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千萬負翁的窮開心

字數:9121   加入書籤

A+A-




    “喝茶……是山裏的野茶,自己炒的。跟那些名茶沒得比,不過喝著也別有一番滋味。”

    茶葉確實是封燊自己炒的,隻不過鮮茶葉是跟村裏鄉親買的。

    那些野茶是在森林公園裏的老茶樹采的。都是老茶樹,一棵也采不了幾兩新鮮茶葉。

    他買了兩籮筐大概三十斤的鮮茶葉,最後炒出六斤的茶葉。

    吳主任拿起茶杯。茶杯應該是白瓷,不過外壁有碎花釉色,是超市大批量銷售的那種。

    杯子不怎麽樣,不過茶湯顏色卻相當鮮明清亮。

    他看了一眼,放到鼻下嗅了一下,茶香很濃。抿了一口,果然是濃茶,入口苦澀,入喉清涼,口齒留香,大腦也為之一醒。

    他喝了一口,笑著說“這茶入喉之前苦澀,過後回甘。果然不錯。”

    魏士進也喝了一口,點頭說“這茶比你之前帶去辦公室的要好一些。”

    封燊笑著說“之前我帶去上班的,是跟村裏鄉親們買的。我就圖它能提神,加班時喝了效果最好。晚上喝了,卻容易失眠。”

    真不是吹,這茶沒有名字,但提神效果杠杠的。比咖啡還厲害。喝一壺,能精神幾個小時。而且喝茶還有一個優點不用擔心會上癮。

    “你剛才說你會炒茶?之前可沒聽你說過?”

    “有什麽好說的。就是跟著我二爺爺學了一些皮毛。他老人家生前是炒茶高手。隻是後來年紀大了,精神不濟,好些年沒炒了。”

    他這種茶,是清茶。

    原料是茶芽下麵三片以內,當年新長出的茶葉。隻在炒後進行過一次搓揉,之後不許任何發酵就直接烘幹。做法很簡單。

    但也有一定要求茶湯鮮亮透徹,口感濃重。

    村裏的鄉親也有做這種茶的,但手藝都比不上他二爺爺。

    喝著茶,魏士進提起莊主任他們的來意“封燊,莊主任和吳總計劃做的節目,需要找一個合適的錄影地點。你是這裏的地頭蛇,有沒有好介紹?”

    這是舊話重提。

    封燊點頭說“就是不知道莊主任和吳總對錄製地點有什麽要求?”

    吳總看了莊主任一眼,看對方沒有說話的意思,就開口說“其實我們要錄製的節目,是想通過節目嘉賓在山村的生活,體現鄉村生活與大城市高壓力快節奏生活的差異。

    “所以,我們希望能找一個能盡可能體現山村生活的地方。比如盡可能多品種的種養殖;盡可能多的野趣生活。但同時也希望能盡可能接近鄉鎮,又可以避免被圍觀的地點。”

    聽了這些要求,封燊大概明白他們為什麽會來這邊找錄製節目地點了。

    “符合兩位要求的地方,在秀安水庫其實有不少這樣的地方。唯一無法保證的,就是被圍觀的可能。”

    封燊笑著說“附近一帶,種植各種蔬菜的、種茶的、種田的、種水果的,養雞鴨鵝豬,養野豬和兔子,還有養蜂的。

    “另外,有些地方有山塘水庫。

    “山裏猛獸是沒有的。但狐狸、野兔、刺蝟、獐子等等野生動物也有機會見到。春天,山裏各種野花綻放;到了夏秋季節,山裏可以食用的野果也不少。

    “季節對了,山上可以采蘑菇、挖竹筍,對了竹林裏還有筍象和竹蟲兩種昆蟲是可以吃的,那也算是野趣的吧。

    莊主任聽他說完,笑著說“剛才車子進鐵門,看到路下邊有一片梯田,那也是封老板你家的吧。”

    “是我家的。朋友那得了一些稻種,給我一些,說是挺不錯的品種。就讓人幫忙開了荒,秧苗也是昨晚才插完。”

    “我說呢。”吳總笑著說。“這好像不是插秧的季節。”

    封燊是在農村長大的,也做過農活“種莊稼確實需要講究節氣……

    “不過,水稻這種草本植物,隻要在生長周期有足夠的積溫,生長周期內又出現超出忍受範圍的極端天氣,那它就有結實的機會。

    “現在才插秧,確實有些晚了。那些水稻成熟時,應該是在中秋之後。”

    在亞熱帶,就算沒辦法種兩茬水稻,也可以收了一茬水稻之後,再種一些稍微耐寒的作物。甚至可以種一茬小麥。

    但封燊這裏的水稻種的有些晚,收割後大概再沒辦法種其它作物了。除非是搭溫棚。

    但這一茬水稻,是肯定能成熟的。

    田裏那些水稻,其實是係統給的稻種。據說是胭脂稻。

    至於是不是紅樓夢裏提到的那種,封燊也不確定。

    反正胭脂米在幾年前曾經“出現”過。據說一公斤賣到八千塊錢。

    他也查過資料,知道胭脂稻是一種古老稻種,原產北方。

    後來產地被圈做禦田,產出隻供應內廷。後來因為人為因素,加上氣候變化,據當地縣誌稱已經絕跡。

    十多年前,又出現了顏色與傳說中的胭脂米差不多的稻種。但那其實是人工培育出來。

    那是不是真的胭脂米不得而知,但用了胭脂米的名號,而且價格炒得超高。

    但就封燊知道的,顏色是紅色大米,其實並不是沒有。實際上在西南、嶺南等地的一些山區,就有紅米。

    顏色也跟胭脂米差不多。

    甚至,在嶺南地區,九十年代曾出現過一種利用這種米釀造的紅米酒——一種原漿酒。隻是後來又沒有了。

    封燊也不知道他那十幾畝水田種的,是傳說中的胭脂米,還是蹭熱度的西南少數民主種的紅米。

    那是什麽米,其實並不重要。

    封燊急著將那些水稻種下去,關鍵還是為了跟係統簽約。時節不重要,最後產量也不重要。

    ……

    陪著三人聊了一陣,封燊看時間也中午了,就笑著說“老魏你幫我招呼一下莊主任和吳總,我去準備午飯。”

    魏士進自然無不應的。

    封燊家的廚房,麵積不小。客廳邊上的一個房子改造來的,足有五十個平米。但是並算不上現代化。

    有一個土灶——上麵是灶膛,下麵是出灰口的那種節能灶。

    有一個鋪了瓷磚的水泥平台,可以用來放砧板切菜、安放煤氣灶和電飯煲等廚房用電器。

    一大一小兩個大蒸爐、一大一小兩個烤爐。

    一側牆邊還有一排三個專門存放食材的大冰櫃。另外一個三層雙開門大冰箱。

    有抽油煙機,也有一個大功率的排風扇。

    封燊先是將殺好的整雞放進一個大鍋裏,插上電。

    然後從一個塑料罩子裏拿出解凍好的排骨,剁成三寸長的段。放大盆子裏縣醃製。

    這時,魏士進來了廚房“你這廚房家什挺全的。連大烤爐都有。”

    “不讓你招呼人?怎麽進來了。”

    “來看有什麽要我幫忙的。”

    “你能幫忙當然好了……幫我將魚殺了。”

    殺魚?

    魏士進皺眉倒退一步“你還是讓它來殺我吧!”

    他是和平愛好者,怎麽忍心殺生?

    封燊往灶膛裏塞了一根木柴。灶上還燜著一鍋雞湯。

    “你家還燒這種灶?”這土灶,他隻在電視裏見過。

    “這種灶燒飯才香!”

    魏士進不是為了跟探討灶台的問題的“看你這像模像樣的樣子,還真有兩手。”

    說著拿出了手機,操作了一陣。

    封燊手機響了一下,拿出來一看。抬頭說“什麽意思?”

    “別想太多,就是想讓你死心……算預支的工錢,二十萬不多,也算是有了本錢。以後撐不下去,也沒必要怨天尤人,說什麽沒本錢才做不下去。

    “你這民宿生意要是完蛋了,我工資都預支給你了,到時候不回公司繼續跟我混,就對不住我了。這邏輯沒錯吧!”

    封燊氣笑了,說“你的邏輯,就不能想我點好?”

    “好不好我想了不算。”

    封燊垂下眼瞼,嗬嗬笑了兩聲“算我借你的……正好我要用錢。”

    他確實沒錢了。

    之前他二爺爺要還銀行利息,身體卻不好。他隻能將自己的錢墊上。

    畢竟,是他二爺爺將他養大的。

    為了繼承這個農莊,跟銀行談判,要先還清之前幾個月沒還的利息,還要交滯納金。

    農場這邊一個月也花了好幾萬。他拚命幾年存下的積蓄,已經快沒了。

    下個月的銀行利息,還沒著落呢。

    總而言之,現在他是個窮人。

    不,確切地說,窮人已經不能準確形容他的財務狀況了。

    他,現在是個千萬負翁!

    他絕沒想到,自己的千萬級財產,竟然是以這種方式獲得的……

    不過,千萬負翁也得開心活著啊。

    “你說是借的,呢就是借的吧。反正混不下去了就回來幫我。別死撐著,那沒意思!”

    魏士進不想再說錢的事。

    他掃了一眼,發現邊上兩個紅塑料盆都裝了魚。一條是應該是鯉魚,另外一個盆子卻有四條怪模怪樣的魚。

    深褐色的,樣子很醜,頭大身小,腦袋占了半條魚的長短。整條魚就比巴掌長一丟丟。

    魏士進不會殺魚,但吃過的魚就太多了“這是淞江鱸魚?”

    “是鬆江鱸魚。”

    封燊本來是想讓他殺那條鯉魚的。淞江鱸魚不是熟手,不會殺。

    說實話,他也沒殺過淞江鱸魚。但他卻會,因為他有係統。

    魏士進彎著腰看了一會“這麽大,野生的?”

    “鬆江鱸魚,是二級保護動物,但僅限野外種群。這是人工養殖的,可以吃。”

    “養殖的我吃過,可沒見過這麽大。而且,味道也就一般吧,說它好吃吧,味道還算可以,說有多好吃吧,也是名不副實。”

    鬆江鱸的名頭很大,這魚可不隻是在鬆江出產。從東南亞到東北亞都有。

    它是一種降海洄遊魚類。

    所謂降海性洄遊繁殖魚類,是相對溯河性洄遊而言的。

    那些諸如大馬哈魚,它們在江河裏裏出生,去海裏長大,長大了從海裏回到江河出生地繁殖。這種洄遊方式,就是溯河性洄遊繁殖。

    淞江鱸魚是在海水裏出生,跑去淡水中長大,繁殖時回到海裏。這種洄遊模式,就是降海洄遊,與溯河洄遊正好相反。

    其實,淞江鱸魚並不是鱸魚,甚至不是鱸形目的魚。它屬於鮋形目跟海裏的鮋魚血緣更近一些。樣子也更相似。

    鮋形目的魚,大部分是海水魚。

    而淞江鱸魚顯然是淡水魚。

    淡水中可以隱藏的地方更多。而且天地更少。不得不說,對於是鬆江鱸這種小型魚來說,是相當不錯的進化策略。

    它的祖大概進化過程中努力適應了淡水生活,但又沒能完全進化,所以繁殖時依然需要回到海水環境。

    隻可惜,它的祖先們沒預料到會出現人類這種玩意。

    從古代開始,鬆江鱸就被視作美食。

    譬如在《後漢書·左慈傳》就有杜撰了一個左慈裝逼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有寫到淞江鱸魚。

    故事裏說的是,人【2】妻愛好者曹阿瞞舉辦宴會,大概是剛做了一回隔壁老曹,所以有些躊躇滿誌

    “今天高朋滿座,你們可謂是有口福了,天下珍饈老曹我都有準備。隻可惜沒有淞江鱸魚。”

    鬆江當時屬於東吳,而且東吳的精華之地。

    老曹這話的潛台詞,其實是你們這幫撲街,老子想吃鬆江鱸魚了,還不快賣力點幫我幹掉孫權?

    左慈在座,大概是覺得打戰不好,就要來水盆釣竿,然後在銅盆裏釣出一條鬆江鱸……

    反正故事裏說的,就是左慈各種神通牛逼。

    《後漢書》的作者是誰來著?

    不管是誰,反正他頭發長見識短看鬆江鱸魚以鬆江為名,就以為是鬆江特產。

    老曹要真想吃,不管是在淮河還是在華北各條河都能捉到。

    當然,那隻是故事。

    但那個故事就說明了一個問題。

    既然身處南北朝時代作者能杜撰出那樣的故事,說明當時已經將鬆江鱸視作珍饈。

    古代捕撈技術不發達,但在現代,鬆江鱸魚在人類改天換地的進程中,還有為了滿足口腹之欲的目的下,瀕臨滅絕了。

    不過還好,這個年代喜歡複古。

    連‘童子尿煮雞蛋’這種黑暗料理都能成功申遺,更何況是鬆江鱸這種上了《二十四史》的美食?

    鬆江鱸魚理所當然要成為必須繼承弘揚的曆史文化美食。

    於是它被拯救了。

    不僅成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全麵禁捕。還讓人類花費十多年時間,將它人工繁育了出來。

    當然,那也有經濟因素。

    12年人工養殖剛搞成的時候,一條鬆江鱸出水價至少兩百,一斤幾乎賣到兩千塊錢——哪怕公家買來增殖放流也是這個價。

    據說第一批批量銷售的鬆江鱸魚,有十二萬尾。那就是兩千四百萬的產值。

    而在酒店吃,更加是四百塊錢一條。一咕嚕的,味道還沒嚐出來就吃完的四百塊。

    然後又增加了四千八百萬的dp。

    現在的價格,沒有那麽高了。

    因為養殖規模擴大了不小,而且很多人吃過之後,這種魚的神秘感沒了,味道也沒期待中那麽美好。

    不管怎麽說,事實是如今一條鬆江鱸魚的出水價,已經跌到一百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