乎什麽都賣,隻要你出得起價錢。

    隨著接近市井中心,遠遠的就可以看到一棟三層市樓矗立於街道中央,正是市井的治所。

    樓頂高懸著一麵旗幟,迎著寒風飄揚,樓上懸著一麵大鼓,市吏正是通過擊鼓宣告開市、罷市。

    崔豹《古今注》曰“闤,市垣也;闠,市門也”。市門定時啟閉。

    史載“市樓皆重屋”,又“臣為郎時,與方士考功會旗亭下”(注曰旗亭,市樓也,立旗於上,故取名焉。)。由此可知,市政官舍都是樓房,並立旗於上,以為標誌。《西京賦》雲“旗亭五重,俯察百隧”,說明市樓係高五重,可眺望全市,監察百肆。

    市樓門口兩側各有一名黑衣門卒,腰佩環首長刀,肅穆而立。

    兩人越過市樓,繼續前行一段,終於抵達目的地——李記皮貨坊。

    趙旭提著一個大包和趙大力剛一走進商鋪,一個身著青色布襖的夥計就迎了上來“喲,這不是旭哥兒嗎,還有大力,你們這得有大半月沒過來了吧?”

    說著他看了一眼趙旭手上提著的大包袱笑道“看來收獲不小,今天特地來賣貨?”

    趙旭懶得回答,對著趙大力使了個眼色,趙大力與他默契十足,接過話頭道“嗯,今天過來趕集,順便吧這十來天的收獲賣了。”

    “那感情好,我去給兩位倒水,順便去叫李賬房。”

    夥計說完,將兩人帶到側麵的房間脫下蓑衣鬥笠,安排兩人入坐後,告罪一聲,轉身進裏間進行通報。

    不一會,一個穿著直裾深衣的中年男子就走了出來,一看到趙旭兩人,就笑著打起了招呼“這不是旭哥兒嗎,我還說你這段時間一直沒來賣東西,沒想到剛一念叨,你這就來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