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炸響

字數:4757   加入書籤

A+A-




    周文鬱一臉耐心的道:“吳軍門與諸位將軍放心,以下官在遼西所見,隻要關門遍布兵馬,架起火炮,哪怕精銳如東虜者也隻能铩羽而歸。”

    天空中又下起蒙蒙細雨,周文鬱又道:“下官願陪軍門大人和諸位將軍趕赴古北口,以略盡綿薄微力。”

    有周文鬱這樣的態度和表示,也隱隱代表著遼西高層的動向和意見。

    吳中偉已經信心俱失,隻在喉嚨裏嘟噥了幾句,倒是王威精神抖擻的道:“有周先生在,末將心中都安穩了幾分。”

    這也是將周文鬱當袁崇煥的幕僚看待,現在袁崇煥不僅在遼西擁有實力和巨大的聲望,在薊鎮這裏,也遠遠超過了老邁昏聵的吳中偉,人們甚至都在期盼朝廷能把閻鳴泰換走,把袁崇煥任命為薊遼總督。

    軍隊在細雨和泥濘中開拔,穿著草鞋的軍隊扛著被北風吹皺在一起的軍旗艱難前行。沿途有不少駕著車馬往京師逃走的官紳富戶,士兵們用陰鬱的眼神盯著這些人,他們的家小都是普通的百姓,沒有能力走出家門百裏之外,在這種時候先逃走的隻能是官紳富戶,他們有馬輛和騾馬,可以攜帶財物和吃食,足夠他們支撐到京師的城門之前。

    而普通百姓隻能留在家中麵臨未知的恐懼,這種恐懼比敵兵已經打過來還要令人恐懼的多。而眼前這些殘兵敗將般的薊鎮將士加重了這種恐懼的心理,在三屯營往古北口的大道上有無數村落,其中不乏從遼東跑出來避難的遼民,在數年之前,他們就是在道路旁看著一支支軍隊邁著同樣疲憊和緩慢的步伐走向死亡的戰場,這種情形實在是發生過太多次,已經叫人從骨子裏感覺畏懼和害怕。

    並不是畏懼這支疲敝的軍隊,而是畏懼在此之後會發生什麽樣令人恐怖的結果。

    史從斌與商人同伴們一起觀察著薊鎮兵馬的調度,他們已經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也知道是和記商團軍主力壓境,集結在古北口外。

    商人們與和記打了多年的交道,互相熟識,對和記兵馬前來並無畏懼和恐慌的心理,但史從斌搖了搖頭,說道:“其實不必如此驚慌,和記此來應該是以警告震懾為主,如果真的一意要破關而入,張大人尚在新平堡,豈不是授人口實。況且,要破口也該從喜峰口,和記大軍重火器,古北口一帶山勢奇峻險要,不利於攜帶重火器行動,所以絕不會從古北口入關。”

    “那就是虛張聲勢了?”

    “如果薊鎮能頂住,恐怕和記的處境會更困難。”

    “這樣就太迂了。我等恐怕也要早做打算。”

    一群商人也並不是很看好和記的行動,如果隻是虛張聲勢,叫薊鎮上下看出來和記無心入關,那麽挺過這一關之後,薊鎮和朝廷會采取更嚴厲的措施來限製和記。

    這樣的話,未來的局麵反而會更加困難的多。

    而和記真的打進來?

    一群商人俱是搖頭,他們也覺得不太可能。

    史從斌心裏也如有一團亂麻,兩年前他正確選擇了一次,這一次他卻不知道該做如何的選擇。史家是世代的官紳世家,家族子弟稍有出息就讀書應試,他是一個沒出息的庶出子弟,為家族經商賺錢成了他報效家族,和在家族內站穩腳根的最佳手段。

    就算史從斌為家族賺了大量的銀子,他在族中的地位仍然不高。

    族中聚集祭祀祖先時,捧爵上香排名在前的還是那些有功名的長輩們,甚至子侄輩們,隻要有功名在身就會排在史從斌之前。

    史從斌隻是一個沒功名的從事賤業的普通族人,由於經商有道而給自己掙得了不菲的家資,在家族中他飽受懷疑和排擠,和記已經成了他的依托與最大的靠山。族人不是沒有人想謀奪他這份產業,最終發覺和記方麵的關係隻能是史從斌來打點溝通,換了人就不行,這些貪婪的族人隻能頹然放棄。

    一麵是三百年來的家國和忠孝傳家的詩禮書香世家,一邊是現實的銅臭味和優裕富足的生活,史從斌發覺自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兩難境內,盡管他什麽也不能做,但還是在考慮再三,如果和記真的打進來,自己是選擇與和記合作,還是跟隨大明,誓死抵抗到底?

    半年前人們對和記的反感和敵視已經差不多消彌怠盡,現在所有人都出於一種現實的考量,和記到底能不能贏,如果和記真的打進來,是跟隨大明還是順從和記?

    每個人都可能會有這方麵的考量,所以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是十足的豐富。

    大夥都在矛盾著,既希望和記能解決眼前的麻煩,又不希望和記過於強勢,甚至一路打進來。

    總而言之,所有人都希望能維持住眼下的局麵,又能跟著和記一起賺錢發財,也能保住眼下的太平局麵。

    這是個兩難的難題,史從斌都搖了搖頭,感覺自己太貪心了一些。

    三屯營的營兵也終於開始大量開拔出去,城門口亂七八糟的擠了一堆的兵,旗幟半展不展的飄蕩在細雨之中,營兵們高矮不一,唯一的特點就都是相當的瘦,營兵裏沒有胖子,也不可能有胖子。

    他們扛著破朽的長槍,穿著布鞋或草鞋,踩在泥濘之中發出吧唧吧唧的響聲,殘雪未盡,身上落著細雨,每個人都在唾罵著老天。

    他們凍的鼻涕橫流,腳和手都是青色的,草鞋踩在布滿殘雪的泥汙裏無異是酷刑。

    可是這些人也不可能買的起皮靴,他們經常領不到軍餉,也沒有機會搶掠民財,現在明軍的軍紀比十幾年後要強的多,況且他們就在薊鎮駐地,四周很多民宅裏住著的都是軍人家屬,就算下得了手,也搶不到任何東西。

    這是一群絕望的人,出城之後他們擺開隊列,凍的瑟瑟發抖,在把總和千總們的吆喝下勉強站成歪七扭八的隊列,然後跟著前方的隊伍,走在通州抵三屯營,又直抵永平和山海關的大道上。

    這條驛道寬大筆直,維護的相當出色,因為這是大明往遼西的通道,無數的兵馬人員都要從這條大道上經過,從甘肅陝西山西宣大調來的援兵也是從這一條大道源源不斷的走入遼東的戰場,從這裏走向死亡。

    現在又是大股的薊鎮官兵從各處匯集到這條大道上,在道路一側是蜿蜒流淌的河流,可以運輸物資和用來給這些營兵補充水源,冬天的河麵上布滿了薄冰,由於出城的時間不久,還沒有人對那些冰水感興趣。

    如果眼前的情形是一副圖畫,那麽畫麵肯定是相當的壓抑,一群衣衫襤褸,穿著破舊軍袍,前天才剛吃了一頓飽飯,身上藏著幾個饅頭或米飯團的軍人,給家裏留了兩個月的生活費後被迫走向戰場。

    他們不嘩變就已經是相當有道德的人了,也說明大明的百姓普遍的吃苦耐勞和能夠忍受痛苦。

    在無數複雜的目光中,整個薊鎮的戰爭機器轟然發動,但到發出警訊第三天時,才有兩萬不到的營兵從永平昌平薊州各處出發,一起往邊牆開動。

    到處都是在大道上走動的營兵,都是一樣的情形,所有人目光呆滯而木然,他們不是去打仗,更象是去送死。

    看到薊鎮兵的表現之後,不安的心理席卷整個薊鎮防區,稍有身家的都開始出逃,不管是用車馬還是步行,隻要能保證在沿途不被餓死就好。

    整個官道上出現一幕幕奇景,一邊是開赴邊牆的營兵們,象成群結隊的乞丐或流民,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扛著長槍,隊伍中隔百人左右就有一個騎馬的軍官在督促自己的部下抓緊趕路。就算不斷的有軍官吆喝和怒罵痛斥,這些營兵也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他們走的有氣無力,因為在開拔之前他們就沒有吃飽,在駐營時也不知道今天有沒有飯食供給。

    事起突然,各地的文官都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況且很多人的共識就是,士兵吃飽了飯容易鬧事,而肚皮幹癟的他們,到了營地後多半就是想躺著節省體力了。

    至於餓肚子的士兵到底會怎麽想,隻要他們不嘩變不造反,那就去他娘的了。

    而與邊軍們逆行的就是逃難的人群,相當多的車馬和步行趕路的人群,攜老扶幼,哭爹喊娘。

    事情已經過去兩三天,如果和記兵破口而入,差不多就要殺過來了。

    所有人都懷著這種恐懼的心理,在趕路的同時還不停的看向四周,生怕那些和記兵從某個角落裏突然衝出來。

    在人們的認識中和記兵馬比北虜還強,可能也更凶暴殘忍。

    懷著這種恐懼的心理,往京師逃走的人群走的可是比營兵們快的多了。

    兩邊同樣是川流不息的人群,一邊是慢騰騰的挪步,一天也走不到二十裏路,一邊則是風塵仆仆的趕路,一天最少走五六十裏,哪怕是扶老攜幼。

    整個薊鎮象一口沸騰的油鍋被加了水,現在已經劈裏啪啦的炸響起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