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節 生死抉擇東瀛難

字數:3723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非和平崛起 !

    在這個僅8公裏長、4公裏寬的小島上,美軍苦戰一個多月,雖然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也付出了巨大代價:一共傷亡28686人,其中死亡6821人,這是太平洋戰爭中美軍死亡人數最多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美軍之所以傷亡慘重,除了日軍具有堅固的防禦工事和狂熱的死拚到底的軍國主義精神,美軍情報機構對硫磺島日軍作戰能力的錯誤評估也是重要原因。由於美軍情報部門低估了日軍的人數、武器裝備以及防守能力,造成了美軍在絕對優勢兵力情況下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

    美軍自從太初二十三年7月攻占馬裏亞納群島後,就開始建立航空基地,出動b29重型轟炸機空襲日本本土。但馬裏亞納群島距日本本土近1500海裏,b29轟炸機隻能攜帶3噸炸彈,在戰鬥機無法護航的情況下長途奔襲,在8000至9000米高度實施麵積轟炸,效果很不理想。而硫磺島北距日本東京650海裏,南距馬裏亞納群島的塞班島630海裏,幾乎正處在兩地的中間,島上的日軍不僅可以向東京提供早期預警,而且可以起飛戰鬥機進行攔截,甚至還不斷出動飛機攻擊美軍在塞班島等地的機場,更是大大降低了美軍對日本本土戰略轟炸的作用。硫磺島對美軍而言,簡直是如鯁在喉。如果美軍占領硫磺島,那所有的不利都轉化為有利,b29轟炸機從硫磺島起飛航程可以減少一半,載彈量則可增加一倍;戰鬥機如從硫磺島起飛,可以為b29轟炸機提供全程伴隨護航;甚至連b24這樣的中型轟炸機也能從硫磺島起飛空襲日本本土;更重要的是硫磺島還可作為b29轟炸機的備降機場,供受傷的b29轟炸機緊急降落或加油。因此美軍對硫磺島是勢在必奪。

    美陸軍航空兵司令亨利哈利阿諾德上將於太初二十三年4月17日向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攻占硫磺島的請求,參謀長聯席會議隨即同意這一請求,責成太平洋戰區擔負此項作戰。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兼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尼米茲上將為就近指揮,將其指揮部從珍珠港移至關島。

    太初二十三年10月初,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參謀人員製定出進攻硫磺島的計劃。硫磺島戰役開始前幾個月,駐紮塞班島的美軍第7航空隊等部門就開始為聯合情報中心執行照相偵察任務,但遺憾的是,第7航空隊的照片後來被評估為對分析整個硫磺島的日軍部署情況沒有任何價值。

    臨近開戰,美軍第28偵察中隊的偵察機以很低的高度冒險對硫磺島實施了偵察,這次偵察拍攝的照片幾乎覆蓋了美國海軍陸戰隊後來進行激烈戰鬥的所有區域。然而可悲的是,情報中心卻缺乏經驗豐富的情報分析員對這些來自第28偵察中隊的重要照片進行分析評估。因為按照美國海軍的輪換政策,太初二十四年1月,剛剛在關島成立的高級情報中心抽走了聯合情報中心所有有經驗的照片分析人員,這為美軍後來付出慘痛的代價埋下了伏筆。

    盡管缺少有經驗的情報分析員,太平洋地區聯合情報中心仍然於太初二十四年1月10日推出硫磺島戰役情報報告。根據這份報告,硫磺島上共有13500名日軍。雖然航空偵察表明,從太初二十三年秋季到這年初冬,日軍在這一地區大量集結,可是聯合情報中心的情報分析員仍然指出,“沒有跡象表明日軍守島部隊已經得到了加強”。事實上,日軍自太初二十三年馬裏亞納群島失守後,便開始大力加強硫磺島的防禦力量,截止太初二十四年2月,日軍在硫磺島的陸軍約1.5萬餘人,海軍約7000餘人,共約2.0多架,以及大量的火炮等武器裝備。

    審閱航空照片,聯合情報中心分析人員僅僅發現了硫磺島上日軍的105個主要武器配置點和119個重武器配置點。分析人員估計,在太初二十四年1月,日軍在硫磺島上的武器裝備主要包括以下部分:超過39門口徑為75毫米或更大的火炮,24門口徑為70毫米的榴彈炮,18門口徑為81毫米到240毫米不等的迫擊炮,10門口徑為80毫米的岸防炮,超過54門高射炮以及其他7毫米至47毫米的反坦克炮,6個火箭發射陣地和40輛坦克。

    到了太初二十四年2月,海軍陸戰隊的情報使上述估計的數字增加了很多,但是與實際情況仍有相當大的差距。然而美軍仍然認為日軍防禦能力的加強並沒有表明其已經超出了聯合情報中心對硫磺島日軍防禦能力的最初估計,因此,尼米茲上將和他的下屬都沒有意向改變美軍的攻擊計劃。事實上,日軍此時在硫磺島上已經擁有了361門口徑為75毫米或更大的火炮,65門口徑為81毫米到240毫米不等的迫擊炮,33門口徑為80毫米的岸防炮,200多支口徑為20毫米至25毫米的高射機槍,67門口徑為37毫米至47毫米的反坦克炮,70具火箭筒和22輛坦克。此外,日軍還擁有94門口徑為75毫米或更大的高射炮。

    在硫磺島戰役後期,美國海軍陸戰隊還遇到了大量意料之外的防禦工事.。在硫磺島上,日軍建造了大量使用機槍、火炮的預備發射點和碉堡。但是聯合情報中心在戰前的情報報告中曾斷言,分析人員在硫磺島上隻發現了個火炮隱蔽點和4個地下工事,以及170個步兵掩體,報告忽視了大量碉堡的存在。而海軍陸戰隊在其太初二十四年2月份的情報報告中則指出,硫磺島上一共有2個碉堡。

    戰鬥結束後,聯合情報中心和海軍情報機構開始分析硫磺島上的鋼筋混凝土工事,發現地圖上到處都是沒有被標出來的要塞,分析人員被迫花了很長時間去統計這些工事的數量。聯合情報中心在太初二十四年6月10日提交的戰後情報報告中專門拿出了一個章節來分析日軍的火炮發射陣地和碉堡,以說明其龐大的數量和這些工事是如何被日軍使用的。

    除了對日軍兵力的誤判,美軍情報人員對硫磺島複雜的地形也隻字未提。高地、窪地和經過人工改造的天然的坑道洞穴成了日軍天然的屏障,極大地遲滯了美軍的行動。在戰後報告中,聯合情報中心這樣描述美軍一方的進攻:“在進攻這些地點的時候,我們看不見日軍,他們大多隱蔽在洞穴或者岩石的縫隙中,人員分布疏散,但是相互間間隔不大,在全島形成連鎖防禦。”

    硫磺島戰役從太初二十四年2月19日開始至太初二十四年05人,被俘10888人。美軍陣亡6821人,傷21865人,傷亡共計28686人。美軍海軍陸戰隊的傷亡之高也是其在太平洋戰爭中絕無僅有的。美軍還有一艘護航航母被擊沉,航母、登陸兵運輸艦、快速運輸艦、中型登陸艦、掃雷艦、運輸船各一艘以及坦克登陸艦兩艘被擊傷。毫無疑問,由於在這期間的情報失誤使美軍為攻占硫磺島這一小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雖然這場血腥的較量也造就了許多美國英雄,但是,這種英雄的塑造模式是悲劇性的。

    不管美國有多少失誤,但是結局都一樣,日本已經喪失了保護本土的絕對國防圈,接下來如果美國也跟中國一樣,對日本進行戰略轟炸,日本這些年的發展成果都將毀於戰火,一個石器時代的日本對於國際社會將是無足輕重的。現在的五相會議上,對於北進計劃已經再也沒有人去提起了,日本現在麵臨的選擇僅僅是再次匍匐在英米鬼畜腳下成為遏製中國的一艘航母,還是轉換門庭去做大中華共同體的馬前卒。

    米內光正內閣的效率一向低的驚人,或許美國人的坦克履帶沒有開進淺草的街巷,他們都不可能冒著被當做國賊被天誅的威脅去做這個決定。但是東海對岸的中國,已經年近七旬的老元首正在召集他的第三代領導核心們討論美國的武裝力量如果踏足第一島鏈,大中華共同體將要承受什麽樣的壓力。雖然在周仲輔、李維常、張建元、朱雲階、鄧先賢他們的意識裏,中美或許可以和平共處,遼闊的太平洋似乎讓兩個超級大國將來不會麵對正麵衝突。不過吳宸軒卻打算在人生的最後二十多年的時間裏為中華民族撬開最後一塊攔路石,基於這種情況,其實米內內閣的猶豫不決,給日本帶來的傷害其實並不如人們指責的那樣大。

    不知道中華民主帝國這個強鄰的決定,日本的生死抉擇是如此之難,以至於日本的最高統治者那位眼睛男正在為米內首相提交的奏折而傷神。因為在他看來,日本麵臨的任何一種選擇都將意味著他本人的徹底失敗,他所能選擇的僅僅是一條白綾還是一把肋差而已。

    最快更新,閱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