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七章 技術是關鍵
字數:6995 加入書籤
不管康海怎麽想。交換了地塊之後,封燊是認為雙贏。
當然,他也不會傻得以為,跟康海之間就這樣泯恩仇了。
別說是做慣了了老大,最是重麵子的康海。就是普通商人,對被虎口奪食的事,誰也不會當做沒發生過。
而且,封燊知道自己在這個交換中占了便宜的。那麽康海就肯定是吃了虧的。
他可不相信康海吃虧後會甘心。
現在隻是康海不敢對他動什麽腦筋,但要是被對方找到機會了,說不得是要還上一記的。
不過,那不是他現在需要考慮的。
將地塊拿到手之後,封燊就又再去了裏甲村。
剛才雖看過了那塊地。但隻是草草看了一會,他看著承包書上的四至圖,對地塊日後的安排,心裏有一定的構想。
但還是要去實地比照著,才能確定最後的方案。
地換了,但他的計劃沒換。隻不過可利用的土地增加了,如何將土地分配給幾乎種植的品種,就需要重新考慮。
一共四百七十多畝的平地,還有一百六十多畝的土丘。其實怎麽安排都是合理的。
隻不過封燊做這個‘農場’,本意是想配合其它的‘產業’。那就必須盡可能考慮周全。
酒廠,他有兩個。
不管是戴王村還是溪口村的,都需要大量的原料。而胭脂米是其中一種關鍵原料。
所以,胭脂稻多種一些是必須的。
封燊再次來到新到手的農場的土丘最高處,看著隔著河穀的兩塊平地。水田放哪裏都差不多。
不過,他卻覺得放在北邊的較小的地塊更適合。因為那邊的陽光更加充足一些。不管是東邊還是西邊,都沒有太高的山當著。又是處於北回歸線以北,南邊來的陽光,更充足一些。
那邊的地塊雖然比較小,隻有二百一十畝左右,但都是平地。除去必要的道路、水利占地之外,另外還需要在水田邊沿挖養魚的壕溝。
稻田養魚模式必不可少的。稻田養魚,對他計劃要種的兩種水稻都有好處。
畢竟,他沒打算用化肥。
那麽最後能種植水稻的麵積,能有一百五十畝就不錯了。這一百五十畝,兩種水稻又該如何分配?
封燊拿出一個望遠鏡,對著那邊地塊仔細巡視著。
那片是排列整齊的大棚。遠遠的看不出地麵是不是完全平整。不過就算不是完全平整,整地的成本都不會太高。
而且今年之內肯定能完工。甚至可以留下幾個月漚地。無論如何,蚯蚓糞和麥飯粉,是必須要下田的。那都需要較長的時間浸泡,將肥力提前釋放出來。
另,外那邊的土地,應該都是酸性比較低的紅土。不經過改造,是不適合種植水稻的。
不然,不僅產量會很低,而且容易衍生鐵鏽病。
改造需要時間,而且同樣需要用水浸泡。
再看南邊的地塊。
這地塊的平地也有兩百五十多畝。
不過這片地除去中間的爛尾廠房之外,最多也隻有兩百四十畝。而且爛尾廠房,十幾米高,每天會在相當長時間裏遮擋陽光。所以它的東西兩側,還有北麵都是空地。
所以能利用的土地,大概也跟北邊的差不多大小。
再有就是這個土丘。
茶林不是封燊所想要的。但這裏卻不好進行改造。
茶園也是開發,但如果開辟成農田是合同所不允許的。
茶樹雖然不算森林,但好歹也屬於綠化的一種。如果封燊鏟去了茶園,改成農地,勢必破壞水土……
況且封燊是真的不想在這裏種茶。
別問為什麽。
隻看這座茶山的前主人輕易放棄,就知道這裏的環境也許能種茶,卻種不出好茶。甚至可能產量也不盡人意。
既然如此,他當然不會傻得再去種茶。
不種茶,那麽又要種什麽呢?
封燊覺得,這山上,完全可以種辣椒。香蓼需要充足水分,這土丘是不適合的。
但種辣椒卻沒那麽多講究,甚至可以直接沿著現在茶樹種植的梯地直接種。
另外,還可以種一些淮山。淮山和淮山豆,都是釀酒原料,甚至是封燊製作酒曲的重要原料,確實需要不少。
如果所需淮山都從釀酒空間取出來……那麽還是得在外麵多種一些。
他心裏估算了一下,心裏就有大致的決定。
兩種水稻各種一半水田。
土丘上辣椒和淮山各種一半。至於山穀南岸的平地,安排香蓼五十畝,五十畝桑。樹、五十畝桑樹,再種五十畝芝麻和花生。香蓼需要溫棚,其它幾種確是可以露天種植。
露天種植的,南瓜可以見縫插針間種……
至於那個爛尾廠房,也可以利用起來。改造成倉庫和工人宿舍。頂部,可以用來安裝光伏電池。
現在的問題,是準備開辟成水田的北地塊,需要將地平整好,而且需要將大片的地分割成小塊的水田。
封燊是隻需要做決定就行,具體的事,完全可以交給別人去做。
比如李鶴。
他給李鶴打了個電話,告訴他亞賢農莊的地已經轉給康海了。
“康海給我換裏甲村地。你聯係一個測繪隊,讓他們幫我將北邊的地塊給測繪好,我要改造成水田……”
電話裏也說不明白,封燊也隻是簡單交待了幾句,最後說“你先聯係人,等會你來我家一趟,詳細的等會我再跟你說。”
李鶴自然是應了下來。
等封燊回到家,李鶴已經在等著了。
見到他就說“老板,測繪隊我已經聯係好了。”
封燊點點頭,一邊往書房走一邊說“你跟我來。”
在書房裏,封燊打開衛星地地圖給他看了裏甲村的那片地。
“這就是我準備改造成水田的地塊。上麵的溫棚要全部拆除……測繪的要求是將這些地幫我規劃成五到十畝之間的水田。聽明白了嗎?”
李鶴點頭“明白了。那拆除的溫棚是不是要轉移這邊這個地塊?”
“這邊地塊的部分溫棚也要拆除一部分。”封燊鼠標在地圖的西南角劃了一個小圈。“這部分給我留下十個溫棚。其餘的全部拆了。”
“那拆除的溫棚怎麽處理?”
“你聯係一下,看能不能低價處理。要是沒辦法可以先放著,說不定以後還要用到。”
“好。還有,水田那邊需要平整土地,還要挖養魚溝,是不是可以先聯係施工隊。”
“等測繪隊工作結果出來再聯係也不晚。”封燊放下鼠標,說。“除了需要考慮工程問題,還要考慮招工。這個你可以先斟酌一下,明年開春後,這個農場就要開工的。”
李鶴拿出一個小本子記錄了起來“老板放心,絕對不會耽擱了農時。”
封燊有交待了幾句,又問起其它的生意“最近工廠裏怎麽樣了?”
“一切順利。”說到‘本職’工作,李鶴更打起精神。“我們的產品,跟幾個國內的連鎖超市達成了協議後,銷路已經打開。另外田先生認為,我們的產品,在國外同樣會有市場,他正在跟國外客戶聯係……
“還有就是,田先生認為老板你釀的白酒,在俄國應該有不小的市場……”
原來田一臻不僅將封燊的黃酒漸漸打入了白人世界,更盯上了俄國的白酒高度酒市場。
不過封燊並不認為俄國人喜歡酗酒,自己的酒就能在那邊暢銷。
事實上全世界都知道,俄國是相當的白酒和烈酒市場。但想撼動其本國的釀酒業,並不容易。
因為那邊有用土豆等糧食釀造的伏特加,最高可以達到的酒精……而且很便宜。
雖然那邊的人不一定就跟傳聞說的那樣,工人們總是領了工資就去喝酒,不喝到錢花光絕不上班的程度。
那邊天氣寒冷,而且俄國有因為‘解體’事件而被毀掉的一代。那些人是酗酒的主力。確實有著相當可觀的白酒、烈酒市場。
但酗酒的人,通常是‘失敗者’。失敗者是喝不起他的酒的。
所以田一臻或許能在那邊找到合作者,但封燊並不認為能在俄國有多少銷量。
當然,走高檔酒的路子,銷量也不需要太大。他的酒產量也‘理應’不能太高——畢竟,他的酒廠隻是小酒廠。
再說了,他的酒還真不急著銷售。酒還是陳釀過更珍貴。
李鶴又說“老板,田先生跟我說過,現在我們工廠的產品還是比較單一。隻有牛肉包和河粉幹。他提議多做幾種。我也想著多研究幾種吃食,可是一直沒找到能比得上現有產品的、”
封燊看他一眼“現在工廠的產品滯銷了?”
“兩種產品的市場似乎是到了階段性的飽和。”李鶴解釋說。“畢竟我們的產品量售價比較高。我個人認為,消費者也不一定都喜歡包子和河粉。如果能多幾樣產品,對提高我們的市場影響力會有一定幫助……
“……而且,我們工廠的產能,其實還是過剩的。生產線的開工率並不是很高……”
封燊想了想,說“你的提議……我回頭再考慮考慮。”
他頓了一下又問“副食品廠的情況怎麽樣了?”
“我昨天才跟楊廠長溝通過,副食品廠的產能倒是發揮出來了,就說產品基本都消出去了。調味醬的產量,因為蘑菇的供應量提升,產量也比以往穩定了不少。不過,楊廠長也提到一點擔憂,他擔心到了冬天,蘑菇原料會短缺。”
封燊也知道,蘑菇醬的產量,主要取決於幾種野生蘑菇的原料供應。
現在能有比較充足的原料,主要歸功於溪口村莫十三叔專門給工廠供應了原料。
楊琨的擔憂卻也很有道理。
春夏秋三個季節都有野生蘑菇發生,但冬天卻是沒有的。
封燊想了想,說“野生蘑菇資源確實不一定足夠供應。不過蘑菇醬不僅是副食品廠的主要產品,也是重要原料……”
他頓了一下,說“你看著聯係一下專業部門,看能不能合作研究那些蘑菇的人工種植。”
“不知老板你覺得,應該以什麽樣的合作模式比較合適?”
“你認為呢?”
“現在農業技術研究合作,主要就是幾種模式……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投資委托有關機構進行研究……最好是找已經有了一定研究基礎的機構……可以縮短投資周期。投資風險也低一些……”
他說的,封燊自然也明白,點點頭說“你先了解一下,看有哪些適合投資的機構。我可以拿出一億預算做這個事情。”
“是,我回去就調研一下,看都有什麽機構合適。等有眉目了,再來跟老板你匯報。”
封燊點點頭,沒再說什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