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最後的大都護》上映(一)

字數:4243   加入書籤

A+A-


    李城,32歲,魔都一家科技公司的程序猿,同時也是一名專業影評人。

    其實最初他並沒有當影評人的想法,隻是編程之餘喜歡看各種電影,看過之後喜歡在網上發一些自己的看法。

    沒想到網友們很喜歡看他犀利的吐槽,漸漸聚攏了不少粉絲。

    尤其是那次吐槽國內某知名導演的圈錢之作,用詞之狠,角度之刁鑽,紅果果的撕開了某知名導演的遮羞布,被很多媒體轉載,很是漲了一波人氣。

    此後他在坊間便以毒舌著稱,批評的時候從不留情麵,辛辣至極。

    心髒不好的導演,從來不看他的影評。

    再加上本職工作收入不低,李城從來不恰爛錢,所以網友們比較信任他的評論,認為他是影評人當中比較客觀中立的那一小撮。

    收到江左印象首映式邀請函時,李城沒抱太多期待。

    趙維傑這個導演他知道,之前幾部作品他都看過,老實說,不咋滴。

    鏡頭語言、光影運用中規中矩,講故事的能力也一般,唯一能找出的優點,恐怕就是不矯揉造作不故作深沉。

    這是個滿心隻想拍好商業片的導演。

    文藝什麽的,不存在的。

    隻想討好觀眾。

    在這一點上,李城還是比較欣賞趙維傑的。

    電影嘛,本來就是拍給普羅大眾看的,你拍得雲裏霧裏的,糊弄誰呢?

    本來大家平時工作學習就夠累了,到電影院無非是放鬆放鬆心情,你非整那麽深沉做什麽?

    大道理誰說不出來一大堆,需要你導演在這強行灌輸?

    正是基於這點,李城才決定參加這個首映式,看看趙維傑這個醉心商業片的導演,用3億成本拍出了什麽電影,居然能被吹成“年度巨製”。

    要是拍的不好,看的不過癮,可就別怪他李城直接開炮了。

    “場麵倒是弄的不小。”

    李城找到座位,自言自語了一句。

    他不追星,可也認出了不少到場的明星藝人。

    主持人在台上感謝了一通,然後和到場的影迷互動,調動現場氣氛。

    就在李城等的無聊時,燈光暗了下來,電影開始放映。

    清晨,朝陽東升,晨曦灑滿佛寺。

    一個穿著僧衣的可愛小沙彌突兀的出現在鏡頭裏,快步跑上大殿,高舉雙手抱住犍椎,撞響了梵鍾。

    鍾聲淳厚綿長,洪亮致遠,整間佛寺在鍾聲中,逐漸蘇醒。

    參天古樹上的一隻鳥雀被叫醒,振翅而飛。

    背景音樂適時響起,千年的祈禱前半段,空曠大氣,富有層次感,一種史詩感油然而生。

    鏡頭追隨這隻鳥雀,在低空俯瞰長安街市,行人穿梭,叫賣聲此起彼伏,稚子追逐打鬧,穿街過巷,上朝的官員,宏偉的宮殿。

    開頭兩分多鍾,導演就把盛唐長安生動的展現在觀眾眼前。

    “這開頭的配樂還可以。”

    李城暗暗記了下來。

    永泰二年,公元766年。

    太極殿內,唐代宗高坐於上,下方文武百官奏事。

    從幾個朝官的對話中,李城知道了此時是安史之亂剛平定。

    學過小學曆史的都清楚,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平定叛亂的功臣,中書令郭子儀上前請奏,自天寶之亂以來,朝廷為平定叛亂,從西域抽兵調將,西域兵力空虛,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吐蕃趁機攻陷河西諸多軍鎮,搶占河西走廊,導致西域和朝廷的聯係中斷,朝廷急需遣使巡撫河西、安西等地,並請置瓜、沙、甘、涼、肅諸州長史。

    此時距西域和中原失去聯係已經長達六年之久,此時前往西域,前途未卜。

    代宗應允,詢問何人可往。

    群臣三緘其口,無人應答。

    見狀,郭子儀舉賢不避親,推舉同樣出身華陰郭氏的侄子郭昕前往,為朝廷鎮守西域。

    畫麵一轉,由周唯揚飾演的郭昕出現在演武場。

    此時的郭昕,年輕勇猛,風華正茂,接到聖旨時,激動的耍了一通橫刀,渴望建功立業的心情溢於言表。

    家人對郭昕遠赴西域依依不舍,但郭昕勸慰說大丈夫當縱橫沙場,保家衛國,豈可安居於室?不過是走一趟西域,去去就回。

    在年輕的郭昕眼裏,區區吐蕃,根本不可能是大唐的對手。

    電影到這裏,基本上已經交代清楚背景和人物。

    “和前幾部電影相比,進步很大啊。”

    李城這麽想著,對後麵的故事發展有了點期待。

    臨行前,郭子儀把郭昕叫到書房,麵授機宜,坦言此次西域之行猶如闖龍潭虎穴,偌大西域兵少將缺,經過三次回調,總兵力不足2萬,而吐蕃十數萬大軍虎視眈眈,遲早會爆發大戰,告誡郭昕到了西域後一定要小心行事,嚴防吐蕃。

    郭昕絲毫不懼,信心滿滿,表示定為朝廷守住西域,戰死也在所不惜。

    帶著不到200人的隊伍,縱馬奔弛一段,郭昕和麾下將士回望長安,無人說話,天地間隻剩下戰馬嘶鳴,而後毅然決然的踏上西域之路。

    遙遠的旅途伴隨著戰馬揚起的煙塵響起,旋律簡單重複,曲調平平淡淡,似在探尋,探索未知的遙遠。

    片刻後,幹淨清澈直達靈魂深處女聲哼唱,更襯托出跋山涉水、風餐露宿的郭昕一行人心中的堅定,慷慨激昂,深邃曠遠,蕩氣回腸。

    電影用了足足三分鍾來展現抵達西域的艱辛,不僅有嚴酷的自然環境,還有吐蕃敵軍的小規模襲擾,追隨郭昕的將士,無一人退縮。

    “這段配樂應景,不知道是哪位大師的手筆。”

    李城默默感慨了一句。

    電影繼續。

    郭昕一行曆經千辛萬苦終於抵達西域,本以為可以到最近的城鎮好好休息一天,沒想到這座邊城正遭到吐蕃大軍的圍攻,幾近陷落,而城牆上的安西軍扔死戰不退。

    郭昕等人紅了眼,顧不得疲憊,拍馬而上,不到200人的隊伍,硬是衝殺出了大唐騎兵的無敵風采。

    看到大唐的旗幟,城牆上的安西軍振奮歡呼,奮力拚殺。

    敵軍眼見攻城無果,又不知唐軍後續是否還有支援,隻能無奈退走。

    “這戰爭場麵,拍的可以啊。”

    到此時,李城對趙維傑的導演水平,有點刮目相看了。