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節 戰後掠影聯盟篇

字數:3913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非和平崛起 !

    此外在中國的倡導下,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教科文組織)幫助137個國家保護古跡以及曆史、文化和自然名勝。並為保護文化財產、多元文化和傑出自然名勝,談判締結了各項國際公約。有980多個此種地點被列為具有特殊價值。很多可能毀於戰火和貧困的世界文化遺產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與開發。

    自從太初三十二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以來,聯合國幫助製定了幾十項有關政治、公民、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的全麵協定。聯合國人權機構通過調查個人投訴,將全球注意力集中在酷刑、失蹤和任意拘留案件上,並造成國際壓力,迫使各國政府改善人權記錄。中國還在聯合國框架內成立了獨立的人權調查行動委員會,幫助聯合國人權組織對一些反人權組織和國家采取製裁與打擊行動。

    中國還在評估氣候變化科學和促進政治解決方麵起帶頭作用。有2000名氣候變化領域的頂尖科學家參與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每五六年發布一次全麵科學評估。在2007年,該委員會作出肯定結論,氣候變化正在發生,而人類活動是主要的導因。中國主導的全球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4個成員正在就一項長期協定進行磋商,各國達成協議減少促使氣候變化的氣體排放,並幫助各國作出調整以適應這種做法所產生的效應。這也是被德美等歐美勢力詬病中國采取技術壁壘和環保壁壘阻礙歐美趕超中國經濟的地方,在中國的強力幹涉下,整個世界的環保體係建設非常迅速。比如很多非洲拉美國家對於礦產資源的開采就附帶了環境保護條款,森林資源豐富的國家對於采伐樹木也都要去必須補種,更讓歐美被動的是中國及共同體國家都對進口商品的環境保護有了強製標準,比如汽車排放就要達到中國的國標8標準,很多歐美汽車生產廠商的汽車排放不達標,無法獲得中國及共同體國家的準入資格,而很多國家和地區都采取跟進策略,向中國看齊,導致歐美汽車廠商隻能在本區域內和中國汽車爭奪市場,而無法通過出口來獲得規模優勢。

    太初四十年,中國在海外省新加坡主持召開了世界衛生組織年會發表了著名的《獅城宣言》,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在歐美瘋牛病肆虐之時,世界衛生組織給予歐美很大的支持,並且領導督促各國政府防治瘋牛病,避免其再度爆發。

    當然,作為一個協調性的國際機構,聯合國在發揮維護世界和平等諸多重要職能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聯合國在協調各國利益的同時也在進行艱難的改革,主要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增加問題。

    作為聯合國總部的創建國和東道國,中國在聯合國發展曆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也一直試圖在其中塗抹上更多的中國色彩。美國就因為戰敗而長期在聯合國中居於非常任理事國的地位,直到太初五十年才與中國達成共識,獲得了中國的批準,成為常任理事國。

    經濟問題就像是聯合國肩膀上的枷鎖,讓它在行動和作出決議時捉襟見肘,這為一些國家利用經費問題大做文章提供了機會。一些大國也試圖通過會費來要挾聯合國。美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雖然不是常任理事國,但是美國承擔著僅次於中德的第三大會費國,這也導致實力膨脹的美國的強烈不滿,經常以拖欠會費為手段來幹擾聯合國的工作,當然在世界經濟中心轉移到中國的情況下,美國也不可能與中國真正的進行對抗,這些私底下的小手腳總是很快就被雙方的妥協所解決。

    戰後初期,聯合國的地位尊崇,很多決議都得到了落實,聯合國在關於人類發展的問題上做了大量有意義的工作。但是隨著歐美勢力的複蘇,很多地方勢力的抬頭,雖然後來也簽署了許多有利於發展的協定。但這些協定由於涉及成員國數量多,各方利益成分複雜,在執行方麵有很大難度。致使許多協定執行不力未達到預期的目標,甚至成為了“空頭支票”。

    對於這樣一個當今世界最龐大的國際間政府組織,到底誰應該對其運轉起到真正的監督作用,這已經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按照憲章,成員國有義務對聯合國機構和員工進行監督,但這一效果顯然並不十分理想。由於牽涉到人手和政治利益的原因,許多國家對於風平浪靜的表麵更加滿意,而並不太想讓這個國際權威組織處於尷尬之下,這就為可能產生的腐敗提供了較為寬鬆的環境。其實,很多時候聯合國就成為德國為首的歐洲勢力、美國為首的北美勢力和中國這個世界霸主的三國演義,而世界上其他國家多少都有自己的立場和利益所在,除了少數嚴守中立的小國,聯合國基本上是這三方勢力和阿盟、土耳其、巴西、阿根廷等各方勢力的角鬥場。

    此外,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費用,基本上也是由會員國分攤,但采用與正常預算不同的分攤比例。維和費用是在正常預算分攤辦法的基礎上籌集的。這種辦法將會員國分成四組,a組由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德、阿、意、東)組成,其中中國將承擔比其他四國都多的份額,直到後來美國和法國入常,中國的承擔比例才降至其他六個常任理事國之和的75%,b組由發達國家組成,c組由經濟不發達國家組成,d組則由特別指定的經濟最不發達國家組成。按規定,b組國家按照其正常預算分攤比例繳納,c組國家按其正常預算分攤比例的20%繳納,d組國家按正常預算的10%繳納,而5個常任理事國除了按各自正常預算的比例繳納外,還得承擔餘下的部分。

    聯合國下屬機構很多都是依靠會員國政府自願捐助開展活動的,其中最主要的有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環境規劃署、人口活動基金、兒童基金、難民署、工業發展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等等。除政府捐助外,聯合國發展署以及環境規劃署等機構還從聯合國正常預算中得到一小部分資金,作為它們的行政和管理開支。每年11月,聯合國認捐會議都如期在青島聯合國總部舉行。

    中國除了在聯合國裏占據了主導地位之外,還積極的組織了幾個圈子,比如阿盟和東盟就是中國主導成立的兩個緊密型的地區國家聯盟。在建立聯合國之前,中華民主帝國的領導層就對戰後的國際形勢有了清晰的預判,雖然歐美都是這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英國和紅俄都不複存在,但是底蘊深厚的歐美國家一定會在戰後率先複蘇,壓製他們的重建並不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畢竟中國已經膨脹的生產力需要一個持續快速增長的市場,而亞非拉國家的貧困現狀顯然不是一個現實的傾銷市場。中國發起組織的旨在複興歐洲特別是愛爾蘭、威爾士、法國、西班牙0度經線地區經濟的“玫瑰線計劃”以及投資加拿大、美國西海岸和墨西哥等太平洋沿岸地區的經濟的“鄧先賢計劃”都是為中國的富餘資金和設備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出口,同時也造就了兩個以中國標準為核心的發達經濟帶,不論其政權如何變化,經濟都將和中國經濟捆綁在一起。

    中華民主帝國雖然地跨整個南北極(從西伯利亞北端到南太平洋南端),東西也有上萬公裏(從哈薩克省到夏威夷海外省),共同體國家也遍布了中亞、南亞、海灣地區和東南亞,甚至包括了在戰爭結束前加入共同體的蘇裏南和巴拿馬兩個拉美成員國。實際算上大西洋和南非、馬達加斯加等海外托管地,中國已經稱得上是新日不落帝國了,不過這麽龐大的領地與屬國,直接管轄必將帶來無數的衝突與麻煩,而且會在歐美勢力的挑撥和暗中支持下發送內亂,成為消耗中國這個巨無霸的傷口。所以中國在二戰結束前就在謀劃成立一些地區聯盟和組織來維護地區新秩序,而中國則在幕後通過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手段控製與操縱這些組織的運作,從而讓這些組織有了自己的免疫力和生命力。

    阿盟(阿拉伯國家聯盟)就是在阿拉伯聯邦與伊朗共和國兩個真神教不同教派的地區大國的基礎上成立的國家聯盟,吸收了中東地區幾乎所有國家的加入,中國則在科威特海外省駐軍,成為阿盟的定海神針。阿盟除了調處中東的內部矛盾之外,還擔負著與土耳其這個深入西亞的歐洲強國對抗,並且製衡頓河平原上的新以色列國的任務。作為一個擁有3.4億人口,1700萬平方公裏土地並且處於亞非歐十字路口的戰略要地,掌控世界石油輸出資源的67%的政治勢力,阿盟當之無愧的成為了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中國在建立聯合國的時候允許國家聯盟作為一個主體參加安理會,但在聯合國大會時這些國家還可以以各自國家主體參加),擔負著中國鐵杆盟友的角色。中國還主導成立了非洲國家聯盟、拉美國家聯盟(巴西、委內瑞拉和烏拉圭除外)。

    東盟幾乎都是中華共同體成員國(菲律賓是托管地除外),囊括了整個太平洋的大大小小國家對中國更是俯首帖耳,這樣在安理會中中國就擁有了三票,幾乎對德意形成了壓倒優勢,之後美國和法國的加入才算平衡了這種形勢,但是也無力改變中國通過聯盟來控製很多地區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